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未央金屋赋--天娇-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戏言耶?”
‘好像……是有点前后矛盾哎!’听到这儿,刘揖也有些拿不准了,迟疑着望向父皇。
文皇帝就那么定定地、定定地注视着刘启太子,就在后者暗叫‘糟糕,这回必定触怒父皇了’想要起身请罪时,忽然手捋长须“呵呵”地笑起来:“帝太子……佳言也!”
梁王刘揖嫉妒地瞅着长兄。皇太子刘启看上去平稳如泰山,只太子裾袍的后襟上,汗透一片。
自此,孝文皇帝再没提过厚葬的事。
不久之后,汉文帝命梁王刘揖离开京都,之国就藩。
·○· ·○·· ·○··· ·○···· ·○····· ·○·······
数年后的某个深秋,汉文皇帝一病不起,病势渐渐地沉重。而此时的宣誓殿,只剩下帝太子刘启一人伺疾了。
谁也没想到,皇子中最年轻的梁王刘揖却是第一个辞世的,甚至连个儿子都没留下!痛失爱子的汉文帝将淮阳王刘武迁往梁国,成了新一任梁王。
“父皇……”刘启手捧汤药跪坐在父亲的病榻沿上,请父皇服用。
文皇帝昏昏沉沉的,只浅尝两口,就不肯喝了。
刘启举了汤勺,还想再劝劝:“父皇?”
重病中的汉文帝突然一把抓住皇太子刘启的手:“阿揖?阿揖?”
手一松,柄上雕着幼龙的金勺从指尖落下,落下……
衣襟、垂胡袖、被服……
一直滚到黄铜包边的床沿上,发出一声很清越的‘叮’。
慢慢地慢慢地拨开皇帝父亲的手,帝太子刘启温声提醒:“父皇,臣儿乃……刘启。”
“刘启?哦,阿启呀……”昏暗的双眸在长子脸上徘徊,老父亲的哀伤之色浓郁得令人不忍相睹。
“吾之阿揖……至孝;太子启则……”话到一半,文皇帝突然扭头望了望帘后,随即一脸古怪地低低声笑起来:“呵!呵呵……”
纱帘后守候的人影,不是邓通是谁?
冷汗,立即从额上冒出来!
怨怒地瞥瞥帘子方向,帝太子刘启膝退两步,跪伏于地诚惶诚恐:“父皇?父……皇?”
似乎被几句话抽去太多的力气,文皇帝瘫靠回床榻,瞬时咳成了一团。
邓通从纱帘后抢出来,抚胸拍背忙活好一阵;汉文帝才重新吸口气,凉凉地问长子是否还记得当年那场关于厚葬霸陵的谈话?
“忆!阿父。”刘启当然记得,那是他在父皇面前临场发挥最好的一次——直接效果惊人,间接效果喜人。
“太子,”凝视自己的皇位继承人,文皇帝嘴边泛起一层嘲意:“何谓‘君无戏言’?”
‘上帝!要算后账了……’刘启头皮发麻,连忙俯首认错:“臣儿……万死。”
‘何必惺惺作态呢?如今,我只余你和刘武两个儿子了。’摆摆手,汉文皇帝长叹一声:“昔梁怀王揖所言,孝子之言也;而太子所言‘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者……”
刘启仰望父皇,紧张极了!
同一时,汉文皇帝也在看刘启,细细地看……
仿佛想在长子脸上找寻什么,却怎么也找不到,文皇帝神色复杂地注目帝国继承人良久良久,才怏怏地别转头:“而太子所言者,乃……‘人主’之论,至善!”
帝太子刘启顿时松下来,浑身散了架子一样的难受。
※※※※※※※※ ※※※※※※※※ ※※※※※※※※ ※※※※※※※※
阳光入侵!
很快占满了鸟笼……
翻来覆去回忆刚才刘荣的每一个表情和每一句言语,皇帝久久才感叹出一句:“阿荣,汝之语,乃孝子之言也……”
可惜,仅仅是‘孝子之言’!
‘不是不对,不是不好。而是……’须臾思索,天子给出的评语只有区区两个字:‘不够。’
以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情况极复杂的大帝国继承人的标准而言——不、够、好!
阳光又射进来一些……
笼中的翠鸟不堪持续日照,扑腾着翅膀上蹿下跳,开始焦躁不安。
‘阅历和经验,是要靠岁月来积累的。阿荣毕竟还年少呀!’皇帝陛下也有些烦躁起来:‘我是不是……苛求了?然而,但是……’
几个年轻寺人在御前内官的带领下碎步过来,合力将鸟笼往宫室的内侧拖动。举动间,某个小宦官的脚没踏稳,一个趔趄,袍角将一柄矮脚青铜座灯从壁衣后带了出来,‘骨碌碌’地滚到天子面前。
和树枝灯之类的大型灯饰不同,矮脚灯是供宫室低位照明用的。这盏青铜灯的造型与众不同,颇为别致:一名短衣持戈的骑士跨坐在一匹壮马上,单手和长戈共同托起头上的灯台。
“胡服?”皇帝只一眼就记起了青铜灯造型的典故由来:“胡服骑射?赵……武灵王?”
打量那只制工精湛、金光瓦亮的胡服骑士宫灯,刘启皇帝的胸口泛起一阵阵的厌恶:“嗤!赵武灵王,赵之昏主也!”
赵武灵王是饿死的,被赵国的军队围困在赵国的沙丘宫,活活地饿死!
