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3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这个学务大臣,又如何能让天下学子满意呢?”
孙元起见他们俩唇枪舌剑,一直没插上嘴,此时突然说道:“其实,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张菊生和蔡鹤琴都比我合适。”
杨士琦道:“张菊生已经被任命为学务副大臣,而蔡鹤琴则是革命党,不能用!”
杨度笑道:“既然非我家大人不可,那就内阁学务大臣兼四川总督好了。”
杨士琦愕然:“这恐怕不合规矩吧?”
“有什么不合规矩的?之前我家大人就是出任此职,你们不过是循规蹈矩罢了。”杨度得意地摇摇扇子,“再说,等我家大人平定四川,北洋军荡平湖广,自然会辞去四川总督回京履职的。”
杨士琦沉吟片刻,才慢慢说道:“要这样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但孙大人要答应几个条件。”
孙元起、杨度齐声道:“杏翁请讲!”
杨士琦一边打量着两人的神色,一边说道:“孙大人、杨先生,你们想必也明白,朝廷起用我家大人出任湖广总督,不过是效法咸丰、同治年间以曾文正公平定洪杨之乱的故伎,并非诚心诚意。至于任命我家大人为内阁总理,更属于迫不得已。当年曾文正公之所以能够成就万世功名、寿终正寝,除了道德大醇无疵外,还在于孝钦皇太后的圣眷优容。如今摄政王、涛贝勒等人襟怀远远不及孝钦皇太后,我家大人的职位却略胜曾文正公,所以将来处境堪忧。
“其实我家大人一向支持立宪,希望能速开国会、实行宪政。至于说当年我家大人向荣禄告密、出卖先皇之事,不过是坊间谣传罢了。不仅如此,我家大人对于革命党也颇多关注,曾派人与孙逸仙、黄克强等人联络磋商。我家大人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各方下注,而是出于爱国爱民的赤忱之心,极力寻找富国强兵、拯救危亡的良策。
“现在列强亡我之心不死,而我中华国已危、军已乱、民已穷、财已竭,一念及此,痛彻心腑。我家大人派在下前来,除了请孙大人出任内阁学务大臣一职外,还希望能和大人齐心携手,实行宪政也好,推行共和也好,总之早日实行和平一统。”
杨度笑眯眯地望着杨士琦:“那和平一统之后,谁当家作主呢?”
杨士琦端起茶碗微微啜了一口,并不答话,但隐含的意思却不言自明。
这关系到孙系势力的未来走向,杨度之前已经吃了挂落,现在真不敢随便拿主意,只是用眼牢牢盯着孙元起。
孙元起道:“杏翁所言极是,兄弟阋墙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现在南北兵燹不断,生灵涂炭,确非国家民族之福。而如今能够出面主持大局的,唯有袁大人一人而已!只要能答应在下几个要求,孙某愿意翊戴袁大人为国家元首。”
杨士琦神色一喜:“在下洗耳恭听!”
杨度顿时紧张起来:孙元起实在不会提条件,完全不懂“漫天要价,立地还钱”的道理。比如上次和冯自由的谈判,居然为了一个小青年而牺牲一条宝贵的意见,太得不偿失!所以由不得他不提心吊胆。
孙元起道:“第一,清室退位,实行共和,各民族平等。
“第二,解除党禁速开国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治。
“第三,袁项城以后出任临时大总统也好,终生大总统也罢,但不能复辟帝制,也不能把大总统一职私相授受。
“第四,任何时候不得出卖国家利益。”
杨士琦见孙元起提出这四条后不再说话,觉得有些奇怪:“还有么?”
杨度赶紧说道:“当然还有!第五条,必须保证我们大人在政府中有足够的权力,使得政府以后出台的政策不会损害到我们的利益。
“第六条、以后袁大人成立的政府必须承认孙大人在四川及其他控制的地方具有管理权。”
杨士琦眨眨眼睛:“所谓的‘其他控制的地方’,是指哪里?”
杨度毫不犹豫地说道:“即原第四十四混成协控制的地区,包括陕西、山西及直隶部分府县。”
“不行!”杨士琦断然拒绝。

第二七四章世事如棋局局新(二)

“为什么不行?”杨度反问道。
杨士琦冷笑道:“皙子好算计!得了四川不说,还想染指陕西、山西乃至直隶。要这样的话,我家大人执掌天下还有什么味道?倒不如请孙大人出面组阁,我家大人占直隶、山西、陕西三省。你看如何?”
杨度打了个哈哈:“杏翁,袁大人既然要执掌天下的,就当大肚能容,何必与下争利?”
杨士琦道:“执掌天下也要名至实归,总不能以名害实吧?如今革命党已得江苏、安徽、湖北以南省份,东三省、内外蒙古是满蒙禁脔,你们再占四川、陕西、山西乃至直隶,我家大人只有河南、山东之地。如此一来,不说我家大人能不能坐上总统宝座,即便坐上去,所辖不过两省,政令不出京城,与现在的总督又有何区别?”
孙元起皱眉说道:“依杏翁看,我们该如何?”
