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92章练勇要裁,银子照收

    满清江山虽然是以八旗为本,但八旗在三藩之乱时已经朽坏难用,之后虽有过几次振作,但大趋势总是在向下。因而这满清江山先是靠汉人的绿营,后来干脆靠汉儒士绅自己组建的团练民勇在维持局面。

    这个道理,道光皇帝也是知道的。所以前次广东绿营大鹏右营“弃清投明”的消息传来,道光便知道大清江山,已经风雨飘摇了。当然他也不是傻瓜,不会相信他的绿营汉官会为了恢复汉家天下而背弃大清——要真这样,大清朝在康熙年间就已经灭了!

    按照道光的猜测,这一十八个绿营汉官一定是被朱济世收买的!这朱济世是海外富豪,有的是钱,而大清朝的汉官们又个个都是见钱眼开的主儿!他们不是有句话,叫什么“千里做官只为财”吗?既然只为财,那就可以被收买,只是价钱高低罢了……不仅绿营汉官可以被朱济世“买”去,就是那些读圣贤书上来的汉官,同样会被收买!至于捐班那就更不用讲了……

    既然在朝为官汉员都可以被黄白之物收买,那么还在乡读书,连个进士都没有考中的士绅,恐怕就更容易被收买了吧?这次在三元里领头作乱的劣绅陆培芳,不就是个因为受贿被革了功名的举人吗?现在的大清朝有上百万的团练,就掌握在这等见钱眼开的劣绅手中啊!

    想到这里,道光皇帝猛地将手中的奏折甩在地上,还重重一哼,脸色也难看到了极点,半边身子还不由自主哆嗦起来,好像中了风似的。

    “潘师傅,何汝霖,祁寯藻……你们都议议三元里的民团之乱吧!”

    道光皇帝的话还算平静,可太阳穴上的青筋却在微微跳动,显然是在强压怒火。

    “三元里民变恐有隐情,可着林则徐为钦差去查明真相,安抚变民……”

    道光皇帝重重一哼,打断了潘世恩的话,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朕当然知道有隐情!想那劣绅陆培芳定是见钱眼开的人物,朱逆又是富可敌国,隐情就是黄白之物!大清朝里那些读圣贤书的官儿不都是千里做官只为财的吗?”

    潘世恩心里嘀咕着,这皇上真是昏了头,陆培芳是见钱眼开,可三元里的两三万变民又图什么?朱济世能有多少身家可以把他们都收买了?这些老百姓跟着造反,还不是被你办什么八旗新军的路子给逼的没了活路!

    不过这个话只能在心里面嘀咕,潘老狐狸是不会当着道光皇帝的面说出来的,只是眯着眼睛低头不说话,好似一块朽木。

    “皇上,臣以为,陆培芳功名被革,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数万人,恐非国家之福也。”

    说话的是祁寯藻,他已经瞧出道光皇帝在猜忌汉人士大夫手中的那点儿兵权了。既然如此,汉人又何苦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各省的上百万团练,还不是汉人自己出钱在养?又不花皇上您一文大钱!

    “臣建议,裁撤各地团练民勇,禁止乡绅私蓄武力,免为国家之患。”祁寯藻大声建议道。

    道光皇帝又看着兵部尚书何汝霖,何大尚书连忙上前一步,只简简单单说了三个字。“臣附议。”

    “潘师傅,您觉得呢?”道光皇帝瞧了正在装朽木的老狐狸一眼。

    潘世恩知道道光皇帝心里在想什么,这团练民勇是要裁撤的,但是这个练勇银子还是要收的。

    “皇上,老臣觉得,团练不可尽撤,还是需留下一些的,这各地团练大臣一职,或可由驻防八旗的将军、都统兼任。”

    这老狐狸还算知趣。道光皇帝捋着山羊胡,满意地点点头。这个练勇银属于加派,具体收了多少户部是不知道的,都是下面的地方官和乡绅在折腾,想来是有许多好处的。现在朝廷正是要大把花钱办洋务办八旗新军,这练勇银子一定要拿来用到刀口上面,可不能免了!所以练勇的牌子还是要挂着,只是这银子收来以后要给八旗的将军、都统支配,实际上就是用来办八旗新军的!

    ……

    “这道光昏君的如意算盘倒是够精的,团练要撤,练勇银子却要照收。”

    裁剪各地团练的圣旨当然是公开下达的,宫门抄上都是有的,所以朱济世就能在第一时间听到左宗棠的评论了。

    “军师,这练勇银子收了去定是办八旗新军的,对咱们也不是什么好事吧?”罗香菊蹙着秀眉问左宗棠道。在朱济世的妻妾当中,罗香菊的地位当然是仅次于姐姐罗香梅的,现在罗香梅不在,朱家大妇就由她代理,因而可以参与议事。

    朱济世也问左宗棠道“这满清的练勇银子一年到底收多少?”

