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7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津宫城,德川幕府的特务头子,京都奉行兼忍军奉行松平简煜正在一间隐秘的房间里向德川明子低声汇报着刚刚得到的情报。是关于新日本管领府的几个奉行私下所为的某件不光彩事件的情报。西乡隆永、桂小五郎和胜海舟三人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现在的一举一动,完全在德川忍军的监视之下!

    而德川家族的这支秘密力量,现在是完全被德川明子所掌握着,德川忍军的头目们全都发誓效忠德川明子,而且还从明子掌控的横滨银行的几个秘密账户中直接领取经费。就连所谓的忍军奉行(在公开的编制机构中是没有这个职位的)松平简煜也只是以明子的代理人管理忍军送上来的情报,对于忍军的经费和人事根本无权过问。

    德川明子的秀眉拧了起来,沉默着不说话,似乎是在权衡着什么。松平简煜似乎是害怕明子要惩罚西乡等人,连忙劝道“殿下,西乡君他们也是一片赤诚之心,新日本地域辽阔,又荒凉无比,离开日本还非常遥远,想要开发起来是需要很多投资的。现在横滨财团每年顶多只能提供三百万,实在是杯水车薪,按照西乡他们的办法,每年总能获益七八百万,如此一来,新日本开发就可以大大加速了……”

    明子却摇摇头,“我不是在责怪西乡他们,他们也是为管领德川的新日本在打拼,牺牲一些日本少女的贞操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就怕我父亲和庆喜这些人不理解啊!”

    松平简煜心下明白,德川齐昭和德川庆喜虽然有些迂腐,但也不会真的将几万日本农家少女的真操放在心上。但是这件事情一旦曝光,一定会成为他们迫使明子让出家幸将军监护权的借口。而德川明子在失去家幸监护权后,自然也就大权旁落,虽然这是早晚的事情,但总归让这个已经习惯权力滋味的女人有点不痛快。不过这日本一国本来就不是德川明子可以长期操弄于鼓掌的,她现在可以暂时坐在“幕府太后”的宝座之上不是因为她真有压制群雄的实力,而是日本的群雄们一时都没有方向,不知道日本国该向何处去。德川明子在这个时候恰好站出来给大家指了一条明路,并且肯硬着头皮做恶人打压天皇家搞公武合体。

    所以大家才肯跟随,一旦公武合体完成,德川明子就失去利用价值了……到时候德川明子想不隐退也不可能!不过可以收获一个新日本,她也不算白白让人利用了一回。

    “殿下,其实新日本……才是殿下和幸义公的天下!”

    松平简煜沉默半晌才压低声音道,“现在幸义公是管领,等到家幸公继承天皇大位后,幸义公就应该是新日本的公方,将来还会是新日本的国王!”

    “新日本的国王!”德川明子的呼吸顿时沉重起来,目光定定地看着松平,“真的有这样的可能?”

    松平简煜一言不发,只是重重地点头。新日本的分离是大势所趋,而且新日本的开发越快,发展越好,分裂就将会越快的到来!毕竟新日本距离日本本土实在太远,而日本又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可以维系自己在新日本的统治。其实看看现在的美国和美洲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就知道面积比日本本土还大,资源比日本本土还丰富的新日本的未来了。更何况,新日本的管领还是强大的大明皇帝的亲生之子!

    这样的前途,早就已经睁开眼睛,将世界看得一清二楚的松平简煜又如何会不晓得呢?(未完待续……)

 第1025章 当请愿钟响起之时

    南京皇城东门之外一处新建的钟楼下面,十多个衣衫破旧的汉子正看着一个上了年纪的大爷在钟楼的楼梯口踱步,他们眼中满是恐惧和挣扎。

    “有锦衣卫的老爷守着,不会让咱们去敲钟的!”

    “老张头,算了吧,咱们小门小户的,皇上不会听咱们的。”

    “皇上也是为咱们小民着想,多念些书总是好的,就算掏不出学费,也可以求学校减免的,就是……”

    沉默没持续太久,汉子们纷纷出声劝着,这帮人原来是应天府天子脚下的贫下中农,其中几个还是某家权贵的佃户。不过今天他们来这座被称为“请愿钟楼”的地方敲钟,倒不是因为挨了权贵们的欺负。

    大明的权贵们在应天府都是规规矩矩的,这里有立宪议会,有宪法法院大理寺,还有那么多没事都会找事来写的报纸,谁要是敢横行不法,不是找不痛快吗?到时候皇帝老子想不挥泪斩马谡都不行了。实际上在过去几年,被朱皇帝“斩”了的马谡也不是一个两个,而且眼下大明还有一个规矩,就是一旦革职夺爵,就永不叙永,没有什么戴罪立功的事情!真是哭都哭不出来。

    所以应天府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在大明汉地来说,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就是这人民生活数一数二的应天,同样有读不起书或不愿意读书的穷人存在。

    听得同伴这些话,这位因为年纪大被人称为老张头的老汉怒吼道“读书读书,这等事体是我们穷苦人家能供的?就算供出来又怎么样?能中得秀才做得官吗?那都是要十年寒窗。还要脑袋瓜子好使才行的。我们这样的人家。早早让娃娃去学门手艺才是正理。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啊!”

