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胜你看呢?”

    “挺好!”

    下午冯振昌他们在厂里呆的时间比计划的长,丁强接待他们,比接待冯一平还用心,全程亲自作陪,一处处的给他他介绍,说起塆里的那几十个工人。丁强赞不绝口,“他们是我见过的最吃苦耐劳,做事最积极主动的工人。”这话让他们脸上很有光。

    为此,冯振昌还和塆里的每个人都说了会话,勉励了几句,以他的辈分、身份和年龄,做这样的事比冯一平还合适些。

    下午放学后,有些没精神的黄静萍走到校门口,看到不少人正对着那辆少见的敞篷车指指点点的,高兴的跑过来。“你怎么来了?”

    “我先接你去酒店,一会在家里少吃点,陪你一起吃晚饭。”冯一平总觉得让她这样躲躲藏藏的很过意不去。

    “不用,下晚自习后你过来陪我呆会就好。”黄静萍也明白他的心思,“中午对我准备的饭菜满意吗?”

    “他们当然满意,不过都是夸的我。”

    “夸你就是夸我,”黄静萍笑着说。

    然而晚上他们也没能在一起呆多长时间,冯一平就在酒店陪黄静萍看了半个小时的电视,黄静萍就主动让他回家。“早点回去吧,爸妈还等着呢!”

    晚上和爸妈聊的时间比较长。

    因为资金充足,村里的勘察和规划设计进行的很快,最终出来的效果图,让所有看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以村部和村小学为中心,规划出了公共服务区,包括卫生所和村活动室,未来还计划新建一个幼儿园和一个小型的农贸集市。

    筹划的工业区,在村里几个塆的中间,就原来烧瓦的窑那一块,那附近平整一下,不占用田地,大概能有个十亩地,建设冯一平计划中的几个农产品加工厂,是足够的。

    村民们要建的楼房,设计所也给出了几种方案,完全不同于大家心目中的四四方方的那种,和城里的一些别墅一样,造型别致,前后都带一个小院子,车位,猪圈和鸡笼,包括狗窝,都有预留。

    每个塆盖新房子的地方,也都有规划,比如冯一平他们塆,最近要盖新房的,一律规划到塆前的那座小山上,一家家的顺着山坡排上去,至少能建三十多家,统一规划了车道、下水道和沟渠,如果建起来,就是和城里的别墅没什么两样。

    他们的那些旧房子,还是要一片片的拆除,重新规划,后来再盖楼房的,就在他们旧址上按规划的位置建,总之,等过上三五年,塆里的人都盖上楼房以后,他们塆就会大变样,由一个脏乱差的落后农村,成为一个整洁现代,由洋气的别墅组成的新农村。

    以塆口的大皂荚树和两口池塘为中心,还留出了大块的公共用地,平时作为休闲区,农忙时,用作打谷场。

    “塆里的人都同意吗?”这样的改变当然是好,但冯一平就不相信会没有阻力。

    “换做以前,这样的事想都不会想,没有人会支持,但现在情况不一样。”冯振昌说起来,面有得色。

    “就是,你四叔现在的工作好做的很,特别是我们两个回村以后。”梅秋萍说。

    呵呵,对,今时不同往日,就是不看冯振昌他们的面子,看在钱的面子上,对四叔主导的这件事,也不会有人反对。

    开着面馆,卖着板栗的,当然对冯振昌他们会心存感激,到镇上和市里的厂子上班的人家,也会感激他们,那些留在村里种地的人,除了自家的口粮,也按订单要求,种了不少能卖个不错价钱的庄稼,也会感激他们。

    接下来,他们家还要再村里办几家加工厂,又要招工,又要收各种农作物,那些在外打工的儿女以后在村里就能上班,而且拿的工资还不会比外面低,对四叔主导的这件本来也是为了大家好的事,他们也没理由反对。

    难怪爸妈这在老家住了一个多月,气色都比以前好了呢,在省城,他们虽然也做出了一些事,也赚了些钱,但那时又有几个人,能像村里的那些人一样尊敬他们呢?

    在这样的环境里,爸妈自然心情舒畅,心情好了,气色自然也会好。

    只在市里住了一晚,大舅就呆不住,挂面作坊里离不开人,他们在首都买的一些东西,特别是吃的,比如烤鸭,也放不了几天。

    冯振昌他们原本是打算在冯一平这多住几天的,一商量,干脆和大舅一起回去,趁现在天气好,提前把农产品加工厂的土地平整好,随着有佳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这些事,已经可以提上日程。

 第一百零八章 见张彦

    对他们这些高三的学生来说,这些日子的时间,是个很矛盾的东西,细化到每一天,每一节课,大家都觉得过得很慢,但是,当你看日历的的时候,却会发现时间正迅速的、一天天向7月的高考日溜去。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剩下的这些有限的日子,没谁敢怠慢,高考时多考或者少考一分,就也许就意味着你是能上一本还是二本,按一般的理解,在职业生涯起步的时候,一本的总比二本的容易找个好工作,要高一些。

