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争宋-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父,您这是跟孩儿也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包拯被他逗的大笑,自从有了王旁,每日包拯都觉得欢乐很多说到:“若他们是一伙,你处境危险。若他们不是一伙,她如此举动也有很大嫌疑。”

说完,吩咐家人拿出一个包:“旁儿,这是二十贯铜钱,你这几日酒楼邸店,勾栏瓦肆你想去哪就是哪。”

王安石摇摇头:“唉,包大人,再惯下去此子都不认我这亲爹了。”

包拯到:“亲爹自然是亲的,我这义父也是亲义父啊!”两人笑吧,王安石略显无奈,包拯接着说到:“旁儿年纪轻,好好培养前途是不可限量,但若贪财那是自毁,他不比元泽,元泽满腹孔孟之道,培养旁儿就是要他拿钱不当钱。日后再有行贿,他自然就看不上。”

包拯说完,看见王旁不去接铜钱说到:“旁儿,你又有何歪批?”

王旁说:“爹爹,义父这叫高薪养廉。”

王安石说到:“还不快谢谢义父,你且记住,烟花之地不宜去。”

王旁点点头,见他并没去拿钱,两人很奇怪,王旁不是不想哪,只是发愁每天上街身上一挂一挂的。别说身上,自己房间的钱匣也都快装不下。宋朝没纸币吗?不是吧,他想起那日初次来开封府路上见到人因兑换争吵。便说到“义父,孩儿有一事,不知道当问不当问”

包拯答到:“说来听听。”

王旁便将疑惑说与二位大人。他看看王安石心下,于是又接着说到:“我觉得这货币的事,是大事,如果流通不便,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如果兑换不标准,就会引起冲突,还可能有人借机牟利。二位大人为何不上奏朝廷,改革货币制度呢”

他本以为会得到赞扬,得意的看着堂上的亲爹好干爹。却见王安石说到:“小小年纪,一派胡言。国家制度怎能乱改。眼下因为铜紧张,才会出现锡币和铁币。当然兑换要有比例。”

王旁心里有点奇怪,这完善个货币制度,王安石反对,于是说到“不仅这样,以后爹爹当了宰相,还会主张很多,青苗法,免税法”

“住口!”王安石喝了他一声包拯看着他父子,忽然一阵疑团,怎么王旁会说起王安以后做丞相,莫非梁乙和王安石有关?但一转念念头就打消了,王安石做事兢兢业业,且凭他的才学就算做到宰相也不稀奇。况且若有关,王旁也不会去捉来梁乙。

王旁心里有点不服,王安石第一次这么声色俱厉的喝自己住口,这倔老头说他会当宰相他还不高兴。更加困惑的是,这是以后会进行变法的王安石吗?他看看包拯,包拯正看着他和王安石对话。

见亲父子有些僵持,包拯说到:“王大人无需介怀,童言无忌。倒是旁儿说的也是有理,近日几宗官司涉及民间私银纸钞叫做“交子”,私开“交子铺”兑换,托管,汴京往来商贾甚多。有的带不动就放到私人交子铺。还要交些管理费。不过再回来时,有的奸商溜之大吉。确实是个问题。”

王安石赶紧说到:“还是包大人体察民情。在下佩服。不过这旁儿如此张扬,这般旁若无人我怕他日后会惹祸。”

包拯点点头:“旁儿,你父说的对,你要学会低调收敛,关于钱币之事你还有何想法。”

王旁听这话,也觉得自己太过张扬,也难怪一个十三四的孩子,如果不是碰到包大人,所说都是童言无忌,哪会有人听他说什么。于是说到:“义父,为何不上奏朝廷,朝廷印制统一规范币值纸币,既可以回收铜铁舒缓紧张,又可比民间信誉,同时,朝廷在个各路各州,开办官方的铰子铺;使用交子的人可向交子铺兑换现钱,若是现钱太多不得携带,可换成交子便于商贾携带。来回换都收一定费用即可,这样朝廷还可多些收入。”

第十四章 包拯的举荐

王旁本来想把银行的做法说给包拯,但转念想这是宋朝,要朝廷付利息给存款的人,那是不可能的,而且贷款这事他们更弄不懂,干脆先在现行的规矩上小小改动一下。

包拯听他说完,说到“你去休息吧,我与你父详细商议。”

王旁一边走一边想:义父这是啥意思,你歇着去吧???算了,让他们深沉着,自己也着实累了。但他却不想回包拯府房间,去给义母道了晚安,在包拯府转出来,溜溜达达走到王安石府,家丁见他回来,天色已经黑了,就提这灯笼引路,他先到吴夫人那也请过晚安,然后回到自己最初的小院,小院每天都有人打算,就像他每天都住在这里一样。

他坐在房间门前的长廊上,靠着长廊柱子,抬头望着月亮,中秋以及过去十多天,越来快要半弯状,空气干燥清爽,稍有些微凉,一晃已经到这两个月了,如果不是今天碰到那件事,那个女扮男装之人,他也许还沉浸在惊喜不断中,可是那个直接看到他心里想什么的人,就像沈括形容的那样。他不由的想起他出事时候的那个女的,是否和他一样也穿越过来了呢?

