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1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正这些以外国人的眼光和观点来书写的文章,其中很大比例又是赞叹中国的不可战胜的,很是挠中了中国人的痒痒。配合着陈汉本土媒体工作者的辛辛苦苦,也的确把中俄战争的影响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极大地扩大化了。

    战争到现在,陈汉对外公布的牺牲本土士兵数量已经超过了两万人,算上七汗国的人,这个数字更能扩大到五万,而伤亡也超过了十万人。

    可以说,要是只限于开战之初的二十万军队,国防军现在也已经丧失了战斗力了。但是伤亡如此大,可陈汉被俘的军人数量却只有寥寥二三百人,这当中很多还是负伤后在进攻部队撤离后被俄军俘虏的。毕竟陈汉的大规模进攻大多数会发生在夜晚,能见度是很低的。还有一些是直接被震昏过去了,然后醒来时就是俘虏了。

    但是十万大军【纯粹的国防军】伤亡近半,而只有二三百人的战俘,这是个什么概念?

    俄国人对战俘的数量一开始并没有敏感。他们好不容易抓到了战俘,那都是很显摆额晾在了所有人的眼前的。数字根本没有进行保密,一些事儿就已经被透漏出来了,不管是被俘的俄军,还是从俄军身上收缴的报纸信件里消息的汇总,都显示了这个数字。

    倒是七汗国的人,俘虏人数已经超过了一千五百人,甚至都达到两千人了。

    这些消息在这次的热潮之中率,首先被《军报》透漏了出来,然后中国国防军的战斗意志和勇气就鲜明无比的显现在了举国上下的眼中。

    因为这实在太提人心气了,同时国防军在陈汉的地位也顺带着变得更高了。

    可是同陈汉方面被俘的士兵数量相比,俄军打到现在,事实上被俘的士兵数量可就很多了,前前后后加在一起超过了两万人。这可比陈汉方面被俘的士兵数量高多了。

    但要是更细密一些的进行区分,这两万俄军战俘里的大部分人却是在巴格拉季昂带兵赶来东线之前就被俘虏的。

    古里耶夫要塞和阿斯特拉罕要塞,虽然后者是死绝了,前者投降的时候光是俄军就超过了六千,还有一定数量的俄国青壮,这些人也被当成了战俘对待。也就是说这两万人里头,有着相当一部分是俄罗斯的民间反抗武装,也就是民兵。

    而真真属于巴格拉季昂带来的俄军的数量,说真的,并不多,也就是两个这个数字。俄国人这次是真的在拼命,很够种的。

    但外国的记者不知道啊,陈汉的老百姓也不需要知道的太清楚。陈鸣只用战俘,就让俄国丢了大脸。

    ……

    伊犁,中俄战场的大后方,国内外上百家媒体汇聚的城市。每天每时每条街道上,你都能够看到挂着记者证到处乱逛的记者。其中不少都是蓝眼睛大鼻子的外国人,跟老毛子长得没什么区别。

    伊犁的鸽巢可以说是整个伊犁城最繁忙的地方,比设在伊犁的太子行在都要繁忙热闹。

    陈鼎在一个月前被陈鸣正儿八经的分封为太子,这显然是陈鸣在力撑李家。然后陈鼎的太子头衔还没有戴上几日,他就被自己老子一脚踢出了南京,跑来大西北观光来了。

    现在他人已经不再伊犁了,但大队的依仗和警卫部队还留在伊犁。

    伊犁城有那么多的记者要向自家报社发通讯,鸽巢繁忙和紧张度可想而知。

    甚至一些记者都在鸽巢的隔壁安了家。

    这是继上一次中俄战争之后,伊犁城再一次的汇聚到这么多的国内外媒体。

    伊犁鸽巢的周边,早前因为伊犁外国人的骤然增多而生出的两家在之前的整个薪疆都没有出现过的咖啡店早就已经变成了本地餐馆了,但没过一个星期,这两家餐馆就再度从老式的薪疆饭馆变回了咖啡馆。这就是专门为那些老外记者们准备的。当然,也可以说是专门挣那些老外记者们钱的。

    就像上一次伊犁的热闹一样,这些老外们的人数并不很多,但消费能力真的很强。而且一些中国记者也有喝咖啡。

    瑞典人阿尔宾·杜尔马兹和英国《每日新闻》的驻中国记者吉米·马丁再次来到了伊犁。

    他们在中国都已经生活了二三十年了。不管是杜尔马兹还是吉米·马丁,早就把家人接到了中国。

    虽然吉米·马丁在最初开始的时候有点不情不愿,他一个人在中国过的可是很潇洒的。作为《每日新闻》的老牌外派记者,兢兢业业,许多次给报社及时提供了中国发生的大新闻的马丁,《每日新闻》给的薪水和补贴可是不菲的。就算他的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直接寄给了自己在伦敦的家人,但剩余的那一部分和他在中国赚取的外快也足够他在上海的郊外买下一做房产,并且买下一个白奴为自己做日常服务了。