    老头子说得的确是正理!朱皇帝推动的四年义务教育对大明寻常百姓而言真没什么用处。读四年小学也考不上秀才,想要继续读下去,那个费用可就不是小老百姓能承担的了。虽然大明大多数的中学和大学还有专科学院都有奖学金制度,但那都是给天才学霸们准备的,和99%的平民子弟无缘。

    所以有人就附和道“是啊,还是老爷子说得对,读书无用,还是学手艺要紧。我家那娃今年已经九岁了,正是拜师傅的时候,都已经说好了要拜县里面的柳大厨为师的,现在竟然出了个什么义务教育,愣要抓去读四年书,等读完了书都十三岁了……要去学手艺都出师了!这不是在耽误事情吗?”

    老张头连连点头“是这个理啊,咱们的娃娃们要认字儿也不用上什么小学,到村里面酸秀才的私塾学个一两年不就行了?又不考科举,要那么多学问还能当饭吃?”

    又有人嚷嚷道“就算想要考秀才,也要去读高价的公学书院才行啊。咱们村里的财主不都把娃娃送去读什么皇城公学的?”

    马上有人纠正道“什么皇城公学,是溧水县城公学!价钱贵着呢。一年要20块钱的学费!”

    “20块钱,那是读书还是烧钱?”

    “20块算什么,还有一年200块钱学费的江宁书院和非贵族不取的皇城公学呢!那都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咱们这2块钱的义务教育教出的学生能和他们比?我看纯粹是瞎折腾!”

    “是啊,这书读了没用。”

    “还不如早点学手艺。”

    “都是那些书呆子官老爷在瞎折腾……这样的书咱们不能让娃娃们去读。”

    “所以得让皇上知道才行,只能请愿!”

    “对,只能请愿,我们去敲钟,向皇上请愿!”

    钟楼下面吵嚷声不断,这些贫下中农们踌躇了一阵子,终于鼓起勇气向那座专门用来给寻常老百姓敲钟陈情鸣冤的钟楼走了过去。

    他们原来都是些不想让孩子读书的家长,是因为对刚刚颁布的《钦定义务教育法》不满,而壮着胆子从应天府下的溧水县到南京城来敲钟请愿的。

    说起这事儿来吧,道理好像还真在这些老农手中。朱皇帝推动的义务教育,好像还真不是什么好东西。

    首先对广大中国人民来说,读书为什么?第一是识得几个文字,第二就是一个做官的机会!别说什么官本位思想不好,自打科举制度开始实行以来,学而优则仕早就深入人心了。

    可是朱皇帝拿出来的四年义务教育能让学生达到考科举的程度吗?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现在大明的科举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再是过去读几本四书五经就能过关的,还需要一定的新学和法学知识才比较容易考中。

    所以在江南这种文风鼎盛的地方,真正有意考取功名的青年,一般都是去读各种五花八门的私立“书院”或“公学”根据《钦定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私立学校只要经过教育部门的认证,也可以向义务教育年龄段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不过原则上它们提供的教育水平必须高于或等于公立学校,因为公立小学提供的是最最基本的教育。而这些高水平的学校自然都是高收费的,比普通的公立小学贵上10倍乃至100倍的都有。里面的学生当然也非富即贵,都是大明帝国的二代目们……

    要让仅仅接受了四年小学教育的平民子弟去和这些从小接受精英教育的二代目们进行“公平”的科举考试,根本就是在寻小老百姓的开心。所以绝大部分的江南百姓,对于四年小学义务教育都是不大认同的。

    其次,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也让江南的百姓们感到困难。虽然只有区区两块银元,但那也是一石上好白米的价钱!如果家里面只有一个男孩也就算了,要有三四个一块儿上学,这压力可就真大了。种一亩地才能收多少白米?而且收上来的白米也不都是自己的,还得交田赋、留种子、还利钱,还要扣除各种各样的种地成本,最后才是自己的。说是粒粒皆辛苦真是不为过,他们怎么舍得拿出来之不易的米粮,让孩子们去接受没有用处的义务教育呢?

    至于减免的事情,那可不是随随便便一个申请就能下来的。大明朝廷喜欢搞一刀切,很多事情都有硬性标准。想要减免学费,户籍在农村的父母或祖父母不能拥有土地;户籍在城市的则不能拥有房产,不能租赁月租金在2元以上的房屋。

    这一刀切下来,真正的穷人倒是能享受这样的减免,可那些还算不得太穷苦的中下阶层,可就要因为教育费用而致贫了,这让他们如何不怨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