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6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头脑灵活的华侨老板当然不会放着这样有利的身份而不用,在过去几年,他们可没少借助自己的中国面孔和华人帮会去扩张自己的农场和种植园。从马来亚、兰印的土著手中强买了不少种植园和矿山,还在暹罗、越南购置了量的农场,全都狠赚了一大笔。不少人已经积累起了几百万的身家,日子也过得舒服,在香港、新加坡、巴达维亚还有印度的加尔各答等地都能见到大量的华商豪宅。他们也理所当然,成了大明皇帝的拥护者。

    ……

    “李主编,你的《清流报》,朕可是每一期都要看的。观点很是犀利啊……看来朕不给你做官是对的。如果朕给了你一个御史,你还能写出那么多振聋发聩的文章吗?”

    马蒂尔德号上,朱皇帝正在一间陈设豪华的船舱内接受《清流报》总编辑李宗羲的专访。虽然《清流报》上时常会刊登出和朝廷意见相左的文章,但是今天的专访,却是在相当和谐的气氛下进行的。

    李宗羲已经微微有些发福了。他也发财了,虽然没有白恩铭那么豪阔,但是几十万的身家还是很笃定的。他担任总编的《清流报》可是和《大公报》其名的报业巨头。在读书人当中的地位尤胜过《大公报》,由于《清流报》是靠李宗羲这个“清流”才起来的,所以白恩铭很慷慨的给了他一成股份,还让他在兰香书院挂了个院长的名头,也领了一成股份。现在光是这些股份,每年的分红就有好几万银元!而且他还发卖了自家在四川的田产后在香港和新加坡买了大宅子,现在全都升了值。若是当年去给朱皇帝做官,恐怕是攒不起这样一份家当的。

    听到朱皇帝吹捧的话,他也只是矜持地笑了笑。心里面却仔细思量了一番,觉得皇帝的话很有道理。如果他真的当了大明的御史(大明没有御史这个官),他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风闻言事吗?现在《清流报》、《大公报》、《士林报》、《工商时报》还有另外几十上百家的报纸,不正在做这样的事情吗?这几年来,被报纸揭露出贪腐昏聩而丢官罢职的官员,可比以前让御史弹劾下台的官多了10倍!而且他是做过官的,知道什么事瞒上不瞒下。在哪朝哪代,皇帝老子知道的真相永远是最少的,他们身边真没有几个敢说真话想说真话的,现在朱皇帝每天只要打开报纸,上面就有大明帝国的真实情况了。什么地方受了灾,哪里的老百姓饥寒交迫,有什么地方有人在闹事,甚至大米多少钱一斤,鸡蛋多少钱一个,统统都能知道!别的不说,至少没有人敢卖60两银子一个的鸡蛋去坑朱皇帝的银子……这洋人的报纸,还真是一个好东西啊!

    正在他感慨的时候,朱皇帝又开始说话了,“李主编,不如和朕一起出去走走吧,你是办报纸的,有义务将国际上面的真实情况告诉大明的百姓,大明绝大部分的老百姓,终其一生,都没有出国的机会,他们只能通过你的报纸,了解外国。所以你这位报纸主编,还是应该出去看看,真正了解世界之后,才能把一个真实而精彩的世界介绍给我们的国民啊!”

    “皇上要在下陪着一块儿出洋?”李宗羲脸上的表情顿时精彩了起来,这可是个好机会,又能看世界,又能接近皇帝。。。。。。

    “是的,不止是你,《大公报》、《士林报》、《工商时报》都要派人跟着朕出洋!现在是时候让大家去看看洋人的国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了。”(未完待续。。)

 第894章 12万VS10万

    大明皇帝将要访欧的消息,是指1855年3月初传到俄罗斯帝国首都彼得堡的。

    此时虽然已经是初春,但是冰雪消融中的俄罗斯帝国首都,在有心人看来,还是那么的寒冷,似乎比冬天的时候,还要更冷一些。因为气候转暖将意味着新的军事行动将在横跨欧亚大陆的辽阔战场上面展开。

    几次欢送俄罗斯陆海军出征和欢庆胜利的热闹场面已经成了过去。街头上还残留了一下那时挂起的标语和旗帜。但是在孟春的阳光底下都已经褪了颜色。

    虽然俄罗斯军队还在大部分战场上面保持优势,但是俄罗斯的经济却已经显出了疲惫。这个农奴制国家自彼得大帝时代起,一直都是欧洲排得上号的军事强国。但是她的经济却是很不如人意,特别是自拿破仑战争以后,西欧和中欧的国家或多或少保留了拿破仑皇帝给他们带去的变革。旧的王朝虽然得以恢复,但是旧的封建制度却经历了一次大扫除,再也无法回到18世纪了。唯有击退了拿破仑大军的俄国,一切都原封不动。因而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也是所有欧洲强国之中发展最慢的,俄国的铁产量,也从18世纪的世界第一,掉落到了眼下的世界第六,甚至被兴新的中国所赶超。