    甚至他都可以有规律的替换女奴,这日子多潇洒?为此他都忽略了自己在伦敦的妻子是否会给自己戴上一顶绿帽子的可能了。

    但最终他还是把他的妻子儿女接来了中国。因为事实证明他的妻子儿女是爱他的,马丁拒绝了一次,马丁拒绝了第二次,马丁拒绝了第三次,他还能拒绝第四次、第五次……,可他不能一直拒绝下去。

    而杜尔马兹这个瑞典人却是因为瑞典国内的混乱,他是主动的把自己的妻儿父母接来中国的。

    对比瑞典的生活,中国的日子安稳多了。

    这是两个被中国所征服的外国人。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帝保佑,保佑伟大的俄罗斯……

    察里津,亚历山大一世行宫。

    亚历山大一世面前的俄国重臣和他的近臣们,一副嚣杂慌乱和低沉的气氛。那些几天前还流连于宫廷的风花雪月的政要、将军们,现在全都在板着一张脸,或者是围着地图脸红耳赤地争论。

    巴尔干战场上传来了俄国人期盼已久的好消息,奥地利人终于参战了。超过十万奥地利军出现在了特兰西瓦尼亚【现属罗马尼亚】,这俨然就是雪中送炭,就俄罗斯于水火之中。

    奥地利人的参战给奥斯曼帝国很大的压力,后者的攻势不仅陷入了停顿,还因为大量兵力被奥地利牵制而第一次在乌克兰区域开始了主动后退。虽然那个距离还不到五十俄里长。

    但这已经让亚历山大一世他们高兴不已了,奥斯曼帝国的攻势受到了遏制,在俄国的高层看来,这意味着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已经越过了巅峰,开始从山顶走下坡路了。

    但就在亚历山大一世还没高兴几天的时候,就在俄罗斯的重臣和贵族们高兴没有几天的时候,伏尔加河战场爆发了骇人听闻的大变故——俄罗斯的里海舰队遭到了大惨败,被迫让出了伏尔加河口的控制权,这也就意味着新阿斯特拉罕被中国人从水陆两面彻底的包围了。

    巴格拉季昂在阿斯特拉罕要塞下的进攻失利,说真的,亚历山大一世还是乐于见到的。在库图佐夫垂垂老朽,活不几天的情况下,身体健康,年龄也不过五十岁的巴格拉季昂成为俄军旗帜对于沙皇的威胁真的有点过于严重。这分割了亚历山大一世刚统一在自己手中的俄军兵权!

    尤其巴格拉季昂在俄罗斯名声很好,身上还披着一层‘卫国战争英雄’的光环。

    亚历山大一世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巴格拉季昂在受封元帅,成为俄罗斯陆军领袖之后,绝对能给他很大很大的压力。

    那时候巴格拉季昂就能够从‘俄罗斯帝国’这个大棋盘上的一个棋子上升到棋手了。

    从打工的变成小股东,即使再小,那也是股东,那也是身份的不同。

    这不在于巴格拉季昂本身是不是愿意给沙皇以压力,而在于他的‘实力’能不能。那显然是能的。

    所以,巴格拉季昂在阿斯特拉罕外遭遇失败,亚历山大一世是乐意看到的。这场失败会让巴格拉季昂身上的光环大大的消弱了。当然,亚历山大一世不是原时空清末的满清,以彼此扯后腿,败坏大局也不可惜的白痴。他希望看到巴格拉季昂的失败,但他也决不允许十几万俄军精锐彻底的丧命在阿斯特拉罕。

    现在,亚历山大一世跟前的那幅地图就是阿斯特拉罕战场的示意图,地图上面一个个象征着国防军色彩的巨大红色箭头已然从四面八方彻底包裹住了蓝色箭头代表的俄军了。

    自从这一噩耗传到察里津,整个沙俄行宫一片哀嚎,连随行的政府高层都陷入了一片惶恐不安当中。

    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巴格拉季昂他们危险了。

    而俄国若是丢掉了这支军队,那也就等于彻底的输掉了这次战争,俄罗斯输掉了这场战争后他们的损失会多么的巨大,那将是一场无可想象的大灾难。

    亚历山大一世不愿意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的罪人,虽然俄罗斯在之前已经失败过一次,丢掉了俄罗斯在东方三百年开拓的成果,让他祖母的声望大大受损。可现在他要丢掉的是伏尔加河,不是西伯利亚。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即便仅仅是一小段河段,这也是一个绝大的耻辱。

    想想中国的皇帝,丢了薪疆和丢了山东半岛【黄河口】的压力哪一个巨大?

    这个罪名只要想一想,就让他整个人都敏感而暴躁。

    所以他必须阻止灾难的发生。

    但亚历山大一世又不得不扪心自问,这场战争俄罗斯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俄罗斯还有资本继续把它进行下去吗?

    先是拿破仑的入侵,然后是对奥斯曼和中国的战争,俄罗斯已经动摇根本了。好不容易奥地利参与了进来,英国人的援助也送了过来,亚历山大一世才松了一口气,俄罗斯在东方却又遭遇了巨大的危机。

    不去说南线和对法战争,只说东线战事的发展,从一开始梅洛亚尔斯基的五万人开始,到现在巴格拉季昂部的被包围,至少十万俄军士兵损失在了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