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大贤良师-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吞符就是使符存于心中,心有所思,符的神力就随之发出,神力发出,百病被驱散,人就会恢复健康状态,精神饱满,所以《太平经》说:今日吞吾字,后皆能以他文教,教十十百百而相应,其为道,须臾之间,乃周流八方六合之间,精神随而行治病。②这就是张角的符水疗病。咒,亦作祝,即神的言辞,它法力无边,念念它,就可祛疾治病。

《太平经》卷五十《神祝文第七十五》称咒语为神祝:天上有常神圣要语,时下授人以言,用使神吏应气而往来也,人民得之,谓之'神祝'也。

祝也,祝百中百,祝十中十,祝是天上神本文传经辞也。其祝有可使神位为除疾,皆聚十十中者,用之所向无不愈者也。但以言愈病,此天上神谶语也。又说:此者,天上神语也,本以召呼神也。相名字时时下漏地,道人得传之,传以相语,故能以治病,如使行人之言,不能治愈病也。《后汉书·襄楷传》注引《太平经》这段话说:天上有常神圣要语,时下授人以言,用使神吏,应气而往来也,人众得之谓神咒也。咒百中百,十中十,其咒有可使神为除灾疾,用之所向无不愈也。张角的咒语疗病,就是对病人念咒。咒文的本子叫祝谶书,它是神言要语,具有无上的法力,念一念神咒,百病就可以消除。

张角传道,师持九节杖为符祝。九节杖,即权杖之义,传道之具,也来源于《太平经》。《太平经》卷四十二说:治得天心意,使此九气合和,九人共心,故能致上皇太平也。所谓九人,即其无形委气之神人,职在理元气;大神人职在理天;真人职在理地;仙人职在理四时;大道人职在理五行;圣人职在理阴阳;贤人职在理文书,皆授语;凡民职在理草木五谷;奴婢职在理财货。《太平经》卷七十一说:道有九度。……一名为元气无为,二为凝靖虚无,三为数度分别可见,四为神游出去而还反,五为大道神与四时五行相类,六为刺喜,七为社谋,八为洋神,九为家先。

一事者各为九,九九八十一首,殊端异文密用之,则共为一大根,以神为使……三国志12的张角其上三九二十七者,可以度世;其中央三九二十七可使真神吏;其下三九二十七其道多耶。就是说,九节杖就是类似于权杖,既能招神又能劾鬼,持杖即职可理九人九气之事,可以统摄天地万物;可以度人得道。

张角事奉黄老道,在传道的过程中,他以黄老善道教化天下。黄老道成了张角宣传民众、组织道徒的工具。其时,东汉朝野多有信黄老道者,许多统治者也都相信他是以善道教民,以至青、符、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或弃卖财产,流移奔赴①。经过十余年的传教,张角的教徒发展到几十万人。

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其奉祀的神为黄老,也尊奉中黄太乙。太乙又作太一。《史记·天官书》说太一居紫微宫北辰: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张守节《正义》说:泰一,天帝之别名也。秦汉时期,太一被认为是紫微宫北极天帝或天帝大皇,是天中央主宰四方的最高神。《史记·封禅书》说: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两汉时期,太一又被视为比北斗神黄帝更高明的神仙。《汉书·王莽传》引《紫阁图》文:太一、黄帝皆仙上天。纬书《春秋合诚图》又有黄帝问太乙长生之道之说。在《太平经》中也出现太一信仰,并有太一位于中央的观念。《太平经》说:然天地之道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守气而不绝也。……乃上从天太一也,朝于中极,受符而行,周流洞达六方八远,无穷时也。①太平道在太一之前冠以中黄二字,当与五德终始说有关。东汉光武帝得赤符称帝,以火德自居。五行相生说是以木火土金水的次序,火可生土,五行中土居中,色尚黄,黄为大吉之色。太平道以土为吉,信仰中黄太一,崇尚黄色,隐含着主运土德的张角太平道即将取代主运火德的东汉王朝,建立黄天太平社会的愿望。张角自称黄天,头裹黄巾,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奉中黄太一为尊神,原因就在这里。

张角除了在家乡冀州传道以外,还派出八名弟子分赴到各地传道。短短的十余年间,全国十二个州当中就有八个州的百姓参加太平道,道徒达几十万人之多。为了便于组织和管理,张角把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的道徒编为以方为单位的教区组织,全国共设三十六方,大方有万余人,小方有六七千人,各方均设渠帅总领其事。

这样,张角经过十余年的创教活动,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几十万教徒,遍及全国三分之二以上州府的庞大的道教组织——太平道。 