院门吱呀一声推开,柔儿走了进来,王旁不在不需要她侍候的这几日她就去夫人房间,晚上休息的时候就和萍儿他们几个一起。免得自己在这院子害怕。正和其他几个丫头说话,家丁去告诉他二公子今晚这边休息,赶紧赶过来,推门看见王旁坐在门前月光下,心中直跳,那身影几日不见净好像强健了许多,她哪懂得,十三四正是男孩子进入青春期,正是发育最快的时期。

王旁看见柔儿脸红心跳的站自己面前,知道柔儿的心思,见这姑娘单纯,想好尽快说服吴夫人给柔儿找个人家,也快到定亲年岁了。更何况自己是过来人,若自己回不去了,也不能因小失大自毁前途。若自己能回去,也不能害了这还没成年的小丫头。

想到这便对柔儿说,你回房歇息吧。有事我叫你。柔儿答了声是转身走开。

王旁见柔儿走开,又继续想他自己的心事,拿出那黑色水晶看着,脑子里却闪现出仁和楼那个女扮男装那种俊俏的脸。

此时最慌张之人就是赵宗实,他在房间来回的踱步。一个一身黑色夜行衣的人,从房檐跃下,也不通禀直接推门进屋。赵宗实见他来了看着他。

黑衣人说到“公爷,我已经打探到了,今天捉住赵宗实的包拯的义子王旁,梁乙的关押之处和松文剑的存放之处也已经打探到。”

赵宗实说到“做的好,又是这小子,还打探到什么?”

那人回到“此子与狄青相交甚厚,拜师狄青学骑马射箭之武术。”

赵宗实沉吟片刻,一个恶毒的计划在他心里逐渐生成。“冷青,你捎信给梁乙让他坚持到重阳节,到那需救出梁乙;取回松文剑,不要给我,记得要放到狄青府上。”

黑衣人走后,赵宗实坐在椅子上,他冷笑了一下,重阳日,包拯身边侍卫各个厉害,不与你硬碰硬,那天调虎离山开封府内防守空虚。正式下手之日,更何况我有“冷青”,这个藏了很久的京城第一杀手。

开封府以及周围各衙府以北,有一座高大的门楼。门楼有士兵守卫森严,但是经常会有那么一群人,在皇城上的钟楼鸣响之日,走过森严守卫的城楼进入皇城。在京的部分官员们,每三日便会有一次这样的小朝。这些头戴幞头,身穿朝服,腰束革带,脚穿朝靴,手执笏板的人,从门楼鱼贯而入,绕过大庆殿朝北,走进入紫宸殿。然后按照品阶梯站立。

还是老规矩拜过皇帝帝,仁宗照例说句:有事起奏无事退朝。话是这么说,可怎么能没事呢?

枢密使韩琦建议朝廷建设广惠粮仓,奏折呈上仁宗皇帝看了一下,说道即:“无主田地,召募农户租佃,每年农户夏税所交纳的租税用来供给城市里年老体弱或无人抚养的孤儿。这是好事。”说完看着包拯说说到:“这事由你三司主掌,责各路提点刑狱专门管理广惠仓,每年年底将广惠仓收入和开支情况上报三司,广惠仓粮食超过上数规定时,各地方长官才能将户绝田产出卖。

包拯领旨递上奏折,仁宗皇帝看一眼说到:“此事关系重大,包大人朝后详议。”接着又批了一些奏折像,大事像什么:命狄青,禁开陕西边境地区的和市市场,重新确定检查的关卡、哨所。小的事如一些官员派遣,请皇上在观稼殿的进行收割仪式等。

散朝后,仁宗在文德殿稍作休息,便起身来到垂拱店。这里才是仁宗与近臣商议朝政的地方,气氛自然比大殿内轻松了许多,仁宗对几位大人赐坐。

说到包拯的奏章,仁宗说到:“包大人所奏的确是重要的事,自李顺作乱,停止铸币有段时间,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包大人所奏众位爱卿可有异议。”

韩琦说:“包大人执管三司,货币之事自是比我们这些大臣考虑的周到,我也觉得此事是件好事。”见韩琦这么说众人也跟着点头。

仁宗说:“即是如此,包大人就着手准备,不过我见包大人有注解,这个建议是一名少年提议,是何等人才?要格外赏赐”

包拯见仁宗支持,于是说到“这少年聪慧,我很喜欢所以收他做了义子。至于他这提议,圣上无需赏赐,我也好避嫌。”

赵宗实站起身来,对皇上说到:“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仁宗看看这个赵宗实,这个被封王爷的青年,仁宗和皇后称呼他“十三”。由于皇子都活不大,十三自幼被仁宗和皇后收养,多半时间长在宫中,只是仁宗每次有了皇子,十三都会被送出宫,但这并不妨碍仁宗对十三的爱护,于是问到:“十三有何话讲”

十三不紧不慢的说:“包大人言差矣。人言举贤不避亲,这孩子我也见过,的确是奇才。”

“哦?”仁宗来了兴趣,见十三都夸此人。赵总实接着说到:“父皇有所不知,这孩子要文有文采,要勇有勇曾在邸店失火救出欧阳修大人的学生,本科殿试状元苏轼。”转脸问欧阳修:“欧阳大人可知道了这人是谁?”

仁宗一听更来了兴致:“有这样的人才,怎么不早告诉我。”

赵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