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13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四年一度的世界竞技大会已经再次拉开大幕,在经历了开局的不利后,中国队的表现迅速走上了正轨,10米气手枪、跳水、举重、游泳等项目接连开花,截至目前已有10金5银5铜入手,牢牢占据了奖牌榜之首为。英国队的成绩也很不错,已经五金在握,名列奖牌榜第三位。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成绩,如果能够一直守住这个位置,那将是英国体育的新突破。可是,在庆祝喜悦的欢呼之中却总是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噪声,如“未能普及全民体育”、“落后举国体制”、“劳民伤财”等骂声这些天里也不绝于耳。

    德里竞技大赛开幕日,中国文教与体育大臣代王陈桐,会见中国竞技大赛代表团代表则是这些声音最大依仗,一些人言必称中国体育不是举国体制,不花纳税人一分钱,费用都由赞助商承担;人家不追求金牌,参加竞技大赛是自发的兴趣爱好,实现了全面普及体育的中国才是真正的体育大国。这是何等荒谬的言论!

    在这些人眼中的,中国家庭培养一个运动员,需要自己承担大部分或是全部的费用,家中的泳池(或者浴缸)就能培养出一个国际游泳健将;大街小巷,更是隐藏着无数跑步好手,选出几个就能一次次跨越黄种人的身体极限冲击奖牌,与白人黑人在这个西方人种最占据优势的运动项目上较量高低。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中国人真的不看重金牌?不看重运动成绩吗?

    事实是恰恰相反。不仅中国人视竞技大赛金牌获得者为国家英雄,中国政府还特别重视金牌的数量。重视到何种程度?每年政府的经费下发都直接和本项目的成绩——金牌数量挂钩,实施绩效考核!中国竞技运动委员会每年会将大约20个亿的经费分发给其国内40多个体育协会,现任中国竞技运动委员会首席执行官的靖江王陈桂特别推崇“绩效工资”的分配模式,他就像一个风险资本投资者一样,根据各个体育协会的将奖牌变现能力来决定资金的发放。

    1976年以后,中国代表团获奖最多和影响力最大的竞技大赛项目:乒乓球、羽毛球、射击、跳水、足球、篮球、马球、格斗、冰雪运动、体操和速滑,从中国竞技运动委员会得到了最多的资金支持,总共大约为58。5亿华元,占这几年的总共资金的60%。同时,田径和游泳因为拥有更多的单项,这就意味着有机会赢得更多的奖牌,性价比颇高,因此中国竞技运动委员会也愿意更多地对这两个项目进行资金上的倾斜。再有就是像篮球的影响力更大,虽然此类比赛最后只能提供一枚团体奖牌,并且这些项目往往都拥有大量的赞助商支持费用,中国男篮夺冠的概率也不会因为资金的减少而降低——篮球与田径一样是欧洲少有的能占据大幅度优势的竞技项目,但中国竞技运动委员会还是愿意拨给他们足够的资金支持,因为篮球项目在中国观众中的热度很高。

    再来让我们看看硬币的另一面,由于中国的现代马术、欧洲击剑和拳击在前两届竞技大赛会上都没有得到好的成绩,中国竞技运动委员就迅速减少了对这些项目的资金支持。其中现代马术项目在今年得到的投入资金降到了近20年的最低值。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帆船项目在上届竞技大赛会上遭遇惨败,这也使得中国竞技运动委员会对这个项目的投入进行了大幅度削减,虽然中国帆船队在本届竞技大赛中的表现一直很好。

    所以说,中国的体育辉煌也是建立在国家资金的投注之下的,他们国内的体育项目来年获得资金的多寡很就显然取决于于它们在竞技大赛会上成绩。了解到这些,那些‘不和谐的噪声’们是不是就可以闭嘴了呢?

    现代竞技的成绩是需要大量投资作为铺垫的,所谓‘中国体育事业不花纳税人一份钱’的谣言,和‘全民运动’,只是某些鸡蛋人的猜测和虚言。

    是的,中国是有几项商业开发极其成功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马球、格斗,并不特别需要中国竞技运动委员会的拨款,凭借强大的赞助商就足以搞定一切。但是不要忘记,对于这些广受广告商欢迎的对象而言,各国都是一样。

    但中国强大的综合体育实力可不是只有以上寥寥几项。如此中国的体育事业又何来不花纳税人一份钱之说呢?

