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僧贝勒,咱们得往彰德府派援兵,无论如何不能让粤匪靠近京师。”惠亲王绵愉难得做了回决定。

    “可派多少兵合适?”僧格林沁想了想,明白了绵愉的心思,便没有提出不同意见。

    可是派多少兵合适,却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因为粤匪的进攻方向未明,虽然打下黄河北边的两个县,但并不代表就会一路向北。从军事角度来说,甩开开封的清军主力直接去打北京城是极大的冒险。因为北京这样的坚城根本不是短期内能打下来的。到时候粤匪顿兵坚城之下,开封的二十几万清军再从背后进攻,可就是腹背受敌的窘境了。所以粤匪攻打原武、阳武二县多半是佯攻,想要分散清军的兵力,以便各个击破。

    “王爷,现在粤匪据了内线,还握有主动,战于不战都操之敌手。”僧格林沁皱眉道,“若用一部增援,有可能为敌所破,若全军北上……这开封城谁来守?”

    “开封不要了,就把粤匪堵在彰德府如何?”

    僧格林沁摇摇头“开封一失,黄河以南可就丢干净了(此时黄河夺淮入海,所以山东在黄河以北)。”

    “全军往攻郑州,与贼一决死战如何?”傅方提出建议道。

    “一决死战?能有几分把握?”僧格林沁看了傅方一眼,“举国的精锐都在咱们手里,要是有个什么闪失,咱们这些人更是百死莫属!”

    “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该怎么办啊?难到要眼睁睁看着粤匪北上?”惠亲王绵愉急道。

    “先得探明粤匪动向再做计议。”僧格林沁看着傅方吩咐道“春荣,我把正白、镶白、正蓝、镶蓝四个旗的马队都交给你,你带着他们渡河北上,如果遇到粤匪偏师就击溃他们,如果遇到粤匪主力就想办法骚扰迟滞,明白了吗?”

    傅方看了眼惠亲王绵愉,见后者点头应允,便大声道“末将领命!”

    僧格林沁顿了下,又对曾国藩说“涤生,你带着属下的3万湘勇往郑州去试探一下,不要去攻城,在郑州城外远远驻扎即可,如果遇上粤匪大队就立即退回来。”

    曾国藩缓缓点头“下官明白了,须得探明粤匪大队所在才好从容布置。”

    听着曾国藩的话,僧格林沁放心地点了点头。这一回大战的规模可以说是三藩之乱后所未有。直接投入战场的清军和粤匪的总兵力恐怕在60万上下,战场更是横跨黄河两岸。所以要搞清楚对手的动向就很不容易了,这不知彼的仗,僧格林沁可不敢再打了。

    ……

    此时此刻,郑州城外,滔滔黄河之上。

    并排架起了六座浮桥,身穿黄白红蓝黑五色军服的一队队骑兵,在平原上四下巡视警戒。这些骑兵是太平天国成天侯张乐行带来的捻军,捻军的军制称为“五旗军制”,全军分为黄白红蓝黑五旗,而且拥有大队骑兵,正好弥补了太平军缺乏马队的短板。

    张乐行起兵于淮北,和朱济世所委任的安徽巡抚苗沛霖是小同乡。两人之前有些交情,不过眼下却各为其主,所代表的也是两个敌对的阶层——苗沛霖招抚了皖北十余县的地主土豪,在皖北地方广筑堡垒,名为抗拒清兵,实为对抗捻军。双方已经发生了几次冲突,各有胜败。但是太平天国和朱明并没有最后撕破脸,所以两边都克制着,并未放手大打。而皖北地盘又有限,实在容不下苗沛霖和张乐行两股势力,于是再次得到杨秀清的调令之后,张乐行便和苗沛霖议和,带着五旗捻军约两万骑北上开封了。

    在捻军马队的护卫下,六条看不见头尾的队伍,正快步通过六座浮桥。每个士兵都兼披长发,红布裹头,肩背包裹,还扛着各种各样的武器,埋头疾步向前走着。

    杨秀清骑在马上,身边都是东殿的官吏幕僚,还有带兵来和他汇合的张乐行,此公穿着一身黄衣服,头包黄布,腰悬宝剑,骑着一匹骏马,站黄河堤岸之上看着大军开进的浩荡场面。半晌才感慨道“雄兵百万,真是雄兵百万啊!清妖如何挡得?朱明如何可敌?”

    一个东殿的官员此时策马过来,大声禀报“东王殿下,开封的清妖有动静了,兵分两路,一路渡河往北,一路往郑州而来了!”

    杨秀清眉毛一挑“有一路往郑州这里来了?有多少人?”

