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7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格斯看到朱皇帝情绪不高,便低声安慰道。

    “皇上,现在需要先卸下车马行李,然后用朝鲜人的舶船运上仁川,大概要到晚上才能下船。”

    现在说话的是千叶佐那子,朱济世的内廷没有太监,都是女官们负责管理。随着宫廷的日益庞大,女官的数量也日渐增多,自然就会产生各种等级。于是朱皇帝就让自己没有生育过的选侍去兼任高级女官。佐那子现在就是这样的高级女官,负责皇帝的日常起居。这次跟着朱皇帝出门,当了个管家婆。

    “要到晚上?”朱济世微微摇头,“太浪费时间了,佐那子,你带几个人护着朕和恩格斯先生先下船,我们就在白龙岛上转转。还有,在朝鲜别叫我皇上,叫我老爷。”

    他又朝恩格斯笑了笑,“走吧,咱们下去看看,让你那个懂朝鲜语的属下也跟着吧。咱们这就去考察一下朝鲜的农村!”

    ……

    大明光复九年的秋天,对朝鲜半岛上的800万庶黎而言,总算是充满欢快和安宁的秋天了。由于满清和大明轮番入侵,还有一场东学党暴动带来的多年动荡局势,现在终于随着朱氏朝鲜的最后定鼎而安定下来了。

    不过最让朝鲜农夫们感到喜悦的还不是安定太平,而是土地!这个让800万朝鲜农民盼望了几千年(朝鲜历史有那么久?据他们自己说是有的)的土地问题,终于在英明伟大的朱氏朝鲜大王朱国宏的领导下,得到了彻底的解决!800万无地少地的普通农民,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一共分配到了3200万亩土地!平均一个农民得到了4亩属于自己的土地。

    哪怕是在渔民占了多数的小小的白龙岛上,空气当中也到处弥漫着喜悦的气氛。这样的气氛,是在大明帝国汉地十八省的农村所感受不到的大概只有后世朝鲜新闻片里面的农夫才会欢乐成这样吧?

    一群在去年的土地改革中分到土地的农人,此时正聚在一起,望着第一次属于自己的土地中长出的金灿灿的庄稼,正热烈地向几个大明来的商人介绍着朝鲜的土地改革。一张张被海风吹成了黑色的面孔上,洋溢的都是难以抑制的笑容。

    “还是上国来的新大王英明啊,将土地都平分给了我们这样的农夫,不让那些饱食终日的两班田主再盘剥我们了。”

    “是啊,这样就能吃饱了!我们一家5口,一共分到了10亩土地,其中平地6亩,坡地4亩,看今年庄稼的长势,准保能收上2000斤谷子!”

    “咱们这里是海岛,土地稀少,要是到了汉江边上,那里的农夫可就过得更好了,一家五口说不定能有3000斤谷子,放在过去李朝的时候谁敢相信?”

    “所以还是上国来的大王英明,给了我们朝鲜庶民一条活路。”

    “而且还实行了诸班平等,今后再也没有骑在我们农民头上的两班户了!大王实在是英明啊!”

    好一片歌功颂德啊!从随行的翻译口中听到这番对自己儿子的赞美之词,朱大皇帝也有些飘飘然。看此情形,一个土改政策还真是让朱国宏人心尽得,往后朝鲜人民应该能像后世拥护金家一样去拥护朱家了吧?

    就在朱皇帝幻想着21世纪的朝鲜人民冲着自己的重孙子山呼万岁的时候,其中一个朝鲜农民忽然又叹了一口气。

    “现在什么都好,就是朝鲜的官太多,这个税也收得太重了,虽然日子比李朝的时候要好,但总归还是有些辛苦。若是朝鲜不用养那么多的官,不要收那么重的税,庶民的日子就更好过了……”(未完待续……)

 第1016章 微服私访官和绅之惑

    朝鲜的官很多吗?

    那是当然的!在朱氏朝鲜扫荡了李氏朝鲜的参与,顺道还搞了诸班平等和土地改革的同时。在朝鲜监国李翰章和朝鲜领议政闵致禄的主持下,重置了朝鲜的各级地方政府,同时又举行了一场科举考试以招募官员。

    经过重置后的朝鲜地方从原先的8道变成了13道,下面除了府、郡、州、县之外,又增加了“镇”这个最低级别的行政机构。由于朝鲜的县本来就比较小,下面的“镇”的规模自然也不大,大约就是管理十几个村子,几千名百姓。而为了管理这些百姓,每个镇子都有至少十名有品级的官员和二十名没有品级的差役。整个朝鲜,光是近2000个镇,就需要两万名官员和四万名差役!再加上府、君、州、县四级地方官和朱氏朝鲜的中央官员,总数在十万之上,这样官僚队伍的确是有些庞大了……

    不过,这样庞大的官僚队伍却是朱氏朝鲜维持统治所必须的!

    “罗大人,恩大人,你们不了解我们朝鲜的情况,现在朝鲜的两班豪门已经荡然无存,乡村当中再没有豪门大户,都是差不多的小门小户,官府不可能再通过大户治理小户,只能直接出面管理,通常一个镇子都有四五千百姓,两三万亩耕地,另有一些工匠商人之家,没有三十名官员差役如何管得过来?”

