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4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九仅是觉得好笑,那是一万步在笑五十步,而不是五十步笑百步。想了一想便不在想了,这次大捷可以让他做很多事了。先将他的亲家张去华,以及徐铉等文笔好的臣子请来,给他们一场场战役的军报。

张去华感到不解,宋九道:“诸位,我想经你们之手,将这些战役我朝将士表现勇敢的事迹写成露草,张布各州各县,激励民心与士气。特别是李继隆曾经说的,国辱君辱臣当死,尹继伦说的,宁做忠义鬼,不做胡地鬼,还有杨业曾经说过,国为重,家次之,呼延赞遍身刺赤心杀贼,在四个儿子耳后又刺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这些感人的事迹大书特书。”

张去华等人会意了,这是宋九挟借大胜之势,激励民心,不然这两年来数次失败,全国百姓士气低落,甚至有人都以当兵为耻,提起辽国,一个个战战兢兢。

而且也是一次宣传大家爱国忠君的好机会。

这样的事得多做做,皇上会喜欢的。

于是这些文学大家们一个个执笔沉思,一会儿开始书写起来。

就没有一个是差的,篇篇文章根据宋九给他们的军报,将一场场战役描写得栩栩如生,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宋九又找到官匠将它们印刷,然后于各州各县城门口张布。

然而还不够,宋九又找来一些说书人,将一些保密的资料封贴起来,然后给他们做素材,让他们写成一个个故事,于市井瓦子里开讲传唱。

赵匡义先是好奇,然后看着这些露草,微笑不语,由着宋九折腾,它是好事儿,让百姓与将士忠于自己,爱这个国家,如果不是里面一些词语肉麻得都让他感到不好意思,甚至能主动嘉奖宋九做得好。

这是第一步。

效果显著,随着露草上的文章在传颂,以及瓦子里小说在到处传唱,许多老百姓踊跃报名,要求参军。还有的老百姓主动拿出财货牛羊,前去军营犒劳将士。

宋九乘热打铁,也写了一篇露草,谁是最可爱的人,乃是大宋将士,他们用鲜血铸就了大宋的安全,保护着大宋子民不受侵犯,维护着陛下的尊严。可是没有写好,最后无奈之下,找来他的亲家张去华帮的忙,让潘怜儿好笑,你是什么文官?

但莫要小视宋九这次看似的胡闹,全国上下瞬间民心就高度凝聚起来,前线将士也感到自豪。用崔翰的话来说,就是宋朝将士,从来没有这么活着有尊严。幸好这样,不然再象以前那样下去,三军将士都没有脾气了,那还能打仗么?

宋九做了第二件事,先是邀请赵匡义去河洲竞技场看蹴鞠。

赵匡义莫明其妙。

宋九郑重地说:“陛下,看完一场蹴鞠,臣将会说一件很重要的事。”

蹴鞠也是一件好事,给百姓带来欢乐,给国家带来收入,并且它也在变相地教导大家学会相互配合。

赵匡义带着一些重臣来到竞技场。

若非兵败,应当来说这些年赵匡义内治做得不错,比如说一斗豆仅值十文钱,如果用后世的物价对比,不能用粮价来比,那很不公平的,有布价,绢价,金银价,盐价,茶价,牲畜价,肉价,菜价,此时一文钱综合起来会相当于后来五毛钱,甚至略多一点。斗是体积单位,但豆与米密度差不多,也就是一斤豆现在只有四毛几分钱。不管农民是不是因为粮价苦了,最少大家温饱肯定没问题。实际若非宋九在三司一度调控过,江南岭南与荆湖江淮如今都在搞水利开发,诸多圩田提前上演,那么粮价会更。

只有一个地方是例外,巴蜀,就是宋九是国家宰执,若非国家需要太平,宋九想一想巴蜀那些豪强主户的作为,都恨不能王顺李小波早一点出现。

那是无比黑暗的巴蜀。

除了那个由一个贪婪可怕的吸血虫遮蔽住阳光的所在,其他地区内治都能算得上尚可,从江南到江淮,从荆湖到广南,从关中到京东京西,甚至灵武定难地区也渐渐恢复平静,只有河东河北百姓饱受战争创伤。

然而因为大败,百姓终有些怨言的。

现在胜了,而且胜得如此光彩,也知道背后原来有那么多惨烈的故事,不但宰相不要命,连皇上都不要命地站在箭矢之下,亲自指挥,那还抱怨什么。

因此看到玉辂出来,一排排百姓伏下山呼万岁,忽然人群中发出巨大的喊声:“宁做忠义鬼,不做胡地鬼!”

“国辱君辱臣死民死!”

赵匡义很得意,问道:“宋卿,这是你安排的?”