    左宗棠耸耸肩,笑道“这个事情怕是没人知道,因为练勇原先是县州府道省各级地方官还有士绅共管的,这里面的水深着呢。”

    他思索了下,又道“如果说八旗军是他们旗人升官发财的捷径,那么这团练便是汉人士大夫升官的后门了。这科举路上一年才百余个进士,很难考中的。如果花钱捐个官,基本上没有缺可以补。但是走团练军功把顶子染红的乡绅,总有一个实缺可得的。

    有句俗话,叫‘穷人盼造反’,其实这些在乡办团练的汉人士大夫又何尝不盼着有人造反?哪回反造下来,不是造出成百上千的保举官儿?虽然到不了督抚部阁的位子,但是州县府道还是有的!所以这团练对我们复明的危害实在是要远远超过八旗和绿营的。”

    朱济世心说,谁说靠杀汉人染红的顶子到不了督抚阁部?你左宗棠在历史上不就当了巡抚总督之类的大官儿了?

    左宗棠还在侃侃而道“而且这团练的危害还不仅于此,手握团练的士绅为的是官儿,可是参加团练的壮勇又图个啥?还不是金银财货?掌握团练的士绅必须以厚赏激励斗志,而厚赏又从何而来?满清朝廷的国库在太平盛世都入不敷出,何况是在乱世?”

    “那些士绅该是掏腰包吧?”罗香菊道,“咱们罗家之前在西婆罗洲也养着几百精壮,都是罗家自出叨洋的。”

    左宗棠笑了笑道“咱们国内的士绅可没有南洋的豪门那么阔,在湖南那里能有几百亩水田已经是大户人家了,有个几千亩地的就是一方豪门了。”

    “那他们拿什么来激励民勇的斗志?”朱济世蹙眉问道。

    “自然是劫掠杀戮了!”左宗棠的声音已经放沉,“所谓贼过如梳,兵过如篦就是这个缘故!这满清素来是有用劫掠激励斗志的传统。当年川楚教乱之时便是如此,根据满清户部的档案,川楚教乱之前全国有人口三亿九千余万,教乱过后只余两亿七千余万,人口损失有一亿一千余万!虽然满清的户部档案未能尽信,但是杀戮必然是极重的。”

    “杀了那么多人……”朱济世皱起了眉头,他记得太平天国之乱当中的杀戮也极重,后世网上有资料说杀了两亿人!这个数字可能有水分,但肯定是杀得东南半壁元气大伤了。自己现在要反清复明,该不会也要踩着亿兆汉民的尸体往北京城的龙椅而去吧?

    “军师有何良策?”朱济世望着左宗棠。

    左大军师自然知道朱济世在问什么,他拈着胡须笑道“明公其实已经找到对付满清杀戮的办法,便是缓进速决了!”

    缓进就是多做准备,打实基础。而速决就是一旦发动进攻,便要速战速决,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预定目标——如占领广东一省,然后拒敌与“国门”之外。(未完待续)

 第193章 绿营,果不堪用!

    三元里周遭的地形,还是相当有利于造反的。因为在三元里村东北,有一座相当有名的白云山。虽然算不上险峻,但好歹是座山,山体十分宽阔,有山峰三十多个,总面积有2o多平方公里,最高的摩星岭海拔382米。虽然不高,但却能俯瞰广州全城,遥望珠江,算得上是形胜羊城。

    陆思元和韦绍光都是广州土著,还长在白云山脚下,自然晓得这白云山的地形紧要。若是让清兵据了去,三元里之变就算玩到头了。于是在民变之始,就裹挟了近两万乡民上了白云山,分别屯驻在鸣春谷、三台岭、飞鹅岭等地,还在摩星岭上的白云寺内设立了中军大营。又以陆思元、韦绍光和自称是莆田少林寺武僧奉明和尚的郑洪三人为首,组成了三元里变民的造反领导团体。另有十几名化妆成武僧的锦衣卫充任骨干,将近两万变民中的不到五千精壮编组成了六个步兵营,其中还包括一个5oo人的洋枪营,在白云山上面日夜操练,等着大清天兵前来围剿。

    如果单看白云山上的这伙变民,可以说是陷入了绝地,虽然人数有两万余,壮勇亦有近五千,但却困守孤山,实是坐以待毙。清军只需四下包围,隔绝交通,待山上变民粮尽,自然可收全功。

    然而广东现下的形势,却容不得祥麟如此从容。大屿山岛上很可能可还藏着一支数量不明的逆明精锐呢!虽然广州将军穆特恩已经下令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督兵痛击——但是广东水师的根底谁还不知道?当日关天培在的时候,都在虎门输得那样难看,这个赖恩爵的本事比关天培根本不是一个档次。要是能痛剿了朱济世才是见鬼了,只能指望大屿山之战拖延些时日,别让朱济世的军队在广东沿海乱窜!

    徐广缙、穆特恩、叶名琛等人在研究了广东海疆布防之后,非常担心朱济世趁机袭取孤悬海外的琼州府!要是一个府就这么没了,这几位封疆大吏的顶戴可就难保了。于是都督促祥麟尽快了结三元里的变民,然后分兵去琼州府加强防卫。

    因而祥麟制定的方略便是痛剿,痛痛地剿!就是不知道是清兵痛,还是变民痛了?

    1847年2月13日,两下的第一次交锋,就在白云山西面山脚下的三元里一带展开。变民一方,督军的是郑洪和韦绍光,点了一营洋枪队,两营肉搏兵下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