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1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隆基陪笑把嫦娥的身份说了一遍,长孙无垢听完双眸转动,上前一步牵了嫦娥的手道:“姐姐我与你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初来大唐人生地不熟,你陪我几日聊天解闷,以解姐姐的相思之苦如何?”

    嫦娥双眉微蹙,心中暗自琢磨道:这个全罗王虽然一表人才,言谈举止温文尔雅,我为何总是觉着他的眼神别有用意?让人心中惴惴不安!这位王妃看起来很强势,我便和她套套近乎,有她关照,料来这全罗王不敢胡来!

    “嫦娥对姐姐也是一见如故,既然承蒙王妃抬爱,恭敬不如从命!”嫦娥嫣然一笑,唤一声姐姐,答应了长孙无垢的邀请。

    片刻之后马车已经准备好,长孙无垢与嫦娥共乘一车,李元霸催促胯下千里一盏灯,手提擂鼓瓮金锤寸步不离的护卫左右,由诸葛诞与逢蒙殿后,带着李建成、李元吉两位王子直奔京城方向而去。

    望着李元霸一行渐行渐远,岸上的文武各自在心中嘀咕一声:大唐突然多出来一位王妃,两位王子,只怕不得安宁咯!

    洛阳,人心惶惶,乱作一团。

    李靖的大军已经过了怀县,正朝孟津港全力进军,预计两日左右便会兵临洛阳城下。

    而虎牢关方面,杨素已经弃关而走,除了溃散的新军之外,嫡系主力行踪不明。高宠、岳云、高长恭、冯胜等四员大将各自提兵两万过了虎牢关,朝洛阳星夜疾驰,似乎准备要和李靖军团争夺拿下洛阳的首功。

    从虎牢关到洛阳一百五十里路程,几乎与黄河对岸的李靖大军距离相等,这意味着两日之后洛阳将会遭到近三十万东汉大军的围攻,李存孝、高宠、岳云、高昂、太史慈、高长恭等人哪个不是名动天下的虎将,就凭洛阳城中的两万新兵,只怕连一个时辰都守不住。

    因此从杨素放弃虎牢关的消息传进洛阳的那一刻起就人心惶惶,全城陷入混乱之中。一些作奸犯科,恶贯满盈的劣绅恶霸收拾了行囊开始向长安跑路,但更多的百姓则是翘首期待,恭候东汉王师入主洛阳,还这个乌烟瘴气的京畿重地一个新生!

    坐镇洛阳的杨坚已经连夜聚集满朝文武共商对策,准备将国库粮仓中重要物资全部转移,以最快的速度向长安迁徙。虽然逃到长安也不见得能苟延残喘几天,但能苟且一天算一天吧!

    洛阳南宫金銮殿上,年方六岁的小皇帝刘陵正在龙椅上打盹,深更半夜的这些大臣们搅的自己不得安宁,真是太讨厌了!

    就在杨坚召集文武在洛阳南宫商议迁都之时,被任命为京畿卫骁骑将军的杨广正召集了麾下的心腹将校齐聚齐王府,共商对策。

    杨素、朱元璋、朱棣等人都常年在外征战,因此洛阳的军权逐渐落在了杨广的身上,两万守军有一半是他的嫡系部队,将校大部分是由杨广一手擢升的,惟杨广之命是从。

    除了麾下的将校之外,被刘彻册封为齐王的杨坚府邸之中,两千多杨氏族人、门客也已经应杨广之命聚齐,在策划一场惊天动地的军事政变。

    看到众心腹已经到齐,全身甲胄的杨广登上高处,大声高呼:“将士们,刘氏无道,惹得天怒人怨,先有黄巾之乱,后有诸侯割据,导致民不聊生,白骨遍野。如今当废除刘氏,另立皇帝!”

    “弘农杨氏四世太尉,声望犹在汝南袁氏之上,世子坚毅果敢,能文能武,雄才大略,治国有方,当继承天子之位,以正大统!”经过杨广的授意,众心腹将校纷纷举起兵器鼓噪呐喊,支持杨广登基称帝。

    杨广一副为难的样子:“杨广何德何能敢登大宝?就算要称帝也应该是父王称帝才对啊,此事需要再行商榷!”