    在白龙岛海关监督衙门里面,一个姓朴名正南的朝鲜四品海关监督,正用一口洪武正韵在和朱济世、恩格斯这两位大明皇室财团的“大官”。解释着朝鲜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官。这个朝鲜四品官按照他的说法是潘南朴氏。祖上是新罗王朝的王族。在东学党之乱前也还是大户人家。而他是在东学党之乱时是站在朱氏朝鲜一边,所以才得了现在这个差事。

    不过这个五短身材的矮胖子对现在朱氏朝鲜混同诸班,平分土地的政策,却是颇有一些微词的,而且还说得很有道理。

    “以往我们朝鲜效仿中原,搞的是王与士大夫共天下。官府只到县,县以下都由地方名门管理,一县之官其实只需和几十个两班名门出身的大族之长打好交道。就可以把所有的政务都办妥了。朝廷的税负自有他们代征,地方的治安自有他们维持,就连教化百姓的书院私塾也都由他们主持。因而一县数名官员,十几个差役就足可以应付局面了。”

    说着话,这姓朴的胖子就是一叹“但是如今朝鲜混同诸班、土地平分,原本的高门大户全都威势无存,无法再替朝廷维持地方。因而一切事务,都需要官员自己去办理。如此官员数量当然要大增啦!

    比如现在一镇的十名官员,二十名差役,看起来不少。可是却要负责征税、征役、捕盗、教化(教育),根本忙不过来。如果再按照原来的老办法。一个镇的地盘上,至少有十家两班大族的上百名子弟可以驱使。那时是以百人管数千人,而如今是是三十人管数千人啊!要是再少,事情还怎么做啊?”

    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朱济世端起放在一张白木桌上的茶盏,品了一口好像用树叶泡的绿茶,思索着对恩格斯道“弗里德里希,这个朝鲜人说得不错……士绅其实就最低级的封建主或是编制外的官僚,没有他们的帮助,依靠少量官员是根本没有办法治理如此众多的百姓。现在朝鲜的官民比例,包括士兵在内,不过是170,其实也算不得高。在日本,为了治理2700万人口,可有45万领俸禄的武士,还有数量更多的不领俸禄的武士,官民之比高达150。而在大明,因为汉地的一部分士绅仍然在维持地方,所以才能用三十多万个官,治理四万万几千万之人民。”

    现在的大明、日本、朝鲜,大概是三种不同的治理模式。大明其实还是官绅共治,只是官的比例在逐渐提高,而绅则在渐渐淡出……由于朱济世只是部分剥夺了绅的政治特权,而没有剥夺他们的土地,并且实行本地人做本地官,使得那些做了官的士绅可以非常有效的治理地方。

    日本所采取的则是典型的封建制,封建主多得要死,狼多羊少,下面的羊苦得不行,但是却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所以日本的乱子大多是武士之间的斗争,老百姓总是被牢牢压制的。

    现在的朝鲜,朱济世利用大明帝国的强权和朝鲜连年的动乱,一举将原有的士绅阶级扫荡一空,不仅取消特权而且剥夺了他们的土地,使得他们彻底失去了控制地方的力量。于是,所有的责任就一下子全都落到了朱氏朝鲜当局的身上。

    而用十三四万官(士兵、差役)对不到千万人口的朝鲜而言,当然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了。现在朝鲜农民大约40%的收获,都要用来缴纳各种各样的赋税和摊派,日子虽然比过去李朝时候要好,但还是紧巴巴的。

    “怪不得太平天国和李闯政权都没有办法建立起真正巩固的根据地,原来是官员数量不足造成的!”

    朱济世看了看这个收了皇室财团300块钱贿赂的朝鲜四品贪官一眼,心想,“还好自己没有头脑发热去学后世的那位伟大领袖搞土地革命……这土地革命,根本就不是自己这种水平的造反派能够玩得了的!一个土地革命,意味着要用至少占人口比例1%的干部去取代原先占人口10%左右的地主富农。这个数字在中国,就是起码450万干部!!!就算每个干部平均一年只要开销100元,也要花掉4。5个亿!现在大明朝廷中央加地方,一年都未必有3个亿的财入。而且450万干部又要如何培养?如何产生?想想都是一件让人头疼异常的事情。

    看来自己在朝鲜搞得这次‘土地改革’实验之所以能成功,完全是因为朝鲜人对中国这个压在他们头上几千年的庞然大物心存畏惧,不敢反抗。以后再别的国家,可千万不能再怎么搞了。”

    恩格斯这时则掏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和一支钢笔,在上面记录着什么,似乎是在白龙岛一游的心得体会。很显然,到朝鲜的第一天,就让他发现了一个过去有些忽视的问题官僚机构有可能替代地主和资本家成为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剥削者。在朱氏朝鲜,这样的情况已经很明显的出现了。原来朝鲜两班地主从农民那里收取50%到60%的收获作为田租,而现在朝鲜官府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