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8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现在的朝鲜,佛教焕发了新的活力,之前几乎没有流传的道教也涌入了进来,再加上下乡工作队和文艺团体,精神生活还是很充足的。真的没有明道会这个生活在黑暗中的小老鼠翻腾的余地。

    李承薰还多多少少能知道一点中国大陆的情况。那里,一神教的情况也很不美妙。普通底层老百姓的信仰也就那么回事,如果周围没有一个良好的宗教氛围(被士绅地主们敌视),周遭还有很多诱惑(比如改信得优惠)的话,这些人迟早会堕落到落后粗野的多神教的怀抱中去。

    因为绝大部分的教民对比起上主,都更关心自己这个月能挣多少钱,下个月又能赚多少钱之类的琐事,根本没有精神方面的追求——他们如果还有力气和精神的话。

    这一切都令李承薰这个虔诚的信徒极为愤怒与伤心,可惜他们都有家人累赘,否则这些人宁愿离开朝鲜,换个地方,就算不出‘国’,两京、广州也都比朝鲜的信仰气氛要宽和。

    现在的朝鲜对于上百万原来的底层百姓来说,那就是天堂。这里生活富足、治安极好,没有贵族的压榨盘剥和肆意凌辱,没有战乱暴动,不再唯‘血统’是举,官府‘公平’地给了每个人学习考试的机会,即使没能进入正轨的学校,也可以到夜校和宏志班去学习。

    后者是文教部新推出的一个举措,在学校放假的时候,学生离校之后,课本、教室可以空出来供失学儿童们来使用,后者学习的知识很基础很浅薄,但这是一个宝贵的机会。

    朝鲜虽然人口少,但他们总体的识字率也不比原先满清统治下的中国高了。

    只有李承薰这些忘祖背宗的人,才能在这里感受到浓重的压抑气息,才能生出要逃出这个‘人间地狱’的心思。

    “哈利路亚!

    哈利路亚,赞美上帝!

    有爱的地方是天堂。上帝就是爱。上帝福佑的人,心中有正能量,品格高行为好,生命丰盛坚强。人活着不是单靠物质粮食,福薄的无法吃。无形的生命财富决定一切。灵魂得救是根本。拥抱上帝,就是摆脱阴间的牵引。人生客旅,上天堂好过下阴间。上帝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神。信靠的人,天大福分。……”

    赞美词的吟唱声中,这群人结束了自己的聚会。

    李承薰穿着老农的衣服,头上戴着一个斗笠,背上背着一篓子山上的坚果,还有些草药,低头避开大路,走小道向着就近的一座镇子奔去。

    这是朝鲜时代的一个县城,现在变成了一个小镇,但一样有官府。

    战争摧毁了这里的一切,可才短短几年时间,这儿的民生就又已经焕发了勃勃生机。

    李承薰在这里有一个隐蔽的据点,在那里他可以重新变回从四品官,坐上马车直接奔到他位于平壤城外的一处别院,路上不管有没有被人发现,那都无所谓。

    毕竟他的确切身份很多明道会的自己人也不清楚,在明道会里,他是伯多禄,可不是李承薰。

    陈汉的官儿非常多,明道会的人又分布很散,平壤这儿的班底本身是李檗打下的根基,李檗是十分信任他的,在丢官下狱后,李承薰以旧日朋友的身份去探望李檗——这样的人并不知他一个,拿到了李檗发展出的人员名单,重组了平壤明道会,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乐浪明道会了。

    李承薰就一直在用伯多禄的身份在面对着他们,尽可能的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李承薰看不到光明的未来,圣光想要普照东方,太难太难。

    但作为一个虔信徒,在黑暗中默默坚守,等待着光明有一天的到来,那也是一种信仰。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七百九十七章 饕餮盛宴

    时间转瞬而过,眨眼,就到了中秋节。

    冬天的脚步已经临近了,市面上已经多出了不少皮货,到北方当猎人的群体在达到一定数值后,数字终于没有继续增加下去了。皮货出量也达到了一个大体稳定数字。

    中国自产的皮货已经有了不小的数量,但俄罗斯人依旧在源源不断地将皮子运到中国,哪怕是那些皮子的价格和利润越来越低。

    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大节日,南京城里张灯结彩,前后几天南京城都要昼夜欢腾,歌舞达旦了。

    而随着时间向年底的临近,南京城的居民们,也越来越把目光看向了东方——那是在关注北美的战报。

    跟北美西海岸可能要结束的战斗相比,西南军区云南边防军19师开进缅甸的消息,完全吸引不了人们的视线。这之前的一个月,整个中国都施行了报纸管制,缅甸的消息都要从报纸上绝迹了。数以千万、亿万的中国百姓根本不知道,就在这短短的一月时间中,孟族和缅族的仇杀发生了4000多起,大大小小的斗殴——那就是斗殴么,怎么会是仇杀呢,两边死伤总数额达到了三万余人,超过十万缅族人被暹罗军队逮捕,连同他们的家人,预计不下三十万的缅族人被暹罗人抢回了国内。这个数字都达到了暹罗国民数量的十分之一。