  
 黄巾起义 '本章字数:3181 最新更新时间:20130612 13:46:56。0'
 黄巾军就是一只将黄布裹在头上的军队,百姓称他们为神兵天将。到处流传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和标语。

领袖为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将领共有三十六方渠帅,张牛角,常山褚飞燕(张燕)以及黄龙、左校、于氐根、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洪、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眭固、苦蝤、张曼成、波才等部,率领着各个山头的黄巾军数十万。。。因为黄巾军中多为流民、山贼出身,衣食无靠,生死不知,加上对大贤良师张角的个人崇拜,使得黄巾军作战异常凶猛,初时声势浩大,攻城夺邑,焚烧官府,扫荡豪强地主坞堡,取得了很大胜利,后因首领张角病死军中,黄巾逐渐势弱,各部黄巾互相各自为战,未能协调配合;人数虽多,却缺乏战斗经验,逐渐被朝廷逐个剿灭,直到张燕率最后的黄巾军——黑山军投靠曹*,黄巾军才被完全剿灭。

东汉末年,土地兼并十分严重,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他们“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拥有成千上万的奴婢和徒附。广大农民丧失土地之后,多数沦为豪强地主的依附农民。他们除了交纳高额地租和服徭役外,人身也受地主支配,如充当家兵等,甚至跟随主人迁徙。农民与地主阶级处于尖锐的对立地位。

东汉自和帝以后,皇帝都是幼年即位,由外戚、宦官轮番把持朝政。政治日趋腐朽。灵帝刘宏公然在西园卖官鬻爵。州郡官职有时一月轮换几次,官吏到任后,就聚敛搜括。自安帝以后,朝廷长期对羌族用兵,耗费军饷四百多亿,这一沉重负担又全部落到农民头上。加上各种自然灾害,以致出现了“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的严重局面。大批农民四处流亡,饿殍遍野,连京师洛阳也是死者相枕于路。

由于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广大农民被迫奋起反抗。从安帝到灵帝的八十余年,见于记载的大小农民起义近百次。其中,如安帝时青州张伯路领导的流民起义,波及沿海九郡;顺帝时广陵张婴领导的起义军一万多人,活动于徐、扬一带达十几年之久;桓帝时太山公孙举领导起义军,在青、兖、徐三州作战,给官军以沉重打击。在南方和西北,还出现了汉族和少数族的联合起义。不少农民起义的领袖自称“皇帝”、“黑帝”、“无上将军”、“真人”等,或建年号,或置百官,或则利用宗教为组织形式。此伏彼起,日益频繁。当时民间曾流行一首歌谣:“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轻!”黄巾起义正是在农民斗争蓬勃开展的基础上爆发的。

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184),冀州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太平道的首领,自称“大贤良师”。太平道为道教一支,奉黄帝、老子为教祖。张角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农民中宣扬教义,进行秘密活动。十余年间,徒众达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熹平五年(176),司徒杨赐曾上书灵帝,请求诛杀太平道的渠帅,以免酿成后患。可见太平道已引起统治阶级严重注意。以后张角加紧部署起义,广泛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鼓舞农民起来推翻东汉王朝的统治。

又在各处府署门上用白土涂写“甲子”字样,作为发动起义的信号。太平道大方马元义多次往来京师,物色宦官封谞、徐奉等为内应。光和七年(184,甲子年)初,张角命令马元义调动荆、扬等地徒众数万人向邺集中,约定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但预定起事前一月,张角弟子唐周上书告密,马元义被捕,惨遭车裂。洛阳百姓和太平道徒被杀的达千余人。灵帝随即下令冀州官府搜捕张角等起义领袖。张角派人飞告各方提前起义。于是三十六方“一时俱起”,众达数十万人。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灵帝慌忙下令州郡修理兵器,加固城防,派何进率左右羽林和五校尉营镇守洛阳,在洛阳附近增置八关都尉。又派遣皇甫嵩、朱儁、卢植等调集各地精兵,进剿黄巾军。并解除党锢,赦免党人,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各地豪强地主也纷纷起兵,配合官军镇压起义,其中著名的有袁绍、袁术、公孙瓒、曹*、孙坚、刘备等。

黄巾军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统治阶级因而诬称之为“蚁贼”。起义初期,黄巾军的主力分散在巨鹿、颍川、南阳等地,他们各自为战,攻城夺邑,焚烧官府,扫荡豪强地主坞堡,取得了很大胜利。张曼成率领的南阳黄巾攻克郡城,杀太守褚贡。波才率领的颍川黄巾打败右中郎将朱儁,并将左中郎将皇甫嵩围困在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汝南黄巾打败太守赵谦。广阳黄巾杀幽州刺史郭勋和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