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未央金屋赋--天娇-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客座上坐的,正是匈奴派来的正副使节,报丧并求亲的使节。他们滞留汉都长安至今,是为匈奴那个一把年纪的军臣单于再找一名和亲公主和——数目庞大的嫁妆。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我……何求……求求?”
曲到此处,殿中几个年纪刚介中年的大臣几乎同一时间垂头。片刻之后,又无事人般的坐直身子,恢复原状。
‘一曲倾诉亡国之痛、满怀抑郁忧愤之情的《黍离》,竟被唱得如此轻松欢快?’素通音律的陶青丞相侧过脸,无力地举手揉一揉花白的鬓角:皇太子,皇太子真是……出人意表啊!
当今天子不会‘观心术’,否则,皇帝一定会很高兴当初挑对了丞相——他和陶青君臣二人,现在正是心、有、戚……戚、焉!
皇帝的视线,在歌者和皇太子刘荣之间移动。席间,皇太子刘荣进退有度、应答敏捷,向匈奴使节和殿内群臣完美演绎了一位大国储君应有的才知和修养。
刘启陛下投向长子的目光,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欣赏:眼前的一切如果是出自阿荣的想法,那自己对长子的看法,就需要重新评价了。如果……这一切真是刘荣想出来的话。

“悠……悠……苍……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内官和宫女身着得体的曲裾,等距离两个一对地面对面跪坐开去,一直排到最外面的门口。宫娥们静如玉雕,宽长的垂胡袖落下,盖住了膝上交握的素手。殿门内外,柱石之旁,甲士守卫们巍然不动。
现在不是‘轻松欢快’,简直可以算是兴高采烈了!
而且,还走音了……
突兀的歌声,将天子的注意力拉回。皇帝陛下看着看着,又想笑了。
那边放歌的是内史、平度、窦绾、和陈娇。四位小贵女身上的袍服十分宽大,松松垮垮的一点都不合身。衣裳的质地虽是最高档的丝织品,做工也精良以及,但颜色却简素到过分——冷硬没有花纹的单色,实在不适合如此年纪的女孩。
而与单调颜色成截然对应的,是女孩子们的妆容。
刷墙般堆上去的厚厚白粉,遮住了原本细腻皎洁的肌肤。青黑色的眉黛,在小脸上勾出极度夸张的眉形眼线。再加上暗无光泽的唇脂,在如花瓣娇嫩的唇上,拉上一条诡异细条的红线……四周摆设巧妙的灯烛跳跃着,映照在白粉胭脂上——观众们除了能确定唱歌的人长全了两只眼睛一鼻子一嘴巴外,实在分辨不出美丑。
‘昊天上帝!多可爱的孩子,谁给打扮成这样?难道……还是阿荣?’天子迟疑地望向儿子。
皇太子刘荣没注意到父皇的目光。太子很忙,忙于用眼神警告妹妹:‘内史,不许和阿娇打架!’
出于对自家小妹的了解,刘荣有预感,内史公主的双手已经在袖子里握好拳头——蓄势待发了!
大汉的储君现在着实头痛: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他才不会让妹妹和表妹一块儿。可这次‘和亲’毕竟是皇帝女儿的麻烦。哪能姑妈都派表妹帮忙了,第一当事人内史却厚着脸皮置身事外?

走调了,又走调了。
众位贵族大臣,在不动声色间互换着眼色。
这殿宇内,最痛苦的莫过于伴奏乐队。随着这忽高忽低,拿不准下一刻会拐到哪儿去的歌声,乐人们提心吊胆、手忙脚乱。
客座,两个匈奴人一直在观察,观察高高在上的帝王,观察陪坐的大臣,观察忙碌的乐师……副使悄悄探过头和正使咬耳朵:这同一屋檐下,不同人群对音乐的态度,差距未免太大了吧!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皇帝那里太高,看不清楚。唱歌的,正乐在其中。乐人们一个个表情凝重,似乎满腔都是压抑的痛楚。而人数最多的大臣,则表现得最奇怪:臣子们人人作醉心陶醉状,无一例外!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换曲子了。
如果不是右史提着笔,在一边不停地做记录,皇帝陛下真能当场捧腹大笑——天子从没想到,花朵般女儿侄女们的合唱,会产生如此惊悚的音效。
天子是听过阿娇唱歌的,经常听。姐姐的这个女儿,有事没事就跑宣室殿去耗个半天。小家伙活泼好动,一个高兴就哇啦哇啦来一段,一点都不顾及那是多么严肃重要的场合。
瞄瞄小侄女,皇帝笑弯了眼。
天子承认,阿娇的嗓子并不完美:声线偏细,不够有力,后劲不足。但孩子胜在感情充沛,活力十足!所以在皇帝看来,阿娇的歌声虽谈不上出类拔萃,但也清脆甜美,颇为悦耳动听。
至于说到缺点,也不是没有:馆陶长公主的宝贝啊,喜欢搞自由发挥!娇娇翁主才不管谱子如何,乐律如何,歌词作者想抒发哪种胸怀,从来是想快就快想慢就慢,走高就低的全凭自个儿高兴!这个问题,在独唱时还不明显,合唱嘛……

