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第2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原先统治这个国家的那个古老的王朝已经因为背叛的行为被它的人民唾弃而不复存在,这个国家在最危险的时刻,迫切的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保卫者,现在,我们看到了这个人,就是这个叫孙纲的年轻人。想到一个如此古老的国家,居然是由如此年轻的一个人来保卫,这件事本身就让人感觉到惊奇。我们注意到,这个年轻人和他的好多部下一样,蓄着短发,而不是象受人尊敬的李中堂和张、刘两位总督,还保留着他们的辫子。这应该说明,这个年轻人和这些把他当作依靠的老人们在观念上,应该有着很多的不同。”
    知道了这些报纸上说的内容,孙纲在好笑之余,也有了些后世当“名人”的感觉。
    在“欢迎仪式”结束后,孙纲和刘铭传丁汝昌来到了李鸿章等“大佬”们“办公”的“政务院”所在地居仁堂(听说是袁世凯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李鸿章让人给他们一行人安排了住处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和他说起了同俄国人谈判的事。   

(三百七十三)国防战略
    李鸿章说,俄国外交大臣洛巴诺夫和财政大臣维特现在到了北京,已经同中国方面进行了一些接触。转载自网
    在谈判前的第一次“非正式接触”,中俄双方就起了争执。
    因为中**队已经占领了伯力和双城子等“俄国城市”,俄国人提出要求中**队“退回黑龙江南岸,将中俄两军驻地恢复到开战前的状态”,“谈判期间,两国不再采取任何针对另一国的敌对行动”,“为和平解决这一不幸事件创造条件”!
    对于俄国人的险恶用心,李鸿章认识得非常清楚,当即拒绝了俄国人的要求。
    李鸿章因为前线大胜的消息传来,腰杆陡硬,因此老头子义正辞言地答复俄国人说,中**队占据的海兰炮、伯力、双城子等城“最早为中国人所经营,本为中国之土地,久为贵国所强占,而中国素未承认该地为俄国领土,今即夺回,则地当归我。”这几句话,掷地有声,表达了中国人对待领土问题的严正立场。
    俄国外交大臣洛巴诺夫向李鸿章指出,根据《北京条约》和中俄双方以前签订的一系列条约,这些地方在法律上已经是“俄国领土”,中**队现在占领的这些地方,都属于俄国领土,双方既然都有“和平”的诚意,中**队就应该退出这些地方。
    针对俄国人的胡说八道,李鸿章驳斥说,“前此中国与贵国订立诸约,除《尼布楚条约》外,皆为趁中国之危所逼订,与中国主权多有损害,中国当时即向俄国表明,日后必重申前说,现今非昔比,当借此机会重订。”表明了中国要借此机会收复被占领土的主张。
    李鸿章还指出。即使是根据对中国主权损害极大的《北京条约》,条约里面也明文规定,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地区的中国人有永久居住权,中国政府有永久管辖权,其它“遇有中国人住之处及中国人所占渔猎之地,俄国人均不得占。仍准中国人照常渔猎”,而俄国人竟然对那里的中国和平居民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实乃禽兽不如”,这些地方,中国人收回来是理所当然的!
    谈判还没有正式开始,俄国人就暴露出了他们阴险的本性,俄国人的狡赖让孙纲愤怒不已。
    俄国人打败了还敢这么横?
    孙纲强压下心头地怒火,拿定了主意。
    不把俄国人折磨得欲仙欲死。这回就不算完!
    割地和赔款。老毛子一个都不能少!
    他要让俄国人明白。这一回。中国人是胜利者!
    李鸿章之所以让孙纲从前线赶回来。并在北京给他举行盛大隆重地欢迎仪式。就是想借着这位少年将军连战连捷地军威。压住俄国人地气焰。以便在谈判桌上为中国争取到更多地权益。
    而且。李鸿章地心里还有另一番考虑。想和孙纲商量。
    那就是。李鸿章想借此机会。把新疆地领土问题也放进来。向俄国索回《中俄戡分西北界约记》地部分新疆领土。
    李鸿章居然还会有这个想法。让孙纲倒是事先没有想到,等听了李鸿章的解释之后,孙纲才明白了他为什么会想这么做。
    事情还要从当年的海防和塞防“大讨论”说起。
    1865年,新疆发生动乱,中亚浩罕国的军官阿古柏以“助中国讨贼”(俄国人也是打着这个旗号入侵中国的)为名入侵新疆。随后建立了一个什么“哲德沙尔”(意思是七城汗国),野蛮奴役新疆各族人民,俄国也趁机出兵占领了伊犁,中国的西北边疆局势顿时紧张起来,而正当清朝政府准备出兵收复新疆时。日本借口琉球渔民被杀事件而突然大举入侵台湾,意图久占,虽然侵台日军最后被沈葆桢带舰逐退,但中国从这次事件中暴露出来的弱点表明,海防亟需加强。这样一来,大清王朝就不得不面临着一个极为头痛的问题:在财力有限地情况下,能否在实行一项庞大的海军建设计划的同时,又进行一场代价极为高昂地收复新疆的战争?