    虽然冯一平已经可以不在乎这些,但他也一样努力,这些天晚上十一点睡,早上五点起来,比中考前还要努力,目标是他自己定的,他不希望落空。

    五月底,黄静萍结束了在财院的进修,冯一平和她商量后,让她回老家陪她爸妈住些日子,如果一切顺利,等到冯一平高考结束后,他们几个人就要开始计划中的旅行,先向南再向北,到达首都后,就将留在那里上学,到时再回家一趟,可没现在这么容易。

    黄静萍回家后的第一个周末,冯一平第一次给张彦打了电话,约她周日上午见一面,张彦也没问原因,爽快的答应了。

    周日早上六点,冯一平就驱车出发,金翎已经在有佳上班一个多月,刚刚启程去了首都,物色那边的办公地点,冯一平得以把自己的车拿回来,不然,就她那车,在下面县里,还真不好使。

    这一路上,他还是很激动,虽说平日里他总把张彦压在心底,强迫自己不要去想,可是,偶尔收到张彦短信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越往心底压,脑海里的那个形象便越是明晰。午夜梦回的时候,也经常会梦到曾经的那些日子。

    既然压制不了,回避不了,摒弃不了。那就干脆的面对吧。

    周日的早上,吃过早饭,帮着把家里的猪喂了,刷完碗,钻到房间里打扮了一下。张彦跟妈妈说了一声,又给缠着她要一起去的弟弟许诺带一个西瓜回来,就骑车往县城赶。

    虽然和冯一平上次见面,还是三年前的春节前夕,但之后他们的联系却一直没有中断过,除了每年生日之外,冯一平还会不定时的给她寄些东西,从学习上的,到生活上的,都有。很贴心。

    同时,这几年,张彦家也有不少方面受到冯一平的影响,比如,张作栋早早的在省城买了一套房子,为了这个,家里的楼房还一直没盖,不过,爸妈一提起这件事,就高兴的眉飞色舞。当初的那套房子,现在已经增值近一倍,光一年收的租金,就足够她和弟弟上学的花费。

    所以从爸爸嘴里。张彦也不时能听到冯一平的消息,休学啦,出书啦,一家接一家的开公司啦,兼并了市里的一家工厂,便利店已经开了近百家分店啦。上电视啦等等,当然,冯一平的那期访谈,她也是看了重播的。

    总之,张彦觉察的出来,爸爸说这些话的时候,话里话外都充满着对冯一平的佩服。

    他又读书,又开公司,那么忙,怎么还记得给我买那些零零碎碎的东西,而且都和这个手机一样,一点都不便宜?

    张彦想到这,脸上又浮出笑来,加紧蹬了几下,额头上都有汗冒出来。

    她和冯一平约的地点是在城关大桥旁的广场边,远远的她就看见,一个人站在一辆银光闪闪的车旁向她招手,她的心跳的快起来。

    冯一平看着张彦骑着车越来越近,不知怎么,并没有第一次见面时的那种紧张,很平和,看着她因为骑车太快,两颊通红,笑着去拿了一瓶水,又给她递过去几张餐巾纸,“擦一擦吧!”

    张彦接过水咕咚咕咚的喝了几大口,也没有刚出门时的那种紧张和忐忑,脱口而出一句,“你怎么长的那么快!”

    是挺快的,因为营养跟上来,现在的冯一平,比原来的他高了几公分,净身高现在已经有一米八一。

    “你还小呢,也能长高。”张彦是还小,她现在是师范一年级的下学期,要下半年冬月才满十六周岁。

    他们两个站在这,还是有些引人注目,广场上那些带着孩子的大妈大婶们不时扫过来一眼,“我们去公园吧,”冯一平把张彦的自行车往后备箱里搬。

    张彦她们县,只有一个公园,年头很早,维护不力,有些破败,倒是原来的那些树木越长越有精神,有自发的朝森林公园发展的趋势。

    冯一平提着两个袋子,张彦拿着一块野餐布,在公园制高点的那座古塔下,找了块平坦的草地放下来,然后冯一平一样样的往外拿各种零食,都是张彦后来喜欢吃的,薯片,苏打夹心,烧麦饼干,欧式薄饼,山楂片,圣女果,火龙果,椰汁……。

    “这都是在你店里拿的?”张彦毫不见外的撕开一个欧式薄饼。

    “也要花钱买的。”冯一平用水果刀给她处理火龙果,回了她一句。

    “那不还是从一个口袋到另一个口袋。”张彦笑着说了一句,不知怎么回事,在这个算上今天现在的这次,也才第二次见面的人面前,她特别放的开,也觉得特别自在。

    “对了,高考准备的怎么样?听我爸爸说,你希望去首都读大学?”

    “希望如此吧!”冯一平把火龙果分割成不小的几块,递给她两只一次性手套,“用这个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