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争宋-第4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做;完全是王安石和吕惠卿在背后主使的。章辟光扬言说‘:如果朝廷要重罚我;我就不会放过这二个人。’因为是这样;所以王安石他们才极力为章辟光开脱罪责以救他。希望陛下仔细考察一下那些隐匿的奸人;然后再问一问朝中大臣;就会知道我说的这些话是不是对的。

结尾处写着:叩请圣裁。落款殿前御史吕诲赵顼看完了,啪的合上奏折扔到地上。“一派胡言!”

“圣上息怒,吕御史也是尽职而已。”吴奎上前说道。

赵顼余怒未消,看着吴奎说道:“章辟光治平四年上书的时候;王安石还在临川?如何教唆章辟光?”

唐介这会儿光剩下后悔了,早知道皇上知道的这么清楚,刚才就不画蛇添足的多那两句嘴。而孙固的脸色更是难看,要是这会儿唐介反咬一口,再将刚才自己的话原封端出,那估计倒霉的不仅仅是吕诲了。

倒是吴奎仍是一副老好人的样子:“圣上知道这么清楚,那就不必理这份奏折了。”

赵顼别的可能不知道,但治平四年赵颢还没搬出皇宫的时候,他可是刚从大理回来,有王旁陪着途径临川的时候,还见过王安石呢。

“给我叫发敇司的,立刻制敕吕诲完全是以一些小人诋毁之言作依据;散布一些欺君瞒上毫无来由的谣言。”

门外的吏胥听到吩咐急忙将苏颂叫来制敕。

看着赵顼大步走出银台司大殿的门口,唐介一边擦汗一边嘟囔道:“你说圣上因为这个王安石,犯得着跟御史发这么大火吗?”

孙固擦着桌子上的墨迹:“早知道这样,你不递上那奏折也有道理。”

唐介摇摇头:“看圣上这样,你这管封驳也的确没办法封驳他的变法之意。”

这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似乎忘了就在赵顼来之前,两个人差点掐个你死我活的。

吴奎这会儿刚刚洗过脸回来,这墨迹还在,估计没个三五天算是洗不干净了,整个人脸看上去黑黢黢的,这要再画上个月牙,除了脸盘不像包拯,造型算是对上了。

“你们两个可千万别再吵了,现在什么阵势你们还没看明白吗?”吴奎关上房门。

唐介和孙固一同围拢过来:“吴参政,你快说说,你倒是看明白了什么?”

“我说你们两个都是急脾气,本来王安石主张变法,正合了圣上的心意。可韩琦,司马光等人不愿意变。你们想想,那韩琦,富弼都是再忍个一年半载就该告老还乡了。司马光和咱们可是一样,论学识咱们没法比人家,好容易人家快熬出头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朝中立刻就分成主张变法和反对变法两派。”

“那也该司马光这派弹劾王安石啊?!”吴奎不解的问道。

“嗨!若是倒退几十年,回到先皇仁宗的时候,还不为新政的事拼个你死我活的?当年庆历新政不就是样板吗?但现在可部一样了,你们忘了王安石的二儿子可是王旁。”

“王旁怎么了?!”唐介说道。

吴奎煞有介事的说道:“这王旁可不简单啊,平心而论就朝廷上关于开源节流的争议,你们赞成谁?要不是有几位宰相和司马翰林的声望,你们愿意从咱们俸禄里面去节流吗?”

这句话可是直指人心,平心而论,有哪个官员愿意自的俸禄越发越少呢?通进银台司官吏的俸禄待遇,有俸钱,衣赐,添支,傔人衣粮,公用钱,节日赏赐,这可都是真金白银落兜里的。

见两个人不语,吴奎接着说道:“王安石的想法好,可声望上他比不过这些老臣。但是他儿子王旁有办法,一句互相监督互补,开源节流同时进行。一下子就让司马光等人没话说了。好吧,你去开源,我们节流,这下不烦冲突了吧?再有争议怎么办?就像明天的阿云案,有争议就听。大于天,皇上肯定明白这个道理。”

“那这和吕诲又有什么关系?”唐介急性子,催促着问道。

吴奎捋着胡子,撇着嘴:“二位参政,御史台是干什么的?大宋和前唐可不同,前唐是监督皇上的,咱们这是监督宰相啊!王安石树大招风,御史台不属于门下省,万一这王安石变来变去,哪天把御史台编制便会门下省,由宰相任命御史。那时候你猜现在的各位说话不用负责的御史们会如何?”

唐介和孙固恍然大悟:“哎呀,还是吴参政想的远。看来我们以后可要多留心了,皇上怎么重任王安石,咱们可别站错了队伍,跟着御史台跑。”

“大错特错啊!若是御史台不在了,还要这通进银台封驳司有什么用?奏折交到政事堂不就可以了吗?”

唐介算是彻底被吴奎说糊涂了:“吴参政的意思是?”

孙固恍然大悟:“对啊!难怪王安石部怕唐参政将奏折递上去,现在他就如此嚣张,这要到以后发改司成立了,岂不是根毛没有咱们立足之地?!

