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2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一个原因,河洲在纳税!

因此防来防去防的还是赵普,未来将契股交给朝廷,这就没话说了。实际这时候宋九也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京城是好,可看的眼睛多。

包括潘家兄弟,宋九交出海图,甚至提醒将未来种种,包括酒,大家一起卖给番子,也就杜绝了两家发财大计。宋九规劝,你父亲在下面,说不定立下大功,功劳更会有人嫉妒,你们又发了财,三人言虎,就会有不好的事发生。

但你们忽然了一条,那就是技术,衙内们只知道吃现成的,不知道创新,真正的财源是在大海上,并且这个财发得很多人看不到摸不着。宋九转移了方向。

更多的事是关上门对两个妻妾说的,也让她们勿要对他人说,两个舅哥都不行。

宋九准备出发。

赵匡胤让李煜写劝降信,这事儿更奇怪,难道李煜不知道唇亡齿寒的故事吗?但李煜还真写了,信到了刘鋹手中,刘鋹当场气炸了,将南唐使者扣留,然后写了一封给李煜。以他的脾气,再受到李煜这份莫明其妙的劝降信,可想信中写了什么。满纸骂语,李煜看了信后,他不但不惊醒,反而觉得特委屈,便将这封信转给赵匡胤。

信中肯定也骂了赵匡胤,甚至有骂他夺柴家皇位的事,赵匡胤看后,将它焚之一炬,然后说道:“吾将解救这一方百姓也。”

宋九听后觉得十分中肯,打就是了,何必兜圈子。打南汉还需要借口吗?

诏书下,以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贺州道行营兵马都部署,朗州团练使尹崇珂副之,道州刺史王继勋为行营马军都监,宋九副之,王明为随军转运使,但赵匡胤十分不放心,临行前再授机宜:“宋九,对军务你不懂,勿得以杀人多少而阻之,此行,戒杀百姓也。”

打仗的事你就不要插手了,只要看好了不让潘美杀老百姓你的任务就尽到了。不要死几个敌人就叫了起来,那会严重妨碍战斗的。

宋九应喏。

带着郭大郭二,以及几个侍卫离开。曹璨与郭家兄弟在后面愁眉苦脸,他们这一走,足球队等于散了一半,怎么踢啊。

不过宋九骑在马上,忽然想到一件事。对王明他不大了解,但对王继勋十分了解,这个王继勋非是国舅王继勋,乃是宋朝名将。潘尹二人也行,对付南汉是够了。可有了将,兵呢?

不能靠湖南那点兵马打南汉吧。或者后面有兵,就是骑兵也未必能来得及赶上。越想越觉得可疑。难不成是因为自己到来,赵普有意要害自己与潘美?

赵普将他弄得草木惊兵。

一路南下,到了道州,才知道真的就是这点兵,湖南十州兵马,只有少数几营留守禁兵,其余的都是厢兵,蛮兵,一支地地道道的杂牌军。刘鋹十分凶悍,宋军还没有讨伐他,他先开讨伐宋朝了,大军人马源源不断地向道州进发。道州正在准备着战争,宋九先向其他施礼,接着立即问潘美:“潘将军,真的就这点兵马讨伐南汉?”

第二百四十五章 献酒(下)

一场初冬的寒雨悄无声息的降落,雨珠不大,寒风似要将它托起来。但因为天冷,雨珠又化成蒙蒙的水冰,飘忽地落下。

京城里渐渐安静。

赵普坐在家里批阅着各地的札子。

做为权相威风八面,可得要有那本事做,无论司马懿或李林甫或赵普,政务能力同样是一等一的,不然全国札子过来,一起压在中书,越积越多,赵匡胤迟早就将他拿下了。不过比前两人,赵普稍逊一筹,毕竟读的书太少,但他也有办法,若是看到札子不同意的,在中书设一个大铜炉,然后将札子往里面一掷,烧掉。

若是放在十年后,那惨了,司马光与王安石会联起手对付他。但没事,这是宋初。

京城静悄悄一片,赵家也渐渐安静。门房带来一个小黄门,进来道:“相公,刘内侍求见。”

刘公公老实地站在外面等,赵家非是宋九家,那是连皇上进来都要客客气气的地方。

赵普说道:“让他进来。”

刘公公进来,抢先禀报道:“赵相公,潘家娘子被皇后召入内宫叙话,潘娘子带去了许多酒,官家看了喜欢,又尝了尝,让奴婢分十几瓶给你。”

手一挥,两个侍卫抬进来一个箱子。

宋家娘子召妇人入见,这很正常,古礼也准许,赵匡胤还能出来溜达溜达,但妇人们不行了,一入后宫深似海,普通宫女就乖乖呆在里面吧,或者遥想外面的辰光,但是一些贵主还有消遣方法,那就是将一些大臣的妻子召入深宫说话解闷。宋皇后未进宫之前,有很多闺密,不仅是潘怜儿,还有其他人,偶尔也召召闺密们进宫谈谈话。

潘怜儿进宫,赵普倒不是太在意,他在意的就是这个献酒。

站起来遥望北方拱手说道:“谢主隆恩。”

