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争宋-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群中一名四五十岁的人说道:“大家静静!听王侍郎怎么说?!”

人群渐渐静了下来,王旁叹口气:“王旁不才,曾管理晋香府,让大家都用上煤炭,但今日不同往昔,家中又遭变故,现在无心再参与煤炭经营之事,还望大家谅解。”

人群中一阵唏嘘叹气之声,刚示意大家安静的中年高声说道:“王侍郎,您的遭遇我们都知道了,您放心,我们都是百姓也钦佩您的所作所为。只是大家有个想法,能替百姓说话的以前就是包丞相,现在包丞相不在了,就希望您能帮帮大伙。算我替大家求您了,请您务必跟皇上说一声,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挨冻啊!”

此话音落地,人群中便一阵呼声:“王侍郎,您帮帮我们吧,家里老人孩子不能冻着啊!”

见此情此景,又听到百姓提及包拯,王旁一阵心酸,现在自己是泥菩萨过河,又怎么解决百姓的燃煤之急呢。正犹豫间听蔡京叹口气,王旁明白蔡京是叹气刚刚西门所见。阮星走到近前对王旁说道:“王侍郎,您打倭奴都没皱眉头过,这事既然您回来了,还有什么难得到您的!您看看这些百姓,多可怜。”

“是啊!王侍郎,我那一刀都不曾见您皱眉!”瓦壮也低声说道。

若不是看到今日此景,也许王旁去过开封府,心灰意冷寻子度残生。现在王旁被这些人架高了,并非他骄傲,而是他想到如今月下已经不在了,大不了就追随月下而去。京城他还有什么牵挂?赵曙,你不是要修理我吗?好吧,为了修理我,占我家财,你就让百姓挨冻!那我王旁也绝非省油的灯!既然如此,这几年我就和你这个短命皇上好好的玩一玩。

想到此王旁说道:“大家给我三天时间,三日之内我必定会让大家暂时有煤用!晋香府没了咱不怕,咱弄汾香府,蜀香府,淄香府,衮香府,只要有我王旁在,定让大家用上煤!”

听到淄,衮两地阮星大喜,那可是离梁山很近的地方,百姓顿时欢呼起来:“王侍郎好样的!”

王旁高声到:“请各位让路,在下还有要事去开封府!”人群立刻闪开一条路,恭敬目送王旁离去。

第二百一十五章 开封府验尸

人们目送王旁离去,即为又没买到煤失望,同时王旁的出现也给这些百姓在这至冷的冬天,带来一丝温暖的希望。有的人小声嘟囔:“三天啊,你们说王侍郎能做到吗?”;“切!你见过有王侍郎没有做到的事吗?”;“等等看吧!”

在王旁的身后,是百姓心怀忐忑的议论,不光是百姓忐忑,连蔡京心中也有几分忐忑:“公子,您今日都去尚书府请辞了,万一朝廷批准了您的辞呈,那您想办事都不好办了。”

“我开始干晋香府的时候,不也不是侍郎官职吗?”王旁淡淡的回答,三个人不再说话直奔开封府。

开封府的侍卫几乎少有不认识王旁的,但今非昔比,王旁此次来开封府却不是来见义父,也不是来办公事,而是变成了事主,一件奇怪火灾的当事人。开封府前侍卫犹豫一下,是否直接放王旁进去。王旁微微一笑:“你们不用为难,请去通禀一下知府大人,就说王旁求见。”

“那您稍等片刻!”侍卫急匆匆向开封府内奔去,不一会娄青跟着侍卫出来,远远的就跟王旁打着招呼:“王公子,您可来了,李知府正在议事堂等您。”

王旁跟着娄青进了开封府,临行回头对蔡京和瓦壮说道:“天这么冷,你们别等我,先回家吧。”二人答是。王旁与娄青从开封府大门而入,穿一进大院到第二进院落去议事堂走了有六七分钟的路程,两个人故意放慢了脚步,王旁向娄青询问到:“娄大哥,这新任知府所说可是真的?”

娄青点头到:“公子放心,开封府上下对此案极为重视,而且你别看这李知府刚刚上任,却对公子早已倾慕,他原来是薛向手下,对了,公子可知道‘青苗钱’就是这个李参所为。”

“青苗钱?”王旁沉吟了一下,青苗法他倒是听说,但青苗法并非眼前的事,那是神宗登基以后王安石变法中的一项重要的新法,不过他不可能现在对娄青说起过许多年以后的事。

娄青见王旁迟疑,补充说道:“这个李参李知府,在任盐山知县时,正好遇上荒年,他命令财主开仓售粮,无钱买粮的送给糠和秕谷,救活了数万人。后来他任淮南京西陕西转运使时,为解决兵士缺粮,先贷钱给百姓,待收获粮食后以粮偿贷,这个贷的钱叫‘青苗钱’。”

王旁一听暗自竖起大指,难怪北宋年间经济如此发达,毕竟不是王旁一人之力所能做到的,这个李参是薛向的手下,薛向理财就有一套,这个李参更是了得。听罢此事,王旁不由对李参多了几分好感。有了这几分好感,自然对李参所说案情的疑虑就少了很多。

