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刁蛮小公主穿越21世纪-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留(今河南开封),袭占东都洛阳。封常青在洛阳战败,与高仙芝合兵退守潼关。玄宗听信边令诚的坏话,以战败弃地罪杀了封、高二将,军心动摇。玄宗被迫启用哥舒翰为副帅,率军 8万合仙芝旧部守潼关。十五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二月,唐李光弼率万骑、3000弩手在常山(今正定)击破安禄山部将史思明。 四月,郭子仪与李光弼合兵,率步骑 10万重创史思明于九门(今河北藁城西北)、嘉山(今曲阳境)等地,迫安禄山一度弃洛阳回范阳。六月,玄宗强令哥舒翰进军洛阳,结果导致18万唐军几乎全军覆没。哥舒翰被胁迫投降,潼关失守。玄宗弃长安奔蜀,在途中马嵬驿,将士怒杀杨国忠,迫玄宗缢死杨贵妃。玄宗留太子李亨收拾残局。郭子仪、李光弼率军退入井陉,安军再陷河北。
李亨在灵武即帝位(唐肃宗),任郭子仪为兵部尚书,李光弼为户部尚书,长子李椒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至德二年(公元 757年)正月,李光弼在太原之战中大败史思明,捍卫了唐王朝的朔方战略基地。这时,安庆绪杀其父安禄山取而代之,拟夺取淮南切断唐军后勤供应, 并率军 13万攻睢阳。唐将张巡与许远以 6800人坚守 10个月,终因孤立无援,城破殉难,却为保障江淮、牵制安军起了重要作用。九月,李椒、郭子仪率军15万并借回纥骑兵4000攻占长安,歼灭安军 6万余。后在陕郡之战中又歼安军10万余,一举收复洛阳。 
一年后,肃宗才派郭子仪率军 20万进攻盘踞邺城(今河南安阳)的安庆绪。安庆绪向史思明求援,史思明率军 13万往救,在击败唐军后,诱杀了安庆绪,兼并其军,留长子史朝义守邺城,自回范阳。乾元二年 (公元759年)九月,已称大燕皇帝的史思明统兵南下,连陷汴州(今河南开封)、洛阳。后屡被唐军击败,遂各取守势,相持年余。肃宗不顾史军尚锐,令李光弼反击洛阳,被史思明击败。史思明令史朝义攻潼关,在陕郡被唐军击败。史思明欲杀之,反被史朝义所杀,取而代之。
接着,玄宗、肃宗相继去世,李椒即帝位(唐代宗)。次年九月,代宗请回纥兵助讨史军,在各唐军策应下,攻克洛阳,斩俘史军 8万,乘势收复郑州、汴州,继在卫州(今河南卫辉)又歼史军4万余。史军将领纷纷降唐,史朝义连续奔逃,终于走投无路,在温泉栅(今河北丰润东)自杀身亡。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平。
(安禄山叛乱)
唐玄宗在位时,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了十个军镇(也叫做藩镇),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节度使带领军队,还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很大,地位很重要。按照当时的惯例,节度使立了功,就可能被调到朝廷当宰相。
李林甫掌权以后,不但排挤朝廷的文官,还猜忌边境的节度使。担任朔方等四个镇节度使的王忠嗣,立了很多战功。他手下的将领哥舒翰、李光弼,都是骁勇善战的名将,李林甫看王忠嗣的功劳大,威望高,怕他被唐玄宗调回京城当宰相,派人向唐玄宗诬告王忠嗣想拥戴太子谋反,害得王忠嗣险些丢掉了性命。后来还是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苦苦为王忠嗣申冤,玄宗才免了王忠嗣的死罪,改为降职处分。王忠嗣受不了这个冤枉,一气之下就病死了。
当时,边境将领中有一些胡族人。李林甫认为胡人文化低,不会被调到朝廷当宰相,就在唐玄宗面前竭力主张重用胡人,理由是胡人善战,而且跟朝官没联系,靠得住。唐玄宗本来最怕边境的将领谋反,就听李林甫的话,提拔了一些胡人当节度使。
在这些胡族的节度使中,唐玄宗、李林甫特别看中一个平卢(治所在今辽宁朝阳)节度使安禄山。
安禄山年轻时在平卢军里当过将官,因为不遵守军令,打了败仗。边境守将把他解送到长安,请朝廷处分。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为了严肃军纪,把安禄山判了死刑。唐玄宗听说安禄山挺能干,下令把安禄山释放。
张九龄跟唐玄宗说:“安禄山违反军令,损兵折将,按军法不能不杀;而且据我观察,安禄山不是个善良人,不杀恐怕后患无穷。”
唐玄宗不听张九龄劝谏,还是赦免了安禄山。后来,张九龄被撤了职。安禄山却靠他奉承拍马的手段,一步一步地升官,当上了平卢节度使。不出三年,又兼任范阳(治所在今北京市)节度使。
安禄山当了节度使以后,就尽量搜罗奇禽异兽,珍珠宝贝,经常送到宫廷讨好唐玄宗。他知道唐玄宗喜欢边境将领报战功,就采取阴谋手段,诱骗平卢附近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将士,参加宴会。在酒席上,用药酒灌醉他们,把兵士杀了,又把他们的首领割了头,献给朝廷报功。
唐玄宗常常召安禄山到长安朝见。安禄山抓住这个机会,使出他狡猾的手段,尽量讨唐玄宗的喜欢。安禄山长得特别肥胖,凸肚子,矮个子,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唐玄宗一见到他就乐了。
有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肚子开玩笑说:“这么大的肚子,里面装的什么东西?”