小黄门回去。

赵普打开了酒箱子,还不能看到酒,里面一个个盒子,有大盒子小盒子,大盒子赵匡胤留下,此次潘怜儿是有心的,准备了两牛车美酒,带给宋皇后。宋皇后哪里吃得了这么多烈酒,留了几瓶颜色鲜艳,里面含有一些蜜汁的酒水,余下一起交给赵匡胤。赵匡胤大喜,他是最喜欢喝酒的,顺店的美食他并不在意,在意的就是这个烧酒。以前为了解馋,将和买的劣质烧酒拿来喝。身边的太监看着可怜,说皇上,你下旨让宋九那小子献一些酒吧。赵匡胤说不行,一旦如此,天下人皆佼仿之。

但他也理解宋九的难处,蔬菜还好一点,所有君臣一人一点,就是为此,宋九损失不菲。这个酒就不能分摊了。若单独献,大臣们又要说话。赵普想到,赵匡胤也想到了,宋九走了。是潘怜儿献的,人家只是一个妇道人家,与皇后是闺密,况且丈夫在前面,父亲在前线,能不担心吗?那么言臣就不会说话了。

拍开箱子,想喝还十分麻烦,瓶口有木塞子,上封火漆,防止酒精散发,还必须用小刀子将火漆撬开,才能喝到。太监在慢慢弄,赵匡胤一把抢过来,自己动手,他力气大,很快撬开木塞,喝了一口,不但有酒的那种霸劲,一种浓郁细腻,甘洌圆酒的清香立即在舌间化开。赵匡胤似乎觉得每根毛发都竖了起来。久久说道:“好酒。”

宋皇后担心地说:“陛下,勿要喝多,这个酒我哥哥只能吃半斤。”

“朕知道,”赵匡胤又喝了一口,这才让太监将所有酒瓶子打开,大多以透明为主,还有少量黄色的,绿色的,红色的,茶色的,紫色的,里面放着一些名贵药材,以及其他一些材料,甚至各种水果对掺着发酵,因此颜色不同。试验了许多种,有的味道太怪异,取舍之。但保留了一些种类。盒子上还有说明书。不管什么口味,赵匡胤可舍不得将它送人,只送了数人,包括赵普。

赵普知道得更多。

并且儿子在借机打听烧酒与琉璃技术,宋九临行前都不知道南方动用了多少军队,就那么一点兵马,能打南汉,就这点兵马,若拿不下南汉,潘美都不是名将了。

但想短时间回来,那是不可能的。

儿子想做什么,赵普不会过问。河北赚了许多钱,可缺少暴利行业,这个烧酒与琉璃得到,将会如虎添翼。这时候赵普有些后悔,早知如此,当初应当让这小子将烧酒技术交给国家。那时他不得不交。

然而遇到了麻烦。

普通工人不清楚,因为几个作坊都是流水线生产方式,宋朝也有,例如史上有人想办法弄到蔡京家一个厨婢,蔡京家美味如何,天下闻名,以为弄到一个高级大厨回来,可弄回家大失所望,这个婢女只会切葱,然后问原委,原来蔡京喜欢吃蟹黄包子,因此家中奴婢分工合作,买蟹的,挑蟹黄的,切肉末的,做馅皮的,切葱末的,包包子的,负责蒸的,负责看火候的,此婢女就是其中切葱的,其他什么都不会,连扫地都不会扫。此人一听傻眼了,除了蔡家,谁能这样玩得起?

姓质差不多,各个作坊,甚至顺店都是如此,厨房很大,一直延伸到地下,然后各负其责,分工合作。速度快,每一个人整天就做那件事,火候会很好。就象切肉末,同样也有技巧,天天就在练切肉末,那种肉末切出来,谁家酒楼可以相比?

因此问了工人都不行,那怕是以后刺绣,都分成多种工,流水线式的加工,带回家依然是分工。只有少数精英能掌握大部分技术,可他们又不好收买,一是薪酬高得怕人,二是马上还要给他们盖价值五六百缗钱的小别墅,三是宋九对他们仁义,比较忠诚。这三条在,一般人就不易能将他们收买。或强行逼迫,那就不大好了。至少宋九对河北不薄,不时指点。恩将仇报,传将出去,终是不美。最可恨的是高家一对活宝,宋九让他们看好河洲,还给他们额外奖励,宋家的管事下了泉州,带回来许多财富,还带回来几个造船的工匠,但他们不在京城,而在密州,于是又造了四艘更大的船舶,还没有下水,明年会给一些衙内带人,还带货去高丽倭国交易。高家的比例最大,由是高家兄弟整天象两只不知天高地厚的老虎一样在河洲转悠。赵普知道长公主未必有那么尊贵,可长公主不知道,她若闹到皇宫,到时候大家面子上皆不大好看。毕竟自己不占理的。

赵普看着这些美酒,有些失神。

他也未认为宋九是魏征那样的诤臣,尽管他为百姓在四川与王全斌呛了起来。

献酒一举多得,拉拢了小皇后的感情,由她吹枕头风,比任何人都管用。莫要小看了这个小皇后,宋偓看到河洲种种,也开始做生意,但他生意做得不对,直接在属下军营里开店,那行吗。皇上听闻,迁为静难节度使。这是何背景,朝廷正在第二次杯酒释兵权,换任何一个人这样做,节度使也拿下了。但只让他换了一个地方,从陈州换到邠州。

皇上酒量再好,一天一斤足矣,若不赏赐臣下,两牛车酒够皇上喝上一两年的,这段时间,喝着美酒,就会想起潘美与宋九的好处,足以保证他们平安。

赵普不相信是潘怜儿想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