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9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崇祯最怕有人知道这件事,因为一旦要是让人知道,他居然暗地里想要和建奴议和的话,朝野的那些读书人以及所谓的清流,用口水就能喷死他!所以当初他起意之后,马上便又后悔了,故此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被搁置了下来。
    而且知道这件事的人极少,甚至于杨嗣昌等人也不清楚,充其量也就是多少能猜出他一些心意。
    现在曹化淳带回的消息,和上次太监带回来的消息相互印证一下,便可以发现,有人确确实实的掌握了他们私下里办的这些事情。
    到底是谁走露了消息呢?他第一个就想到了陈新甲,因为这件事是他交给陈新甲去办的,如果走露消息的话,那么陈新甲的嫌疑最大。
    另外杨嗣昌欺上瞒下,暗中掣肘卢象升,这件事目前无法查实,但是从曹化淳派人打听回来的消息看,这件事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崇祯对于卢象升分兵的事情,也是知道的,现在山西的两万精兵,已经归入到了陈新甲手下,但是还有关宁军等数万兵马,应该是处在卢象升的统辖之下的,只是高起潜现在以监军的身份,在军中监军。
    现在市面上传消息说,卢象升现如今已经被杨嗣昌和高起潜逼得手头仅留下了区区三四千老弱之兵,这件事又是从何说起。
    但是现在高起潜正在军中,按照之前传回的消息,他现在也应该在广平府一带,那么卢象升既然在广平府一带,就应该和高起潜在一起,又怎么会孤军被建奴包围,以至于最终力战身死呢?
    这个消息目前因为找不到高起潜,所以根本无法进行查证,北直隶和山东一带,现如今到处都是建奴的四下活动的兵马,各种消息很难尽快的传入京师之中,到底卢象升死了没有,高起潜统领的大军败了没有,现在崇祯一点眉目都没有。
    于是他干脆传旨询问杨嗣昌,直到这个时候,杨嗣昌才知道事情已经瞒不住了,卢象升的死讯肯定是已经通过其他途径,传到了圣上的耳中。
    杨嗣昌这才不情不愿的推说,刚刚得知卢象升兵败身亡的消息,但是具体情况他并不清楚,只知道卢象升领兵在巨鹿一带和建奴大军发生了激战,到底卢先生死了没有,他正在派人查证,估计再有两天就可以确认了。
    崇祯听了之后,便开始怀疑起了杨嗣昌,按照传闻,卢象升应该是十二月二十左右战死在巨鹿一带的,但是现在已经是崇祯十二年正月初十了,没有理由卢象升阵亡的消息,杨嗣昌刚刚收到,而且居然还没有查实。
    于是他立即质问杨嗣昌,现在高起潜所在何处,而那几万关宁军以及保定官军又在什么地方。
    杨嗣昌其实这时候早就知道了高起潜所部兵败溃散的事情,但是却不敢说他已经知道,只能遮遮掩掩的说他不太了解,现在还不清楚高起潜身在何处,但是也确有传言说那些官军,已经被建奴击溃,他目前也正在派人去查问这件事,尚未得到明确的回复。
    听了杨嗣昌的解释之后,崇祯不由得更对杨嗣昌开始有所怀疑,因为按照流言所说,卢象升大概是十二月二十战死,不到两天时间,高起潜所部便也被建奴大军击溃,这二十多天,杨嗣昌不可能收不到一点消息。
    如果按照流言所说,卢象升全军战殁无人给杨嗣昌报讯倒还好说,但是高起潜所监大军,却有数万人之多,建奴即便是将其击溃,也不可能将其全部歼灭,溃散的官兵,肯定会想办法通知杨嗣昌,就算是溃散的官兵不通知杨嗣昌,广平府和顺德府的官府闻讯也肯定会通知杨嗣昌。
    杨嗣昌不管怎么说,都不可能二十天时间还不知道这件事,所以这里面一定存在猫腻,难不成流言是真的不成?卢象升确确实实是被杨嗣昌和高起潜等人暗中坑死的吗?
    于是崇祯转瞬之间,便开始感到了杨嗣昌这个人恐怕没他想的那么具有公心,而且杨嗣昌和卢象升之间有隙,这也是公开化的事情,这一次杨嗣昌想方设法掣肘卢象升,只要杨嗣昌心存私心,那么理论上是绝对成立的。
    而且杨嗣昌现在身为首辅,确实也有能力封锁官面上的言路,使得他这个皇帝无法得知很多事情,这些大臣欺上瞒下的本事,崇祯是早有领教,所以他开始对杨嗣昌产生了怀疑。
    接下来崇祯立即令曹化淳派出手下锦衣卫,去查证这个消息,查高起潜现在到底身在何处,广平府那边,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卢象升到底是生是死,查到底是谁走露了他曾经派陈新甲试图和建奴媾和的消息。
    就在崇祯满心疑虑想要搞清楚这些事情的时候,突然间山东又传来了济南被建奴军攻克的消息,崇祯一听当场就一阵头晕,险一些一头栽倒。
    济南乃是山东首府,原本有不少驻军,而且城墙坚固,按理说应该不会轻易便被建奴攻破的,他想不通为何建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便将济南城攻下,这济南城里面还有德王朱由枢,奉国将军朱恩赏,这一次也全部被建奴所杀。
    这对于崇祯的打击比听闻卢象升战死还要大一些,这可是他的皇亲,他们朱家的王爷,居然也被建奴杀了,让崇祯如何能够承受?
