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争宋-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上,您怎么糊涂啊!您在家排行十三,濮王二十八个儿子。如果濮王是父皇了,那么咱们儿子没立太子之前,万一有什么闪失,您那些亲兄弟可都是皇位继承的人选啊。”皇后咬着牙说道。

赵曙叹了口气:“皇后,你可能是想的太多了。我只当我疑心重,原来你的疑心也不轻啊!”到这个时候,两个人的语气都缓和下来,皇后低声说道:“圣上,不是我疑心重,咱们还是快点找到仲针为好,若是找不到只能立赵颢为太子了。我曾听说,之前皇上生病太后垂帘之时,私下召见过汉东郡王赵宗沔。若说当时情况,这事可不是小事,幸好皇天庇佑圣上身体恢复并请太后撤帘。我是想,万一哪天皇上身体不适……”说到这,皇后说不下去了,他们夫妻从小定亲,感情很是深厚。就连赵曙做了皇上,也没有再册封什么后宫。皇后当然不希望皇上赵曙有什么闪失,但这些话又不能不说。

赵曙听了也是一惊:“这么大的事,皇后因何不早说,也没人对我说起啊?”

皇后嗔怪到:“自从圣上降旨杀了任守忠,宫中之事有谁还敢在圣上面前多说?要不是皇太后这么痛快的答应濮议的事,我也想不到这一节。”

赵曙直冒冷汗,原来曹皇太后早有找人取代自己之心,若是说别人还可以当笑谈,但是汉东郡王赵宗沔就不一样了。他可是和英宗赵曙是亲兄弟,均是濮王正室所生。自己若没有立下自己子嗣做太子,赵宗沔就是最好的人选。“哎呀,幸亏皇后想到这么重要的事。”

皇后叹了口气:“圣上,立太子之事乃是为了未雨绸缪,我看您还是召见内臣陈承礼,皇后见赵宗沔的事他最清楚。”

陈承礼是皇后殿中的太监领班,此时他正在自己房中,一边喝着茶一边听小太监杨戬给他讲宫中的趣事。小太监们在一起每天宫里发生什么事都会传的很快,这小太监杨戬一边给陈承礼垂着腿,一边说着前几天皇上训斥皇子的事。陈承礼听罢啧啧两声:“若是这个颖王将来做了太子,可是不好侍候啊!”

小太监杨不解的问道:“师父,为什么这么说?”别看这杨戬这个小太监,平时在宫中与他年岁相当的孩子面前最是霸道,但在他师父陈承礼面前,他可是十分的乖巧。

陈承礼还没来得及说,就听到皇上的传召,自从任守忠之后,皇上宋英宗赵曙很少召见过太监,这让陈承礼有些不安。好在皇上只是问了问太后召见赵宗沔的事,陈承礼心想实话实说总该没什么事。不过也是他好命,自此之后,皇上和皇后有事就会问问他,渐渐的陈承礼成了皇上和皇后宠信的太监。跟着他沾光的还有那个小太监,杨戬!

第二百六十九章 韶州将遇险

知道太后曾有心让赵宗沔取代自己,英宗皇上更不敢让人知道仲针私离京城的事,而且那种随时会被人取代的危机感无时不刻不在折磨他。他自己也清楚,自己登基不久,朝中根基不稳。尤其太后垂帘必然是有大臣支持太后,更何况御史台六位御史罢工的事,在朝中震动很大。此时的英宗如履薄冰,他的焦虑也被一个人看在了眼里。这个人就是负责掌管文集的秘书丞秦敏学。

在朝中众多官员中,秦敏学是与仲针比较熟的一个,一来秦敏学也是年轻但却深得英宗赏识,在英宗没登基的时候,秦敏学就是濮邸的常客;二来秦敏学掌管宫中文集,平时赵仲针想看什么,自然会来找秦敏学。赵仲针一天不来借阅文集,两三日不来,甚至三五日不来,秦敏学都不太在意,但要是十天半个月不来,秦敏学就有些奇怪了。难道赵仲针生病了?即使生病也会不会一点消息都没有。他偷偷打探御药房,并没有皇子赵仲针生病的记录。

这日他趁着英宗要典籍的机会,将典籍送到垂拱殿中。见英宗刚刚退朝回来,在房中正一脸焦虑的样子走来走去,秦敏学轻手轻脚的把英宗所要典籍放在桌上,小心翼翼试探的问道:“圣上可是有烦恼之事?”

英宗苦笑了一下说道:“岂止烦恼!”眼下他正愁没人商议,一眼看到秦敏学,想到这个人虽然年轻,但做事干练而且还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对了,你与仲针也熟识,你觉得如果他不在颖王府,会去哪里?”

秦敏学可是相当的聪明,立刻猜到皇上是为了仲针的事烦恼,而且他从英宗语气中想到,必然是仲针不知去向,否则皇上不会这么问:“圣上,如果仲针还在京城,那么我想朝中与他相熟的官员都会劝解他回府。”他说完垂首而立,等着英宗的问话。

“那,如果他不在京城,会去哪里?”英宗又问道。

“不在京城?”秦敏学有点怀疑自己听错了,他不禁抬头看了看英宗,见英宗满面愁容心想这绝对不是玩笑,此事可搞大了:“若是出了京城,大概只能投亲访友,我想没谁有这么大的胆子,知道皇子离开京城不赶紧送信回来吧?”

赵曙眼睛忽然一亮,他自言自语的说道“投亲?访友?这世上恐怕还真有一个人有这么大的胆子!我怎么没想到啊!”

