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争宋-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人迈步来到花园,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在那踢球,王旁心想,回头找个地方,给孩子们规规矩矩弄个球场。正想着看见那苏轼的书童,正在带球。这书童年纪大约十四五岁,头上扎着发髻,一件青衣小卦,球在他脚下盘来带去,几个孩子竟然抢不过来,急得童贯在那直嚷嚷。

苏轼摇头说道:“现在也不知道吹什么风,流行起这蹴鞠,我这书童迷的可是要命!不学无术啊,球踢的好有什么用。”

王旁笑笑:“这苏兄可就不知道了,蹴鞠可是从春秋战国就有,《史记》曾记载战国时山东临淄一带就流行蹴鞠;唐朝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中还说到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小孩子踢踢无所谓的,强身健体。”

苏轼摇摇头:“你啊!总是一堆的道理,我还是赶紧回去跟小妹商量大事去!”他说着朝那个书童喊道:“高俅,回府了!”

高俅?这个名字简直太如雷贯耳了。王旁忍不住向苏轼问道:“苏兄,你刚刚叫这个书童?”

“高俅啊!这是别人送我的书童,这小子写的一手好字,我的字太草,所以有时候腾写公文的事,就让这小书童来做。怎么?你想要吗?想要送给你??”

王旁急忙摆手:“别,别。您先留着用吧。”话是这么说,王旁不免想到:眼前这个就是历史上靠蹴鞠的高超技术获得宋徽宗赏识的高俅?苏轼后来将这个小书童高俅送给了小王都太尉,小王都太尉派高俅到端王府送物,由此被端王看上,从此留在端王身边。更为凑巧的是,不久皇帝宋哲宗驾崩,端王幸运地被太后选中继位,成了大宋皇帝宋徽宗。而高俅也鸿运当头,从一个闲散王爷的玩伴儿,一跃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并且青云直上。

这小子原来最早是苏轼的书童啊,历史是确有其人,但王旁搜索自己头脑中的历史记载,除了《水浒传》小说描述外,正史资料关于高俅的却很少。而且蔡京虽然被后人称作奸臣,但蔡京在水利方面有贡献;童贯后来真的可谓勇冠三军。这两个人至少现在还都没长歪,唯独高俅,虽然记载很少,却居高官十多年。

书童朝王旁和苏轼跑过来,然后擦着头上的汗不太情愿的说道:“公子,这么快就走?”

苏轼教训到:“就知道玩!你踢得再好又如何?也不见科考要靠蹴鞠,你还是安心读书的好!”说罢向王旁拱手辞行。

看着苏轼和高俅离去的背影,王旁心想,先解决了眼前的事,一件一件办吧。至少现在这些所谓的奸臣,还没发挥的空间。况且,连劾里钵都能从辽国回来,还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呢?

第二百九十章 用具要顺手

忙碌的一天终于过去了,白天热闹的镇南王府也渐渐的安静下来。王府的书房里,王旁将头倚在靠背上,这一刻是他觉得最放松的时候了。几声叩门声,陆慎言端着一个托盘进来,上面摆着一些水果和点心。进了房间见王旁微微闭着双眼,于是把托盘轻手轻脚的放在书案上,正准备转身离去的时候,忽听王旁说道:“明天找一只天鹅来。”

陆慎言站住脚,转回身一脸疑惑的问道:“王爷想吃天鹅肉了?”

王旁知道他也不是故意这么一说,便笑道:“去你的,你才癞蛤蟆呢!”

陆慎言不敢辩驳,于是也笑笑说道:“您这突然开口要只天鹅,我还以为你要研究什么新菜品呢,所以才这么问。”

王旁摇摇头:“现在哪有时间研究什么新菜品,你找只天鹅,拔几根羽毛。要左侧翅膀的羽毛最外层的五根羽毛,还有……”他看了一眼书案上一堆草纸,一个算板。

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王旁越来越怀念便捷高效的生活。最早他是没有心情去改变,谁知道哪天就穿越回去了;后来他是没时间去改变,他的经历和他看过的那些穿越的确有些不同,他不需要一步一步升级打怪兽强化自己,他遇到的总是莫名其妙的问题,然后就是东奔西跑南征北战。所以他也没精力去改变。而现在不同了,一个爵位,一片可以自己掌控的土地,需要他去经营。所以,王旁开始看什么都不顺眼了,他希望这些按照他的想法去变化。

首先,就是他用的笔。毛笔是中国最传统的书写工具,但写大量的阿拉伯数字就很难做到即好看又工整了。铅笔?王旁还真没想到怎么能找到石墨,钢笔更不用说了,那可是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所以王旁只能想到鹅毛笔。

其次,就是书案上的这个算板,确切的说这个算板王旁基本没怎么用过,这东西倒像个摆设一样他的书案上。王旁桌上的这个算板是长方形,中间有许多格,凹槽内放黑白两色的小球。黑色代表数字五;白色代表数字一。运算的时候先定位个数,然后按照十进制原理,在凹槽中来回摆弄那些小球。

王旁指着这个算板对陆慎言说道:“这老古董也该换换了!”

