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争宋-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元泽催促到,“弟弟,赶快吃些,已经赐酒到第九盏了”。

仲针也说,“是哦,酒盏之后宴席就结束了”王旁这才想起来,刚刚人家山珍海味的时候,自己那奋笔疾书呢。

接着赐御酒“鹿头酒”。同时侍女太监们端上水饭、簇饤下饭。王旁一看是粥和咸菜心说,好不容易参加一顿宫廷宴席,竟然没吃饱。

仁宗宣布宴席结束,走下大殿,群臣跟随身后,在园中品菊,除了狄青大多都是文臣,一等一的好文采,各自进献诗篇。孩子们跟着队伍最后,王旁已是无心赏菊,他正盼着快点结束好回去找梁月下。

从翠微殿出来走到“执宰下马处”大约十几二十分钟。大臣们的轿子,马匹都集中停在那里。在王旁看来那是现在的“停车场”。他的位置在进了宣德门的北廊靠左银台门附近。下马处向北,是皇城中的中书省和枢密院,向南则是尚书省,这些都是朝臣们日常办公地方。对于王旁来说,也就是现代人所谓的停车场。从翠微殿走到这地方也要走个十几二十分钟的路。一路上王安石嘱咐王旁日后不能骄傲。

下马处辞别众人,王旁跟随包拯上马回开封府,出宣德门走在宽敞御街之上,送爽秋风扑面,再有刚刚几盏御酒,不由心中飘飘然,想起这条街是通往皇宫的康庄大道,想起那《女驸马》里有戏文“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人人都夸我潘安貌,原来纱帽罩婵娟”心想除了最后一句不太贴切,什么时候咱也做一回驸马爷?

一进府包拯便问迎上来的师爷和老管家,他不在之时府上有何事。老管家回复内府无事,师爷报:“右厢公事所送来盗窃案犯一人,人赃俱获,只数额巨大且涉及朝廷大臣家财,暂扣西狱。请包大人再审。”

包拯说了句“南衙升堂”。随后看了眼王旁说到:“你既已任职,可堂上听案。”王旁听包拯这么说,也跟着包拯朝开封府大堂走去。

自进开封府,王旁倒也知道些了开封府事理,他知这厢公事所大致等于现在的派出所,西狱就在开封府以西,相当于现在的拘留所。嫌疑人在这里关押最长不能超过40天,一旦判过刑之后,除了死刑犯会在这里关几天,等待皇帝的审批之外其他犯人一般都会立即送走服刑。

王旁随包拯行至大堂,衙役已两班站立等候大人升堂。包拯端坐堂案之后,面沉似水,他的身后站着李贵,娄青两名侍卫;师爷和王旁站在大堂两侧。开封府正厅高悬“清政廉明”的匾额;,”肃静””回避”虎头牌列在公案两侧。大堂前摆放的”龙头””虎头””狗头”三口铜铡让人望而生畏。

师爷将案卷卷宗和一个包裹递到包大人书案。包拯打开案卷看了一看,眉头紧缩。看完案卷又看看包裹。又看看包裹再看看案卷。反复看了两三遍,暗想事情不妙这将是一涉及朝廷安危的大案。但依然稳坐,命一名衙役带令牌查点狱中囚犯。

又唤王旁近前,让他看看案卷等物,王旁拿过案卷,上面清晰写到:“报:枢密使狄青府上管家捉住盗贼一名。经右厢公事所知府审查,盗贼俱已供认不讳,因涉及偷盗之物财产数目重大,特移送开封府受理。”下面有知府印鉴。

见是狄青府上丢失之物,王旁急忙按照后面附的盗贼供认盗物清单对照包裹里面的物品。

金银珠宝玉石翡翠列出明细,后面注部分已销赃;另有黄袍一件尚在。在清单末尾还写到,一把松文剑。批注,已销赃。王旁顿时有种不详的预感,说了句:“不好”包拯所想的不妙与王旁所想的不好,是两件事。单说就这黄袍一件,已经超出了右厢公事所所能受理的范围,更何况这销赃的松文剑是否是梁乙所持,如果是的话那么这二人可能相识可能同党,现在同押一处难免有串供嫌疑。事关重大,虽然狄青与自己相交甚厚,但包拯向来只认事不认人。

见王旁口说不好,包拯问道:“修职郎王旁,为何说不好。”

王旁一听明白,义父此时称呼自己修职郎官职,一是昭示众人自己职务,便于王旁日后堂前讲话,另一方面也是提醒自己,不可胡说。立刻回到说:“在下认为狄青狄大人是被人栽赃了”

包拯问到“何出此言?”

王旁说到:“黄袍事关重大,狄大人么会把它放在轻易被人拿到的地方。况且又是真的盗贼怎敢去偷黄袍。要他到何处销赃?”

正说着之间,侍卫薛霸来报,巡府的时候走到西狱附近,见一名狱吏歪倒在西狱门口,上去查看身受重伤。大堂处有衙役有师爷,内附有管家,家丁。

薛霸是侍卫班的,只有这侍卫班,可各处行走。这开封府侍卫都是包大人身边高手,他们武功精湛,胆大心细,责任心强。主要负责府内和包大人的安全,与当差办案的衙役不同,但都由包大人调配,重大的案件侍卫就会跟办。侍卫虽可四处巡视,却不能破门而入,就像现在的薛霸,发现异常要即可禀告包大人,领了令牌才可以进入西狱中去查看。

此时派出查点狱中囚犯的衙役押着典狱官及守卫狱吏来见。那二人见包拯急忙跪倒,高呼:“小人知罪,大人饶命”。旁边衙役报告包拯“因此二人玩忽职守在看守时候打盹,结果有两名狱中囚犯逃出西狱。”

包拯闻言问道:“逃走何人?”

