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时明月汉时关-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敬这才说到重点,他说:陛下如果能把皇后生的大公主嫁给冒顿做妻子,并送上丰厚礼物,冒顿知道汉朝将长公主下嫁,又送来丰厚的礼物,必定爱慕而把大公主做正妻。

接下来重点中的重点来了。

刘敬继续说道:这样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长公主为正妻,生下的儿子必定是太子,将来就是匈奴单于!

这么做的好处如下:

陛下嫁入长公主为名,送上一年四季汉朝多余而匈奴缺少的礼物进行慰问。之前匈奴屡次犯境为的就是这些,现在我们给他送去,他一定不会再来抢。同时陛下可以派使者随行,向匈奴人灌输礼仪开导他们。

只要长公主嫁过去,冒顿在位就是汉朝的女婿,他死后,匈奴之主就是汉朝的外孙。

陛下您想,外孙敢和外祖父对着干吗?这么一来,陛下不费兵卒就能使匈奴臣服。这就是臣所说的主意。

和亲这招实在太狠了。从广义来看,这是民族融合,是匈奴汉化。从狭义来看这是汉初国力不强的拖兵之计,是缓解汉匈关系的润滑剂。

就算真的打起来,这招依然有用。

抗日战争中,伟大的毛主席曾经提出这样的战略方针“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现在用在和亲上还很合适。两军交战,先不要忙打。喊一声,等等。拿出本家谱先翻之后大惊:原来你就是传说中的那位某某国表妹夫,或者,原来你就是我失散多年姑丈大人。

好,大家相视一笑泯恩仇,不用打了。

就算非打不可,大家都会手下留情。

刘邦当即赞同了刘敬的策略。

这时候刘敬提醒道:陛下,这个策略里面有最关键的一个原则,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您一定要派货真价实的长公主去,千万不可冒名顶替。匈奴一旦知道派去的是假名牌,就不肯尊敬亲近她,那样一切都将无效。

刘邦点头同意,就想派鲁元公主去匈奴。吕后得到消息后,哭着说:我只有太子和一个女儿,你怎么忍心把她远嫁匈奴!

尽管刘敬一再提醒千万不能假冒名牌,刘邦实在受不了吕后一哭二闹三上吊,最终还是找了个宫女假冒长公主嫁入匈奴,并派遣刘敬前往匈奴订立议和联姻盟约。

到此,刘敬这个乌鸦嘴又一次不幸言中。假名牌消息走漏后,匈奴果然照旧侵扰边境,气焰越见嚣张。后来,冒顿甚至送给吕后一封极为侮辱的信,可是由于当时的国力,汉朝还是被迫忍气吞声。

到了文帝、景帝时期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汉匈关系陷入,扰——和,再扰——再和的恶性循环。这种僵局直到汉武帝通过了三次重大的战争大败匈奴,开创了“漠南无王庭”的局面,问题才彻底解决。

旺西都

刘敬从匈奴回来,立刻要求面见皇帝。

刘邦接见了他。

刘敬第三次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再一次向刘邦提出了一条重要的治国方略。

就出使匈奴沿途所见所闻,他告诉皇帝他的想法说:

臣这次出使匈奴,沿途见到一个情况觉得很忧心。匈奴在河南有白羊、楼烦两个部落。这两处距离长安只有七百里,匈奴人如果以这两地为据点攻打我们,轻装骑兵只要一天一夜就可以直达关中地区,防不胜防!

到此刘邦也是大惊!

刘敬又继续分析道:关中地区刚刚经过战火还很凋敝,人口又少,真到那时候,我们要怎么办?

刘邦连忙问对策。

刘敬说道:关中地区人口虽少,但土地肥沃,陛下应该加以改建充实。当初秦末诸侯起兵发难,抗秦的主要力量有齐国的田氏各族,楚国的昭、屈、景三大宗族。

现在陛下建都关中,北边靠近匈奴,东边六国旧贵族宗族势力强大,一旦有什么变故,您将会腹背受敌。

下面重点来了。

臣建议陛下将齐国的田氏各族,楚国的昭、屈、景三大宗族,燕、赵、韩、魏等国的后裔,以及豪门名家都迁移到关中居住。

这样一来可以控制削弱六国贵族的势力,二来可以借他们兴盛西都,起到抵御匈奴的作用。

这就是臣向陛下提出的,加强中央权力而削弱地方势力的治国方略!

到此刘邦大为感慨,赞叹道:太好了!

他派刘敬全力负责此事,遂将六国贵族宗族十万多的人口迁入关中。

到此,刘敬先生的三条政治策略(建都关中、和亲、迁徙人口兴旺西都)全部说完。正是因为这三条方略,缓解了汉初建国的政治矛盾,为下面高祖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提供了一个和平的基础。尤其是第二条,和亲制度,其影响更是长达一千多年。



汉高祖七年,刘邦从平城回长安前,让樊哙留下继续攻打韩王信,同时封巨鹿郡守陈为列侯,让他行使赵相国的权利率领赵国、代国的边防部队,留在代国戍卫边疆。

有一次陈放假,大摆排场回家探亲,沿途路过赵国,当晚就在邯郸城留宿。

这下麻烦来了。

赵相国周昌十分留心陈,他发现陈的场面有点太大了。随行宾客有一千多辆车子,将整个邯郸是官舍都住满。并且,陈和他的宾客交谈接触全按平民礼节,态度极其谦卑恭敬,礼贤下士到了屈己待人的地步。

周昌将一切记在心上,陈探完亲回到代国后,周昌立刻上书请求进京朝见。

见到皇帝后,周昌就将陈宾客众多,礼贤下士到不正常的情况都汇报给了刘邦。

并且他提醒皇帝道:请您小心陈这个人,他在外独掌兵权多年,又对士人谦卑,这样的人有造反的潜质,不得不防。

刘邦立刻让人追查陈宾客的违法乱纪、贪污受贿情况。

陈有造反的可能,刘邦不去查他,反倒查给他打工的,此举意味颇深。其意图很明显,两个字:逼反!