秦敏学疑惑的看着赵曙:“圣上说的是??”

“还能有谁!这么大胆子又和仲针是好友的,只有王旁了。唉,我还以为仲针是与我怄气去了秦凤路,还派了密探向那个方向去寻找,怎么这么糊涂就把他给忘了呢?”

“哦~!圣上说的是他,不过王旁那小子虽然胆子大,但他和颖王是挚友,我想他也不敢加害颖王,而且颖王玩够了就回来了,不如派人去接颖王回来,再治王旁的罪以免打草惊蛇,他拿颖王当挡箭牌。”秦敏学小心翼翼的开解道。

“你哪知道,若是仲针不早日回来,赵颢年幼啊,万一皇太后催问立太子的事,赵颢如何与赵宗沔相比较?!”

原来这里还有这样的隐情,秦敏学预感到事情更严重了,现在皇上又不是在问自己办法,他马上低头不语。殿中一阵沉默之后,只听英宗叹了口气:“那事能拖就拖,拖不了再议,无论如何早些让仲针回来是当务之急,秦敏学!”

听到英宗叫自己的名字,秦敏学忙称是,英宗说道:“我要是封你为太子詹事,你可愿意?”

“这哪有不愿意的道理?我现在这个秘书丞是七品,太子詹事是正六品,我这是升职。高兴还来不及呢!”秦敏学心想,别看官职只大了一品,但这职务可是辅导太子的官职,万一太子哪天登基了,就可以升少傅,太傅。皇上的老师,那可不是一般的厉害。

“我现在不封,现在封了也没用,太子都没立。找仲针的事就先交给你去做,你要悄悄的,妥妥当当的将仲针带回来。”

秦敏学赶忙欣喜的领命,心知这事不算什么太大的难事,而且更让他欣喜的是,如果正如他们所料赵仲针真的和王旁在一起的话,那么这次王旁是真正的落在他的手里了。

秦桧还有三个要好的朋友,更何况秦桧他爹秦敏学,临出京城的时候,秦敏学去和他的好友告别。秦敏学有一个挚友,身份也是相当的不一般,之前赴任高邮做县令的徐良,曾在锦绣楼宴请秦敏学和他的好友,这位正是高公绘。听说秦敏学要离开京城,看秦敏学神神秘秘的样子,高公绘就知道秦敏学肯定有要事在身。

高公绘与秦敏学年岁相当,虽然身份特殊,却是一个极其爱打听事的人。见秦敏学不说去办什么事,高公绘有点不高兴了,怎么说两人也是好哥们。而且秦敏学身边有想做官的人,高公绘就利用自己和皇后的姑侄关系左右运动。分银子倒是其次,主要是官场上关系网,在这两个人的配合下做的天衣无缝。这小子有事还瞒着自己,高公绘动起了歪脑筋。

秦敏学本来是找高公绘辞行,却稀里糊涂的让高公绘灌醉了,酒席之间他就把将赵仲针找回来的事告诉了高公绘。这下高公绘也是大吃一惊,他和仲针可是表兄弟,但平时很少与赵仲针往来。他是不喜欢赵仲针的书生气,可没想到,赵仲针竟然私自出了京城,而且这还关系到,会立谁做太子。高公绘心思一动。

“敏学,你说说,如果找不到赵仲针,或者他来不及回来?那太子会不会立赵颢啊?”

平心而论,高公绘可是最喜欢赵颢,每次赵颢见到他都表哥长表哥短的,只是赵颢如今未成年,自从英宗登基,赵颢便居住在皇宫之中。而且高公绘深知,自己这个姑父赵曙可是个病秧子。他不禁想入非非,若是哪天英宗蹬腿了,赵颢是太子,那肯定是高皇后垂帘,到时候这大宋的天下,不就是姓高了吗?

“赵颢好,赵颢好”高公绘忍不住念叨着,毕竟仲针大了,自己有了主意。而且主意还挺正。

秦敏学喝的迷迷糊糊的:“你说什么呢?皇上可说了,等找回来赵仲针要加封我太子詹事之职呢”

高公绘拿扇子一敲秦敏学的脑袋:“我说敏学,你怎么糊涂啊,你这官职无论谁当太子都能做。可是如果赵仲针当了太子,你想想他和王旁的关系,以后还有你好日子过吗?”

一听这话,秦敏学顿时酒醒了一大半,他支愣着坐直了身子:“对啊,那你的意思是?不找赵仲针回来?”

“找!一定要找,而且一定要找到,关键是如果赵仲针回不来了,那王旁也脱不了干系,更何况赵颢现在才十三四岁,我觉得皇上那身体,真未必能等到赵颢成年。如果册立的太子是赵颢,那将来就是我姑姑垂帘了,那时候咱们不就可以呼风唤雨了吗?这叫一箭三雕,你懂不懂啊!”

秦敏学呆呆的看着高公绘,嘿嘿的傻笑了几声:“我觉得我做事就够绝的了,你怎么比我还绝?!那可是你表兄弟”

“切,表兄弟怎么了?别说表兄弟,就是亲兄弟都有烛光斧影。”高公绘不屑的说。

秦敏学哈哈大笑,这两个人酒已经喝的都够多了,他举起杯仍然敬着酒说道:“高兄说的对,这老赵家是有这传统,烛光斧影。这可是赵家大宋江山不解的谜啊!”

高公绘也醉醺醺的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