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4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师傅忽然叹了口气“其实皇上已经知道了,上面有风吹下来,说是很快就要整顿东南八省的吏治。重头就是士绅欠税……三个月后要是那个公局委员或是朝廷官员的三族有田赋欠缴。立即就要免职!”

    “还不是为了多收税!士绅欠缴要补。民人多缴却不退!朱皇帝的算盘真是精啊!”瓜尔佳。元宝哼笑道。“东南八省有哪个县没有完成收税额度?完不成税收额度是要扣减省公局代表权的!连续三年完不成就要解散公局实行军政,连该县科举也要暂停。”

    曹师傅苦笑“可不是嘛,朱皇上捞钱的本事天下第一,一个公局套住了商人,一个科举圈住了士绅,再把公局、科举和税收挂钩……现在的确没有哪个县不完成税收指标,大部分都是超过不少的。现在又要士绅补缴田赋,一下子又能进账不少了。”

    肃顺叹气道“士绅家里面都有银子。欠税本是不该,现在补缴上也没什么。只是民人多缴不退就太可恶了,朱皇帝就不怕官逼民反?”

    曹师傅摇摇头“反?谁敢啊!光复2年的时候不少地方的漕帮兄弟闹事,结果怎么样?现在大明朝的军队可不是过去清鞑的官兵,打起来个个如狼似虎!漕帮兄弟前前后后被杀了有上千,抓了好几万,都送到东北当苦力了!

    而且……东南八省的寻常小农虽苦,但比之清鞑那会儿还是好的。毕竟漕赋已经免了,田赋虽然高,但是只有正项没有杂派。虽然下面的官员会收‘长价’。但是原来也是这个规矩,所以家里有田的农人日子还过得去。就算真过不去。还有闯关东、下南洋、跑美洲三条活路。而且这两年应天、上海、苏州的工商发展很快,还有不少大工在建,找份糊口的差事还是容易的。

    不过也不是哪里都太平,这些时日四川那边的读书人闹得就有点凶,听说还要罢考科举!”

    说到这里,这个姓曹的船东似乎也觉着自己的话有些多了,冲肃顺和元宝两人抱了抱拳就起身去沙船的船尾亲自掌舵了。

    “元宝,罢考科举是怎么回事?”

    曹师傅一走,肃顺就低声问身旁的瓜尔佳。元宝。

    “还不是因为西学!”元宝哼哼道,“朱皇帝刚到香港的时候口口声声说中学为本,西学为用。可是现在当了皇上,真面目就出来了!他原来是要挖孔孟之学的根,居然要在科举里面加入西学的东西,要用西学取士,还在东南八省开办了许多传授西洋邪说的书院!”

    “有这等事情!”

    肃顺脸上闪过兴奋的表情,深吸口气,压低声音道“如此倒行逆施,怎么只有四川士子挺身而出呢?”

    “其实也不止是四川士子在闹,湖北也受了些波及,河南、山东、北直隶和山西的士子也有闹事的,不过东南八省总的来说还算太平。”

    瓜尔佳。元宝因为祖祖辈辈生活在广州,因而能说一口纯正的广东话,在南边行走方便,不像肃顺这样一口京片子,人家一听就知道和渤海国有关系,所以就被派到南方活动,一方面开设北货行贩卖皮毛、人参、马匹替渤海国筹集军费购买军粮;一方面又负责收集南方的情报,所以对东南八省的情况非常了解。

    他道“因为东南八省的士绅、商人、官府已经勾结成了一体。朱逆所行的新政虽然对升斗小民不是太好,但是士绅、商人还是得到利益的。士绅做官的机会比原来多了,而且漕赋免征对士绅也是有利益的。商人就更不用说了,朱逆是商人出身,所实行的都是有利工商的办法。而且在广东、福建、江南等地,绅商的界限模糊,豪门名绅往往兼营商业,他们都是新朝的得益者。而湖南一省则出了许多勋臣大员,湘湖理学派在新朝极受重用。因而江南、闽粤、湖南这些地方的士绅豪商都和朱明是一伙的。自然要压制住当地的热血士子,不许他们挺身而出捍卫圣人之学了。

    而四川省这两年都是军政治民,地方上的士绅、商人、官府虽有勾结,但不是一体。同朱明朝廷的关系也不深,更有不少人还心向我大清!”

    肃顺一怔,将声音压到极低“真的吗?川人还心向大清?”

    元宝道“千真万确,从四川过来的客商都这么说,当下的四川还不如大清那时候呢!”

    “是吗?”肃顺皱了下眉,心说什么叫“当下的四川还不如大清那时候”?现在全中国哪儿都不如大清一统江山的时候!

    “那是当然了。”瓜尔佳。元宝笑了笑道,“朱逆对东南八省是用心在治理的,虽然比咱大清的皇上差远了,但总归是用了心思的。四川那边则是放手不管,只管要银子,六爷您说能好得了吗?而且四川不比通着海口的江南、闽粤,民人活不下去还能往外面去闯,这蜀道可是难如上青天的!”

    “有道理!”肃顺点了点头,好像看到了什么希望。“我得走一趟四川,得亲眼见识一下这四川是怎么个乱法!”

