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元起一想,也是。估计师资的问题,还要继续困扰自己!但唐国安答应出任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并会写信给其他同学,希望他们也能“加入”学校筹备委员会。
次日,孙元起去拜访丁韪良老先生的时候,又忽悠了这位老先生出任学校筹备委员会副主任一职。就这样,筹备委员会才马马虎虎算有三个人,干事的,只有自己。
到了七月一日,才有好消息。老郑找到了那块地的地主了!
在孙元起的印象中,地主都是脑满肠肥的,每日里架各个鸟笼,满大街地调戏人家大姑娘小媳妇;要不就是每天躺在富丽堂皇的屋里,一边搂着十几房小妾,一边虐待长工玩的主儿。等孙元起见了这个地主,惊讶得目瞪口呆:地主爷是不是混得惨了点?
瞧他面黄肌瘦的,浑身都没二两肉,衣服也是漏肉装,好听点的说法叫鹑衣百结,不好听的那叫破烂流丢。这副打扮丢在街上,说他是乞丐流民都有人信。
孙元起疑惑地问:“您是那块地的地主?”
那人见了孙元起,抖抖索索地从怀里掏出地契,答道:“回……回爷的话,是……是的,这……这是地契。”
孙元起问出了自己的疑问:“那你怎么如此落魄?”
“嗨!那真是孩子没娘——说来话长。咱是旗人,祖上也阔过。当年从龙入关的时候,在京郊圈下了上万顷的地。后来,家族越来越大,良田就一块一块地分;开支也越来越大,良田就一块一块地卖。来来回回,就剩这块兔子都不拉屎的河滩地了。要不这块地也剩不下,实在是没人要,才留到今天!”那人见孙元起一脸和气,说话倒不磕巴了,“自从光绪年以后,旗人的份子钱一天不如一天。这还算好的,至少还有啊。去年,光绪爷和西太后跑了,连那么点的份子钱也停了。可一大家人都张嘴要吃饭哪,只好当衣服、当家什、当宅子,换口吃的。这地契也想当的,当铺里都不收。要是再过几天,一家老小就活活饿死啦……”
说到最后,直欲嚎啕大哭。孙元起看他是个实诚人,也不欺他:“那块地,你想卖个什么价?”
“爷,咱知道贵府上是孙寿州中堂。中堂大人是个好人,他家人咱信得过。你开个价,我就卖。”那人也不含糊。
孙元起反而不好说了:“您是卖家,怎么您也得开个价吧?”
“这么着,那块地确是不太好。先前,当铺里也说,那块地尽是石头块,白送都没人要。爷你要是想买,随便给个几两、十几两银子就成。”那人一咬牙,报出个数。
“啊?”这个价位让孙元起大吃一惊:这也太少了吧?
那人看孙元起一脸吃惊的模样,顿时涕泪俱下,“噗通”跪下了:“爷,这就是咱最后的家当了,请爷随便赏几两银子,让咱全家做个饱死鬼,到了阴曹地府,也感谢您的大恩大德!”
“赶紧起来,赶紧起来。”孙元起连忙把他扶起来,“那你把地契给我看看。”
那人擦擦眼泪,把手中的地契递给孙元起。有些毛糙的纸上,大致画了四面的边界,最后有句话,孙元起看清了:“计山田二千五百七十一日五亩半。”
“二千五百七十一日?”孙元起仔细看了半天,确认那确实是个“日”字,便有些疑惑地问:“日是什么意思?”
“……”老郑闻言一愣。
孙元起以为他没听明白,指着地契上面的文字说:“就是这个字!”
“哦,一日六亩。”那人立马解释道。
清代还有这个计量单位?真奇怪。孙元起想了想:“这样吧,这块地毕竟是你家祖上传下来的,如果贱卖了,不仅你,作为买家,我也不好看。况且,你们一大家子都靠着这吃饭,我也不能看着你们把地卖给我了,以后挨饿。如果你要想卖,我给你一日地一两银子,零头都折合成整的,拢共两千六百两。你看行不行?”
“两……两千六百两……银子?”那人嘴张得能塞紧拳头。
“你看行么?”孙元起又问了一遍。
“行!太行了!谢谢爷!我们全家一辈子不忘爷的大恩大德……”说着,那人眼泪又下来了。
一直站在旁边的老郑开腔了:“如果行的话,那你把你本家找几个来,做个见证,把手续给办了吧!以防夜长梦多。”
那人跟兔子似的,窜出门找人去了,一会儿,就连拖带拽地扯进来几个瑟瑟索索的人来。孙元起随便找了个邻居,双方签了绝卖的合约,按了手印,再吃顿饭,那一万五千亩的办校土地就到了孙元起的名下。
这样,终于卖出了建校的第一步。

第三十章创业艰难百战多

土地到手之后,第二日,孙元起放下手头的事情,带上老郑、周宗武、张纯、刘斌几个又跑了一趟。
这次目标明确,倒是比前一回快许多。即便如此,从德胜门到达河边,也有四十里地。按照地契,两边河滩都在孙元起名下。
孙元起下了马车,一边看,一边向几个学生交代相关事宜:张纯、刘斌先到四处看看,回去以后要大致画一下这附近的地形,以供设计时候参考。周宗武跟在自己身边,手里拿着纸笔,随时记录能想到的一些事情。
这条小河也就七八米宽,安静地流淌在十来米宽的河床上。现在因为天旱,而且天气比较炎热,卷起裤子就可以徒涉过去。如果是冬天呢?如果是河水暴涨呢?所以,等建筑设计事务所来了,现在河上架座桥。对了,学校大门要建在河南面,这样,小河就成为校内一景。
过了河,从河边到山脚下有三四百米,是片略微倾斜的平地,长满了杂草和小树,地上都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几个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孙元起首先想到的是,过了桥,得是一条宽广厚实的水泥路。不然这一下雨,可就没法走人了!
