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事就好。”孙纲说道,“你说什么巨型炸弹?还有新式铁甲战车?都是怎么回事?”
    “军务部军备司按照部长您地要求,已经开始着手统计全国枪械船炮型号,准备统一制式。以南方地形多变,南军多欲在军中大量装备飞艇,前番在飞艇上试装转管机关炮以求可攻地面之敌,但操作使用较为不易,且炮口之喷火易引燃艇身。极不安全,遂撤之。但诸军将士以其空能飞临敌阵而无攻敌之器,颇有微词,聂司令以为不如给飞艇装巨型炸弹一二,飞至敌上空抛掷。则我可炸敌而敌不能攻我。实为破敌之妙法。”黄兴说道,“军备司遂在天工谋定制巨型炸弹。兴亦以为然,是以这些天总来看看。”
    中国的军人居然想到了要把飞艇当轰炸机来用了!
    一战时德国用齐柏林飞艇轰炸英国首都伦敦。虽然造成的损失不大,但给英**民心理上造成的震骇,可是相当大的。
    中国人现在就想到了给飞艇装备炸弹,中国的轰炸部队,弄不好就这么出来了。
    孙纲正在那里浮想联翩,只听黄兴又说道,“至于那铁甲战车,就是我军于俄军交战时所用之铁路战车。以其仅靠铁路运行,多有不便,兴等观我军民在哈尔滨抗俄之战记,颇受启迪,是以有了制造这新式两用铁甲战车的念头。”
    “说地详细一点,克强。”孙纲一听立刻来了兴趣,马上让黄兴给他详细解释一下。
    黄兴告诉孙纲,为了总结历次对外反侵略战争的经验教训,他在军务部成立了一个战史研究小组,专门研究中外战史,“鉴中外战事之得失,以求集思广益,为我军事有所增益”,他公务闲暇时总愿意和这个战史研究小组的人在一起闲聊,他们讲到了在哈尔滨保卫战当中,俄军进攻哈尔滨火车站,那里当时有被困着的近千名男女老幼,而保护他们撤退的中国守军并不多,正在这危急时刻,铁路坦克突然出现了,用猛烈地火力击退了俄军,保全了百姓。铁路坦克因而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崇敬。俄军害怕铁路坦克的致命火力,后来绕开铁路开始发动反扑,因为铁路坦克只能靠铁轨机动,所以无法再发挥作用,在这危急时刻,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完全激发了出来,一些百姓毅然组织起来,用人力愣是把铁路坦克抬下了铁轨!
    中国对外反侵略战争史上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
    “百姓以厚木垫土道,使我铁甲兵车得以前行以车炮攻敌,后车油料用尽,百姓辄前挽后拥,使兵车得行,有中弹仆地者,左右之人立时上前扶开后继替之。士卒见之,无不感奋,拼死杀敌,毙杀俄人无数。遂得大胜。”
    孙纲听了黄兴的解释,眼前似乎浮现出了那一幕幕悲壮的画面。
    在到处是烈火和硝烟的街道上,好多衣衫褴褛地百姓在用手推着一辆已经丧失了动力的坦克前进,不时有人中弹倒下,而周围的人扶开他们,不住的上前替换,战车里的士兵们眼含热泪,开动着火炮,将一颗颗仇恨地炮弹狠狠地射向侵略者,将他们淹没在复仇的烈焰当中
    老百姓推着坦克作战,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地了。
    黄兴说,他得知了这段可歌可泣的战史之后,当时就萌生了一个念头,就是想制造一种更加轻便一些地铁甲战车,这种战车既可以在铁路上行驶,也可以在正常的路面上行驶,一旦再出现铁路不能到达的地方,战车下了铁轨仍然可以继续作战。
    他的这个设想在军备司经过讨论之后,军备司随即要求“天工公司”按照这个设想参照原来的铁路坦克“试制”一辆样车进行试验,确定合用后再考虑在陆军当中推广。
    知道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孙纲也很高兴,黄兴和中国的军人们能够有这个想法,本身就是奇迹!
    中国人一旦真正意识到了科技的力量,创造力将是无穷无尽的!
