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途沉浮-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自己的父亲,伤感油然而生。

    沈桐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急忙把前面疾步行走的韩乐飞叫住,跑上前去说道:“韩镇长,要去抓鱼打野鸡多准备点,走得时候给蒋厅长,吴书记还有张主任带上一份。”

    韩乐飞脑子快,立刻明白了。有点佩服地对沈桐说道:“沈老弟,不愧是县委办的,想的就是周到,没问题,我这就办。”

    跑上来的周海生也附和道:“幸亏沈老弟来了,要不然我们这工作就是抓瞎,找不北了。”

    沈桐谦虚地道:“不敢,不敢,只是个人建议而已。周书记,那我们现在去找那个知青墓去。”

    周海生找了个村民,带着他们上山去了。翻过双塔山,在一处寂静里的松林里,那村民指着一个微微隆起的土包道:“里面躺着的就是那个知青了。”

    坟墓周围长满了杂草,几块石头围在周围,一块竖着的木板经过风雨的洗礼,已经有些腐烂了。但依然能依稀地看到一行斑驳的小字:“陆新之之墓。”落款:“1964年4月13日。”

    沉默了片刻,沈桐对着身边的周海生道:“我想蒋厅长一会肯定要到这里来,我们要准备几把铁锹和一些鲜花。”

    面对逝去的人,周海生也有些沉重,对着沈桐点了点头。

    从山下下来,在老乡的指引下,沈桐找到了当年曾经照顾蒋厅长的徐婆婆。看着这位将近80岁的老奶奶,沈桐想起了离开桥北村时,给自己送鸡蛋的张老太,虽然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但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沈桐对着周海生道:“周书记,我看午饭就安排到徐奶奶家吧。想必蒋厅长也是个念旧的人,要不然他也不会再次到此故地重游。”

    事情一切安排妥当后,沈桐看了看表,已经上午十点多了,估计蒋厅长他们已经在路上了,对着周海生道:“周书记,我们现在赶紧返回东关镇,准备迎接蒋厅长他们。”

    周海生似乎习惯了听从沈桐的安排,每说一件事,他都频频点头。

    车子刚刚到了东关镇,就接到了张立伟电话,询问这边的情况,并告诉他马上就要到东关镇了。又告诉沈桐,不必让周海生下车迎接,看到车子后前面带路,直达清江村。

    等了大概有5分钟,两辆黑色的越野车出现在后视镜上,前面的一辆是吴江凯的,后面的那俩应该就是蒋维升的。司机老陈对这种迎来送往十分熟练,按下了泊车灯,打开双闪,方向盘一转,拐到马路中央。后面的车大灯闪了一下,司机老陈一脚油门,飞快地驶了出去。

    到了清江村后,果然不出沈桐所料,蒋维升的车子在村外的排房旁边停了下来。沈桐和周海生迅速跳下车,紧紧地跟在了后面。

    只见蒋维升穿着藏青色夹克,脚上的皮鞋十分刺眼。高大的个子梳着大背头,白皙的皮肤下有一双深邃的眼睛,气宇轩昂,官威十足,强大的气场让人望而生畏。

    沈桐冲着张立伟点了点头,紧跟在后面一同进了排房。

    只见里面脏乱不堪,几缕阳光从破旧的房顶上射了进来,刚好打到蒋维升脸上。蒋维升用手轻轻触摸着墙壁,已经是热泪盈眶。

    走到一个角落里,他蹲下来寻找着什么。过了一会,他激动地叫道:“江凯,你快过来看,这是我当年刻在墙壁的名言警句,居然还在。”

    一群人呼啦一下子围了过去,周海生也尽量收着肚子凑到前面。沈桐仔细一看,依稀看到了几个字,连贯起来一念,应该是诸葛亮的名言:“志存当高远。”

    蒋维升感慨地道:“在这里,我度过了3年,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过来的。”

第0135章 醉翁之意(六)

    第135章醉翁之意(六)

    告别了排房,蒋维升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村子里,见到每一个老乡都热情的握手,甚至有几个年龄相仿的人,他还是叫出名字来。他拉着老乡的手,围坐在村头的一个大槐树下,拉起了家常。

    蒋维升是今天的主角,吴江凯全程陪同,也跟着在一旁笑着点头。而张立伟有些坐不住,站了起来,走到一边,再次询问午饭的事情。

    当得知沈桐的精心安排后,张立伟很是满意。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担心完全是瞎担心,沈桐虽然没有经历过这种大场面,居然安排的井井有条,还能想到忆苦思甜这种点子,看来自己真没有看错。他拍了拍沈桐肩道:“好好干。”

    寥寥几语,是对沈桐最大的肯定。

    蒋维升询问完老乡们的生活后,自然地回忆起自己当年在村里的景象。聊着聊着,不禁潸然泪下。看着堂堂省里的高官也会触景生情,沈桐也被感染,不自觉地眼眶湿润。

    似乎与沈桐想的一样,蒋维升果然提议要去看一看留在清江的老朋友。沈桐和周海生急忙在前面开路,上山后几位老乡已经拿着铁锹在那里等候了。沈桐从一位老乡手里接过刚刚采摘着野花,递到了蒋维升和吴江凯手里。

