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9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给哈萨克人如此生活的只有耕种,靠游牧,哈萨克人是永远也安定不了的。

    当然了,哈那提也不能确定他们部落有多少人愿意改变传统的生活习俗,就连他们这支前往里海中国实地考察的队伍里面,也有反对的声音。

    虽然汉人的生活让无数哈萨克人感觉到羡慕,很多哈萨克人在说道这一点的时候,语气都充满了向往。可轮到让他们真正改变这一切的时候,很多人又退缩了。

    可是在伊犁上过学的哈那提知道,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是人就会有自己的小算盘,所以任何社会的变革都要经历艰苦的奋斗。他在南疆实习的时候,听多了当地人的故事,也看到了不少中国政府发放的宣传册,那里头隐藏着的残酷或许就是他即将要面对的。

    这是社会进步必然要经历的一幕。进入新生活,淘汰旧的传统的同时也淘汰了陈旧的人。

    说真的,哈那提要不是在进入伊犁医学院学习之前就与王庭做好了约定,中国方面也保有他的留底,至少在眼下时候是不可能容纳他的,他真想带着自己的家人就此迁移到中国去。

    即使他是部落中的一个小贵族。

    寒冬的喜欢下,冰雪的世界中,贵族并不能免于死亡。

    而且哈那提是开过眼界的人物,对比一下伊犁与哈萨克大草原上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医疗条件,那真差的不可以道里计。

    不过哈那提相信,随着他们与中国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部落里的人迟早会抛弃那落后的传统生活,转而聚居到里海周边,成为文明社会体系中的一员。

    中国有先进的农耕作物和技术,有精美的商品,更有强悍的武力和‘博大’的胸怀,这使得他们不费一枪一弹就吸引到了大批哈萨克人的靠拢。

    哈那提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也可以说是哈萨克新时代的风云人物之一。这些人就好比清末民初的那些留洋‘精英’们,很多人盲目的崇拜着中国的一切。就像当初的‘香蕉人’一样,如此的哈那提,那就是纯粹的‘鸡蛋人’。

    或许这些人跟原时空的那些人还有不少不同,因为哈萨克人从来没有经历过那么大的心理落差。他们应该是西汉时候的西南夷,是盛唐时候的日本人,在中国强大的国力面前和昌盛的文化面前,甘心情愿的俯首跪拜。

    哈那提的面前还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大玉兹。

    如今的大玉兹,贵族子弟们被集中起来上学,妇女们在家放牧、制作奶制品、肉干,外家收集羊毛和皮革,而男人则充当中国后勤部队的劳工和附庸部队,积极支持中国发起对俄战争的同时,也赚取了不俗的利润。

    说真的,哈萨克草原如果一直这样的维持下去,过个两三代人,都不需要百年时光,大玉兹就能完全消融在中国的体系当中。

    在里海东岸的北部,中国人临海建造了一座城镇,里头的哈萨克人已经多达上千人,还有二百多来自俄军方面的降兵。他们是鞑靼人、波兰人,以及少量的哥萨克。这些人都是主动投降的,来的时候几乎没人携带着妇孺,顶多带着一两个孩子。

    所以二百多降兵里头至少能聚集起来一百六七十个壮汉。

    再加上随军来到的后勤人员和军中劳力,以及驻守的国防军,总人口已经超过了万人。

    哈那提非常幸运的被驻军给选作了急需人员——因为他是科班毕业的大夫。

    军医系统是已经建立了很多年,但照样不可能照顾的面面俱到。

    里海边的这座城市,与其说是防备俄国人南下、东进的战略据点,还不如说是一个榜样。

    这才一年不到的时间,不仅开辟了农田,还建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码头,另外还养苜蓿,是农牧渔并行啊。可要真的说起这儿,却是连个正儿八经的永固城墙都还没有呢。外头只是用木头绕着周围扎了一圈栅栏。但更外头还有一道道的战壕,和战壕组成的阵地。

    本地陆续新建起来的砖瓦厂,但水泥资源匮乏,石灰石支援匮乏。建筑材料一直都很紧张。倒是让人总感觉着一股子紧张感。

    因为时间限制,还有原材料和劳动力的匮乏,在这儿想要修筑一座媲美古里亚夫要塞那样儿的雄伟城市,没有三五年时间和和平的环境,那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陈汉选择在里海边上筑城,那更多是为了让与中国交流较少的小玉兹哈萨克人,亲眼看到中国为他们归化的未来生活。

    建设这座城市的主要劳动力还是俘虏,不仅是战俘,还有被掳掠的俄罗斯平民和农奴。

    陈汉到也不虐待他们,只要认真干活,吃穿是管到位的。

    这个年代的欧洲人可不是陈鸣上辈子的欧洲人了,21世纪享受着社会超高福利的北欧人,如今苦逼的就好像同纬度的俄罗斯农奴一样。他们和同样寒冷的波兰东部地区、乌克兰、俄罗斯地区,那些一无所有的农奴们一样,只要靠着辛勤劳动能获得一丁点的利益——比如冬天里的木材,在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里照样干活。甚至他们穿的还都是比较单薄的厚麻布冬衣,也依旧不辞辛苦的在冻得硬邦邦的土地上挖掘水沟,修筑路面、城市、建筑等,以及到森林里砍伐树木——这是很多北欧和东欧底层人获得现金的不多手段之一。