    “有数万人,都是步队,只有少量游骑,队列严整,似乎是精锐。”

    太平军的探子和侦骑可不敢太靠近湘军大队去仔细观察,只能远远窥视,因而不曾探得太明。

    “不过数万人的步队,东王殿下,末将领着五旗马队去把他们灭了如何?”张乐行笑呵呵地请战。

    “一定是些被僧妖派来探我虚实的。”杨秀清笑骂了一句,“成天侯,本王和你一起去见识一下所谓八旗新军是什么样的队伍。”

    ……

    “王上,十日前太平军在洛阳举行了誓师大典,杨秀清出任北伐总帅,不日就将督军北伐了。”

    “王上,汇丰行的纸钞发行非常顺利,第一批投放市场的300万元已经开始流通,只有不到20万回流到各家钱庄兑换银元。看来纸钞发行已经成功,二次北伐的军饷不成问题了。”

    “王上,郑公来报,福建民军已经整理完毕,遣散了七万多人用掉140万亩土地,费银500余万,都由汇丰行厦门分行垫出。还余三万都是精壮之士,交给刘炯负责训练了。”

    广州大明王公之内,罗泽南和苏玉娘正在朱济世汇报最新得到的军报,既有朱明驻太平军方面使臣的通报,又有汇丰行和郑洪的报告。这些消息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不过细细想来,还是有些关联的。

    首先,太平军和满清的决战就要开打了!既然是决战,就一定会有胜负,会有死伤。一边是太平天国狂战士,一边是满清八旗天兵……呵呵,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在战场上必然是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困扰朱明好一阵子的军饷和兵力不足的难题也暂时得到了缓解。闽赣地盘不日全部入手,汇丰行的钞票也被市场所接受。朱明的二次北伐,看来可以开始了。

    最后,朱济世的口袋里还揣着玛丽亚。克莱门蒂娜的亲笔信,上面有一个让朱济世颇为惊讶的消息,德意志诸邦在法兰克福召开会议,通过了成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决议!一个包括普鲁士和奥地利在内的统一的强大德国,似乎横空出世了!

    玛丽亚用肯定的语气告诉朱济世,欧洲剧变之时,英国已经无心干涉东方事务,朱明可以放手行动了!(未完待续。)

 第362章 自请抬旗

    “涤生,你现在是河南巡抚,我现在也有了一个道员衔,看来朝廷终于开始重用咱们汉臣了,咱们若能在河南打出个旗开得胜,将来准有图形功臣阁的一日。”

    中牟县城北面的大帐内,刚刚得了个开归陈许郑兵备道的江忠源一脸红晕,兴奋异常。此战是湘勇成立以来的第二战,之前在长沙不过是守城,现在则是真正的野战争锋。而且还是刚刚拉开序幕的河南大会战的第一阵,如果能首战告捷,他和曾国藩没准就是大清中兴的功臣了。

    二人手中所掌握的湘勇总数约有三万,配备了洋枪洋炮,还是由法国军官训练的,成军也近一年,可不是才开张的队伍了。这一路北来,走到哪里都能给人一种和寻常清军截然不同的严整肃杀之气,赢得了不少赞誉,无形中也拉高了江忠源的心气。

    不过领着河南巡抚衔的曾国藩却眯着三角眼,皱着倒吊眉,沉默无言,半晌才道“岷樵,你觉得八旗新军中的旗员当中可有好相处的么?”

    “旗员?”江忠源怔了一下,前些日子在开封时,他的确常往八旗新军的大营走动,结识了不少八旗将佐。

    “岷樵,河南不是两江,湘勇也不在林穆翁羽翼之下了。”曾国藩的语气,平缓沉稳,峻刻深沉的脸上,也看不出什么喜怒,不过江忠源还是能够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担忧。

    “旗人当中可以任事的也不少,镶蓝旗副都统肃顺就不错。”江忠源心想,曾国藩不愧是理学大儒,换别人坐在他的位子上一定在想拥兵自重,但是他却想着如何化解朝廷和旗人的猜忌。

    “肃顺大了,爱新觉罗家的亲贵,不是湘勇这座小庙能容的大佛。”曾国藩习惯性地眯缝着眼睛,慢慢捋着长髯,面无表情地说着。怕旗人和朝廷猜忌是一回事,把湘军大权拱手让人又是一回事!虽然曾国藩为人审慎。但是功业之心是不比谁小的,这湘军毕竟是他的本钱。

    “正白旗的傅方(刚刚调入)如何?正白旗名义上是僧格林沁亲统的,可实际做主的就是这个傅方,可见僧格林沁对其有多信任。”

    “傅方……倒是不错,可就怕僧格林沁不舍得啊。”

    “涤生,要不你上个折子,自请抬旗吧?现在八旗正在扩招……”江忠源忽然提议道。

    “自请抬旗?”曾国藩双眼一睁,愣愣地看着江忠源。

    八旗扩招已经进行了好一阵子,不过扩招的对象都是普通的汉回藏蒙等各族青壮,并没有汉臣大员被抬入旗籍。而在历史上。汉军八旗就曾经攘扩过许多汉人的名臣大将。如范文程、洪承畴、施琅等人都是汉军八旗。

    “就我一人自请抬旗?”曾国藩摇摇头道。“我即使入了汉军旗。还是拥兵自重,除非……三万湘勇人人抬旗。”

    “涤生兄,如果人人都抬了旗,湘勇就没有了。”江忠源低声提醒道。“而且西人顾问巴夏礼日前还提出一个《巴夏礼建议书》给朝廷,建议将旗人转为贵族,与汉人一体,融为华夏之族,以收国族一体之效果。”

    “嗯,这个建议书我已经看过了……想法是很好的,只是天下人心已乱,想要籍此夯实我朝根基怕是不易。”曾国藩道,“岷樵。还是找几个能任事的旗员到湘勇来领兵,以分汉臣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