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1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的巨轮转的飞快,1804年很快就在欧洲各国的紧张备战中走到了末尾。农历的九月末,拿破仑加冕称帝,他从教皇庇护七世手上拿过皇冠亲自戴在了自己与妻子约瑟芬的头上,寓意是“自己奋斗出的皇位”,从此成为“法国人的皇帝”。

    而奥斯曼的都城伊斯坦布尔再次迎来了前几月愤而离去地英国和奥地利等国大使。

    英国人在《亚眠和约》墨迹未干之时就撕毁了合约,与法国人再次开战,现在的伦敦正在酝酿着一股反法的滔天骇浪,他们已经跟奥地利联系了上,而且自从1799年战争后就置身欧洲事外的俄罗斯帝国,如今也正在积极地向伦敦靠拢。

    保罗一世被刺杀之后,俄法关系再度走向破碎。以外交大臣А·Б·库拉金和海军上将莫尔德维诺夫为首的部分官员持亲法立场。库拉金及其支持者主张实行“自由之手”政策,即尽量使俄国置身于欧洲冲突之外。他们认为,俄国应该避免同任何国家包括英国、法国、普鲁士或奥地利结盟,俄国的目标是与所有国家扩大商业关系。

    另一种观点一如既往地认为,唯一正确的政策是与英国结盟反对拿破仑法国。这一派为首的是担任驻伦敦大使多年的c·p·沃龙佐夫。

    还有一派是以寡居的皇太后玛利亚·费奥多罗夫娜为代表,主张与普鲁士结盟。

    从1801年至1804年的上半年,亚历山大一世及其朋友们一直在致力于“自由之手”政策的推行。但不久他们的热情就逐渐转向了英国,这一结果就是俄国即将参加第三次反法同盟,圣彼得堡与伦敦走的越来越近,亚历山大一世时刻以富国强兵为己任,又完全继承了祖母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气魄,不遗余力地利用一切机会进行领土扩张。这次他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俄英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有了俄罗斯,有了奥地利,就算普鲁士因为汉诺威的诱惑有可能保持中立,这次反法联盟的力量也会极其强大的。

    尤其是俄罗斯人的参与,在1799年的‘昙花一现’之后,时隔五年,斯拉夫人再次登上欧洲的中心,后者作为最早施行武器更新换代的欧洲国家,作为整个欧洲地区首屈一指的人口大国,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但俄罗斯如果想要放心大胆的对法国人动手,那么他就一定要安抚好奥斯曼人。中国人的精力正集中在中亚,俄罗斯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奥斯曼帝国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绊脚石了。

    所以英国人和奥地利人正如他们离开时的无奈感觉一样,他们重新无奈的回到伊斯坦布尔。

    之前的英国、奥地利二强,对于奥斯曼帝国在对法态度,和对希腊的严酷手段,以及苏伊士运河等等利益,是十分的不满。但因为他们暂时对奥斯曼帝国无可奈何,所以他们离开伊斯坦布尔时的心情极其无奈的。但现在利益使然,他们又不得不再度来到伊斯坦布尔,而且让他们头疼的是,他们此刻依旧没有什么可以威胁奥斯曼人的。

    之前他们的离开是因为奥斯曼与法国关系修复的太过迅速,现在他们的复来依旧是着眼于奥斯曼与法国的关系。区别是前次他们还有底气表示自己的愤怒,现在却真的要寻求奥斯曼的‘帮助’了。

    英奥使者的复来,说明欧洲战场的形势并没有出乎塞利姆三世的预料。

    拿破仑加冕法国国王,还计划着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并兼并热那亚,以便让自己的继子欧仁·德·博阿尔内成为意大利副王,代管意大利。

    虽然这还没有成为事实,但这种大事总是有苗头显露迹象的。这让奥地利的弗朗茨二世无法忍受,神圣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的利益受到了极大地威胁。

    维也纳与伦敦的关系极为密切,作为传统的欧陆强国,弗朗茨二世的态度也是第三次反法联盟的基础。英国就那么点人,不可能把红虾兵拉到大陆上来,跟法国人刚正面的。伦敦必须在陆地上为自己找到一个能抗事的打手。奥地利就是最适合的一个!而要是把俄罗斯也拉上,那简直是完美。

    可这干奥斯曼人什么事儿呢?

    塞利姆三世看着巴巴的赶到伊斯坦布尔的英国、奥地利使者,无所谓的摆了摆手。他才没兴趣趟欧洲那滩浑水呢。他感兴趣的是当二道贩子,是赚钱。

    现在,有点眼光的人都看出来了:反法联盟即便能拉拢整个欧洲,要想碾压拿破仑,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做到的事儿。站稳了脚跟的拿破仑已经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击败的了。

    在《亚眠和约》签署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拿破仑虽然跟英国很快就再度闹翻,但是在欧洲大陆上,法国却享受了自革命之后难得的一段和平时光。也就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拿破仑的主导下,法国的钢铁业和水泥业有了显著的增长,前者产量至少比1800年翻了一番,已经赶上了波旁王朝时期。

    这让法国的兵工厂开足马力生产新式枪炮的同时,也有了足够的铁筋水泥在法国境内修筑起一处又一处的永久性防御工事。

    拿破仑很有自信,但他也不会自信倒蒙了头。再能打仗的将军也不可能百战百胜,而且在中国学习了三年的他,也知道什么叫‘先不败而后求胜’。

    《孙子兵法》的这一思想实在是很能震撼人心。

    先立于不败之地,而后去追求胜利。这样的战争还有失败的可能吗?或者说这样的国家还有失败的可能吗?