    看到沈桐的精心安排,吴江凯也很是满意,但没有显露出任何表情。蒋维升接过老乡手中的铁锹,铲了些土盖到坟墓上,又把周围的杂草清理了一边,站在原地默哀了一分钟后,把手中的花放到了墓前。

    透过凝重的神情,沈桐感觉到蒋维升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伴随着他走过了大半辈子,或许以后,他再也没有机会再次回来了。

    下山后,在周海生的带领下,蒋维升走进了徐奶奶家。徐奶奶看到当年的蒋维升已到中年了,婆娑的双眼滴下了眼泪,双手紧紧地攥着蒋维升的手,一起回忆地当年的往事。

    沈桐完全没有心思去听徐奶奶讲故事,跟着周海生、韩乐飞忙活着准备午饭。韩乐飞召集了村里的几位妇女做饭,妇女们听到有钱赚,乐不思蜀地卖命干活。只见几个人麻溜地扒着野鸡毛,用清江水煮着鱼,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

    不到一会功夫,红烧野鸡肉,清蒸清江鱼,鸡蛋炒地皮菜,金针炒粉条……十几个原汁原味的家乡菜端上了桌。蒋维升看着一桌子的菜直流口水,尝了几口后,高兴地拍着巴掌像个孩子一样大呼好吃。

    蒋维升满意,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由于沈桐没有资格与蒋维升一同吃饭,他们便在院子里石凳上围坐在一起将就着吃饭。

    周海生端着碗,挪动着庞大的身躯凑到沈桐身边,感激地道:“沈老弟,今天多亏了你了,要不然我可要出糗了。说来也神奇,蒋厅长今天的行程就如同你导演一般,周某实在自叹不如。”

    其实也不能怪周海生考虑不周全,东关镇的交通不便利,即便是县里的领导都很少到该镇下乡,除非遇到紧急情况,更别说像蒋维升这样正厅级大官了。

    与周海生接触不到3个小时,沈桐从最开始的反感,再到现在的友好,尤其是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让人倍感亲切。周海生能够放下身段与小小科员沈桐称兄道弟,纵观全县的领导干部也没有如此亲民的正科领导。当然,也不排除沈桐身后的权力。

    沈桐笑了笑道:“周书记,客气了,我只不过是个跑腿的,具体的事情还不是您来操作的,要不是你布置有方,处理得当,就算再来十个沈桐也弄不好啊。”

    周海生憨憨一笑,道:“那是,那是。”夹了块鸡肉放到嘴里,嚼动的时候面部肌肉整个都在运动,还不时地掏出手帕擦一下额头的汗水。

    不一会儿,韩乐飞又端着一碗清江鱼乐呵呵地跑了过来,放到沈桐跟前道:“沈老弟,快吃,这鱼很新鲜,保证你吃了以后还想再吃。”说完,夹了一块肉放到沈桐碗里,又夹了一块放到周海生碗里。

    通过细微的举动,沈桐可以看出,东关镇的党政领导相处的还算比较融洽的,实在不易。不过,韩乐飞也比较年轻,很多事情还要仰仗周海生去处理。不过这种和谐的关系对东关镇来说,是一种福气。

    10分钟后,张立伟红着脸出来了,沈桐放下碗起身跑了过去。没等张立伟开口,沈桐先说话了:“张主任,我让周书记给蒋厅长准备了3只野鸡,5条清江鱼,还有一些山货。”

    其实张立伟出来正是为此事,没想到沈桐考虑如此周全。他不露神色地道:“过了一会,你把东西放到车上。”

    正午的太阳还是比较毒辣,沈桐他们躲到房檐下聊着天,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蒋维升吃饭的房间。村民的妇女老少把徐奶奶家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有的端着碗站到门口观看,还有甚者顾不上回家吃饭,让自家婆姨把饭端到现场来。

    过了许久,蒋维升拍着肚子走了出来,从面部表情对此行很是满意。蒋维升在扫射群众的时候,眼光正好与沈桐对望,然后怔了一下,微微地点了点头。

    蒋维升对着吴江凯问道:“哪位是东关镇的父母官?”

    听到蒋维升问到自己,周海生箭步似的窜到了蒋维升身边,速度之快让沈桐都有些惊奇。

    周海生堆着笑脸,忸怩状道:“蒋厅长,我叫周海生,是东关镇的党委书记。”

    蒋维升伸出手草草地握了一下,严肃地道:“东关镇这几十年来变化不大啊,还需要你们这些父母官多操点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想方设法发展经济,千方百计为民谋福利。”

    蒋维升看着不自在地周海生,觉得语气有些重,又道:“当然了,比我们在的时候条件要好的多了,路也通了,老百姓也看上电视了,这充分说明你们也在坚持不懈地谋发展。”

    讲到此,蒋维升手一指清江河道:“放着这么好的旅游资源不去开发,实在有些可惜。这样吧,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

    周海生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急忙附和道:“蒋厅长说的是,我一定会在吴书记的坚强领导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