    中国体育的主要收入确实来自商业赞助。大明星大联赛,赞助商自然是趋之若鹜。但是如果你把目光转向某个小村镇、学校、工厂的小球队,就知道它们想要获得商业赞助就太难太难了。为此,中国各级政府想了各种办法,给这些赞助企业大量相应的政策和税收的优惠,个人捐款资助体育事业也可以抵税、减税,就像慈善一样,以变相补贴的方式鼓励企业个人捐款。

    中国的运动员也的确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公立大学,但既然是公立学校,那又怎么可能不花政府的钱呢?每年中国的公立大学都能从国家专项基金和省市政府获得大量的拨款,哪又何尝不是纳税人的血汗?这些拨款很大一部分就是用来给特招的学生运动员发放奖学金的。这些学生运动员从小学到大学有一套完整的体育选拔体系,各个年级都有相应的校队和联赛,以中学—大学—职业运动员的轨迹层层选拔。中国的大学生体育协会,是由中国千百所大学院校所共同参与的一个协会。其主要活动是每年举办的各种体育项目联赛,是中国大学生学习之余最重要的盛会之一。

    这些学生运动员从小开始学习体育,光凭文化课的成绩当然进入不了大学,但是大学招收他们正是看中了他们的体育特长,而也不是让他们来正经上课的。数额可观的奖学金和优秀水准的教练员能够确保这些人在保持学生身份的同时,也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进行训练。这些学生大多就读的也是类似运动心理、体育经济与管理的专业,即使体育生涯不成功或者是退役厚也可以向教练、体育经纪人方向发展。

    在中国,国家的财政拨款对中国的学校影响到什么程度呢?曾经有不止一所中国的高校,因为财政困难,宁可砍掉一些基础学科院系,也要保留体育生。所以在中国,要靠普通家庭的个人力量,就想培养出一名竞技大赛选手,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如今的竞技体育环境下,想要从小自己请教练训练,然后就摘下竞技大赛金牌,对普通民众来说全然是天方夜谭。竞技大赛所代表的竞技体育更是离全民体育相当遥远。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体育竞技大赛本身就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实际上,中国在体育上的投入也并没有高到一个骇人听闻的地步。世界上各个体育大国,如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在体育事业上的投入所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更高!

    这才是真正的举国体制,以举国之力来做好体育。英国的体育体制是比较落后,但究其根本,与那些对政府心有不满的鸡蛋人的以讹传讹,颠倒黑白的不负责言论是完全不同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竞技大赛的金牌就是用钱堆出来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一点也不丢人。

    实际上,哪个在奖牌榜上成功的国家都一样,只是形式不同。而且随着祖国的逐渐富强,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也会趋于多元,英国同样也会在体育竞技道路上走出自己特色。

    ……

    “fuck,这写的什么狗屎文章?”英国某政府部门的一名官员看着眼前的稿子狠狠地咒骂了一句,“现在是竞技大赛期间,不是要他们与鸡蛋人辩论,河蟹才是第一位的。”这种蕴含着戾气的文章绝对不能公开刊登,虽然作者的意图也就是在为英国体育辩解,但他过界了。

    “打回去,让他修改。那些不必要的东西都剔除了,只要让民众知道中国的体育是怎么一回事就好了。”

    这名官员不打算节外生枝。要是像上回搞“中国慈善”那样搞轰轰烈烈,最后英国受到了来自国际上的压力,连文化与体育大臣都宣布辞职了,那可不是他愿意看到的。也不是他这样的小肩膀能够担得起的……

    舆论宣传是个很艰难的事情,毕竟中国现如今的优势太大了么。英国国内都不知道有多少个鸡蛋人成天叫嚣着东方的月亮比西方圆,可是要让官员自己做个选择,有可能的话他也愿意移民到中国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后记7 当代皇室

    简王陈植带着一脸疲惫回到了自己的公司,他立刻招来了公司的执行总裁周舫,郑重的问道:“老周啊,咱们公司账上还有多少钱?今天我和国防部刚签了一份总价十个亿的合同。”可别拿不出钱来了。

    周舫的眼睛立刻瞪得圆圆的,嘴巴也长得圆圆的。“你不要命啦!财务部出的报表前天就送给你了,你没看吗?刨去咱们后继需要支付东铁、华工和铁道部、交通部等方面的二期三期的五亿多资金外,账面上只剩两个多亿现金啊。”

    要不是估计着对方的身份,周舫都想拽着自己老同学的脑袋狠狠地晃一晃了。今年才过三分之二啊。

    陈植道:“我怎么觉得还有十几亿呢?”

    周舫没好气的呵呵冷笑,“十几个亿?俩月前是还有十几个亿。但里面不是有五个亿按照你的吩咐,投给了神州和九州了吗?这钱没个三五年是见不到回头钱的。还有非洲和天方事儿,我们三个亿的货是发了,可非洲那边只给付了钻石,天方那儿只给石油。这些东西我们还没来得及出手呢。”

    陈植拍了下自己的脑门,这一个多月里他都没怎么进公司,对公司的关心也真的很少。“那朝百发要钱啊。他们楼盘也快卖完了吧?把帐都并进来。”

    周舫对于陈植混乱的资金估算大为不满,埋怨道:“百发欠下的两亿两千多万,上个月就已经算进总账了,你都不仔细看的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