“……犹求友声,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内史公主边唱,边怒视前方。她的侧前面,正是馆陶姑的女儿陈阿娇!
‘又错音了,又错音了!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阿娇!还一直误导平度。’愤怒的火苗在内史公主那对漂亮的眼睛里,直跳!
之所以说‘误导平度’,而不提误导窦表姐,是由于窦贵女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实在让所有见过她容貌的人……扼腕!
玉帝似乎在搞恶作剧。给了窦绾贵女千里挑一的美色,却忘记再给她哪怕平常人千分之一的乐感。对窦表姐的歌喉无论误不误导,结果都一样惨——听众惨!
至于平度公主,就更好玩了^_^。
贾夫人的女儿,五音全,乐感好,按理说没问题。但这位小公主啊,实在是毫无主见,耳根子软到极点!
平度公主压根儿不适合唱‘合唱’。表演过程中,她是一会儿跟跟这个一会儿跟跟那个,谁唱得高唱得响,就跟了谁走。平度固然是没坏心,但实际产生的后果——很糟糕很严重。
而内史公主,无疑是在场四位表姐妹中最擅音的。栗夫人当年的就是凭一手好琴一曲清歌,从太子宫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从而得幸生子升位。内史非但遗传到了生母的音乐天赋,还通过后天自身的努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或许正是因为对音律的热爱和对自己音乐才能的自傲,内史公主尤其不能容忍陈表妹的‘捣乱’。
阿娇,在和内史争夺‘主导权’!
内史公主想将妹妹表姐往‘正规正途’上引。阿娇则背道而驰,完全不服从内史表姐的领导,反而带着平度窦绾随心所欲乱唱。
内史公主的怒火,是‘噌噌’往上窜。

“……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弗顾……”
又错了,又错了。词义上婉转的邀请,听上去……更想战场上的挑战!请敌方过来单挑,不死不休的那种。
匈奴副使首先受不了。很不文雅地挖挖耳朵,副使对正使说了一通本族语。看样子,是抱怨。
正使毕竟是正的,比下属有忍耐力得多,一拳头敲在副使的肩膀上,又低低安抚两句,看样子是让他先别急。
1904 联合演出 下
匈奴正式使节是个典型的草原人。皱巴巴的黑红扁脸,配一双似乎永远也睁不开的眯缝眼;厚厚的嘴唇,总挂着憨厚的笑容。
正使憨厚地笑着,向旁边作陪的汉庭官员问道:“董君,长安贵人皆好此等乐律耶?”
“不错,”董姓典客边回答边点头。说话语气之诚挚,让人挑不出半点儿毛病。
匈奴副使惊异,发出老大的一声:“咦?!”
典客只当没听见。接着,董大人以无比陶醉的表情、文雅深奥非学究不能尽懂的辞藻,向两个文盲抒发了好一通对歌声的赞美:“……如韩娥之绕梁,妙哉,妙哉!……高妙……咿呀呜呼……实乃仙乐尔!”
匈奴人被董典客长篇大论的赞美,噎得一愣一愣的。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用正常语汇难以描绘的歌声,在殿宇中飘荡。
内史公主眼睛滚圆,目光象锥子一样,恨不能从陈表妹背后剜下一块肉。
阿娇知道内史表姐在瞪她;不过,馆陶翁主不在乎!阿娇今天兴致很好,左顾右盼,快乐得很。
‘哇,阿大在看我哦!’发现刘启皇帝望过来,小陈娇向天子舅舅欢快地挥挥衣袖,打个招呼。
天子微微颔首,向边上歪过去一点,指指身后侧条几上叠放的几个漆盒。盒子不大,朱红底色涂上黑色的云纹,精致而美观。
‘呀?!礼物,有礼物啦!’猜到舅父的意思,阿娇兴奋地几乎立时跳起来。
于是,自然而然,且理所当然的——馆陶翁主又走调了!
可怜的乐师们又急又怕,仅凭高超绝伦的技巧才堪堪掩饰过去,没有卡壳。
内史公主忍无可忍,脚底下往前斜跨出半步,手臂举起……窦表姐一直在注意这两个麻烦表妹,见情势不妙,急忙挤进来,在当中设置障碍。
窦绾贵女充当内史和陈娇之间的防火墙——合唱,得以继续!

“宁适不来,微我有咎……宁适不来,微我……有咎……有咎有咎。”
匈奴副使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扯掉头上的皮毛帽显出青虚虚的头皮,呲牙咧嘴就要发作。
就在此时,离天子很近的重臣席上,一位白发斑斑身材高大的大臣站起来,踩着极有风度的步伐走向客座。
老人略略拱手:“使者北来,老夫未曾相迎,失礼呀失礼!”
正使按住下属,自己则起身回礼:“万石君,不敢,不敢。”这老头如今虽然赋闲在家,没有实权了,但他好歹是刘启皇帝的老师,怠慢不得。
万石君端着德高望重的含蓄笑容,徐徐道来:“北使客居都中,新年将近,上以如此妙音佳色待汝……于匈奴国亲和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妙音?佳色?哪儿有?’两个使节瞅瞅上面那四个眉目模糊、眼珠子弹出来都辨不清是美是丑的所谓‘汉贵女’,有志一同地望向万石君:“此等声色,竟称……万石君莫非欺漠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