这时候,淮阴侯韩信被软禁,韩王信通敌造反,这两件大事已经给朝野上下造成极其恶劣影响。大臣们私下都说皇帝刻薄寡恩,诛杀功臣。这种私语传到刘邦耳中,他不能不引起重视。

所以,他才必须巧立名目,以堵大臣们的口,不调查陈本人,只查给他打工的。一旦打工的有问题,当老板的一定拖不了关系。到时候,陈真反,刘邦可以名正言顺去平乱;陈不反,也可由宾客之罪,办陈个放纵包容罪。

调查结果很快出来,陈果然被牵连其中。

消息传到陈处,陈非常害怕。他立刻想起赴任前韩信对他说的话:只要有人再三告发你谋反,皇帝就会相信你谋反。

陈早就对韩信的话深信不疑,此时他知道,是时候了。

他立刻暗中派人联系王黄、曼丘臣,人多力量大,人多好造反。

前197年,高祖十年七月,太上皇去世,皇帝派人召陈进京举哀。陈称病不入京。

九月,陈自立为代王,连同王黄等人一同造反,军队占领了赵、代两地。

这个王黄也是个猛人,先跟韩王信一造反,再跟陈二造反。

刘邦先下了道赦令,赦免被陈所牵累而进行劫掠的赵、代官吏。

接着御驾亲征前往赵国平叛,到达邯郸了解陈叛军的情况后,刘邦高兴地说:陈不在南面占据漳水,北面守住邯郸,由此可知此人必败。

刘邦的卦算过了,至于灵不灵还要打过再看。

他当即开始军事部署,反击陈。当平复常山郡后,赵相周昌上奏,请求将常山的郡守、郡尉全部斩首。他的理由是,常山郡共有二十五座城池,陈反叛,就夺取了其中二十座,郡守、郡尉失职,理应问斩。

面对周昌这一合理请求,刘邦却问了句题外话,他问:郡守、郡尉造反了吗?

周昌错愕,回答道:没造反。

刘邦这才说道:这些人没有造反,只不过迫于无奈才投降陈。这是他们无能,而不是他们有罪。

说完,就赦免了常山郡守、郡尉,并恢复了他们的官职。

刘邦问周昌:赵国还有能带兵的人吗?

周昌回答:有四个。

刘邦召见了在叛乱中幸存下来的这四个人,一见面刘邦就破口大骂道:陈一造反你们就溃不成军,你们这种德行也能带兵打仗吗?

四人羞愧难当,集体跪倒伏在地上。他们在等待被问罪,甚至问斩的命运。

出乎所有人意料,刘邦没有问他们的罪,更没有下令斩首,而是封给他们每人一千户的食邑,升他们的官任命为将军。

皇帝的反常引起众人的疑惑,四人感恩戴德退下后,近臣们就问刘邦说:这四个人,您不罚他们就很好了,为什么要封赏?

刘邦这时候才说出肺腑之言,他说:这个你们不懂。

陈造反,邯郸城以北地区都被占领。我用紧急文告征集各地军队,到现在仍有人不到,这都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想平叛,我们只能依靠邯郸的军队,我封赏他们四个,是想借此举鼓励赵地的年轻人,奋力杀敌,平定战乱。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啊。

左右近臣这才恍然大悟,他们用深深敬畏的目光看向刘邦,齐声称是。

皇帝啊,这就是帝王术中的驾驭之道。

这时候刘邦又问:陈的将领都有谁?

左右回答说:有王黄、曼丘臣。

他们以前是干什么的?

以前都是商人。

刘邦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说道:我知道了。

接下来,他做了件很黑色幽默的事情,各悬赏千金求购王黄、曼丘臣的人头!

按道理说,商人重利是秉性,刘邦知道对方商人出身,许以重利进行收买应该合理点。

可刘邦偏偏不。

既然你们是商人就该知道待价而沽,你们以为造反能为你们争取到更大的利益,今天我就让你们看看,你们的人头到底值多少钱。

前196年,高祖十一年冬,汉军在曲逆城下攻击并斩杀了陈的大将侯敞、王黄,又在聊城把陈的大将张春打得大败,斩首一万多人。同时,太尉周勃进军平定了太原和代郡。

王黄、曼丘臣的部下所有被悬赏征求的一律都被活捉,陈军彻底溃败。

同年,韩王信率部与匈奴联合侵入中原,占领参合。刘邦派柴武迎战。柴武是个儒将,先礼后兵,给韩王信写信说:“我们家皇帝宽厚仁爱,很多诸侯背叛了再回来,他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