    而俄国财政也是理所当然的一团糟糕,根本无力支撑这场规模宏大的战争。早在战争开始之初,俄国经济就因为英法等国的封锁陷入了危机传统的出口市场都对俄国关上了大门,俄国的粮食和资源无法出口。财政收入大幅减少而军费开支异常高昂。无可奈何之下。沙皇政府从1854年起就开始引鸩止渴。用滥发纸币的办法应付越来越大的军费开支。而滥发纸币的后果,则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市面萧条。

    不过更糟糕的还不是经济,而是出在军工和兵源之上。俄国的军事工业已经没有办法支持越来越大的战争规模了……没有足够的钢,没有足够的机床,没有足够的技术工人,没有足够的化工原料,需要向普鲁士进口的东西多的让人难以置信!能卖给普鲁士人的,除了粮食还是粮食。可是普鲁士本身又偏偏不是很缺少食品。

    另外,拥有3000多万人口的俄罗斯帝国,现在居然连“灰色牲口”的数量也不大够用了!这真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包括亲手发动战争的沙皇父子。

    刚刚参加完一个军事会议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就是在这样一种焦头烂额阴郁心情笼罩之下,乘着马车回去冬宫去的。这位信心满满的将俄罗斯推入战场的沙皇,现在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在刚刚结束的军事会议上,总参谋长向他汇报了各个战场上,俄军的伤亡最新统计数据。

    损失是非常令人吃惊的,去年秋天。俄军在保加利亚东南部、克里米亚半岛和高加索战场上,所发起的三次进攻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排着密集方阵的俄军官兵。勇敢地向铁丝网和壕沟保护下的敌人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决死进攻!结果在来复枪、淀粉炮弹、淀粉手榴弹的联合杀伤之下死伤枕籍。

    截至今年2月底,俄军在巴尔干战场、克里米亚战场、高加索战场还有东方战场的累计损失,已经高达30万人!占到俄国陆军总兵力的近20%。而新补充进来的兵力,还不到15万人。在农奴制度之下,俄国的动员能力是远远比不上实行义务兵役制的法国、普鲁士等国的。

    随着新的大规模战役的即将来临,各个战场都急需补充援兵和军火巴尔干战场上需要补充10万人,高加索战场需要3万人才能发动新的进攻,克里米亚战场至少需要补充5万人才能维持战线,而东线的穆拉维约夫和彼得罗夫斯基也双双发来告急的电报,请求增派3万和5万配备有来复枪的精锐步兵。否则他们很有可能在1855年丢掉整个东西伯利亚和中亚三汗国。

    另外,驻守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俄军司令官又发来警告,认为奥地利军队一但进攻,他们很难守住现有的防线,可能造成整个巴尔干集群的后路被切断!因而至少需要增加10万人的军队……

    在马车驶进冬宫的时候,尼古拉一世昏沉沉的在马车里面发呆。似乎在半梦半醒当中置身在腥风血雨的战场当中。炮弹就在他身边炸开,周围全是军服破碎,满身浴血的俄军官兵,每个人都已经弹尽枪折。远处传来了巨大的呐喊声,英国、法国、土耳其、萨丁尼亚、中国、日本、太平天国甚至还有奥地利的军人都在虎视眈眈的逼视着自己,遍布整个战场的,除了俄军的尸体,还是俄军的尸体!

    “……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傻瓜,居然相信国家之间有知恩图报这会事情,不过俄罗斯不害怕背叛,俄罗斯会让所有背叛它的国家付出最惨痛的代价,最最惨痛的代价!哪怕俄罗斯输掉战争,也不能让奥地利得意,绝不!”

    沙皇靠在马车后座,迷迷糊糊地咬牙切齿般的低声自言自语。今天已经是1855年3月2日了,这位沙皇陛下大概不知道,在另一个时空,他就是在今天因为绝望而服毒自杀的!不过现在,战场的形势虽然严峻,但还没有绝望到需要自杀的地步。

    “父亲,维也纳的电报,中国皇帝将会在四月份抵达欧洲。”当沙皇回到冬宫的办公室时,亚历山大皇太子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手中还拿着刚刚收到的电报抄件。

    “好的,我知道了……”沙皇从酒橱中取出了添加了可卡因的葡萄酒,给自己倒上了一大杯,回头看看儿子,“亚历山大,你也来一杯吗?”

    “不,我不喝,父亲,你也……”

    “不要劝我戒酒,现在不要。”沙皇给自己灌了一大口酒,顿时觉得情绪高涨了起来。“亚历山大,你刚才说什么?中国皇帝要来?”

    “是的,下个月就会到欧洲,第一站是土耳其,然后去法国。”

    “去和那个杜勒伊里宫的篡夺者见面?哼,他们倒是一对儿。”

    “父亲,或许我们可以试着从他身上打开缺口。”亚历山大取过一张地图,在办公桌上摊了开来,这是一张里海地区的地图。“我想可以从克里米亚抽调一部分兵力前往高加索战场,同时再从高加索战场抽调三万到四万人渡过里海前往中亚战场……”

    “等等……从高加索战场抽调34万人?亚历山大,你打算让土耳其人在高加索战场取得一场前所未有的胜利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