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晚,汉口军政府下令将刘家庙指挥官张景良枪决,另外委派姜明经为临时总指挥。姜明经刚到任不久就接到消息:冯国璋率北洋精锐已经抵达汉口郊外,准备次日凌晨三点水路并进,攻占汉口。姜明经顿时手脚发麻,不知所措,对身边人说道:“大势去矣!我也不愿担任这个总指挥了,大家各自逃命吧!”在午夜时分,他借口侦查地形、巡视岗哨,居然真的溜之大吉。
总指挥都逃跑了,这战还怎么打?得知消息,士兵也纷纷逃散。
不得已,军政府又任命谢元恺临时代理步兵指挥官,蔡德懋担任炮兵指挥官。谢元恺原来是第八镇步兵第十五协第30标第3营左队队官,蔡德懋则是第八镇炮8标2营的队官,都是类似于后来连长,还算有些本领。当然,也仅仅是有些本领而已。在28日的战斗中,两人双双阵亡,军中无主,总指挥一职只好再次易人。
就在前线局势迅速趋于恶化的时刻,黄兴带着宋教仁、冯自由等人从上海赶到武汉。黄兴大到来,受到武汉军民热烈欢迎。武昌军政府派人高举“黄兴到”的号旗,遍示武汉三镇,人民无不欢欣鼓舞。
黎元洪与黎元洪会晤之后,主动表示愿意过江督战。黎元洪正因为总指挥一职无人而烦恼,闻言大喜,当即命人制作了两面一丈二尺长的“黄”字大旗,挑选各机关、各部队的老兵以及自告奋勇的学生上千人,随同黄兴过江,队伍前面专门有人扛着一面大旗,目的是要人知道黄兴已到汉口督战;至于另一面,则插在黄兴的指挥部门口,借以振奋军心。——要是武汉军民知道黄兴的绰号是“无役不败”的“百败将军”,不知道这军心还能振奋的起来不?
综观黄兴一生戎马生涯,几乎从无胜绩,一方面是因为他时乖命蹇,几乎每次和人干仗的时候,自己军队都是兵不强、马不壮、武器不精、粮草不济,对手却是风头正劲;另一方面则是他属于投笔从戎者,从未进过正规军事院校,所以军事素养也不高。
反观此时的北洋军,装备精良,训练完善,在袁世凯、冯国璋等沙场老将的指挥下,挟战胜之威滚滚而来,又岂是黄兴这个秀才所能抵挡的?所以,败局几乎早已注定,关键只在于黄兴能撑多少天。
就在武汉战事正酣的时候,孙元起、杨度一行在第87标第3营护送下抵达了西安。陕甘总督长庚、护理陕西巡抚钱能训、西安将军文瑞等人看到孙元起抵达,好像见到了亲人,两眼饱含热泪,颤抖着声音说道:“孙大人,您可终于来了!”
他们的激动可不是作假。陕西虽是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由于地瘠民贫,根本没有能力编练出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来控制全省的局面。而陕西又和现在闹得纷纷扰扰的四川、湖北都接壤,偏偏前不久被全省大小官员视为主心骨的第三十九混成协又被调离陕西,他们能不恐慌么?
武昌起义后,全省为之一震,革命党更是蠢蠢欲动。官府侦骑四出,已经从各个渠道知道一点同盟会、哥老会最近要闹事的消息,但手中无兵可用,除了把剩余的新军全部调离西安外,只能坐困愁城。孙元起麾下第四十四混成协的入陕,局面顿时扭转。这如何不让陕西大小官员心花怒放?
杨度在一旁满脸含笑,肚里却暗暗腹诽:等过了十天再见孙大人的时候,不知你们还能不能笑得出来?
等众人寒暄已毕,蒋作宾朝陕西大小官员敬了一个军礼:“诸位大人,下官蒋作宾,字雨岩,任第四十四混成协第87标第3营管带,现负责大人的安全保卫工作。大人身负海内众望,前往四川平叛,安危非同小可。上次大人在东北遇刺,已是前车之鉴。为了提防四川乱党狗急跳墙,我等想在大人驻留西安期间暂时负责部分城防任务,不知诸位大人意下如何?”
陕西大小官员早就对本土的新兵大有戒备,恨不得孙元起能带领手下几千兵马一直留在西安,保护他们的身家性命。如今见蒋作宾提出这个要求,好比瞌睡遇到了枕头,立马满口答应,唯恐蒋作宾反悔:“好、好、好,在孙大人驻留西安期间,整个西安的城防都归你们!来人,带这位蒋将军去交接城防!”
杨度与蒋作宾相对一笑:大事成矣!
孙元起在长庚、钱能训等人陪同下进入西安城,留下蒋作宾与陕西新军交接防务。陕西新军负责交接事务的是个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人,刚露面,蒋作宾就迎了上去:“翔初师兄别来无恙!”
来人名叫张凤翙,字翔初,1902年考入陕西陆军武备学堂。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公派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振武学校,1906年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骑兵科,和赵景行、蒋志清、程潜、阎锡山等四人同学,自然是蒋作宾的师兄。
1909年张凤翙归国,先后担任陕西新军督练公所委员、第三十九混成协旅司令部参军官、参谋兼二标一营管带。
张凤翙见到蒋作宾也是惊喜参半:“雨岩师弟,你怎么有空到西安来?”