    关于中国国防战略重心的“海防塞防大讨论”就是这时候开始的。
    众所周知,在这个问题上。两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和左宗棠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当时“海防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认为。“海防西征,力难兼顾”。“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这个观点孙纲可不敢苟同,这据说也是李鸿章被后世人骂为“卖国贼”的重要原因之一),“缓复新疆,非弃列祖百战之地而不顾,乃为求他日再图大举计也”,要求“移西饷以助海防”,他的观点现在看来,虽然有些偏激,但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而“塞防派”地代表人物陕甘总督左宗棠则坚决反对,力主全力收复新疆。左宗棠说,“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欲杜俄人狡谋,必先定回部(南疆);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乌城形势既固,然后明示以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他进一步指出,“宜全力注重西征,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他的观点得到了很多官员的支持,最后清廷同意了左宗棠的主张,在不放弃海军建设的同时,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出兵平叛,左宗棠随后率军出征,很快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
    1884年,新疆建省,成为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领土。
    从这一点来说,有人评价左宗棠是“中国领土贡献第一人”,也是非常中肯的。
    但正因为如此,好多后世的学者在重新审视海防塞防之争时,往往认定这是湘淮利益集团之间地争执,认为是左宗棠保全了新疆,而李鸿章竟然要放弃这么多的中国领土,是不折不扣的“卖国贼”!
    很多人想不到,这本来是近代最杰出的一群中国人在对中国的国防战略进行理性的思考,并不是什么利益集团之间的意气之争!
    这个时代,并不缺乏爱国的中国人,就象后世,不只有“愤青”才爱国一样!
    在十九世纪末,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大清王朝首要和紧迫地任务是如何重新建立起有效地国家安全防御体系。
    在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之后,究竟哪一个方向是国防战略地重点所在,国防的战略重心应设立在什么位置?这个问题引起了当时的众多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在最高决策者的主持下,海防和塞防之争其实不是简单的集团利益的争论,更不是“爱国”与“卖国”的争论。
    李鸿章重视海军是他看到了来自海上尤其是日本的威胁。这是一种对中国而言具有长期价值的地缘政治思想。相对而言,在具体到新疆问题上的时候,李鸿章把更具有根本性的日本的潜在的威胁看得比来自陆地的俄国的危险更重,而左宗棠则更强调了俄国人现实的威胁。
    李鸿章对国防军队的建设和左宗棠在大局上是一致的,作为洋务派的重要人物,李鸿章和左宗棠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上的观点其实是一样的。
    左宗棠大力创设和扶持福州船政局就证明了他的海防意识。
    而李鸿章也不是只搞海军。
    李鸿章等人从1875年开始的重新建构国防战略体系的努力,是中国近代史上为有效保卫国家安全而理智地确立国防重心的重要历史过程。
    这次讨论的结果初步改变了中国已经延续几千年的国防战略格局,对中国近代国防的重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这次国防大讨论为转机,近代中国的国防开始实现了战略重点的转移。左宗棠和李鸿章的观点不同是指在当时具体的个案上发生了争论,但是并不能就此认为二人完全在长期的国防上持相反观点。
    李鸿章和左宗棠为中国传统的国防指导思想输入了新的内容。从两个战略重心并存,到海防成为惟一的国防重心的转变过程,实际上是中国国防完成从陆到海战略的一个历史性转变!
    这一转变为中国近代国防以防御列强从海上入侵为主的战略指导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这其实才是“海防和塞防之争”的真正历史价值!   

(三百七十四)想办法讨还伊犁故地
    为了收复新疆,从1875年到1877年,清廷共耗费白银近4000万两,如果从左宗棠很早就进行的战前准备工作算起,清廷支付的关于新疆战事的军费总额高达5230万两!
    这些军饷里面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海军专款和向外国银行借的外债,可以不客气的说,国家雄厚的财力支持,才是左宗棠收复新疆取得最终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当然,左宗棠本人精密的筹划和“缓进急战”的正确战略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还有清军将士的英勇作战,才让中国得以保有如此辽阔富饶的土地。
    左宗棠和收复新疆的清军将士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后世子孙铭记!
    新疆回到祖国怀抱之后,被俄国人趁机占据的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