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争宋-第4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旁有些好奇的看着童贯,缩卵功他也没听说过:“那道夫如今的卵,可是伸缩自如了?”这话一出口,王旁自己都笑了。

童贯红着脸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要不要我教你?”

“别别,我还是不学的好。”不用自己体会,光想想王旁就觉得难受。“好在你的男根保住了,可是这书到底是谁送的呢?而且太监允许娶妻妾,你既然能人事,怎么仍然孑然一身呢?”

“真太监能,我这假太监就不能,万一遇人不淑那岂不是事情败露了?!至于这书是什么人送的开始啊我也想知道,可送书的人迟迟不跟我联系,那段时间我在宫中每天也是提心吊胆,这宫里有知道真相的人,可能我的脑袋随时会掉。而且我也不知道,送书的人为什么送我这本书。”

“正是,道夫考虑的对。那后来你是否知道了呢?!”

“知道了……”童贯说到这忽然不想往下说了,这后面就不是自己的事,关系到的人太重要了。

尽管王旁是自己义父,那这件事也不能说了,并非不信任王旁,而是如今的童贯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再不是十四年前的少年,他有自己的想法,之所以告诉王旁自己的身份,是念在往日父子之情,让王旁放心。但如果后面的事王旁都知道,那他真的没法放心了。更何况有时候童贯也想,这十四年发生了太多的事,自己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王旁的想法他也无法琢磨。

王旁看出了童贯的犹豫,如果自己继续追问,反而显得有些太过无聊。他笑了笑:“做宦官也有做宦官的好处,只不过太监比大臣低三品,就算你再努力,官位也怕就那样了。”

“那有什么,凡事都是物极必反,也不一定宦官永远在朝臣之下。爹你这些年不在朝中,你不知道李宪李子范,宋仁宗皇祐年间补入内黄门,升供奉官。赵顼登基之后他屡次参与监督、指挥边境的征讨活动,能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并取得胜利,官至宣州观察位、宣政使、入内副都知,迁宣庆使。一度兼管财政,节省冗费十分之六。又拓地降敌,开建兰州城,进景福殿使、武信军留后。这次永乐城之战,李舜举又被皇上嘉奖,说他是举壮烈殉国,并说宦官们比朝臣更通晓军事,并勇于任事。”

王旁叹道:“这话要分怎么听,似乎皇上对当今朝臣很失望啊?”

童贯道:“这些文臣也是活该,李舜举是老实人,他从一开始就反对军事冒险策略。他在临行前跑去找三旨相公的王珪说,我们内臣的本分啊,就是洒扫庭院、擦抹窗户,相公当真以为可以领兵作战?想不到王珪却回话道:押班何必自谦?老朽正要是借用押班绥靖边境,以求太平呢!李舜举不敢相信王珪会厚颜至此,愤怒地默然而退。”

王旁心道:这个老不要脸的,也就是这些人的无能不作为,最终导致童贯、粱师成等人宦官的专权!

第069章 来游说的人

得知童贯不是真的净身了,王旁有些替他感到庆幸,不过刚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给了童贯这秘籍,也就是说童贯的这个把柄在什么人手里这可是个大问题。见童贯不想多说王旁也就不在多问,同时有了解到赵顼现在对官员的无奈。这下王旁更确信了,赵顼是实在没有办法才决定南下之行。

父子两个又聊了一会,童贯才问起王旁炼丹的事:“听说爹你要给皇上炼制不老仙丹?”

“怎么?你也想要?”

“我不想,人活着啊生离死别,生老病死那一样不是罪?人生之大多不如意的事了,我又没有爹你的心胸。我我是因为我听说爹你又要离开京城?”

“是啊,炼丹就要打造香炉,别人打造的东西我不放心,我打算到清河县去看看。听说武龄在那里,我想去看看。另外炼丹处所的选择,应在人迹罕到、有神仙来往的名山胜,否则邪气得进,丹药就炼造不成了,我想四处走走选好一处炼丹所在。”

王旁信口说着,童贯羡慕的目光看着王旁。

想着就发愁,自己哪懂得炼什么丹啊,但找武龄是因为以后要用人的地方多,而选一处地势则是为自己将来考虑。而且这地方的大致方向王旁已经想好了,燕云十六州净是些名山,即便是为了将来做准备,他也打算为自己选择一个进能攻退能守的绝佳的地势。

可这些话,王旁不能对童贯说,虽然父子很亲近,但王旁隐约觉得,童贯的秘密太多了。这些秘密让王旁不得不对童贯有些戒备,更何况眼下赵顼对宦官越来越重视,很难说如果让童贯选择,他会更忠心于谁。

父子又聊了一会童贯才告辞,临行他还念念不忘的问王旁:“爹你真不想入朝议事吗?”

“你不是也见过老爷子了吗?他都能想开看开,我有什么不能?再说,你没看我回到京城之后和谁都不走动,我现在就想安心休养,就像你说的:人生诸多烦恼事,干嘛要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童贯点点头羡慕道:“什么时候我能像你能一切放下那就好了!”

