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车就在那个高大的牌楼门儿前面停了下来,

    这里是……吴春秋忽然一怔,一手指着牌楼门儿,一头看着李秀成“这、这、这是个皇陵啊!这是皇陵啊!是谁埋在这里?东王说的宝贝该不是……”

    李秀成嗤地一笑,指着牌楼门儿内一个红房子(圣神功碑亭)道“里面有两块石碑,上面说埋在这里的是合天弘运文武什么什么功德大成仁皇帝……”

    吴春秋吸了口气“这是康熙皇帝!这里是康熙皇帝的景陵!你、你、你们要挖康熙皇帝的坟?!”

    李秀成认真地点点头“哦,原来是康熙妖头埋在这里,那是该挖了!这个遵化县除了这个坟还有另外十几座大坟,听人说都是清妖皇帝、皇后、太后的坟头……等挖完这里,易县那里还有好多大坟头,一并挖了。该有不少宝贝吧?”

    好嘛,自己成盗墓贼了!吴春秋哭笑不得地看着李秀成“宝贝肯定有不少,就是……挖人祖坟总有点……”

    李秀成却冷哼一声。面孔板了下来“怎么啦?就许清妖挖了黄河大坝淹咱们汉人的家园,不许咱们汉人挖清妖的祖坟弄点宝贝换点米粮好活命?”

    “挖挖挖……不过得小心点挖。这里面可都是宝!”吴春秋连忙点头称是,太平天国这帮粗逼可不像会讲道理的样子,自己要不让他们挖,没准就得被活埋了陪康熙皇帝!好在清景陵不是明十三陵,挖就挖了吧,不过挖出来的宝贝得保护好了,满清皇帝、皇后、妃子的尸体也不能抛尸荒野。这太不像话了。

    想到这里,他指着牌楼门儿外面的两排石头人道,“这也是宝贝,小心装好运到天津每个都能换几百石米粮。”

    随后又指指那个红房子。“这个叫圣神功碑亭,里面的两块碑可是宝贝,每块最少值两千石米粮,可不能弄坏了,坏了就不值钱了。

    还有康熙皇帝、皇后的棺材板子都是宝贝。不要打开,免得弄坏了,总之一副棺椁就给两万石米粮,整个儿运去天津……”

    李秀成一听就乐了起来“嗨,这不是把康熙妖头的尸体都买回去了?你们是不是要拿去鞭尸啊?”

    “呃。对,就是要鞭尸!狠狠地鞭!”吴春秋咬着牙重重地点头。

    ……

    200年来,北京紫禁城的气氛,从来没有一天能比得上今天这样凄楚沉闷。整个皇宫似乎成了墓穴,镶着铜钉的大门大多紧紧地关着,只有东华门开了半扇,以供百官进出。往日在紫禁城内外值守巡逻的护军侍卫也大多不见了踪影——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被编入了正黄旗八旗新军当中,投入到保卫北京城的殊死战斗之中去了。还余一小部分则守卫在养心殿周围,是他们的主子大清道光皇帝的最后守护者。

    几个满身都是硝烟味道,穿着棉甲的大臣直接骑着马就到了东华门,亮了亮腰牌,没给门包就策马进了宫。守门的是几个一脸苦相的太监,望着往宫里面飞奔而去的背影,嘴里面低声嘟嘟囔囔的“这天怎么就塌下来了呢?这大清朝怎么就到这一步了呢?早知道这样就不该挨那一刀,现在真是偷鸡不成赔把米,等明儿到了地下真没法见祖宗了……”

    在深远的宫墙之内,半个北京城和大清王朝的主子道光皇帝,自然听不到他手下这个隔了不知道多少级别的小太监的抱怨话。不过他现在的想法却和那小太监一样,也觉得到了地下见了祖宗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实际上他的这个担心基本上是多余的,因为他的祖宗们就快被太平天国的人挖出来卖给大明朝换粮食了!

    连祖宗的尸骨都让人挖出来卖掉了!这大清朝还吊着口气不肯死真是太不象话了。

    好在道光皇帝还不知道这事儿,虽然也觉得祖宗陵寝失陷是不大体面的事情,不过他现在已经没有心思考虑地下埋着的祖宗。相比祖宗,关外盛京的儿子才更让他牵肠挂肚。大清的未来,爱新觉罗家的未来,都在盛京,都在恭亲王奕欣身上。

    他留在北京城勉强支撑着战局,不就是为了给奕欣争取时间整顿局面吗?可惜他被大逆不道的粤匪围在北京,不晓得外面的情况。不知道奕欣坐稳了盛京将军的位子没有?也不知道林则徐有没有给盛京送去够吃两三年的粮食?更不知道白斯文到没到莫斯科,大清想要复兴,也只能指望老毛子了……

    道光皇帝叹了口气,扫了眼空空如也的御案——过去这上面总是堆满了奏折,全天下的大事儿都要他这个皇帝做主,没完没了地看这些折子真是挺烦人的,总想着能有一天可以清闲下来。没想到这个愿望居然以这种方式成真了!

    就在道光皇帝无事可做,想眯上个午觉的时候,就看见守臣大臣穆彰阿和讷尔经额脚步急急地走进来了。两个脸上,居然还带着喜色!

    莫非有勤王大军到了?