“王爷,这算板可是新的啊!”陆慎言用手摸了摸那个算板,是用上好的花梨木制成,那可是陆慎言特意叫木匠用这书房家具的剩料打造的。王旁说这东西是老古董,可陆慎言早就喜欢的不得了。

王旁看出他舍不得,于是笑着说道:“你喜欢就送你了,不过,你找人,按照我的要求给我做二十个算盘。”

“算盘?”

“对!用矩形木框内排列一串串等数目的算珠,中有一道横梁把珠统分为上下两部分,算珠内贯直柱,俗称“档”,做成13档。档中横以梁,梁上一珠,代表数字五;梁下五珠,每珠作为数字一。”王旁一边说着,一边画出算盘的模样。

陆慎言结果纸挠着头:“这东西倒是不难做,可是做出来也只有公子会用,干嘛还做这么多啊?”

王旁一笑,他自己会用不算什么,他得让府上的人都会用。安排完这些,陆慎言打着灯笼陪着王旁回卧房,将近门口的时候,王旁又站住了。他向陆慎言嘱咐到:“赶明儿,你去给柔儿办个良人的身份。”

王旁没穿越来之前,这个身体是个十来岁还痴痴傻傻的呆子,柔儿是王夫人给王旁准备的服侍丫头。如果王旁没穿越的话,柔儿恐怕已经是这位痴呆二公子的妻妾。只不过王旁醒过来了,而且聪明绝顶,才华过人。柔儿至今仍然是服侍王旁的丫头,如果不能给柔儿一个良人身份的话,她连妾侍都不是。

今日苏轼来提亲,王旁痛快的答应了。本来王旁对苏小妹也有好感,更何况南下同行认识李定。李定向小妹提亲苏轼不但拒绝还嘲笑了李定,这将来可是一场是非。那个让苏轼惹上文字狱的“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就是这个对苏轼十分愤恨的李定所谓。提亲被拒到也没什么,就是这苏轼不该揭人短处,那李定还不气恼吗?和苏小妹的婚事王旁是答应了,门当户对也没问题,王旁琢磨着,自己是不着急,若是那兄妹也不着急,就再等个一年半载,等到父亲回京城,在操办自己这事也不迟。

陆慎言并不知道,王旁想了这么多,他高兴的说道:“太好了,明天一早我就去办,我猜柔儿姑娘要是知道这消息,肯定高兴坏了……对了,您不是要娶苏姑娘吗?怎么想起来现在办柔儿姑娘的事。”

“办清一个是一个,免得日后麻烦,万一那苏姑娘跟你家胭脂虎一样的醋坛子,那柔儿姑娘的身份就更难定了。”

陆慎言笑道:“公子您还怕这个啊?”

“怕?怕到没有,只是少些麻烦就好……”王旁心想,女人可真是麻烦,他可不能耽误柔儿的终身大事。也未必有几个人能像月下那样体贴懂事。

第二日一早,陆慎言就找来工匠开始打造算盘。算盘做好了,王旁又让人出了几道题目,他亲自上阵,这东西他从小就会。几个手指一拨动,劈哩啪啦的一会就都算出结果了,众人看的目瞪口呆。他见大家心悦诚服,便先教李恩喜和陆慎言等人珠算口诀,让蔡京抄写分发给大伙,再由他们分别教给府上的人。陆慎言又给王旁找来了鹅毛,王旁用快刀把鹅毛管削出一个斜面,并教会大伙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和算数。谁也闹不懂王旁这都要南下了,怎么突然又搞起这些。但王旁知道,他做这些就是为了南下打基础,以后身边的人要精通算数,数字是可以传递出很多信息的。

这些事一忙就是一两天,折克隽韩德容打探来消息禀报王旁,宝相寺的和尚庆辅与皇宫中的太监总管陈承礼关系甚密,这个结果一点都不出乎王旁的意料。可是怎么能证明那折子就是陈承礼写的,就在这时太子派人来告诉王旁,御座龙轮椅已经做好了。

最近这几天,宋英宗赵曙的身体已经好多了。王旁来到东宫的时候,太子正让侍卫推着他,他坐在新做好的轮椅上,笑着招手叫着王旁:“王太保,你做的这个东西太好玩了,赶明我给你也做一个。”

“快下来~那都是病人才做的东西,你给我做这个干嘛?!”王旁招呼到。

“嘿,不是你说的吗,这东西是照着诸葛亮的素舆做的,我觉得你和那诸葛孔明有一比。”他说话的时候,看到到王旁手中握着几根鹅毛。“你看看,我就说嘛,你连鹅毛扇都准备做了!”

王旁这才注意到,自己带这鹅毛来本来是想让太子赵顼看看鹅毛笔,谁知道和这轮椅联系到一块,他还以为自己要学诸葛亮呢。

“哈哈,那我是不是还得穿上后汉的衣服,然后来个羽扇纶巾?”王旁自嘲的笑道。

赵顼从轮椅上站起来,下了轮椅走到王旁面前,上下打量他说道:“嗯,有点味道。”

“别逗了,咱们把这御座龙轮椅给圣上献上,这几根鹅毛是送你的,我最近拿他写字,你也练习着用!”

赵顼结果王旁递给他的鹅毛,捏着上面的笔尖好奇的看了看。“这如何写字?”

王旁一笑:“走,咱们去见圣上,然后你还得配合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在赵顼耳边嘀咕了几句,赵顼连连点头。

英宗皇上这两天身体已经好多了,起色看上去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