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10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了,另外罗汝才也被挤在了陕西、河南、湖广、四川交界的山中,眼瞅着也没往日那么嚣张了。
    所以洪承畴感觉这一次差不多总算是能把流民军给解决了,可是没想到偏偏去年秋天建奴大军又一次南下破关而入,大掠京畿一带,并且南下两千里,直入大明北直隶、山西、山东腹地,导致北方局势顿时恶化。
    朝廷当时便下旨要他和孙传庭尽快解决掉李自成张献忠等流民军,率师北上入卫京师,洪承畴下了狠力气,对李自成等流民军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追杀行动。
    时至十二年春的时候,眼瞅着他便要大功告成,可是却听闻朝廷命他立即集结兵力北上入卫,因为济南府被建奴攻陷,整个北方局势糜烂到了极点。
    于是洪承畴只得无奈之下,放弃了对李自成最后的清剿,着令各部官兵朝潼关集结,并且命孙传庭随军前往,准备出潼关北上入卫。
    但是洪承畴还没有来得及率部出潼关,便又得到消息,说福建总兵于孝天率兵突然北上攻占了天津卫,直接威胁到了京师的安全。
    洪承畴闻之大惊,大骂于孝天乃是一个叛逆之徒,选择在这个时候谋反作乱,于是他加紧调兵遣将出潼关赶往京师。
    但是数万大军分部在陕西各处,想要一下集结起来,以这个时代的行军速度和物资筹措的速度,对于原本已经快要赤地百里的陕西来说,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虽然洪承畴心急如焚,但是官军始终无法迅速集结到潼关一带,于是洪承畴只得先率领两万洪兵精锐,先行出潼关,渡黄河赶往京师。
    而他命孙传庭在潼关收拢剩余的兵马,随后速速赶往京师入卫,可是在路上,他又听到消息,说于孝天此次入天津卫,并非是要谋叛作乱,而是冒死抗旨要在天津卫堵截入犯的建奴大军,与建奴大军要在天津卫一带决死一战。
    这一下洪承畴有点糊涂了,对于朝廷这两年来一直忌惮于孝天的事情他是有所耳闻的,而且他也知道朝廷有计划在剿灭了这些流民军之后,便集结兵力南下福建,准备将于孝天所部讨灭,为此他甚至已经提前查阅了有关福建一带的地形人文等资料,还着人准备了福建的地图,因为他认为一旦朝廷要是对于孝天用兵的话,很可能还会调他前往主持大局,所以洪承畴这段时间闲暇的时候,便提前未雨绸缪做一些准备。
    另外他也搜集了一些有关于孝天兵力的情况,知道于孝天麾下拥有重兵数万,而且还拥有大明最强悍的水师力量,对于如何剿灭于孝天,他是有很大的顾虑的。
    (再次感谢大漠笑春风和gzg1972朋友的打赏!顺便再求几张月票成不?)
    
    第八十八章 怒发冲冠
    
    于孝天在福建经营十几年,势力早已是根深蒂固,朝廷大军入闽对其进行进讨,他算是以逸待劳,主场作战,而入闽官军则算是异、地客场作战,福建又有大量的山地丘陵和河流,地形很复杂,并不适合大规模的用兵,想要把于孝天从福建连根拔起,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而且于孝天麾下的兵马不是一般的流寇,他麾下的兵马名义上也算是正牌的官兵,拥有完善的组织性,据说于家军还相当凶悍,这么多年来不管跟谁动手,从未遭遇过大的败绩,相传于家军装备了大量的火器,善用火器克敌制胜,对此洪承畴颇为担忧。
    洪承畴这时候也把于孝天已经视作了大明最大的隐患,认为于孝天此人肯定有不臣之心,确实应该尽早将其清除掉为妙。
    所以当听闻于孝天悍然北上进犯天津卫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此獠要兴师作反,趁乱攻取京师谋逆篡国。
    但是当他又听闻于孝天驻兵天津卫,不再逼近京师,而是拦住了退往关外建奴大军,并且宣布要与之决一死战的消息的时候,洪承畴当真有些糊涂了。
    于孝天既然是一个逆臣贼子,那么他没理由这么做呀!要是他和建奴死战一场的话,就算是他的兵马再厉害,当真能把建奴大军给击败,到时候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将会彻底失去战力,到时候他领兵孤悬于天津卫,失去战力的残部,到时候便会成为朝廷的俎上之肉,任朝廷随便宰割了。
    而且他的兵力也没有多少,建奴十万大军,而他不过只有区区三四万兵马,没理由能打得败如此嚣张的建奴大军,获胜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还有于孝天这一次北上为冤死在巨鹿的卢象升疾呼鸣冤,抨击杨嗣昌、高起潜、陈新甲、刘宇亮等人是导致卢象升冤死的罪魁祸首。
    对此洪承畴对于孝天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感,因为洪承畴和卢象升曾经算是合作关系,两个人私交还算是相当不错。