衙役回答:“因违法持冷兵器伤人案犯梁乙,盗窃狄青巨资案待审犯一名”

包拯听心中一惊,已明白几分梁乙正是被此人救走,即是为了救人而入狱。王旁暗想,如果直接救人,那么必然先惊动典狱司和狱吏,进去容易,可是成了瓮中捉鳖。这先乔装进去,乘人不备再出来也是一个办法。

第二十章 开封府被盗

包拯定下心神看看堂下跪着的二人,那二人体如筛糠脸色煞白,包拯心知此二人并非玩忽职守,只是被人用迷香迷倒,但也不能不罚。签筒中抽出一根红头令签,“二人如此玩忽职守,来人,重责十大板。”

这两人每人挨了十大板后,谢过包拯,捂着屁股回西狱继续职守。他们已经比那西狱门前受重伤的幸运的多,但毕竟犯人是在自己当班跑掉,包大人没砍了自己脑袋已经是大恩。

随后包拯发出三道令牌:第一道令牌,命董平带一队人马,严查城门,以及各路河口出入人员;第二道令牌,命李贵带两队人马盘查酒楼邸店进出人员。为何盘查酒楼邸店要带两队?酒楼邸店数在汴京城内大小七十二户,这个不说,一些酒楼邸店均前后两个门。一门临街,后门则通汴河,便于杭州等水路所来商贾入店;第三道令牌,另薛霸带几名衙役去西狱一面由薛霸勘察一面增加西狱守备。

此事必与狄青有关,包拯看看王旁问道:“那日梁乙追杀之人,查的如何?”王旁心知事关重大,又想到那日梁月下也曾说过“若有一日包大人问起,照直讲述即可。”便将如何巧遇梁月下,如何在繁塔知道梁月下身世,又如何在茶肆听人闲谈疑与梁月下有关,一五一十告诉了包拯。

包拯听完倒吸了口凉气,恍惚想起十多年前却有此事,但事情查明之前狄青难脱干系。眼前物证俱在,就算是告到仁宗那,仁宗也未必相信能有看穿人心的事,更何况包拯都是将信将疑。

王旁说完也是心中忐忑的看着包拯,见包拯伸手至签筒,抽了两支黑头令签,但未全抻出,又放下一只说到:“修职郎听令,命娄青协助你,带一队便衣人马监视狄青府,将狄府管家带回审问,并请狄大人过府听审。”

王旁接过令签领命,与娄青带衙役奔往狄青府上,一边走一边心中默念:“梁月下你再不出来,你父狄青就大难临头了。”胸口的黑水晶又一阵发热,他用手按住石头,娄青看他脸色沉重问道:“旁公子莫非身体有恙?”王旁摇摇头继续赶路,此时汴京城内夜幕慢慢低垂。他不由得暗想:难道今天晚上要出什么大事么?

见各路人马安顿好,包拯站起身来,到大堂中间,转身看着“明镜高悬”这块匾额,若有所思。师爷走过近前,低声说到:“大人,受伤的御吏伤势过重已经身亡。”

包拯听此言叹口气:“你去安排安抚家属。”

师爷又说到:“已按调理安排,另外仵作来见。”

包拯点点头,又看了一眼牌匾,然后回到桌案后坐好,仵作已经走到大殿。对包拯报告说:“经仔细查看,狱吏所受的伤,是内伤,但是并非被人所击伤,而是重物撞击所致。而重物面积非常大,像是撞在整面墙上头骨整个胸前腹腔均有骨伤。伤者一臂肩胛骨脱臼。此伤与张贵妃被刺杀时,贵妃身边侍从的伤一致,应该是同一人所为。”

包拯听完,吩咐仵作退下,他心知,这个人和梁乙的背后,刺杀张贵妃是趁着皇帝去拜祭之日,应是一个能够知道皇帝行踪的人,而此人又私通西夏。如果不抓紧时间找出这个始作俑者,那么难免一场血雨腥风。现在梁乙被劫走,好在那边剑还在,梁乙回到汴京,应不仅仅是为了这把剑。莫非那剑中有什么秘密么?包拯又看了看那快匾额。

就在开封府紧锣密鼓寻找关于梁乙的蛛丝马迹的时候,赵宗实已经骑着一匹马,溜溜达达的出了汴京城东的戴楼门。戴楼门外路边稀稀拉拉的有一些树木,朝东面树木愈发繁密茂盛,树林之后便是那繁塔。像西面则部分庄家田地,一览无遗的开旷。出了城门赵宗实便加快速度,不一会回头看看已经看不到城门,前面不远处的树从里有条小岔路,他骑马奔着岔路行去,绕下路边岔路,几排稀松树木后面隐约一座简陋宅院。

下马推开院门,将马在院中拴好,又看看院外左右,然后关好院门走进院子正中的房间,房间内很简陋,中间一张破旧八仙桌,几把椅子。赵宗实咳嗽了一声,用袍袖掸了掸并无太多灰尘的椅子,坐在桌边。

侧面屋子门帘一挑,走出梁乙和冷青,这二人见到赵宗实躬身施礼。梁乙说到:“多谢公爷二次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