    道光皇帝心头也升起了希望,目光定定地看着两人。

    “皇上,英国公使阿礼国进城了!”穆彰阿跪倒在地,叩了个头就喜滋滋地报告道。

    “阿……阿礼国?”道光皇帝一脸的失望,还不死心,又问了一句“可否带英兵来?”

    “未曾带兵。”穆彰阿回道。

    “那他来做什么?”道光皇帝疑惑地问。

    “他是来说和的,提咱们和粤匪调停。”

    “什么?穆彰阿,你你你说什么?”道光皇帝猛地从御座上站了起来,抬手指着穆彰阿一时话都说不利索了。

    穆彰阿瞧了身边跪着的讷尔经额一眼,讷尔经额咬咬牙接过话题,然后话锋一转“皇上,阿礼国还带来了四方的消息。”

    “四方的消息?都有什么?”道光皇帝吸口气,沉声问道。

    “江南……已经被朱逆所取,林则徐率部北上勤王,还在上海同朱逆见了面,约定南明北清,互为兄弟之国……”

    “混帐!”道光皇帝咬牙骂了一句,又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是道光28年11月的事情。”讷尔经额道。

    “11月……林则徐有没有给盛京送粮食?”道光追问。

    “没,没有。”

    “汉奸!林则徐是汉奸!”道光气呼呼地道,“那盛京的情况怎么样?老六开始主持局面了吗?”

    “六爷已经在盛京主持大局了,据阿礼国说,盛京颇有一些振作的气象。”讷尔经额撒了个谎。盛京那儿的局面倒是在恭亲王控制之中,不过振作是甭想了。

    “没有粮食能振作到哪儿去?”道光皇帝缓缓坐了下去,“还是说说和粤匪那个什么的事情,阿礼国到底想干什么?穆彰阿,你来说。”

 第415章战北京,有生路

    第415章战北京,有生路

    “皇上,阿礼国公使提出一个咱们和太平天国讲和的方案……咱们旗人回关外老家,满洲、蒙古都是咱们的。以后和太平天国互不侵犯,各修德政。奴才以为,这倒是个为大清赢得喘息之机的机会。”

    穆彰阿一边回话一边偷眼瞧着道光皇帝。说实话他对阿礼国的这个建议是非常感兴趣的——这可是北京城内十来万守军百姓和官员的唯一活路!他穆彰阿可不想就这么殉了大清朝!

    “旗人……退往关外?”道光皇帝忽然有些激动,声音也提高了“穆彰阿!你以为朕守在北京是干什么?还不是为咱们旗人退往关外争取时间!你以为几十万上百万人说走就走,说在关外安家就在关外安家?若不是守着这个北京城,吸引住粤匪的注意力,你以为他们不会一路追杀出关?到时候咱们旗人最后的骨血可就都要扔在关外了!”

    所谓旗人,指的是满洲八旗、八旗蒙古、汉军八旗和包衣奴才等几大块。根据道光27年的户籍档案,全大清总共就一百六十多万旗人。其中北京有约五十万,京畿地区(除北京,包括察哈尔、热河等地的八旗蒙古)还有约三十万,关外的盛京、黑龙江、吉林三将军下有不到四十万,全国其他地区还有四十万。不过到了现在,全中国到底还有多少旗人,大概已经没有人知道了。道光皇帝只能大约估计一下关外的情况,约莫有七十万的样子。其中青壮男性不会超过七万,老弱妇孺倒有六十多万,占了绝大多数。

    另外,还有约三十万到五十万从京畿地区出关的汉人。现在关外的总人口就在一百万到一百二十万……可是关外的沃土却大多没有开垦,毕竟那儿原来只有四十万人,现在陡然翻了三倍,这吃食可是天大难题了。本来指望林则徐从江南送几百万石粮食去满洲,以满足那些流亡之民几年的需求。可是现在,这个打算完全落空,关外的一百多万人的口粮都成了问题,还谈什么喘息之机?

    再说了,粤匪都已经打到北京外城了,怎么肯纵虎贻患?还容旗人出关去休养生息,就不怕他们将来打回来报仇?

    “皇上,其实粤匪现在也进退维谷,他们的一百多万人聚集在北京周围,久攻不下,军粮短缺……”

    “胡说,他们怎么会军粮短缺?今年直隶该是丰年吧?”道光皇帝向来关心农事,对直隶地区的农业生产了如指掌,他可不记得道光28年又哪个直隶的府县报了灾荒。

    “皇上……黄河在10月(农历)的时候决口,直鲁豫三省被淹……”穆彰阿吞吞吐吐地道。

    “10月份决口?”道光皇帝的眉头一皱,“怎么可能,10月份又不是汛期。”

    “这个……这个是被人挖开的,被粤匪挖开的!”

    “淹了开封?”道光皇帝目光灼灼地看着穆彰阿,突然道“朕的八旗新军……是不是朕的八旗新军被水淹了?穆彰阿,阿礼国有没有带来僧格林沁的消息?他的25万大军到底怎么啦?”

    “僧……僧格林沁败了,在河南的滑县和粤匪打了一场决战,15万人对50万!粤匪人太多了,僧格林沁指挥部下同他们苦战了三天三夜,终于寡不敌众,还是败了。现在率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