这个喜欢胡人穿戴,酷爱胡人习俗的赵国君主在沙丘宫坚持了三个月。耗尽宫殿中所有的储备后,掏鸟窝,啃树皮,吃耗子……独立奋斗了整整三个月,期待有人会来救他。
可最终,谁也没来!
儿子、宗室、外戚、大臣、还有赵国那么多的官吏……没有一个忠于他的亲信前来搭救,没有一个大臣挺身而出,甚至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出面干预一下。
整个赵国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他挣扎、看着他煎熬,看着他孤独地缓慢地——饿毙。
“倒行逆施,众叛亲离!”和其他英明天纵的帝王相似,刘启皇帝对历史上的那帮子昏君绝无同情;但同为一个父亲,天子每每想起赵武灵王的下场,难免还是有些不忍。
在厚席上微微转身,扫到袖口露出的一截齐纨中单,皇帝陛下怅怅然:“齐……桓公……”
齐桓公也是一名倒霉的父亲。
这位名标青史的春秋霸主被宠臣和儿子联手禁闭在寝殿,渴饿而死。五个儿子忙于争夺大位,刀兵相加,国家大乱。齐桓公的尸体被扔在原地长达六十七日,无人搭理,最后蛆虫都爬出殿外了。
‘如果没孝心,也吃不消呀……’皇帝陛下揉揉眉心,喃喃地呻吟:‘一名过于孝顺的无能帝太子,总比一个才干卓越的狠心儿郎……要好得多吧?’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非……生而知之者!”大汉天子努力自我安慰,决定寄希望于未来:‘才华呢,学学……就成了吧?’
‘能力嘛,锻炼锻炼……就有了吧?’
好在,日子还长,还长……
作者有话要说:题外话:
每次听到有人有媒体拿‘赵武灵王’和他的‘胡服骑射’当功绩来推崇,都会忍不住捧腹。就像听到用李连杰来做‘忠实丈夫’的表率一样。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是个大大的昏君!
是历史上数得着的神经病加武疯子——这人吃饱了撑的就喜欢没事穷折腾,害国家害儿子最后还赔上自己的老命!
其实,看看他的谥号就知道了。
谥号中‘灵’字代表的意思就是:这个君主总是没完没了地干错事干荒唐事,持之以恒地祸国殃民(附带害己)。
胡服骑射,是什么?是愚行!
实践出真知!
看看长平之战中被秦国活埋的四十万赵军,多么可悲的下场。话说最后一扫六合、统一中国的秦国和秦军可没学胡人哦

还在感冒中,
咳嗽,牙龈红肿(?,想不明白),鼻腔不舒服……希望再过几天能痊愈。
241
241、迁怒 。。。
碧蓝的天幕上一只燕子展开双翅,以无可匹及的轻盈身姿在天际划出一道圆弧状的流线,最后轻巧地落在浅色的亭瓦上。
它不是第一只,也不是唯一的一只,十多只同类早先它一步捷足先登了。这些春的使者聚在一处,啄翅梳羽,欢呼雀跃,交头接耳,好像在分享着哪里有坚固的屋檐,哪里有丰盛的食物,哪里有好心的人家……
‘真是融洽呀!它们是……家人吗?’仰头望着欢乐无间的一群,昌平翁主周朵心中说不上是羡慕还是困烦。
周良娣将视线拉低,放回到亭中人身上,不禁有些黯然。她不知道燕子们是不是一家;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己与眼前的这些人却是不打折扣的同一家——至少在理论上,必定无疑。
小亭唯一的垫席上栗良娣偎坐在栗夫人身旁,不时和姑母聊上几句;姑侄俩的手,紧紧地紧紧地交握在一起。
两只相像的手——极其相像!
‘侄女,象家姑。’一句俗语突然在脑海中跳出来,令周良娣的心猛然一缩:
不能否认,栗夫人不是个坏婆婆。从她嫁给刘荣的那天开始,对她非但从无一次严色厉辞,还经常的嘘寒问暖。
但同样无法否认,栗夫人对她周朵只是‘客气’,客气到几乎是客套的地步;而对内侄女栗良娣的态度,则是‘亲’不拘礼——在婆婆面前,栗良娣和内史公主差不多同等待遇。
这让人既纠结,也无奈!
太子宫的两位良娣是随皇太子刘荣一同入长乐宫的。刘荣进长信宫去恳求皇帝,她们两个则陪伴婆婆栗夫人等待天子的回复——关于临江王陵的决定。
之前说好的,太子夫君出来后,一定会到这里和她们汇合。
尽力忽略亭中的那对姑侄,周朵将目光锁在上坡的小路上:‘太子,太子,无论结果如何,快回来吧……请快回来吧!’
昌平翁主:“呀?太……太子?”
似感应到心爱之人的期盼,皇太子刘荣的身影在山下的宫道上出现了;拐进一个岔路后,自一条位于山洞中的阶梯‘噔噔噔’地走上来。
刘荣向栗夫人行礼:“阿母……”
“阿荣……”栗夫人在侄女栗良娣的搀扶下急速站起,快步走出小亭,做母亲的眼中满含着渴望:“阿荣,今上,今上……”
刘荣面有难色,踌躇半晌,才满怀愧疚地说:“阿母,父皇曰,弟君之陵再议。”
“再议?再议?!”栗夫人立刻尖叫起来:“因何再议?因之何?”
“阿母!”刘荣一见不好,连忙抢上前扶住母亲——这座假山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亭子前的地面空间狭窄,要是不当心失足跌下去,就糟了!
“阿母,父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