说话间二人来到议事堂,娄青通禀后将王旁带入,议事堂中只有李参一人在,他的案头放着一大堆案卷。这些案卷中包括每次皇上召见王旁时候,起居舍人的记录。还有王旁历来所有奏章,仁宗的批奏,甚至还有朝廷之上对王旁弹劾的记录。

看得出李参没少下功夫,他眼前的纸上写了一整页王旁可能得罪过的人,或者得罪过王旁的人。有的用笔在名字旁边勾画去了,甚至有的注明此人去向。

见王旁进来,李参请王旁入座,看着手头的纸摇头说道:“王侍郎,你小小年纪,十四五岁就登殿面君了,但是怎么得罪了这么多人。”

王旁本来是一副认真的样子,闻听此言不由苦笑了一下自嘲的说道:“若非如此,怎会有今日的下场。”

李参皱着眉头:“可是说你得罪人,又好像实际没有得罪什么人,你看,你不过是玩劣了些,刻薄了些,狂妄些却找不出哪个人跟府上有血海深仇。更何况,你所做所为也是为朝廷谋利了。这事就怪了,对了,你觉不觉得会是倭奴人所为?”

王旁听了李参的话,心中暗想,自己年少轻狂确实惹了不少麻烦,可人生难得第二回,轻狂一下无可厚非,只是若是真因此导致月下殒命,那可是自己人生一大憾事了。他想了想对李参说道:“李知府,既然你也说我府上失火并非是有人纵火,只是我夫人死的蹊跷,可否带我去看看夫人遗体。”

李参命仵作侍候,并亲自同王旁一起去停尸房。

仅仅几分钟的路程,王旁却觉得脚步十分沉重,他的内心很纠结,终于要看见月下了,他甚至希望出现点什么奇迹,比如月下并不是真的死了,而是暂时昏迷。总之当王旁看见月下静静的躺在那里,王旁的心彻底凉了。

王旁不知道开封府用的什么办法,竟将月下的遗体保存完好,月下整个人就像睡着了一样,她的神态很安详,甚至王旁似乎觉得,月下的嘴角还有微微的笑容。

王旁身后的仵作将验尸结果告诉王旁,他还说道:“令夫人无伤,无中毒迹象,若是真无他因所致,倒也算是善果。只是令夫人如何火中毫发无损,这倒是件奇事。”

死了,死了,一死百了。月下竟走的如此平静,不由的王旁看的也平静,他深深的叹了口气。难不成老天庇佑,让我见到月下完好,可是即使有老天庇佑,因何还将月下带走呢?更何况,月下跟自己什么都没说,包括孩子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征。人海茫茫,让自己怎么去找?

王旁看着月下的遗体,呆呆的愣了一会。他体会过伤心,痛苦,却没想到这一刻,当他清醒的意识到月下再也不会醒来的时候,他会有些轻松释然。回想自己这几年,对于月下的牵挂是习惯,对于月下的爱护是责任,一份恩师的重托。他爱月下,就像爱一个亲人,一个伴儿。却从相识到如今一直是生离,如今变死别。

王旁感觉有人拍拍了他的肩头,回头看是李参:“王侍郎,此处寒凉,我们还是回去说话吧。”王旁转身走到门口,回头又看了看月下,心中难过走出停尸房,听到身后门关上,心里咯噔一下。至此阴阳两隔,除了怀念再无牵挂。

再次回到议事堂,李参见王旁情绪平复很多,这才开口说道:“素闻王侍郎见多识广,此案开封府已经尽力,但终究还成了悬案,至此仍无线索。在下心感愧疚!”

“李知府不必如此,我夫人走的如此安详,也算善终,至于为何火中毫发无损,其中必定有原因,既然现在没有线索,不如先从寻找小儿入手。也许可以一解究竟。”

李参看着王旁,王旁神色哀伤但却十分有条理,真是很难想像王旁二十出头的年纪,竟然有如此的冷静理智,若假以时日此人必定十分了得;李参看了看案头的那些案卷,心中早有脉络。王旁得罪所有人,都不如威胁到一个人。自从昨天见到王旁,李参心中就已经明白,难怪皇上要屡次派此人出使。只是从失火上去查,已经确认非故意而为。

李参说道:“王侍郎所言极是,也许寻到抱走小儿之人,就能解开令夫人死因。府上大火之后我已经派人监视贵府周围出入人等,并暗查京城中家中有婴儿之户,均无令郎下落。另外,据府上妾夫人所讲,令郎小手臂处有一胎记,形似水滴。有这个胎记就好办了,王侍郎可贴出悬赏,或者有些收获。”

王旁见李参所说在理,开封府也的确是在尽力查访,先谢过了李参并向李参告辞:“我回府即刻准备,有劳李知府费心。”

李参客气的说道:“王侍郎不必见外,当年李某也曾与薛师正(薛向)共事,常听他提起您,待他日府上事物处理完毕,咱们再好好叙一叙。”

“正合我意!”王旁说罢再次告辞李参,离开开封府。

此时已过晌午,王旁溜达着朝府宅走去,一边走一边暗自寻思,自己真的是没什么头绪,若非今日李参所说,自己竟不知道孩子还有胎记,幸亏柔儿记得,回去谢谢柔儿再问细致些吧。放下这件想起今日还有两件事要办,一是答应了百姓,三日内解决煤炭问题;二是答应宰相曾公亮晚上过府拜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