    这些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波兰人,既然在老家都能在冬天里干户外活,那么如今沦为俘虏的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在冬天里继续干活呢?虽然从去年入冬到现在,那些俘虏已经死掉了小百人。

    不过这没关系。

    国防军扫荡西西伯利亚,抓到和收拢到的俄罗斯人多了去了。就说这个冬天,冻死在野外的俄罗斯人都不知道是这个数字的几百倍呢。

    俄罗斯在西西伯利亚经营甚久,虽然众所周知的撤走了不少人,之后陆陆续续的又有不少人偷偷跑过了鄂毕河,但陈汉手中的收获明显是少了——只二十万出头。

    里头还掺杂着不少的鞑靼人和混血儿。在陈鸣的心目中,只有纯正的斯拉夫人、乌克兰人,这才是俄罗斯帝国真正的基本盘。

    话说俄罗斯人在西西伯利亚经营的时间虽久,也建立起了好大一批要塞,但这些要塞中很多都是木头造的,又在百年的时光中演变成了一个个城市了。真正能给陈汉制造麻烦的真正要塞还真的不多。

    两军的军队就围绕着那些真正的要塞展开博弈、厮杀,而要塞的外头,彼此的机动部队也在试探中展开了一次次的遭遇战、突袭战、埋伏战。

    说真的,单比双边的指挥水平,国防军并不比对手强出那里了,好几次都坠入了俄军的包围圈。

    但就像当年抗美援朝时,绝对优势兵力的志愿军啃不动被包围防御的美军一样,俄国人虽然有过几次先手的机会,但他们也啃不动国防军。

    就士兵的战斗素养和骤然遇伏后的战斗反应来看,国防军绝对比俄国人要强。骑兵还不好说,步兵则相当的明显。

    鲁缅采夫手里的这些军队,战斗素养比国防军差了至少一个档次。

    等到二月初,鲁缅采夫已经搞清楚中国发生了什么变故了。心里头是真正的大失所望!

    中国的皇族的确死了人,可死掉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皇帝八十多岁的老奶奶!这真的很让他们失望的事儿。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八百五十八章 不切实际的妄想!

    鲁缅采夫得知了事情的真像,圣彼得堡距离知情也就为期不远了。二月末的一天,这一消息传播到了俄罗斯的心脏圣彼得堡。

    此刻的圣彼得堡相当的清冷,苏沃洛夫的胜利已经是过去式了,对瑞战争的紧张才是新的难题。

    奥斯曼帝国遭遇了先前那场大败之后,士气低落,短时间内不会向北方发起猛烈的进攻了。但是瑞典又起波澜。

    瑞典的海陆军在初期的受创之后,瑞典王国古斯塔夫三世利用民众强烈的反贵族倾向,召开大议会,剥夺了议会除税收以外的一切权力,亲临前线指挥芬兰战役。俄罗斯在西线的压力骤然增大。

    而现在鲁缅采夫传到的消息,对于某些俄罗斯贵族来说,不免又是一拳重击。

    圣彼得堡现在连关系法兰西的心思和余力都没有了。

    去年的冬季,圣诞节的前夕,巴黎爆发了一场让欧洲震惊的暴动。法王路易十六所居住的凡尔赛宫在巴黎暴动后的一个月后,受到了若干巴黎妇女和数千名国民卫队士兵的冲击。几名卫兵被杀死,王后一度衣冠不整地带着孩子躲避。当晚路易十六一家被迫搬入巴黎蒂伊尔里宫,行动自由受到了极大限制。

    路易十六被迫采取了妥协立场,推行君主立宪制,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支持制宪会议,顺从地签署了大部分法令。但这些都是表面文章,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恐怕绝不是这样的。

    而整个欧洲也反对巴黎政府,强大的法兰西在短短两三个月内乱的不可开交。如果继续这般下去,高卢公鸡就绝对不会是约翰牛的对手了。

    伦敦的权贵们怕是睡觉都会笑着进入梦乡。

    可是俄罗斯距离法国相隔的太远了,圣彼得堡始终在为战争而烦恼着,于此时欧洲的政坛上,他们就像一个孤僻的离群索居者,隔绝在欧陆事物之外。

    这个消息陈汉这边可能还没有接到,但管他呢,俄罗斯现在正面临着极大地危险。叶卡捷琳娜二世已经通过正式途径向维也纳提出请求,请求奥地利派出部队进入俄罗斯的西线。

    鲁缅采夫递到的这一消息只是让圣彼得堡一干人的心头再添了一块大石头而已,那之前本就压了一座小山的。

    但对于耐操的老毛子来说,这点伤害只能是虱子多了不怕咬,而不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叶卡捷琳娜二世可是一个性格十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