杨士琦说道:“朝廷原先的旨意是,孙大人以内阁大臣暂署四川总督,第四十四混成协随同入川平乱。既然大人愿意遵照之前的旨意留在四川,那杨某请大人下令,命第四十四混成协尽快交接晋、陕防务,早日入川。”
杨度脸色一变,立马站起身:“既然杏翁如此没有诚意,不如现在请回吧!”
孙元起也摇摇头:“只怕杏翁是强人所难了。”
杨士琦听完两人的回答并没有撂下茶碗拍马走人,沉吟片刻才说道:“要不这样,你们先把燕晋联军中原第四十四协的兵力撤回山西,然后再把陕西兵力撤回四川。以后你们管辖山西、四川两省,如何?”
杨度说道:“燕晋联军的人可以撤回,但陕西绝对不行。杏翁,你觉得当了陕西军政府都督的人,还会听我们大人这个四川总督的命令么?”
杨士琦对于杨度的疑问不置可否,只是淡淡地说:“既然赵行止都督不听你们的命令。那正好,等我家平定第六镇、第二十镇叛乱后提师西上,叫他知道违抗孙大人命令的后果有多严重!”
杨度道:“那倒不用!怎么说赵行止也是我家大人的学生,该如何教训还轮不到杏翁和袁大人操心。”
“如今大清有九大总督。四川、陕甘各居其一。孙大人已经暂领四川,赵行止又据陕西。川、陕连成一片,迤西的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皆非朝廷所有,远胜四川、陕甘两督。不仅如此,你们还要再占山西,几乎是全国面积的一半。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我家大人绝对不会允许孙大人独占四川、陕西、山西三省的!”杨士琦态度非常坚决。
杨度眉头一挑:“要不这样,我家大人只要在四川、陕西拥有管理权;对山西我们保持中立,如果你们袁大人有本事,就尽管下手去取,我们绝无二话。怎么样?”
杨士琦思忖片刻,问道:“那燕晋联军里的原第四十四协兵力,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撤回陕西或四川?”
不待杨度回答,孙元起先说道:“杏翁。你看能不能请袁大人把经世大学所在区域划为非交战区,任何军队不得随意进入?我可以命令程虎臣所部尽快解除武装,只携带部分轻武器返回学校。维持秩序。”
杨士琦一愣:“就杨某所知,程虎臣所部有两三千人之多。这么些人驻扎在京师附近,恐怕不太合适吧?”在杨士琦心里,这岂止是不合适,简直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孙元起听了大为错愕:“有那么多人吗?杏翁是不是在说笑?”
在第四十四混成协编成之初,沈翔云曾介绍过,满编一协大约5500人,但实际人数多有不足,正常平均在4200人左右,最少的才2500人。孙元起本意是按照最小标准来。弄个两三千人就可以了。至于后来具体如何编队,孙元起就没有过问。
据孙元起所知,第四十四混成协随同入川的就有两千人,赵景行所部又有两千人左右。按照全协是满编5500人来算,太原也不过是1500人左右。即便他们没有一个留在山西,全部加入燕晋联军。也没有杨士琦所说的“两三千人”啊!
“绝非说笑!”杨士琦笃定地答道“情报显示,第四十四混成协入川的蒋志清部在1900人左右,留在陕西的赵行止部在收编第三十九混成协余部、巡防队以及陆军中学堂等之后达到7500人,山西的阎锡山部则新招募了三个营,人数在2500人以上,直隶的程虎臣部在2400人左右。所以说,第四十四混成协虽然名义上是协,其实与镇相比只大不小。”
古龙在自己的名著《七种武器》中写道:“最了解你的人往往不是朋友,而是你的对手。”孙元起此时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在此之前,自己完全不知道第四十四混成协居然有那么多人。想到这里,不由得狠狠地瞪了杨度一眼。
杨度浑若无人,对杨士琦说道:“看来杏翁是有备而来啊!不过正如我家大人所言,经世大学乃是弘文励教、传业授道之所在,学生不仅来自全国各地,而且有千余名外国游学生,关系匪浅。不宜在附近大动干戈,有碍国内外的观瞻。最好是划为非交战区,由程虎臣部维持秩序。”
杨士琦道:“既然如此,那杨某回去之后会恳请袁大人派出精锐,负责经世大学附近安保事宜的。就不用劳烦程虎臣部来回跋涉了,他们直接回陕西便好。”
杨度摇摇头:“抱歉,经世大学倾注我家大人的十年心血,其中珍藏的国之瑰宝更是不计其数,比如殷商甲骨、敦煌遗书、宋元珍本、古今图籍,都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程虎臣部的士兵十之七、八都是从经世大学附属学校招募的,对于这些宝贝的价值一清二楚,自然会呵护有加。相比之下,袁大人麾下精锐在沙场是以一当十的好手,但对这些龟甲牛骨、旧书烂纸只怕没什么认识,更不会爱惜。万一有歹人见宝起意,鼓动他们监守自盗,岂不是噬脐莫及?”
杨士琦道:“那也用不了两三千人啊!”
杨度笑道:“杏翁,你一定没去过经世大学吧?”
“那又怎么样?”
“去过你就不会说这种话了。”杨度道:“经世大学占地一万五千余亩,教室、宿舍、实验室、研究所、图书馆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