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杀斯大林1939-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2。雅科夫·米哈伊洛维奇·斯维尔德洛夫1917年11月21日—1919年3月16日(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3。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弗拉基米尔斯基,1919年3月16日—1919年3月30日(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4。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1919年12月30日—1938年7月19日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1922年12月30日至1938年1月12日为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1938年1月17日至1946年5月9日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5。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什维尔尼克,1946年5月9日—1953年3月1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6。克莱门特·叶夫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1953年3月15日—1960年5月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7。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60年5月7日—1964年7月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8。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1964年7月5日—1965年12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9。尼古拉·维克托罗维奇·波德戈尔内,1965年12月9日—1977年6月1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0。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77年6月16日—1982年11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1。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1982年11月10日—1983年6月1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2。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1983年6月16日—1984年2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3。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1984年2月9日—1984年4月1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4。康斯坦丁·乌斯蒂诺维奇·契尔年科,1984年4月11日—1985年3月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5。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1985年3月5日—1985年7月2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6。安德列·安德列耶维奇·葛罗米柯,1985年7月27日—1988年8月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7。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1988年8月1日—1989年5月25日(1989年5月25日至1990年3月15日为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年3月15日至1991年12月25日为苏统)。

政府首脑:(按时间排序)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1917年11月8日—1924年1月23日(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

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李可夫,1924年1月23日—1930年12月19日(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1930年12月19日—1941年5月6日(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941年5月6日—1946年3月19日(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1946年3月19日至1953年3月5日为部长会议主席)。

格里高利·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马林科夫,1953年3月5日—1955年2月8日(部长会议主席)。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尔加宁,1955年2月8日—1958年3月27日(部长会议主席)。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958年3月27日—1964年10月15日(部长会议主席)。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1964年10月15日—1980年10月23日(部长会议主席)。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吉洪诺夫,1980年10月23日—1985年9月27日(部长会议主席)。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1985年9月27日—1991年1月14日(部长会议主席)瓦连京·谢尔盖耶维奇·帕夫洛夫,1991年1月14日—1991年8月24日(苏理)

附录:文献资料之八(大清洗1)

附录:文献资料之八有关前苏联大清洗的文献摘编(1)前苏联的大清洗是在苏共中央的领导下,由斯大林个人错误发动的一场大规模镇压反对派的运动。在大清洗中,有上百万无辜者遭受迫害,它对苏共和苏联各族人民乃至国际共产主义事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是人类二十世纪历史上的重大悲剧之一。

1934年12月1日下午四时许,斯大林主要助手之一,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谢尔盖·米罗诺维奇·基洛夫在列宁格勒布尔什维克党总部被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成员尼古拉耶夫开枪打死。

谢尔盖·米罗诺维奇·基洛夫,原姓科斯特里科夫。

1886年3月15日生于乌尔茹姆城,1904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他在托姆斯克和北高加索地区领导反沙皇zhuanzhi的斗争,多次被逮捕。

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参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21——1925年担任列宁格勒第一书记。在三十年代初,他的威信达到了顶峰。

在苏共第16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基洛夫被选进党的最高领导机构,集政治局、组织局和书记处成员于一身,而以前只有斯大林一个人做到过。

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出自内心的激情,自发地向基洛夫发出经久不息的暴风雨般的掌声。基洛夫的发言虽然被安排在最后,但当基洛夫发言时,代表们却全体起立,站着向他鼓掌。基洛夫成了全党的宠儿,成为威望仅次于斯大林的领袖人物,人们甚至称他是列宁唯一的忠实继承者。

基洛夫被害后,苏联政府在12月22日发表侦察通报,认定凶手尼古拉耶夫是季诺维也夫政治反对派的地下政治恐怖组织“列宁格勒总部”成员,其最终目的是暗杀斯大林等高层领导人。

侦察通报公布后不久,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10余人被逮捕,并被判处5至10年徒刑,尼古拉耶夫于当年底被枪决。

