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3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起想来想去,还是无法容忍这桩让熊氏蒙羞的联姻。就算章邯是武烈侯的亲信,哪又怎样?章邯出身太低,与熊氏这种豪门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不行,我要亲自问问昌平君。”
熊庸笑笑,说道,“武烈侯的意思是,新年后就举行大婚,太后答应了,所以你的时间不多了。”
“我要知道理由。”魏起怒声说道,“我不能接受这桩婚姻。”
熊庸低声叹息,迟疑了一下,他对魏起说道,“我父亲对我说过一句话。”
“什么话?”
“我父亲说,武烈侯曾告诉他,假若有一天大秦陷入浩劫,有能力力挽狂澜的就是章邯。”
魏起吃惊地望着熊庸,再度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武烈侯的天赋人所皆知,他的才华更是惊世骇俗,这样一个天才大权贵竟然给一个籍籍无名的人做出如此高的评价,由此可见他对章邯的器重,也由此可以预测到章邯的未来。
原来如此。魏起暗自松了一口气。怪不得老太后和昌平君都答应了这门婚事,看来武烈侯对章邯的品评才是关键。豪门联姻有森严的规矩,但并不反对以联姻的方式招揽大贤,假如章邯的才能如武烈侯所说,那么勉强也可以联姻。
其实武烈侯敢于在此刻提出联姻,主要还是为未来帮助熊庸重建楚系,并牢牢控制楚系做准备。熊庸和章邯是生死兄弟,如果加上联姻关系变成亲戚,那么章邯不但可以帮助熊庸重建楚系,更能在楚系中占据重要的一席。武烈侯已经赢得了章邯的忠诚,那么将来他可以通过章邯来控制楚系,这才是武烈侯最终目的所在。老太后和昌平君的最终目的是赢得王统,拿到王统的控制权,为此需要武烈侯的帮助,他们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件对自己有利的小事上设置障碍。
熊庸看到魏起脸色逐渐缓和,怒气渐止,忍不住又暗自腹谤了几句,对魏起和所谓的豪门权贵更是鄙夷,孰不知他自己正是其中的一员。
“还有一件事。”熊庸说道,“昌平君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很清楚,他希望你放弃回京的打算。”
魏起刚刚缓和的脸色又难看起来,一双眼睛几乎要喷出火来。一直以来,为了能回京任职,为了能进入咸阳中枢,他十分努力,如今好不容易等到机会,结果却依旧一场空。为什么?就因为我不是熊氏直系子弟?错过这次机会,回京的希望更渺茫了。老太后一旦不在,楚系外戚即使没有受到打击也会遭到压制,升迁之路基本断绝。
熊庸望着他那双愤怒而绝望的眼睛,心里倒是涌出了几分同情。魏起醉心于权力,断绝他的升迁之路对他的打击太大,也不怪魏起反应激烈。
“昌平君说,机会不好。”熊庸打算安慰他几句,以排解一下他郁积在心里的愤怒,“老太后的身体每况愈下,咸阳政局又非常紧张,在王统没有确立的情况下,楚系的前景不容乐观。此次我父亲主动隐退,熊氏陆续从中枢退出,都是楚系未雨绸缪之策。”
魏起挣扎良久,终于从激愤中摆脱出来,想到自己前途黑暗,心中痛楚难过,忍不住黯然长叹,“示敌以弱,并不是正确的策略。”
“这是以退为进。”
“已经弱了,再给狂风暴雨狠狠打击一下,还怎么进?拿什么进?”
“关键在王统。”
“武烈侯是什么人?他的承诺可以相信?”魏起冷笑,“假如这是大王和武烈侯联手算计熊氏,后果不堪设想。”
“熊氏从来就没有把希望寄托在武烈侯身上。”熊庸平静地说道,“自己掌控命运才能百战不殆。我们示敌以弱,武烈侯锋芒毕露,一退一进,大王如何选择?”
“你以为大王在武烈侯的步步进逼下,最终不得不求助于熊氏,不得不在王统一事上向熊氏做出妥协?”
熊庸点点头,“事情就是这样。”
魏起摇头苦笑,“我真的不明白,你们凭什么认定武烈侯会在十年内统一中土。”
“九年。”熊庸更正道,“就剩下九年了。”
“九年?可能吗?”
熊庸想了一下,摇摇头,“我也不相信,但问题是,这重要吗?”
魏起愣了片刻,蓦然醒悟,对老太后的布局突然有了全新的认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咸阳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熊庸叹道,“但对于熊氏来说,却没有九年时间了。”
“我留在中原。”魏起收拾心情,断然说道,“只要能挑起两虎恶斗,熊氏必能如愿以偿拿到王统。王统到手,未来尽在掌控之中。”
熊庸坐在那里没有说话,思绪一时有些乱。无论是咸阳的昌平君还是今日坐在对面的魏起,对老太后的布局都非常自信,但武烈侯对楚系的未来却非常悲观。当日在蓼园初见武烈侯,武烈侯就直言不讳地说过,要自己养精蓄锐准备重建楚系,由此来推断,当老太后薨亡之后,楚系的前景恐怕极其黯淡。
武烈侯为什么有这种判断?熊庸在没有见到秦王政的时侯,百思不得其解,这次他在咸阳觐见了秦王政之后,被秦王政的无上威严所震慑,在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畏惧感的同时,他总算理解了武烈侯心里的担忧。如此强势的大王,一旦以“舍我其谁”的气势动“攻击”,恐怕即便是武烈侯也难以抵御。由此他想到了昭襄王,当年昭襄王在宣太后病逝不久便以雷霆手段重创楚系,把以穰侯魏冉为的“四大显贵”全部赶出了咸阳,最后连武安君白起都死在他的手上。这就是大王的“威力”,大王一旦威,必定天崩地裂,挡者披靡。
“你在想什么?”魏起看到熊庸神思恍惚,不禁疑惑地问道。
“我想到了大王。”熊庸说道,“你有多长时间没有觐见大王了?”