    于是崇祯立即下旨,质问山东巡抚颜继祖为何会造成如此后果,他是怎么守山东的,是怎么守济南府的,为何让建奴大军长驱直入,一直杀到济南城下,攻破了济南城?
    可是不等崇祯从这个震惊之中恢复过来,另一个消息吧他差点从龙椅上给轰翻下去,天津卫守将派人快马加鞭送入京师一个令所有人都震惊的消息,福建总兵兼都督同知于孝天,于正月二十日当日清晨,忽然间率领数百条战船,出现在大沽口一带,并且在大沽口开始登陆。
    天津卫守将率人阻止他们登岸,质问他们为何这个时候突然未奉旨却率兵到了这里,于孝天派人宣扬说他乃是听闻建奴入关大掠,京城告危,特来勤王的。
    而且据天津卫守将判断,这一次于孝天率领的兵马不下数万人之多,天津卫驻军根本无法阻止他们登岸。
    (特别鸣谢书友1766755、白云过隙、zcf9527、汉武帝2、李布衣几位弟兄的打赏!继续高呼我要月票!)
    
    第九章 不招自来
    
    另外这一次于孝天说的是特来勤王,抗击建奴,他们也不敢轻易与之反目,现如今于孝天所部,已经在大沽口登陆,并且开始迅速的包围了天津卫,天津卫守将急派人赴京奏明崇祯,请圣上定夺此事。
    崇祯和诸大臣闻听消息,如同五雷轰顶一般,当即便都被这个消息给震蒙了,所有人第一个想到的事情就是于孝天这是要反了。
    虽然这次建奴入关,京师宣布戒严,并且调集山西兵马入援,但是却并未下旨召集天下兵马勤王,更不可能下旨调于孝天北上勤王。
    而于孝天突然之间,在任何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悍然率领数万兵马,一路从数千里之外的福建走海路直入渤海湾,在大沽口登陆。
    大沽口乃是在天津三卫的辖区之内,而天津卫乃是镇守京畿东大门的要地,距离京师不过只有区区三百多里不足四百里的路程。
    这样的距离,对大明来说,几乎可以说是近在咫尺,而且天下皆知,这个于孝天拥兵自重,把控福建政局,将整个福建几乎都划为了他的辖地,大有不臣之心,只是朝廷实在是腾不出手,才没有机会去征讨于他。
    而于孝天却在这个时候,突然间率领数万兵马,出现在了天津卫,这件事实在是说不通呀!
    崇祯当场就被搞蒙了,慌忙之间赶紧召集诸臣商议此事,几乎所有大臣这个时候都慌了手脚,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了。
    现如今建奴十余万大军还正在大明腹地之中到处肆虐,尚未撤回关外,于孝天突然间又领兵杀奔了京师,这样的情况谁都不知道该如何应付。
    诸大臣只是慌忙上奏,奏请崇祯立即下旨,叱令于孝天立即停止朝京师进兵,令其立即率部返回福建,不得在天津卫驻留,如若他抗旨不尊,那么就是意图谋逆,朝廷将视其为叛军,派兵将其讨灭。
    崇祯这个时候慌的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眼下也确实拿不出好的办法,只能一边赶紧下旨,派人立即赶往天津卫,传旨给于孝天,令其立即撤回福建,另一方面则立即调集卫戍的官军,到通州、武清、香河一带布防,堵住于孝天所部逼近京师。
    对于于孝天,现在崇祯的忌惮甚至要超过对于建奴大军的忌惮,在崇祯心中,于孝天此次在未奉旨的情况下突然间悍然率兵北上,走海路直抵京畿,其目的昭然若揭,肯定是要谋叛的,搞不好这厮这次就是想要利用勤王的借口,来此直接攻占京师,将他朱家王朝掀翻。
    而建奴虽然可恶,但是建奴入关,大不了只是来袭掠一番,迟早还是要退回关外的,不管对京畿之地破坏如何严重,也不至于要了大明的命。
    可是于孝天不同,于孝天乃是大明叛逆,一旦要是让他包围了京师的话,那么可是大明覆亡的大危机。
    所以崇祯根本不信于孝天什么率军勤王的借口,这才会对于孝天如此忌惮,建奴大军入寇山东北直隶南部,他宁可不管,但是却决不能坐视让于孝天在这里站住脚。
    这会儿他也顾不上追究杨嗣昌的责任了,立即下旨令杨嗣昌调集京畿周边所有官军,立即向京师汇聚,并且令这会儿正率兵镇守在保定一带的陈新甲,集结兵力,率领大军立即赶赴天津卫一带,把于孝天的大军堵在天津卫,使其无法继续朝京师挺进。
    整个京师周边,这一下子就乱了套了,各部官军都接到了命令,得知了于孝天率领重兵突然间北上入犯天津卫,试图谋逆作乱,令他们立即赶往京师以东方向布防。
    这些官军一下就都懵了,来了一拨建奴大军还不够吗?怎么这个时候这姓于的突然间就也造反了呢?
    而且这家伙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