    这句话十分适用于法国,适用于拿破仑。

    他现在最需要的不仅仅是胜利,还有‘不败之地’。

    而增强法国的国防,为法国披上一层坚实的盔甲,这绝对是很有必要的。就像二百年前的欧洲,每个国家都发疯了一样在自己的国界线上修筑一座座的棱堡。

    但这无疑也会让法国变得更加缺乏物质,不管是水泥还是钢铁。尤其是法军那庞大的建制下,自身相对缓慢的武器更换速度,他们无疑是奥斯曼帝国最优秀的贸易对象。

    他们与奥斯曼同处一个地中海,奥斯曼的商船直接在意大利沿海就可以靠岸,只要贸易之路开启,那简直是一条流淌着黄金的江河。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反法联盟,英国人虽然已经逐渐退出的东地中海,但他们还牢牢掌控着直布罗陀海峡,还有着不俗的海面战力。这生意做起来也不会比法国逊色。

    在英国和奥地利的使者来到伊斯坦布尔的时候,苏丹皇宫内,塞利姆三世微笑着听取着大维齐尔雷杰普帕夏关于奥斯曼自身的各工厂在秋季状况的汇报。

    “……总的来说收益增加最多的还是我们的纺织厂。战争对于社会的破坏太大了,不管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他们的棉布产量都因为战争而降低了很多。尤其是法国。”奥斯曼帝国在引入中国之前,很大程度上都是一个对法国敞开了大门的大市场。

    法国因为战争而纺织业遭受重创,丢失了奥斯曼的市场,中国人和英国人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缺,尤其是中国。因为它与奥斯曼帝国的亲密盟友关系,以及之前就在奥斯曼上层社会的经营,占据了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所以,现在就是奥斯曼反攻法国市场的时候了。奥斯曼完全可以从中国进口足够多的棉布,然后销售到法国去。反正飘洋过海而来的中国棉布,价格虽然上涨了不少,却也不比欧洲的同类布匹价格贵了。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

    “特别是战争所需的大量军用棉纱和酒精,价格已经比战前涨了两倍。”

    酒精就是粮食,没有粮食拿来的医用酒精?这种从中国传来的‘发明’,已经有实际效果证明了自己的效用,对于抑制伤口发炎有着绝大的效果。

    “如果我们跟英国和法国的交易,都能顺利完成。预计今年全年的利润收入将会会过了十万英镑。”这还只是纺织品和军用棉纱和酒精,更大头的是军火。“军火上的获益更大。我们从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手里都收到了大量的订单。”这些订单如果靠着奥斯曼帝国自己的兵工厂制造,五年也造不完,可他们背后有个中国,而中国人也非常够朋友的让奥斯曼从中插上一脚。“新式火枪订单总计五万两千杆,各型号六角炮八百五十门,炮弹15万发,火药两万桶。铜块七百吨,铅块两千吨,锡块两千吨。我们的收益总计约在三十万英镑。”

    显而易见,中国人会赚的更多。可是这四十万英镑的利润,那是人家中国白白让出来的啊。这才是奥斯曼的真正朋友。

    塞利姆三世看着天方半岛的地图,他觉得自己可以给中国人更大的画饼。

    是的,画饼。

    奥斯曼与中国交往了几十年,一些词汇也从东方传到了奥斯曼。画饼这个词儿,就是其中一个。

    天方半岛上有瓦哈比派,自己可以划出半个天方半岛,只要中国人能狠狠地把那群可恶的家伙给镇压了。那该死的沙特家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九十二章 ‘火中取栗’

    苏丹皇宫的大厅中,赛利姆三世很快见到了两位熟悉的特使。

    穿着得体的礼服,带着白色的假发,还有那浑身散发的香水味道,‘文雅’中不自觉带着一丝高傲,这就是英国和奥地利的贵族。

    只是令赛利姆三世觉得好笑的是,这两人在不久前还甩脸子给他看呢,现在就要对着他卖好了。

    国与国之间就是这样。

    人们常说夫妻没有隔夜仇,这句话放在国与国之间更合适用。两个曾经敌对的国家可能为了某件事在一夜之间就能成为盟友,比如一战时候的英法;两个曾经亲密的盟国也可能因为了某件事而一夜之间成为仇敌,就像德国和沙俄,和英国。

    奥斯曼与奥地利是仇敌,跟英国人的关系也没好到哪里去,但欧洲人玩外交已经玩了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