王旁话是说给童贯听的,看童贯眼中羡慕的神色,王旁真不知道他有什么事放不下。不过有一点王旁没说错,自从这次回到京城,王旁很少和外人走动,他相信想见他的人自然回来。他是这么想的也果然有人真的来的。

童贯刚走,一顶轿子落在梅耶府的大门外。跟着轿子里面的随从掀开轿帘说道:“老爷,梅耶府到了。”

一个古稀老人从轿子里面出来,他抬着头看着眼前的这府宅,轻声说道:“没错,就是这里。”随从上前打门,一个家丁开开一条门缝探着头问道:“找谁?”

随从递上名帖:“麻烦通禀一下王爷!”

家丁进去一会的功夫,府门两边大开,王旁从里面走了出来一看见来人忙上前行礼:“韩相,您怎么来了?!”

“我要是不来,你小子也不会去看我!”

说话的正是宰相韩绛韩子华,论辈份他是王安石的好友,仁宗年间来这府上劝说王安石到群牧司做判官的就是他亲自来的。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王安石正式到京城做官,三十五年沉浮,几次辞官几次罢相,如今王安石已经隐居山野,韩绛却已然成了一朝的宰相。

这种身份和交情,王旁再大的架子也得亲自来迎接。

将韩绛让进府中,王旁命下人设宴款待,韩绛来也是听说了王旁回到京城。他是真羡慕王安石能够如闲云野鹤般,找一处清静的地方养老。他这次来是也是看出了皇上有心留王旁在朝中,想到自己已经到了古稀之年,朝廷规定大夫七十而致事,人至七十,老而衰,不便在官场趋走办事了。换句话说,眼看就退休了,他来也是希望旧友之后能在朝廷中有所作为。

王旁当然知道韩绛的意图,他能劝父亲做了弼马温但是劝不了自己,不过跟老人聊聊肯定没坏处。正说着话,又有家丁来报:“门外有为姓吕的求见!”

“怎么是他?韩相,这吕惠卿跟我可没什么交情?!这会来见我难道是为了和您一样的事?”

韩绛冷哼了一声:“他要是来,别说我在这里!”

王旁一笑转头对家丁说道:“告诉他我出去了,什么时候回来不清楚!”说完将名帖递了回去。

家丁转身出门,王旁问道:“韩相,此人我有耳闻,算是支持新政的中坚人物,您怎么不推举这个人呢?”

韩绛不知道王旁故意这么说,他嗤之以鼻的说道:“这个人小,要是将他委以重任,那肯定会出大事!不过他想来与令尊貌合神离,不知道他怎么来这里了?”

王旁回京城了的事神乎其神的传的满城风雨,这里有高兴的也有不安的。比如吕惠卿,李定等人,可是等了好多日子也不见王旁上朝,心中更是忐忑。听说王旁仍然是王爷,但从此不参议朝事这些人悬着的心算是放下了。

这日退朝之后几个人又聚在一起,李定显得有些焦虑不安,见他唉声叹气的,吕惠卿说道:“你那唉声叹气的干什么?

“你们说也奇怪了,这王旁回来这么长时间也不入朝?”

“你难道还盼着他上朝不成?”吕惠卿停下看着手中各地上报的公文。

李定站起身来一边在房里走这一边说道:“我还真盼着他入朝议事,这么多年发生这么多事,他不可能不知道,你说他在他那府上怎么能坐的住呢?”

吕惠卿嘿嘿阴笑了两声:“我看你是怕苏轼苏子瞻那事儿吧?当年你就是小心眼,那事可闹的不小,差点坏了咱们朝廷不杀文官的祖训。”

“他那诗是白纸黑字,我不过帮他解释了意思而已。”

“得了吧,我看你是看上人家娘子,求亲不成才诬陷苏轼的。”

这句话正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李定脸一沉:“我再做什么事也不如吕参政你啊,终究我也没霸占什么,不像吕参政你,害怕王公复相,打什么小报告又诬陷人家。想那王安国和王元泽也不知道怎么得罪你了。对了,苏轼不管怎么说还好好活着,倒是王元泽命都没了,真要担心的我人我看是你吧?!”

吕惠卿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被李定这么一说他有些挂不住:“我有什么担心的?政见不同都是常有的事,况且这停止新法的事也是皇上的意愿。王元泽是他自己短命,碍着我什么事?王旁不提也就罢了,他要提我还要参他一本呢?!”

两个人面红耳赤的各自一肚子火,吕诲劝道:“算了吧,你没听说王旁专门给皇上采药炼丹?要是耽误了皇上长生的大计,你真不怕掉脑袋?再说,就王旁那祖宗,他不来朝廷议事已经是谢天谢地了,你还招惹他干什么?”

吕惠卿气哼哼的站起身来:“新政实施具体内容都是我做的,连皇上都赞我成绩卓著。王安石说不干就不干了,难道他说再复相就复相了?以后要是出什么事还不是我当替罪羊。王旁回来,要是挨个算账的话,当年不管是反对新政还是弹劾王公的,哪怕是后来不想提拔王旁府上人的,我看各个都要被清算,你们别在这装没事人一样。”

他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