安禄山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没有别的,只有一颗赤诚的心。”
唐玄宗认为安禄山真对他一片忠心,心里更高兴了。以后又封安禄山为郡王,还替他在长安造了一座跟王公贵族住的一样华丽的府第。安禄山搬进王府后,唐玄宗每天派人陪他一起喝酒作乐;还让杨贵妃把安禄山收作干儿子,让安禄山在内宫随便进出,亲热得像一家人一样。
安禄山骗取了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信任,除了范阳、平卢两镇外,又兼了河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节度使,控制了北方边境的大部地区。他秘密扩充兵力,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批猛将,任用汉族士人高尚、严庄帮他出谋划策;又从边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选了八千名壮士,组成一支精兵,囤积粮草,磨砺武器。只等唐玄宗一死,他就准备叛乱。
没多久,李林甫病死,杨贵妃的同族哥哥杨国忠凭着他的外戚地位,接任了宰相。杨国忠本来是个流氓,安禄山瞧不起他,他也看不惯安禄山,两个人就闹起矛盾来。杨国忠几次三番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一定要谋反。但是唐玄宗正在宠信安禄山,哪里会相信。
日子一长,安禄山的谋反的迹象渐渐暴露出来了。他向朝廷要求把范阳的三十二名汉将都撤换了,由他自己另外委派;唐玄宗亲手写诏书要安禄山到长安,他也推托有病不去。唐玄宗开始对安禄山怀疑起来。但是无论唐玄宗或是杨国忠,都没有想到该怎样防备安禄山的叛乱。
公元755年十月,安禄山经过周密准备,决定发动叛乱。这时候,正好有个官员从长安到范阳来。安禄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从长安发来的诏书,召集将士宣布说:“接到皇上密令,要我立即带兵进京讨伐杨国忠。”
将士们都觉得很突然,面面相觑,但是有谁敢对圣旨表示怀疑呢。
第二天一早,安禄山就带领叛军南下。十五万步兵、骑兵在河北平原上进发,一路上烟尘滚滚,鼓声震地。中原一带已经有一百年左右没有发生战争,老百姓好几代没有看到过打仗。沿路的官员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安禄山叛军一直向南进攻,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
范阳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开始认为是有人造谣,还不相信,到后来警报一个个传来,他也慌了起来,立刻召集大臣商议。满朝官员没有经过这样的大变乱,个个吓得目瞪口呆,只有杨国忠反而得意洋洋地说:“我早说安禄山要反,还不是被我说准了吗。不过,陛下尽管放心。他的将士不会跟他一起叛乱。不出十天,一定有人把安禄山的头送来。”
唐玄宗听了这番话,也有些安心了。但是,哪儿知道,没有多久,叛军长驱直入,渡过黄河,占领了洛阳。
在现代就是好,有些事情自己一看都知道,叛乱很多,但是谁也想不到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的。
人算不如天算,命运如此,再怎么改变也改变不了什么。
“嫣儿,在想什么,是不是很开心,我军大获全胜。”
“当然开心啦!我只是想起自己看过的几篇有关叛乱的文章,叛乱的人终究没有好的下场。”
“恩呢,好了,我们都饿了,去好好吃一顿,看蒙古还有没有动静,没有了我们就班师回朝了,这里就交给陆将军了,我们可以好好跟父皇母后他们出去体察明情,游山玩水了。”绵忆开心的说道,虽然很累,但是也很开心。
“恩呢,我就知道哥哥是最厉害了,不可能失败的。”
“那也归功于我们的嫣儿公主啊!是你想出那么好的战略,我们才能获胜的。”
“这个也不是我想的,我只是在那里看过,我那时候感应到我们国家有难,于是找了一些战略看了下,还有一些叛乱的历史故事,然后我才有点放心,因为往往叛乱的人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很多都是在自作聪明,所以我们大清永远是最厉害的。
说实在嫣儿你跟我说说叛乱的,还有一篇叛乱的是不错,但是我记得不多了。
我给哥哥讲个一个成语故事吧!叫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以前有个书生在念书,谁看到躲在树叶后面的螳螂捕蝉,就可以看不见。出去外面,结果看见一直螳螂躲在叶子后面,准备捕蝉,结果书生把所有的树叶都摘了下来回到家,然后把树叶蒙住自己的眼睛,问自己的妻子看到么?看的到么?看的到么?然后她妻子不耐烦的说:“看不到”,然后那个书生大喜,跑到了街上去偷苹果,拿着叶子蒙着眼睛去偷,结果被人当场抓住了,然后拉去见官。官问他为什么偷东西,然后他说不是用叶子遮住眼睛人家不是看不见了么?于是我才去偷拿苹果的。官大笑说道你还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意思就是被眼前细小的事物所蒙蔽,看不清主流和本质。
“哈哈哈,这个书生也是个傻子,这种东西都相信。”绵忆大笑,哪有那么蠢的书生啊!要是真有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