宋九摇了摇头道:“不是,与臣半点关系也没有。”

寇准正好站在身后,心里想,当真没有关系?这让他产生与吕蒙正一样的想法,宋公,皇上对你如此器重,你应当敢于发言啊,这样才能替国家做更多的事。骨气还是少了一点儿啊。

其实若真那样,什么事就做不出来了。比如这件事,如果不用点手段,能做好吗?如马上要做的事……

第四百四十一章 妖星(中)

赵匡义很高兴,他一直认为自己皇位来得不正,所以搞七搞八,但搞来搞去,还不是为了让百姓认可,三军认可,让皇位安全,国家安宁吗?可大家不知道他的用意,反而苦苦阻拦。

但宋九这样做,效果更好。

于是在百姓欢呼声中来到河洲,看了一球蹴鞠赛,然后返回。

宋九又邀请赵匡义去了西府,喊来二十个小吏,让他们下棋。

赵匡义更好奇,一边观棋,一边看着宋九。

棋下完了,宋九说道:“蹴鞠赛也有各种阵型,可高明者,会因为各人的身体素质不同,如力气大,如跑得快,如带球球感好,会安排一些适合的阵型,那么就会胜了。再者,如下棋,有的喜用炮,有的喜用车,有的喜用马,还有的居然能善小卒。这仅是一盘几十枚棋子的棋局,二十二人的球赛,居然就会产生这么多变化。若是放在数万数十万军队中,会有多少变化?”

说正事了。

赵匡义显然会意,缄默不语。

宋九抽出他春天时刻意讨要来的,张洎王禹偁等人的奏呈,说道:“他们有的说得很对,可未说准确。如张洎等人说设两镇,以便河东河北统一指挥,不再是各自为战,一盆散沙,以让辽人各个击破,又能集中兵力打退敌人。然而他们有没有想过,若那样,一旦失控,安史之乱岂不是前车之鉴。”

“卿中的也。”赵匡义道。

这才是好同志嘛,说中了他的心坎里。

“因此春天时陛下征诸臣说军务,实际说来说去,就是那么一点儿弊病,然而反过来它们也有优点,如执行我朝军制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更替,甚至追源到前古,西晋与南北朝诸王夺嫡,东汉外戚宦官专政等丑陋现象,会不再发生。因此臣没有想明白,直到这次徐河之战,才豁然开朗。有办法兼顾。”

“说说。”赵匡义来了兴趣。

他不是固执者,固执的是东府那个家伙,赵普,以及赵普与宋九都看好的一个小家伙。实际当初宋九提出给各团练使与防御使权利时赵匡义就想过了,未必是团练使与防御使,这是指一州都部署,以及数州首将,但非是一路,手中兵力不会有很多,因此不会敢产生安禄山的想法。于是恩准同意。

然而它还不能解决宋朝军制的弊病,虽然一州都部署手中也有些兵力,可是兵力并不是太多,多少受知府节制,因此辽军南下,无人可挡,除非场场打出李继隆这两次奇迹之战。

中间利害关系赵匡义也知道,但边境一时得失,能与国家重大安全相比?只能择其长弃其短。

宋九能想出两者兼顾的办法,那是最好不过。

“陛下,实际解决它的办法很简单,李继隆已经提起了。”

“嗯。”

“那就是临时授权制,大股敌寇来犯,可从河东河北两个防区择一名智勇双全的重将,临时授予他指挥一路所有将兵的权利,以便统一指挥,协调作战,集中兵力。敌寇去后,此权收回。同时明诏诸将,若无敌寇来犯,以虚假情报获得朝廷授权者,可以拒绝其指挥。再规订此将不得指挥诸将退后过深,以防将重兵率回京畿谋反作乱。那么唐朝藩镇之患便可迎刃而解。”

“这倒是一个好策子,你再想细一点,写一个札子于朝会上呈给朕,让诸臣工一起讨论完善。”

实际到了宋仁宗时,所有大臣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在陕西出现安抚经略招讨使这个古怪的官职,兼任边防数州所有军政财大权,以便统一指挥。不过那时武将没有话语权了,是文臣在打,是宦官在打,缺陷虽然纠正,可这些文臣当真能打好仗吗?有人说韩琦是军事家,打成那样子还是军事家?那么李继隆岂不是比李靖还要牛气?

但在这时改,还来得及!

宋九又徐徐说出第二个改革方案:“陛下授阵图于前线将领,然前方战事变化莫测,如徐河之战,李继隆原本打算在唐河北岸用万名骑兵消耗辽寇,然后城中大军杀出,一举败敌。可是尹继伦孤军奋进,打乱了李继隆的布署,然而这一进局面却更有利。这时候李继隆若是坚持原计划会不会有这样的大捷?”

赵匡义脸色又阴沉下来。

宋九没有管他,继续说道:“这是李继隆,智勇双全,才打出来的战绩,换其他人呢?至少陛下把持着大方向,不会让前线将士出现严重失误。如在雄州,若是诸将听从陛下诏书,会不会有那样的惨败。”

赵匡义脸色这才好转。

寇准认为宋九少了风骨,但办不好事,要风骨干嘛?管它是黑猫白猫,只有能捉住才鼠才能算是好猫。

宋九继续说道:“因此似乎同样难以两全,故张洎他们上书,虽看到弊端的一面,但没有看到弊端的另一面。臣想了许久,心中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有许多老将从前线退了下来,他们富有经验,全部呆在洛阳闲赋,朝廷虽然偶尔让他们来书院传授武学,但书院里能成为将才的人少之又少,将领是在战斗中磨练出来的,天才将领自古有几个?若是空读兵书战策,不知变通,没有磨练,可能只能成为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