    前几年的时候,朝廷命卢象升出任五省总督,和他配合清剿流民军,卢象升身为一个文官,却是一个奇才,善于控兵,御下极严,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非常善战而且悍勇,颇得洪承畴的敬佩。
    后来卢象升被调往宣大任宣大总督,虽然不再和洪承畴配合,但是两个人还是有私信来往,讨论一些有关如何清剿流民军的方法,卢象升提出了不少不错的办法,洪承畴自觉受益匪浅。
    这一次他听闻卢象升战死巨鹿,洪承畴听罢之后也非常难过,同时也很是气愤,因为他多少也听闻了一些,朝廷有心想要议和,杨嗣昌窥得圣意,一力主和,暗中限制卢象升的权力。
    卢象升的性格他很了解,卢象升此次被夺情入卫,担纲兵马总督,肯定会主战,所以他和杨嗣昌在这件事上,是水火不容的,杨嗣昌作为权倾朝野的首辅大臣,肯定会给卢象升使绊子,但是没想到,杨嗣昌他们这次这么狠,居然会逼死卢象升。
    洪承畴为此很是愤怒,但是却也无可奈何,现如今听到于孝天为卢象升疾呼鸣冤,怒斥杨嗣昌等人无耻,这一点让洪承畴觉得颇为解气,认为于孝天这个丘八虽然行事乖张,但是却还是颇有血性,敢于仗义执言,居然敢于直接怒骂杨嗣昌等这些朝廷大佬。
    于是洪承畴渡过黄河之后,行至卫辉府便暂时停了下来,一是观望一下风向,看看接下来于孝天的下场,另外也等一下后续孙传庭所率的兵马。
    可是这一等,就等出事了,接下来一连串的消息,把洪承畴给搞蒙了,先是于孝天率军力克建奴十万大军,阵斩了建奴奴酋多尔衮,接着朝廷便派兵试图趁机把于孝天灭掉,但是却又被于孝天打了个屁滚尿流,连吴襄都被于孝天的手下当场阵斩。
    随即于孝天怒儿宣布要入京清君侧,领兵朝着京师攻进,这一下洪承畴被吓得不轻,他怎么都想不到于孝天麾下的兵马如此凶悍,建奴大军居然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干掉了建奴大军之后,他居然还有余力解决朝廷的两路精兵,接下来还有余力对京师发动进攻。
    这一下他不敢怠慢了,赶紧催促孙传庭率领后续的陕兵赶上来,接着集结兵力赶往京师勤王。
    但是他刚走到顺德府,尚未进入真定府,便又得知,于孝天居然领兵攻克了京师,并且控制住了京师,这一下洪承畴差点晕过去。
    他想不出于孝天所部为何能如此善战,接二连三打出了这么多漂亮仗,京师的防御他是知道的,作为大明的都城,京师城墙坚固防御设施完备,而且还有不少官军驻防,加之京畿一带聚集的官军,兵力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于孝天所部兵力不足,按理说就算是他的手下都是万人敌,也不见得能这么轻松攻下京师的,可是他却偏偏还是做到了。
    既然京师已经被破,那么洪承畴继续领兵赶往京师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于孝天如果这次是存心谋叛的话,那么现在皇上要么是被他干掉了,要么就被他抓了,接下来这大明已经没有了皇帝了,成为了一盘散沙,他作为三边总督,这时候该考虑接下来怎么办才是。
    于是洪承畴和孙传庭在顺德府停驻下来,开始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办,是继续北上讨贼,还是退回陕西固守,如果于孝天宣布登基称帝,他们是该投顺于孝天,还是该另立新主,光复大明呢?
    这么一来,洪承畴和孙传庭所部,便拖在了顺德府一带,迟迟没有动静。
    随后洪承畴又听闻到了京师传出的最新消息,于孝天此次入京,并未攻入皇宫,弑杀圣上,仅仅是控制住了京师,将一批京城的朝官抓了起来,整体上应了他要清君侧的口号,并未加害当今圣上。
    但是谁都清楚,于孝天这一次恐怕就算是没有篡国自立的想法,恐怕也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打算,接下来如果让他得逞的话,于孝天肯定权倾朝野。
    这一点洪承畴可就不答应了,他身为文官,岂能被于孝天这样的武将驱使,就算是杨嗣昌、陈新甲、刘宇亮等人该死,也不该于孝天来处置他们,这是标准的大逆不道之举,让这么一个武夫控国,让他们这些文臣该如何自处?
    于是洪承畴和孙传庭商议之后,认为既然于孝天并未打算篡国自立,那么皇上应该就没有危险,只是被于贼软禁在了皇宫之中,如果他们想要改变这个现状,那么就必须要继续进兵,赶往京师将于贼的叛军击败,重新救出圣上,还权于圣上,那么大明才还是以前的大明。
    在商定好这件事之后,洪承畴这才立即又一次领兵北上,赶往了京师,并且下令已经从山西进入京畿之地,暂时屯驻在保定府境内的那一万山西官军,也归于他统领,要求保定府以及真定府等各府为大军提供粮秣支援,他要入京平乱。
    如此一来,洪承畴纠集起来了超过五万官军,以他麾下的洪兵为主力,朝着京师赶来。
    于孝天劝崇祯交出印绶大权无果之后,很是生气,而且得知洪承畴已经兵抵保定府,不日将进入顺天府境内,心知洪承畴所统率的这一支兵马,恐怕是目前北方对于他威胁最大的兵马了。
    如果想要彻底断绝崇祯的幻想的话,那么便唯有敲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