    “去四川?六爷,皇上还等您带着粮食金银去草原呢。”

    肃顺挥了挥手“这事儿可以让别人去做,跟我过来的景顺办事牢靠,让他去办吧。元宝,你难道没有瞧出来,这四川搞不好就是咱大清复兴的机会啊!”

    “四川?六爷,那儿离蒙古可远呢!”

    “离蒙古远,离藏边可不远!”肃顺轻笑一声,“元宝,西边的和咱们皇上到底是亲兄弟!”他轻声道,“你大概还不知道吧,今年春天,四阿哥和僧格林沁领兵去了西宁,同柴达木蒙古29旗的札萨克会盟,取得了他们的效忠,估计这会儿已经向西藏进兵了。”

    “什么!四阿哥和僧格林沁要去西藏了!”瓜尔佳。元宝吸了口气,“皇上知道了?”

    肃顺点点头“已经知道了。”他看着瓜尔佳。元宝,“皇上说,四哥和他都是先帝的儿子,都是大清复兴的希望,无论是谁都有资格担起这个重任的。”(未完待续。。)

 第572章 他乡遇故知 求保底票票

    应天府下关码头,这里虽然不如广州、上海和港九等处繁华热闹,却也船帆憧憧,人声喧嚣。

    一艘1500料的沙船靠在一个偏僻的泊位上,船体木色陈旧,看起来有年头了。挤在一堆更新更大的中西格式帆船当中真是毫不起眼。

    船上的跳板已经搭上了码头,一群早就等候在码头上的苦力争先恐后凑了上去想找份扛大包的活儿,可是船上下来的人却是牵着马儿,还有些没多大重量的皮毛、药材让这些马儿驮着。

    苦力们垂头丧气的散去,这个时候又有一辆西洋四轮马车驶了过来,还是四匹马拉的大型马车,马车的门窗边沿还鎏着金,阳光下面几乎要闪花人眼里。马车顶部堆满了皮箱子,看上去颇为沉重,那些苦力又连忙凑上去寻生意了。马车的门打开了,先是一个衣着华丽身材微胖的男子走了下来,接着又是两位明艳动人的女子,其中一个居然还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挽着那华服男子,看起来是他的女人。立在沙船甲板上的两个洋装男子中的一人瞧见这一幕,顿时就面露讥讽的表情。

    “好一个大明盛世啊,到处都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

    说话的人自然是渤海公奕欣的领侍卫肃顺了。

    “这些人已经是好的了,在码头上扛一天大包怎么都有几十个大子进账(大铜元),可不是想来就来的,都是有师傅罩着的。”

    说话的是那个姓曹的船主。他看到肃顺不解的表情。又笑着解释道“两江各处的水陆码头不是红帮的地盘就是青帮的地盘。不是青红帮的人可别想到码头上做事情。”

    “怎么,官府就不管管?”

    “江湖上的事情官府不管,只要不坏了秩序就行了,官府也乐得有人帮他们维持秩序。”

    “哼,都是些乌烟瘴气的规矩!”

    站在肃顺身边的瓜尔佳。元宝却是摇头苦笑,江湖又不是第一天才有。大清朝那会儿的水陆码头的苦力也都是参加过帮会的。这个肃顺一直高高在上,还真以为大清朝是海清河晏的盛世呢?

    “元宝你快看,那车上下来的人是谁?”肃顺忽然指着那位挽着洋妞的华服男子问身边的瓜尔佳。元宝。

    “那是什么洋行的买办吧……”

    那位曹师傅用略带羡慕的语气抢答道。买办这个词在后世是很贬义的。不过在当下却是个褒义词,是阔佬的同意词!当然儒生士大夫是不大看得起这种暴发户的,可是曹师傅不是儒生,自然没有这种迂腐的观念。

    “那是白……”瓜尔佳。元宝定睛看去顿时就愣住了,那华服男子竟然是他的表哥,前大清协办洋务大臣白斯文!

    “是白斯文!”他凑到肃顺耳边小声道,“六爷,您先别露面,让小的先去问话。”

    肃顺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瓜尔佳。元宝三两步就下了船往马车的方向走了过去。

    白斯文这个时候正一手挽着美人。一手摇着纸扇子,眼睛在码头外的江面上扫来扫去。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对了,他现在已经不叫白斯文了,而是改用自己的字号恩铭行世,对外称广府人士白恩铭,还在上海领了大明江海关颁发的用白恩铭这个名字登记的护照。他从日本死里逃生回来以后已经下决心要改头换面,做一个大明顺民了。连那个满洲正黄旗的身份都扔了改当汉人了。

    本来他还对俄罗斯帝国抱有幻想,可是大阪湾一战却让他心彻底凉透了。俄罗斯帝国原来就是个架子货啊!什么太平洋舰队听着多强大似的,结果被大明的小弟日本给打了个损失惨重,24艘战舰沉了4艘伤了8艘,人死了不下三千,闹了个土头灰脸,现在全体窝在琉球没脸出来见人了。这样下去大清朝还有什么盼头?

    所以白恩铭也想开了,还是老老实实做生意吧,反正他现在也早就淘到第n桶金了,而且还能讲英俄两国洋文,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