第八十一章 新仇与旧恨

银台司的三位大佬,对王安石的态度上从各执己见终于达到了共识。因为他们清楚看到,皇上对于王安石的态度,这让他们愈发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到岌岌可危,尤其是王安石根本没有把银台司的人放在眼里。

可如果真的没有放在眼里,王安石自己也不会那么生气。他不是省银台司的唐介的气,而是生御史的气。只不过他懒得跟唐介他们的去解释,难道说谢谢唐参政,这奏折就不用上揍给皇上了吗?

如果他的脾气稍微收一收,做事也稍微圆滑一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熙宁变法在小皇上赵顼这么坚决的支持下,也许就会成功了。

好在,现在他多了几分希望,因为他有王旁。如果王旁不是王安石的儿子,而且如果王旁不是现在的镇南王,那么王旁的路要宽的多。他可以做王安石身边最优秀的幕府,这条路因为他王爷身份,地位也就显得不一样了。如果他不是王安石的儿子,他还可以利用现代人的思想,再变革于王安石的思想之上,或者大宋的宰辅就是他。

现实不是这样,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如果不是王安石是王旁父亲这个事实,就算王旁知道所有的变革之路也没用,他甚至连某个圈子都进不去。即便进去了,如何到正确的队伍中,而不会成为朝堂之上的自己这方的枪和对方的垫脚石?

即便如此,王安石还是气哼哼的回到了府上,正是小童周美美看到的那一幕。他当然不知道,在他离开银台司之后,银台司发生的那场让人啼笑皆非的内讧。他更不知道,就在皇上离开银台司之后,因为利益的关系,银台司内乌云尽散,而且还有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抱团御史台。

王安石不知道,赵顼更不知道。

回到勤政殿,赵顼越想越郁闷。都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如果不是父皇立了自己为太子,如果不是父亲走的早……

赵顼想得多了,这也不怪他,自古以来兄弟相残为了一个皇位的事还少吗?他亲眼看着赵宗沔想要篡位,难道母后对赵颢就比自己好那么多?甚至赵颢的亲事母后都要亲自督办。而且更让赵顼心烦的事,第五个儿子赵僩又夭折了。

亥时过了,此时夜色已深。勤政殿内还是灯火通明,“唉!”长叹一声,即便是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放到一边,自己身为一朝天子,竟然到现在连个后人都没有。

这个时候,吕诲又提起太后因为赵颢在宫中而被章辟光上书的事,这不是火上浇油吗?

该死的吕诲!王安石做的太对了。这些御史抓住点事没完没了的,不能让他们在这样下去了。要不是看着当年他跟着司马光一道弹劾任守忠份上,赵顼早就降旨把他贬出京城了。

“圣上,天色不早该休息了!”杨戬在一旁小声的提醒着。

“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圣上……”

赵顼抬起头;杨戬这是磨叽什么呢?

“德妃,还在等您呢……”

“告诉她,我累了不去了。”

杨戬有几分无奈,看的出今天皇上这气生的可不小。这个可恶的王安石,因为他皇上没少生气。杨戬是这么认为的,不光王安石可恶,有其父必有其子,那个王旁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从勤政殿退出来,杨戬琢磨着怎么和德妃回话。

德妃的寝殿中,一名妙龄女子袅袅的从屏风后面走出来,精心修饰过的妆容显得五官更加精致,柳眉凤眼,生的十分纤巧。

“启禀德妃,圣上说他今天不来了。”

刚刚还是一双似笑非笑含情的双目,听到这话立刻柳眉倒竖,多了几分怒气。

“皇上不来了?那去那里了?”

“德妃,您别瞎猜了,皇上现如今除了您这,哪都不去了。”

“算你会说话!”德妃显得有几分失落,懒懒散散的在梳妆台前坐下,一件一件的将头上的飞鸾走凤、七宝珠翠、花朵冠梳摘下来放在梳妆台上。

余光撇着,杨戬还在房中:“你怎么还不走?”

杨戬眼珠转了转,这个德妃就是那个有着一双美足让赵顼心仪的朱美人。果然不出杨戬所料,除了美足和一副娇媚的面容。德妃复杂的身世磨练出她极好的性格,这么复杂的皇宫大内之中,上到皇太后,下到其他嫔妃,很难说出她的不是,这让赵顼愈发的宠爱于她。

可真是的德妃并非那么不计恩宠,杨戬很快就发现,德妃十分有心机,而自己也通过经常有意无意的透露点她爱听的事,慢慢的成了德妃的嫡系。杨戬总想干脆不伺候皇上,留在德妃殿中听事,起码能做个头头,而且还能避开王旁。可在德妃眼中,或者这才是她待见杨戬的真正原因。

这个德妃到底是什么经历?他的父亲叫崔杰,是个平民,在她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李氏改嫁朱士安,又将她托付给一位姓任的亲戚抚养,因此她就有了三位父亲。

杨戬还真没看错,这位德妃就是若干年后出生的宋哲宗赵煦的生母。只不过现在德妃的肚子还有点不争气,就算她想争气,那也得有皇上的配合。现在的赵顼,还没配合的心情。

“我有件事想告诉德妃……”

德妃打发了房中的宫女:“说吧。”

“今天圣上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