“很多年了。”魏起忽然来了兴趣,接着问道,“这次见到大王,你有什么感受。”
熊庸想了半天,吐出两个字,“畏惧。”
第253章 因势利导
熊庸把对秦王政的畏惧也告诉了宝鼎。
宝鼎坐在案几后面,陷入沉思。他现在静坐沉思的时间越来越多。
进入中原之后,除了要穷尽心思对付咸阳外,还要投入巨大精力应对东方局势。韩魏两国提前灭亡,秦国已经确立横扫中土的优势,这迫使赵齐楚燕四国不得不联手抗秦。历史改变了,形势也变了,未来的统一大战怎么打,未来的统一之路怎么走,对宝鼎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是天才吗?他不是天才,不过占了穿越的便宜而已。现在这种优势越来越少,接下来就要靠他自己的努力在这个时代开创一番事业了。前世他梦想做个人上人,今世已经成为现实,老天眷顾他,给了他一次重生的机会,也给了他一个高起点,做大事更容易了,但他有没有能力做大事,创一番伟业?
宝鼎有个本能的想法,今世若想功成名就,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大的对手就是秦王政。历史上秦王政自华阳太后薨亡便强势崛起,在其后二十多年的执政时间里牢牢控制着中枢,决定着大秦国策的走向。他把“君主集权”挥到了极致,但物极必反,他亲手创造的辉煌又被他亲手葬送。宝鼎认为自己这一生要做的事就是压制秦王政。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任务。
臣子压制君王,撇开违背礼法不说,单从实力上来判断,就是一件绝无可能的事,除非这位臣子的实力已经凌驾于君王至上,但在这个时代,臣子实力凌驾于君王之上却是屡见不鲜。在这个大争之世,从春秋到战国,从三家分晋到田氏代齐,臣子把所有能干的事都干了,包括弑君自立,都干了。
政治决定了时代特色,而时代特色又影响着政治走向。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宝鼎认为自己可以在实力允许的基础上为所欲为。只有自己想不到的,没有自己做不到的,只要想到就一定可以做到。不就是遏制秦王政对绝对权力的攫取**吗?为什么秦王政拿到了绝对权力?因为他没有对手。现在自己要做他的对手,那么一切就变得简单了。
要做秦王政的对手就需要比秦王政更为庞大的实力。拿下中原是积累实力的第一步,拿下赵国可以让宝鼎的实力再度飞跃,但与此同时,随着秦军在统一战场上高奏凯歌,秦王政的个人威信也是突飞猛涨,形势对宝鼎来说非常不乐观。
秦王政让熊庸感觉畏惧,那足以说明秦王政在秦军拿下中原后气势更为强悍,对权力的**也更为强烈。
“你打算何时完婚?”宝鼎忽然问道。
熊庸没想到宝鼎沉思一番后,竟然关心起他的私事,不禁莞尔笑道,“武烈侯打算何时迎娶公主?”
“我要到加冠礼之后。”宝鼎一本正经地说道,“你都二十好几了,也不怪太后如此急切。”
熊庸兴味索然地摇摇头,“我无所谓,早一点迟一点都行。”
“那就早一点,如何?”宝鼎问道。
熊庸诧异地看了他一眼,有心推诿,但看到宝鼎神情严肃,话到了嘴边竟然说不出来了。自攻克大梁后,熊庸对宝鼎也是心生惧意,这种感觉不仅他有,军中一些老将同样如此。宝鼎仅仅利用大河之水便拿下了大梁,不曾浪费一兵一卒,这太神奇了。神奇的战绩代表宝鼎具有无所不能的力量,是一位无可匹敌的强者。面对高不可攀的强者,普通人当然畏惧,而从心底涌出的无力感更是让人颓丧。
熊庸无奈点头。
“过年前,先把家里的女人娶了。”宝鼎说道,“虽然不过是个仪式,但对于女人来说,尤其是给你生了孩子的女人来说,很重要。”
熊庸心里泛起一股暖意,冲着宝鼎躬身致谢。
“年后就大婚。”宝鼎说道,“你在前,章邯在后,正月里把婚礼办了。”停了一下,他又说道,“你父亲肯定会来,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父亲能长居南阳。”
“长居南阳?”熊庸略感吃惊,一时没有理解宝鼎的意思。
“既然隐退,那就远离朝堂,留在咸阳反而会引来无数麻烦。”宝鼎说道,“年后你要进军队,章邯也要进军队。你们都随我在中原,那南阳就无须守、相分治。我会上奏咸阳,由甘罗出任南阳守相,兼领两府。还有魏起,既然他打算留下来,那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