    至于那些没能统计到的数字,还有因此而引发的缅族逃亡人数,让整个缅甸在七八月中成为了上天都不忍目睹的人间地狱。

    而被暹罗人大肆摧残中的缅族人真的大量向西逃亡了,预计现在中属缅甸的地盘里顶多生活着一百万缅甸人,其中缅族人可能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剩下的大部分就是孟族人了,和少数的掸族人、华人。

    两个朝鲜大小的土地,只有聊聊的百十万人,而当中占据着一般人数以上的孟族人对于陈汉还属于比较友好态势,在缅族当政的时候,他们是亡国奴,那么既然都是亡国奴,何不换一个更强大的主子呢?

    可能最开始的一些孟族人就是这么想的。

    只可惜这么一个强大的胜利并不能吸引着南京人的目光,万里之外的北美才是他们眼中的天堂。

    那里有着堪比整个中原辽阔的土地,野地中千里无人,只有些野人和数以百万、千万头的野牛生活在那里,还有大批的野马。那里还有金矿,超级大的金矿,气候适中,雨水也适中。

    陈汉多年来孜孜不倦的宣传,早就让很多国人的脑子里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印象——天赐之国,北美那儿就是一个完美的天赐之国。

    跟北美的广阔未来相比,缅甸算什么?

    再加上,北美的战局至今也没有个准信,传回来的消息只是说最后的攻击开始了。两万联军从曼萨尼约出发,直击墨西哥城。但最终的胜负如何,本土还不得而知。

    北美的战局还充斥着不确定,而缅甸的战局在一个月前就尘埃落定,他们的国王脑袋都被藏人做成了酒器。谁还会对一个既定事实关心呢?

    南京城的市民都是站在一个比较中立的位置上的,他们中几乎没人会去移民北美或是缅甸,所以这些人的关注点也最能代表本土的绝大多数人的感情倾向。

    要知道陈汉在上月中已经向北美派出了使臣,同时在更早的时候也向着欧洲派去了人手。那都是去年了,在中英于靖海达成那个协约之前,陈鸣就往欧洲派出了一支两艘战舰组成的舰队。战舰上除了携带一些必要品,就是转告还滞留在欧洲的高彦明————一切大权皆操于其手,他拥有与西班牙王室开启谈判并定下条约的全部权利。

    这点信任,陈鸣对自己这个老表还是有的。

    所以,今年的中秋节,南京城十分的热闹,很多老百姓都已经在想着战争胜利的美好了。那些被他们从银行、股市里买到手的国债、战争债券、土地债券,甚至都不需要等到战争打赢了才能收红利。

    南京是陈汉的政治中心,这些年来陈汉也不是第一次搞出国债、战争债券和土地债券了,靠着陈汉朝廷之前打下的良好声誉——陈皇帝在这点上从没坑过底下的小民,南京城里的小老百姓们、中低层商贾,也都纷纷为朝廷贡献了自己的一己之力。

    现在就到了他们‘收获’的时候了。

    北美的最终战况还没有传回来,但没几人相信远征军会败。

    事实上,从八月开始,北美的战争债券和土地债券的价值就开始慢慢上扬,不管是九折五发行的土地债券,还是足额发行的战争债券,利率都很低,可以说这种债券就算是拿去盈利也赚不到几个钱。但是谁让现在的中国有土地呢?

    这些债券的抵押物,那些国债的抵押物,就是陈汉朝廷手中握着的土地。

    手握北美战争债券,就可以用三元一亩地的价格【债券币值】去北美拿地,这期间要是幸运的圈到了矿山,那矿产就属于你自己的,且财产税纳税金额还能减半。

    三元一亩的农业耕地,以此为基准的土地价格是个让很多人疯狂的价位。

    而战争债券呢?它的限制比北美土地债券更宽,除了享有土地债券的一切权利外,这种债券还可以用于北美之外的地方——比如南洋、缅甸和南明州,用于冰天雪地的祥州和贝加尔湖,而南明州和祥州的土地价格才一元一亩。当然,已经被勘探明了的矿区依旧另有标价,但总的来说比直接拿钱去买,要便宜的太多太多了。

    国债也是如此。

    所以,收购这些债券的商家才是这些债券微小拥有者真正的利益源泉。

    币值只有十华元的战争债券,银行出的兑换价格,几年的利息加到一块可能还不到一块钱,而收购这些债券的商人,却可以用十五、二十这样的价格去大把的收购。

    就是因为溢价两倍的商人在这场饕餮盛宴中依旧有大把的利益。所以,挥舞着钞票来收购债券的人从来不只是权贵、大地主,还有大商人。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债券如此有利可图,那么当初这些大商贾为什么不直接掏钱购买债券呢?难道他们对陈汉没有信心吗?

    这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