1935年1月,斯大林发动了大清洗,斯大林以联共(布)中央名义,在致全党的秘密信件中要求各地动员所有的力量击溃敌对分子,“防止政治上的泰然自若和粗心大意”。(实际上大清洗这时候就开始了,因更大规模的大清洗从一九三七年开始,一九三八年结束,故历史学家将大清洗的时间定位于一九三七年至一九三八年)此后,在莫斯科举行了三次引人注目的大审判:

第一次在1936年8月,被审判的是所谓的“列宁格勒总部”阴谋集团,季诺维也夫等16人被枪决。

第二次在1937年1月,被审判的是所谓的*组织“平行总部”,皮达可夫、拉狄克等17人被枪决。

第三次在1938年3月,被审判的是所谓的“右派托洛茨基集团”,布哈林、李可夫等21人被枪决。

另外,在1937年6月,还审判了一批著名的红军将领(图哈切夫斯基、亚基尔、乌博列维奇等8人),罪名是参加“反苏托洛茨基军事组织”和“德国间谍”。

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都是布尔什维克党的早期领导人,曾长期在列宁的领导下工作,是列宁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列宁逝世后,他们与斯大林一起主持党和国家的工作。不久,他们与斯大林为首的党内多数派在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无产阶级国家的蜕化危险、中国革命等问题上产生重大分歧,成为斯大林眼中的反对派。

皮达可夫,14岁投身革命,曾多次被捕和流放。二月革命后成为俄国社会党基辅委员会主席。十月革命后任国家银行总委员(董事长)。国内战争时期,他是杰出的红军组织者和指挥员。皮达可夫的杰出才能表现在经济建设方面,曾出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和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副主席,是工业生产指挥的灵魂。列宁临终前口述的《给代表大会的信》仅提到6位党内最著名的领导人,其中就有皮达可夫,当时他才32岁。他在二十年代中期曾积极参加反对斯大林冒进路线的活动。

布哈林,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述者和贯彻者之一,曾一度成为斯大林的左右手。但是,自斯大林等人在1928年前后提出了关于国家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阶级关系变动、阶级斗争尖锐化等一系列新理论并采取一系列新政策以后,围绕着如何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问题,展开了两种不同意见的争论。一种意见是以斯大林为首,另一种意见以布哈林为首。布哈林被枪决前是《消息报》的主编。

事实上,斯大林进行大清洗的根本目的是要消灭党内的反对派和潜在对手,维护其政治统治地位,制造个人崇拜。

三十年代中期的苏联,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反对斯大林就是反对社会主义,反对苏联。尽管基洛夫的威信已经使他的遇害能够让人群头脑升温,但斯大林还是要亲自审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并最后确定能否进行公开审判。

斯大林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负责刺杀基洛夫的具体组织者,列宁格勒内务分局副局长扎波罗热次露了馅,他为了让凶手,一个普通的无业游民尼古拉耶夫尽快作出有用的“坦白”,亲自对其进行审理,没想到穿上军装的他,却被尼古拉耶夫一眼认出,正是面前的这个人,在行刺前两个月,由他的朋友介绍与自己认识,而正是在这个“朋友”的怂恿下,自己才杀害了素不相识的基洛夫。

这一切怎能让一代领袖斯大林放心呢?尼古拉耶夫毕竟是一介草民,在斯大林的直接过问下,他的工作很快做通了。

尽管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也非等闲之辈,但他们对生命的渴望,以及对斯大林抱有的幻想,当斯大林答应保留他们生命时,他们便开始诬蔑自己了。然而,他们太天真了,此时的斯大林需要的是正式的胜利,使过去的对手屈服直至精神上彻底崩溃,他需要的是复仇,并且静观猎物在他复仇的火焰中挣扎,最终从肉体上将他们消灭。就这样,斯大林在大清洗中屡屡得手,出现了法学界从没有过的被告和原告非常成功的“合作”。

列宁在临终前对斯大林有过这样的的评价:“他是一个粗暴的人。”

但是,列宁的威信使得在列宁时代的斯大林在个性方面十分的收敛,他的偏执、任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