第二六六章并蒂芙蓉本自双(中)

张凤翙问话显然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就是字面意义,师兄弟好久不见,忽然相逢,大喜之下难免有些惊愕:是哪阵风把你给吹来了?
第二层意思则是潜含的,但只要有心都能听出来,那就是询问蒋作宾:你们这些人浩浩荡荡杀进陕西,现在又要接手西安城防,到底想干什么?
蒋作宾自然能听出另一重意思,却故意装作不懂,打了个哈哈:“翔初师兄应该知道,我和景行师兄、志清师兄等出国游学都是孙大人资助的,回国之后便一直在孙大人手下效力。如今大人署理四川总督,奉命率兵平叛,我等自然要效犬马之劳,随同大人入川,以供驱驰!没想到路过西安居然能遇见翔初师兄,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见蒋作宾装聋作哑,张凤翙又试探着问:“那雨岩师弟打算在陕西盘桓多久?什么时候离开西安?愚兄知道日程,也好略尽地主之谊款待诸位师兄弟!”
蒋作宾肃声答道:“此事涉及我军机密,请恕小弟无可奉告!”
张凤翙连碰两个软钉子,顿时神色一僵,半天才强笑着说道:“雨岩师弟,既然长官命我们交接西安城防,你看什么时候方便?”
蒋作宾道:“自然是越快越好!”
张凤翙不再多说,带着蒋作宾交接了西安的部分城防,随后便急急返回住处。一打开门,就看见混成协第一标三营督队官(即营副)钱鼎、炮营右队队官(即连长)张钫坐在屋里,趴在桌上以笔墨交谈。
钱鼎、张钫两人是陕西同盟会头头,与哥老会也有过命交情,在新军中地位颇高,是推动新军起义的核心人物。见张凤翙回来,两人没有做声,只是默默起身朝他拱了拱手。张凤翙转身看没人跟随,才掩上门。
走到近前。钱鼎已经在纸上连着写了好几个问题:“翔初兄,来军数目多少?能战否?统领为谁?何时离陕?”
张凤翙比钱鼎、张钫都大些,这个“兄”字倒也名正言顺。张凤翙坐下后,立即从砚台上拿起一支笔作答道:“来军为新编第四十四混成协第87标第3营及总督护队。凡700许人。士兵多是青年学生,而队官、棚官则皆为老行伍。管带蒋作宾,是吾在日本陆士之学弟,颇有见识,恐不易对付。至于何日离陕,彼等守口如瓶。”
张钫提笔写道:“既是学弟,能否通融?”
张凤翙摇摇头:“蒋与孙总督有师生之谊……态度极严,恐难以通融。”
张钫皱了皱眉,继续写道:“彼等会在西安久驻否?”
张凤翙思考片刻:“难说!长庚、钱能训、文瑞等人皆露殷勤挽留之意,或可说动孙元起以护卫后路为名,留一、两营之兵驻守西安,以待陕军回防。”
钱鼎扯过纸张,急促写道:“我等能否于今日举事?彼等新来,地形不熟。立足未稳,我等以有心对无心、以有备对无备,或可期于全胜。万一擒住孙元起。岂非大有功于四川同志?”
张钫看到后,迅速在纸上批了两个触目惊心的大字:“可行!”
张凤翙也有些心动,绸缪半天才重重地写道:“现已下午,城门黄昏即闭,如何入城?子弹如何解决?”
当时陕西官吏为了提防新军作乱,在新军驻扎的城外西关军营里只有操练用的枪炮,没有一粒子弹,子弹全被存放在城内东面的军装局。新军要想起义,就必须先进城攻下军装局,取得子弹。然后才能攻击各个衙门以及满人居住的满城。
可是从军营到军装局距离特别远,差不多有十里地。而且新军里除了革命派、骑墙派,还有不少顽固派和满人,单单鼓动大家起事就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等跑到城外,太阳早落山了!城门一闭,再没有炮弹。别说攻下军装局,进城都难!到那时候,他们手里枪炮连烧火棍都不如,只能坐以待毙。
两个人本来跃跃欲试,等看到张凤翙的问题,好比寒冬腊月兜头浇了桶冰水,顿时清醒过来。张钫思索片刻,又批了几个字:“城北陆军中学堂离城较近,又有枪弹,似可借用!”
钱鼎也歪歪斜斜写道:“我们可双管齐下,一路先到陆军中学堂,取枪弹兼鼓动学生,攻取北城门。另一路到西关外营盘中发动同志,回军攻打西城门。我等私藏数千发子弹,或足一用!”
张凤翙摇摇头写道:“即便入城,只要彼等坚守军装局、衙署、满城数处,不出一日我军必败!”
钱鼎若有所思,默默点了点头。张钫还有些不解,忍不住出声问道:“为什么武汉、长沙能成功,我们就不能?”
张凤翙也觉得用笔有些词不达意,把废纸团成一团扔进火盆里,这才低声解释道:“首先,武汉、长沙没有专门供鞑子居住的满城,所以义军一举事,鞑子和官员就弃城而逃。而我们西安有满城,一旦举事,鞑子必然选择据城死守。大家都见过满城,知道它有多高大险峻。我们没攻下军装局,找不到炮弹,只能望城兴叹!
“其次,武汉、长沙举义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半天之内宣告成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