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5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弊大于利”郑国言简意赅,神态坚决
秦王政没有说话,皱眉沉思
“直道就像紫塞长城,它是大秦的国防工程,关系到大秦的长治久安,不能不建,而且要马上修建”
郑国豁出去了,反正这本来就是自己的真实意见,事已至此,干脆一条道走到黑了
秦王政还是不说话
郑国一咬牙,再次补充了一句,“紫塞是被动防御,而直道是主动防御,两者相辅相成,可以确保大秦的北疆安全,确保大秦的万世基业”停顿了片刻,郑国一狠心,把最想说的一句话吐了出来,“大秦的紫塞至今屹立于北疆,而当年修建紫塞的人如今何在?”
秦王政霍然抬头,一丝明悟掠过心头,冷峻的脸上渐渐露出一丝笑意
这世上的道理很简单,但越是简单的道理,越是难以领悟,有几个人能够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大彻大悟之境?
“在你看来,直道修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
秦王政的语气明快了许多,而郑国却是冷汗淋漓,极度紧张,甚至有一种脱力的感觉
“直道修筑的主要工程量集中在子午岭和白于山,只要把这两段直道修筑成功,此工程就算完成了七成以上”郑国恭敬回道,“武烈侯所拟制的直道虽然长达两千里以上,但大半位于河套之间的蛮荒之地目前这一区域被匈奴人所占据,未来当我大军北伐之际,大军打到哪,直道就修到哪,所以暂时无需考虑”
秦王政微微点头,示意郑国继续说下去
“如果中原决战结束后,咸阳开始修筑子午岭和白于山直道,保守估计需要五年”
郑国是中土大水师,主持修凿了关中大渠,对这种水土工程之事当然是了如指掌,其估算的时间大致不会错
秦王政略略皱眉,说道,“中原决战后,南北两地都有战事,尤其大江以南,其战事为长久,咸阳财赋恐怕无力支撑直道的修筑”
郑国思索良久,说道,“有些事必须要做,无论多大的困难都要去完成,这关系到国祚存亡,而直道就是其中之一”
郑国这话说得很含蓄,但内里的意思很清楚,将来地方势力坐大,封国一旦对抗中央,咸阳拿什么予以镇制?统一后的大秦疆域辽阔,边陲遥远,大秦军队无论在内还是在外,无论是戡内还是御外,这条直道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枢议事上,秦王政就司空一职拿出决策,以陈禄为司空右丞,暂领司空事主掌司空府,考虑到司空府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修筑直道,而直道修筑关系到大秦未来,所以陈禄这位“领司空事”的司空右丞同时也拥有参与中枢决策之权
陈禄的“横空出世”让中枢大员们目瞪口呆
很显然,司空一职的竞争太过激烈,但此事又不能继续拖延,以免影响到咸阳政局,所以秦王政无奈之下,不得不动用君王特权,破格提拔一位“贤才”了
陈禄是专业Xing官员,适合出任司空一职他又出自关东系,无疑会得到关东系的支持陈禄在江南与各方关系处理得不错,促进了江南局面的稳固,而且他还主持修凿了南岭大渠,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公子腾的功绩,所以公子腾于情于理都要给予支持公子腾公开支持,宗室大臣们也就不会反对了
如此一来,陈禄等于得到了秦王政、关东系和宗室的全面支持,出任司空一职已经是不可阻挡,这时候老秦人自然不会跳出来唱反调,那么楚系势单力薄,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结果
当然,秦王政也留有余地陈禄的实际职务还是司空右丞,授予他的权力都是代领,各方势力都还有争夺司空一职的希望,而关键就是接下来的形势如何变化,尤其重要的是武烈侯的态度,假如武烈侯反对,此议就要推倒重来



第399章 进攻
第399章 进攻
武烈侯对咸阳政局的变化保持沉默。
在咸阳人看来,武烈侯之所以默许关东人对司空府的掌控,是秦王政在此事上留下了回旋的余地。假如秦王政和关东人决心推进直道的修筑,表现出积极支持和发展北疆的姿态,武烈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无疑会与咸阳保持默契的合作,维护秦王政和中央的权威。
既然武烈侯的态度明朗了,大秦内部的激烈矛盾缓和了,一场可怕的风暴消弥于无形,那么接下来自然就是倾尽全力进行中原决战了。
冬十月,武烈侯遵从秦王命令,征召代北、燕南和中山三地二十万青壮,组建五个军,在三地展开冬训。
十一月上,武烈侯在代城召集北疆诸军统率进行军议。
在这次军议上,武烈侯宣读了秦王政的令书,正式下达了进入中原作战的命令。
现在北疆总兵力达到了十个军四十万人马,其中五个军是主力,五个军是地方预备役。此次咸阳征调六个军南下作战,四个军镇戍北疆。在四个留守镇戍军中,代北和燕南各有一个主力军,而另外两个地方军则全部部署于代北,以防匈奴人的入侵。