走了一会儿,孙元起吩咐道:这儿以后要建个操场,再有一个体育馆、一个大讲堂。
说着讲着,到了山脚下。迎面的这座山不高,估计也就一两百米,山势平缓。这种野山平日里罕有人迹,连条上山的路都没有“孙先生,”老郑拨开面前的一根树枝,“这山上够荒的,怎么也得先修条路吧?”
孙元起点点头:“是得修条路!”
“家里面养了那么多闲人,天天吃饭不干活,不如让他们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看来老郑对养了一大帮闲人,心里早就愤愤不平了。
孙元起心想:也是,总不能就这么养着呀。但如果先修路的话,以后设计师来一看,说影响学校总体规划,那不是添乱么?咱不能干外行指挥内行的活儿!
“这样,回去以后,让老赵带着那帮人,先把河滩给平整了,再盖一排房子。一是以后来了,有个落脚的地方;二来,为将来大规模建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走在最后的周宗武好奇的问:“先生,这山那么荒,你说有没有什么野兽啊、土匪啊?”
“谁知道!”孙元起没好气的回答道。
“野兽么,兔子、蛇自然是有的,估计还会有狼。土匪呢,估计没有,这地方太偏了,连人烟都没有,他们抢什么、吃什么?不过,孙先生,这个地方太偏,就怕有歹人起了心思。”老郑心思比较密。
“嗯,那帮练拳的不是会家子么,等建好了,他们就留下来当个保安。”确实,对学生的安全问题不能掉以轻心,万一有学生被狼咬了、被土匪绑了,以后这个学校谁还敢报考啊?“还有,以后中学、大学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必须参加军训,在入校第一年里参与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
“先生,您说,过了三年、五年,学校得有多少人啊?”周宗武差不多从孙元起建物理传习所的时候,就一直跟在孙元起身旁,对于学校的未来也充满憧憬。
“今年,先招收二三十人。明年,估计招收三四十人。到后年,再招收四五十人。也就是说,三年后,大约在校学生一百来人。五年以后,怎么也得有两百多人吧?”谈到未来,孙元起充满信心,毕竟各地的大学堂纷纷建设在即,那时候,作为专门研究最先进科技的理学院、工学院,作为更高一级的研究院,定然有很多人报考。
“两百人啊!”周宗武一脸兴奋。
“两百人啊!”老郑也咂了下嘴,“吃喝拉撒睡都是问题呢!”
孙元起明白老郑说的是什么意思:“是啊,这些都是大问题。两百人,每天光吃米就得上百斤,这都得从城里往这里运。光吃米不行,还得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得蔬菜、肉蛋、水果……这才是单单吃的。喝水,总不能直接和河里水吧?得建个自来水厂,还要铺设自来水管道,建个开水房,一方面提供开水,一方面给浴室提供热水。总不能大冬天的,让学生为洗个澡还专门跑到城里吧?再说厕所问题,每个有人的地方,都得建厕所。这厕所清洁问题、废水排放问题,都得有人专门负责。最后说睡,可不是光光有间屋子,有个床铺的问题。睡觉的宿舍,总得考虑冬天供暖、夏天防暑吧?不能天一黑就上床睡觉呀,宿舍里还得有电灯、桌椅。说到电灯,还得想法子发电,这是大问题……”
孙元起掰着手指一个一个地数,到最后,自己都有些信心不足:离开学只有两三个月,自己身上只有八万多美金、一万两银票,这学校能建的起来么?怪不得很多大学的老校址都在市区里面,原来可以省掉很多麻烦,至少洗澡、住宿、吃饭可以跑到学校外面解决。
一两百米高的小山,说话间就爬到了山顶。说是山顶,其实不过是个小平台,由此往后,山峰渐渐高峻。按照地契,那片连绵的峰峦都在孙元起的名下。将来大学人气旺了,可以把宿舍之类往后山移,顺带着扩大校园面积。现在却是不行,毕竟安全第一。
小山顶这块平坦的坡地,不是很大。孙元起琢磨着:以后图书馆建在这儿,如何?
站在山顶四处打量:前面是道亮晶晶的小河,以后那里将有一道巍峨的校门,一座宽阔的桥梁;然后沿河坡地上,有平坦的操场,还有完善的体育馆,容纳数百人的讲堂……想到这里,孙元起心潮澎湃,是的,我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和力量,改变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