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3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孙某就失陪了!”孙元起也拱手作礼。
等孙元起在屋里坐定,刚准备和家人说说话,就听外面有人敲门。冯基善进来通报道:“大人,严复严先生有事请见。”
“快请!”孙元起知道严复肯定找自己有什么大事,否则不可能前脚刚告辞后脚又登门拜访。说完急忙起身把严复迎进屋里。
严复落座之后也不客套,直接问道:“百熙,今天你回学校,有没有发觉沅叔校长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孙元起凝思片刻,有些不确定地说道:“沅叔校长似乎有些沉默寡言?”
严复点点头:“不错!百熙你应该知道,沅叔校长之前是袁项城的幕僚,受命在直隶兴办教育。后来袁项城被清廷勒令回乡养疴,他也赋闲在家,这才被学校聘为校长。自从袁项城被起复之后,沅叔便有些心不在焉。尤其在护校之役期间,更是首鼠两端。近日有小道消息称,袁项城准备任命沅叔校长为内阁的教育次长。今日细观沅叔举止。看来传言不差,估计他这几天就会向你提出辞呈。”
孙元起大为惊愕:“什么?沅叔校长要辞职?”
严复道:“应该八九不离十!按照百熙你的计划。春节以后学校就要筹备设立法政、经济学院,并开建西安、成都、兰州三个分校,百事繁杂,必须未雨绸缪,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纵使沅叔校长不走,百熙你打算新成立三所分校也需要校长不是?何况经世大学今非昔比,在校学生超过三千,数量位居全国之冠。原先的三四个校长早已显得左右支绌。所以不妨借此机会,多聘请几位校长、副校长,也好让大家都轻松些。”
孙元起沉吟良久:“几道先生,您自学校创办之初便在此执教,历任系主任、院长、副校长,对于学校情况了如指掌,感情也最深。如果沅叔校长真的要辞职去就任教育次长。我们也不好阻拦人家升官不是?到时候还要麻烦你,请你出任经世大学校长一职!”
严复连连摆手:“不行!绝对不行!老夫刚才私下跟你说沅叔的事,只是出于爱护学校的本心,并无他意。你现在让我出任校长,有心人还以为老夫构陷沅叔,迫他离职。然后取而代之呢!谣言一出,百口莫辩,你让老夫以何颜面去见学校数千师生?”
孙元起见严复态度坚决,只好退让一步:“那依几道先生之见,校长当推选何人?”
严复捻须答道:“如果由老夫来荐举。当首推蔡孑民(蔡元培)蔡先生。这么些年他一直在沿江诸省兴办教育,短短数年之间就创立近百所经世大学附属中小学。为学校输送大量人才,可谓业绩辉煌。在经世大学里面也卓有声誉。虽然他现在在南京民国政府担任教育次长,但随着南北和谈达成,南方政府必然撤销。百熙你是教育总长的不二人选,沅叔又可能就任教育次长,他自然无路可去,正好可以聘来做校长!”
孙元起抚掌道:“蔡鹤卿如果能来做校长,那是再好不过了!几道先生,你还有什么好的人选?可以一并说来。”
严复继续说道:“其次人选有梁卓如(梁启超),虽然他之前秉持保皇立宪主张,与时代扞格不合,但他知识渊博、才思敏捷、不囿一见、下笔千言,论才情可谓天下无双,在国内外的青年中都有极大影响。或许让他做校长不是很合适,但要做副校长,绝对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只是他现在醉心政治,不知是否肯屈就经世大学副校长之职。”
“无论成与不成,总要先试试。即便他不来,也可以先结个善缘。”孙元起知道,梁启超可是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在官场失意之后最终还是老老实实钻进象牙塔里做学问。
严复又道:“老夫听说原学部参事范静生(范源廉)曾赴日本留学,先后在大同学校、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东京弘文书院、法政学校学习,回国后在学部任职,对于教育颇多真知灼见。曾创办尚志法政专门学校、殖边学校,设立尚志医院,编纂《尚志会丛书》,翻译《哲学评论》等国外法制名著数十种出版发行,并邀请西方哲人杜威、罗素等来华讲学。如果他能来就任校长、副校长,也是学校发展的一大助力!
“此外,张菊生(张元济)、罗叔言(罗振玉)也是上佳人选,只是京师大学堂现在刚刚进入正轨,教学研究稍有起色,如果现在把他们请回来,恐怕京师大学堂又会一蹶不振,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
孙元起道:“几道先生推荐的几个人都是上上之选,这几天我就会和他们沟通,先以经世大学副校长兼分校校长之职相邀,看看他们意下如何。当然,这几个人还不够,我们现在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几道先生不妨请学校的校务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再推荐几个合适的候选人。”
严复道:“好,老夫明天就着手筹备此事!”