    孙纲随后在“天工公司”人员的带领下仔细地参观了一下各个实验室和工厂,他惊奇地发现,这个科技开发公司的运行机制居然完全是市场化的,即在了解民间和官方的需求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制,如果以中国目前的技术力量无法办到,就从外国引进最新的技术和设备提供给需求方,同时对自己也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机会。这样不但避免了中国成为外国淘汰技术和设备的市场,还使得中国在技术方面得以跟上世界的脚步,对中国自身的科技力量的储备和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天工公司”实际上成为了中国的“科技掮客”。
    这个“科技掮客”在中国民间所起到的“带头羊”的作用,因而引发的“羊群效应”,也是相当大的。
    象“天工公司”为奉天省长刘铭传从美国引进的最新式的采矿机械就是一例。
    中国的采矿业在明代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得益于乾隆皇帝的开明矿业政策,呈现出了日新月异之势。中国当时的采矿业主要以铜矿为主,包括煤、铁、金、银、铅、锡、硫磺、水银、朱砂等各式矿种,都有大量的开采,从事矿业开采的人员大量增加,矿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矿业在当时的国民经济当中其实已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矿业在清代约一百年的增长,要大大超过以前的两千年。
    “乾隆盛世”的很大一部分其实应该归功于矿业的兴盛。
    乾隆以后,嘉庆道光咸丰诸帝都是传统的“农本位主义”者,对矿业的发展采取的多是“禁”的态度,结果中国的矿业发展陷入了停滞甚至是倒退的趋势。到了清代晚期,外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中国的矿业才得到了重新发展的机会,但对比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中国已经落后了很多。
    中国的矿业直到现在,仍然是以手工开采为主,李鸿章首先在中国引入了西方机器采矿的理念,但目前以机械采矿的企业并不多,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清朝统治者的传统守旧“农本思想”在那里作怪,而这种守旧思想在大量朝廷官员以及民间上层人士当中也都大有市场。
    这也难怪,中国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从上到下都是一个“以农为立国之本”的老调子唱下来的,想要一下子全都改过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四百五十六)“工业革命”在中国出现的条件
    时光流转,现在,中国历经了甲午、丁酉、己亥三役,虽然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且这三次战争都属于局部战争,没有给整个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震荡,但这三次战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战争一开始,中国都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是在以后逐步扭转战局,才取得了最终胜利的。'。'
    当然了,没有人会知道,在这三场战争中,都有一只从后世穿越来的小小蝴蝶在那里拼命的乱煽翅膀。
    清朝灭亡之后,华夏共和国立国之初,中国农业社会因为人口过剩、可耕地不足、地力有限、无地流民和盲流群体到处充溢,加上连续三次的大规模对外反侵略战争,整个社会经济已经陷入困境,可以说危机四伏。象在山东山西等地为什么会出现“义和团”,而后又因为“神降甘霖”而迅速消失,其实就已经证明了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对人多地少产生的压力,其承受力已经达到了极限。
    而伴随着每一次对外反侵略战争的结束,中国人民都会在战争造成的创痛当中逐渐警醒,这种“打痛了之后的清醒”,可以说一直贯穿着整个中国的近代史。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想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摆脱困境,获得新的生机,就必须突破传统的“重本抑末”的政策的束缚,通过发展工商业,大力开发中国的矿业资源,吸引和消化越来越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使他们得到新的就业机会,并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给社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在孙纲看来,中国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地出现。正好为中国实现西方式的“工业革命”提供了现实基础。
    后世学生人人耳熟能详的所谓的“工业革命”,实际上就是人类的社会生产完成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那个阶段。其特征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地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的革命,后来又扩充到了其它行业和领域。这一人类生产领域的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其实说到底,“工业革命”是社会生产不断向前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只是在不同的地域,根据社会文明发展程度地不同,出现得有早有晚而已。
    据一些学者研究,中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已经有“工业革命”的迹象了,还有人认为明代中国自1572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为止。在这七十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涌入中国,以及全球近三分之二地贸易活动与中国有关的情况表明,中国那时候不仅仅是什么“资本主义萌芽”,应该是“工业革命”已经在中国开始了。只不过是因为清朝入关的战争被打断了。
    几百年过去了,现在,随着清王朝的灭亡,中国经济发展的那些制度和思想上的束缚已经都不存在了,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因为人口的激增、新地生产关系出现和外国资本的入侵而逐渐解体,中国接连三次对外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避免了大规模的对外赔款,民间因此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资本。大量农村自由劳动力地出现,加上中国手工业的长期发展和历经三十年地“洋务运动”,为中国的“大机器生产”做了技术准备,在孙纲看来,如果不是他在后世的政治老师在课堂上骗他们这些当年的“花骨朵”的话。现在。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