为了确保决战的胜利和北疆的安全,秦王政在武烈侯的一再恳求下,把上将军羌廆(hui)从陇西调回北疆。羌廆奉命留守北疆,代替武烈侯暂领北方三地军政大权,统一指挥北方战场。
南下六军统率,司马尚、杨端和、辛胜、蒙恬、司马断和年轻的代侯公子将闾,其中司马尚和司马断两军皆为骑军,如果加上太傅府、代侯府和各军大小统率们的卫军,此次南下总兵力达到了二十六万以上。
唐仰宣读了武烈侯的命令。
六军统率陆续率军南下,由中山进入巨鹿郡,在东武城和灵丘一线驻扎。
东武城东南方向一百多里外就是大河,渡过大河就是齐国的北都平原城。从平原城再向东南方向两百多里就是齐国重镇西都历下城。这两百里路的路程上有两条大河,漯水和济水。
由历下向东三百余里,就是齐国都城临淄。历下和临淄之间有两座大城,一是章丘,一是昌国。
历下和章丘之间大约有一百余里,这一百余里与卢齐长城在一条平行线上。卢齐长城的齐军如果要后撤,必须从平阴要塞撤到历下,再由历下撤往章丘、昌国和临淄。
所以历下一战是此仗能否取胜的关键所在。
武烈侯的设想是,避开平原城,从灵丘方向渡河,过漯水、济水,直杀历下,把齐军主力包围在平阴要塞和历下城之间。只要围杀了齐军主力,则临淄城可一鼓而下。
武烈侯的这一攻击策略得到了诸军统率们的支持,于是武烈侯报奏咸阳,北疆大军将于十一月中开始南下,于十二月中大河封冻之际展开攻击。
武烈侯又密报王翦,请王翦在中原战场上给予配合,以策应北疆大军南下攻击。

十一月中,中原战场统率王翦下达了一系列命令,陷入僵持的中原战局突然发生了变化。
十一月下,公子扶苏在东线战场上持续攻击三个多月,不但未能突破堡垒防线攻克肥城,反而损失惨重,难以为继。齐魏联军在齐太子安和魏王咎的指挥下,果断反击。秦军三战三败,不得不退守阳关。
齐魏联军士气高涨,主力尽出,猛攻阳关,试图击败秦军,夺回薛郡,反攻中原。
这一消息迅速传到项燕军中。项燕下令,全线反击。楚韩联军主力在平舆战场上向秦军展开猛烈攻击,沉寂了三个多月的战场终于再度爆发。
此刻中原战场上的秦军主力被楚韩联军牵制在平舆,而公子扶苏的东线大军在阳关要隘遭到了二十多万齐魏联军的攻击,岌岌可危。蒙武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得不从彭城战场后撤,退守丰邑,在确保大梁安全的同时,策应东线战场。
秦军在中原战场上的形势极度不利,只要齐魏联军攻克阳关,杀进中原腹地,此仗秦军必败无疑。
十二月上,长沙侯公子高和广武侯麃公在东南战场上发动了攻击,其前锋军进入江北,威胁江淮。
几乎在同一时间,齐王建下令,从临淄、历下、昌国等地调集更多的军队进入前线,不惜一切代价拿下阳关,收复薛郡,然后直杀中原腹地,彻底击败秦军。
这时候,今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从天而降,但这未能阻止合纵军的攻击,尤其是齐魏联军,更是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阳关战场上掀起了阵阵“惊涛骇浪”,打得秦军狼狈不堪,鲜血淋漓。好在公子扶苏亲临前线督战,与将士们一起浴血奋战。这大大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阳关要隘的城楼上始终高高飘扬着大秦战旗。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之际,武烈侯公子宝鼎抵达东武城。
唐仰禀报最新军情。
公子扶苏和章邯已经把齐魏联军yin*到阳关。阳关距离历下城两百余里。
辛胜和蒙恬已经率军抵达灵丘,随时可以渡河作战,直杀历下。灵丘距离历下城也是两百余里。
“安平侯(司马尚)和司马断将军的骑军就在灵丘后方六十里外。”唐仰兴奋地说道,“只要辛胜将军和蒙恬将军在渡河后迅速撕开齐军的防线,我八万骑军就可以以最快速度杀到历下,断绝齐军的退路。”
宝鼎微微点头,问道,“武成侯可有消息?”
“武成侯从平舆来信,他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牢牢拖住楚军,确保项燕无力支援齐国。”
“彭城方向的楚军可曾出击?”
“郑侯(蒙武)来信,彭城方向的楚军并未主动出击,依旧龟缩于彭城。”
宝鼎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急书郑侯,请他火速赶赴阳关战场与长平侯(公子扶苏)会合,与我北疆大军展开东西夹击。”
唐仰躬身领命,“武烈侯,诸军统率催问,何时发动攻击?”
宝鼎俯身望向案几上的地图,目光在几个耀眼的标注上稍加停留,然后抬头问道,“邯郸的粮草武器已经运抵何处?”
唐仰手指地图上的贝丘城,“第一批粮草武器和大约十万民夫已经到达贝丘,距离灵丘不足百里。”
“大河冰冻几尺?漯水和济水的冰面能否保证大军通畅无阻?”宝鼎又问道。
唐仰给予了非常肯定的答复。
宝鼎沉思良久,断然说道,“传令代侯和大庶长(杨端和),加快行军速度,务必于明日黄昏抵达灵丘。”
“命令辛胜、蒙恬两位将军,明日日出,发动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