在孙元起和严复秘密商议校长人选的同时,袁世凯也在北京城内锡拉胡同的私人寓所里和亲信们商议今天上午孙元起在火车上提出的条件。
袁世凯道:“对于把第四十七混成协和经世大学的飞机撤回西安以西,孙百熙并没有明确反对,只是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是希望我们拒绝西藏已革达赖土登嘉措恢复十三世达赖喇嘛名号的请求,不允许他返回拉萨居住。”
赵秉钧道:“这个条件倒不苛刻。只是我们要答应了他,难免会惹得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的不快。前些日子在下和朱尔典晤谈的时候,他明确提出两项要求,即不许中央政府干涉西藏内政和不许中央政府在拉萨或西藏保持无限制的军队,这是英国政府承认中华民国的基本条件。在没有签订根据这两点订立的协议之前,他们将对中国人封闭一切经往西藏的交通。”
段祺瑞皱眉道:“朱尔典未免太嚣张了吧?简直视西藏为印度之一邦!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华藩属,有清以来就是由驻藏大臣处理西藏政务,驻不驻军、驻多少军也是中央政府和西藏噶厦商议决定,什么时候轮到他英国公使指手画脚了?”
冯国璋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嘛!谁让咱们手头没钱,得向他借款呢?”
杨士琦却道:“这个条件不妨答应孙百熙。朱尔典只是要求我们不干涉西藏内政,我们拒绝恢复十三世达赖喇嘛名号的请求、不允许他返回拉萨居住,不过是维持前清的裁断,并不算干涉内政。如果朱尔典提出抗议,我们不妨把实情告诉他,让他自己找孙百熙理论去。”
众人一齐点头:“杏翁所言极是!”
袁世凯也微微颌首,接着说道:“孙百熙的第二个条件是让我们把北洋军撤出山西全境,山西仍由阎百川主政。老夫自然不肯,只允诺把归绥六厅、朔平府、大同府、宁武府及怀德州划给他,任命阎百川为晋北镇守使。结果孙百熙直接下了逐客令,只好不欢而散。”
杨士琦摇头道:“孙百熙还是太书生气了!”
赵秉钧反问道:“大帅,我们还跟他谈么?”
袁世凯慢慢说道:“你们的意见是什么?”
倪嗣冲率先答道:“大帅,第三镇兄弟辛辛苦苦拼死拼活才打下的地盘,凭什么孙元起动动嘴皮子就让咱们拱手让给他?门都没有!咱们北洋六镇可不是禁卫军那种废物点心,等第三镇攻下山西全境后回师直隶,与第六镇联手,保证一天工夫就能把经世大学打个稀巴烂!”
段祺瑞幽幽地说道:“只怕咱们部队还没靠近经世大学,他们就该派飞机轰炸北京城了。孙元起可以不要山西省,咱们却不能不要北京城。”
杨士琦也道:“芝泉说得不错!孙百熙虽然有些骄蛮无理,但他毕竟还是支持大帅执政的。而且他有四川、陕西、甘肃三省之地,实力不容小觑。真把他逼急了,让他彻底倒向孙文一方,对于我们来说才是得不偿失。”
倪嗣冲道:“正是因为孙元起实力不容小觑,我们才不能把山西给他。如果他再得了山西,便如虎添翼,更是中央政府的心腹大患!”
杨士琦道:“孙百熙现有的三省之地,四川号称天府之国,财力多有盈余;陕西南富北穷,大体收支平衡;甘肃则地瘠民贫,时时需要四川接济。以结余的财力来兴办全国的教育,已经属于捉襟见肘。如今山西经此一役,元气大损,非三五年不能恢复旧观。如果我们答应孙百熙的条件,把山西给他,只会增加他的负担,让他水干鱼尽,而不是丹忱贤弟所说的‘如虎添翼’。等大帅执掌权柄,理顺关系,平定东北三省及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后,攻取山陕易如反掌。何必计较一时得失而得罪强敌?”
袁世凯点头道:“那好,老夫就允了孙百熙的这两个条件。只是今天在火车上和他有些龃龉,不该该派何人前去说项呢?”

第三一四章潜通造化暗相传

赵秉钧等人自然明白袁世凯的意思。
今天上午他与孙元起一言不合,被直接下了逐客令,颜面上本来就有些挂不住。现在再主动派人过去,难免显得低声下气。最好是找一个合适的人选,在不经意间把意向准确地传递过去,既保全了颜面,又不至于显得太突兀。
赵秉钧眼睛一转:“大帅,在下倒有个合适人选!”
“谁?”
“莫理循!”
众人顿时眼前一亮。
赵秉钧解释道:“莫理循前些日子刚辞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的职务,准备就任大帅的政治顾问,这在京中已经众所周知。由他出面传递消息,可以确保孙百熙能够理解我们的意思。而且莫理循现在正忙着把他的藏书出售给经世大学图书馆,孙百熙又回到了经世大学,他们见上一面也顺理成章。更重要的是,由莫理循来传递消息,不仅可以把咱们的意思带给孙百熙,也可以通过他把孙元起对干涉西藏内政的意图告知朱尔典!”
袁世凯当即拍板:“智庵,那你尽快与莫理循联系,让他想办法把和谈的意思传递孙百熙,免得夜长梦多。一旦南北和议达成,就得赶紧组建责任内阁,少不得还要请孙百熙出来担任教育总长。如果不安抚好他,恐怕又会惹出无穷麻烦。”顿了一顿,又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