    众心腹将校继续按照商议好的蛊惑军心:“现在正值生死存亡之际,不能再循规蹈矩,齐王治国有方,但不如世子有魄力!请世子登基称帝,立齐王为太上皇,重振朝纲,抵御汉寇!”

    “大胆!”

    随着一声叱喝,抱病在家休养的太尉杨彪快步走来,年已六十多岁,胡须头发皆白的杨彪气的上气不接下气,颤巍巍的手扶拐杖,指着杨广破口大骂:“我弘农杨氏四世太尉,世代忠烈,你竟敢僭越称帝,行大逆不道之举,将杨氏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二百五十四 欺师灭祖

    东汉有两大豪族,一个是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因此被袁绍、袁术兄弟天天挂在嘴边,在起事之处成了招揽人才的资本。

    袁绍兄弟口里的四世三公并不是说袁家四代出了三个官拜三公的牛人,而是汝南袁氏连续四代有人官拜三公,从袁绍的高祖父袁安起,先后官拜司徒、司空;再到曾祖父袁京、祖父袁汤、父亲袁逢、叔父袁隗连续四代之中有五人曾经担任过司徒、司空、太尉等职位,因此名满天下,成为天下第一世家大族。

    但比起汝南袁氏来,弘农杨氏毫不逊色,只不过在正史之中袁绍和袁术更加牛逼,一个雄霸北方,一个当了皇帝,所以后人都觉得袁氏一家独大,没有任何家族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杨彪的先祖杨喜是东汉开国功勋之一,当然比起韩信、萧何来只能算是个小人物,因功被封为赤泉候,正式拉开了弘农杨氏在汉朝舞台上的序幕。

    要问杨喜最大的功劳是什么,那就是西楚霸王自刎乌江之时,官拜骑都尉的杨喜抢回来一条大腿,与抢到头颅的王翳、以及抢到另外一条大腿的吕马童,还有抢到两条胳膊的吕胜、杨武全部被刘邦封候,史称“裂尸五侯”。

    汉朝建立之初杨喜只是个不入流的小角色,但谁能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就在韩信、彭越、英布、卢绾等因功封王的大人物相继获罪下狱甚至惨遭灭门之后,弘农杨氏却悄无声息的在汉朝历史舞台上崛起。

    在汉武帝辞世之后,杨喜的曾孙杨敞受到权臣霍光器重,官拜司徒,正式位列三公。之后杨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被汉昭帝任命为丞相,领衔满朝文武。

    杨敞官拜丞相正式拔高了弘农杨氏的地位,一下子成为了名闻全国的望族,到了汉安帝时期,杨彪的曾祖父杨震先后官拜东莱太守、荆州刺史,之后又入朝担任司徒、太尉,成为弘农杨氏中第二个位居三公之人。

    杨震死后,儿子杨秉在桓帝时期受到重用,先后历任豫、荆、徐、兖四州刺史,最终入朝担任太尉,成为杨家第三个三公。

    杨秉死后,他的儿子杨赐在汉灵帝时期位极人臣,先后官拜少府、光禄勋、尚书令、司空等职位,更是让杨家的声望空前,犹在汝南袁氏之上。

    灵帝死后天下大乱,董卓进京把持朝政,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刁难杨氏,又把杨赐的儿子杨彪拉出来撑门面,授予太尉之职,成就了弘农杨氏五代三公的显赫地位。

    当然,在正史之中,杨坚、杨广父子就是弘农杨氏的后裔,是杨震的第十四代子孙,得喊杨彪一声祖宗,却因为刘辩穿越带来的蝴蝶效应与杨彪变成了同一时代的人。

    出世之后,杨素的身份成了杨彪的儿子,杨坚成了杨彪的侄子,杨广更得喊杨彪一声叔祖父。正是因为杨氏显赫的过往经历,所以年逾花甲的杨彪是绝对不允许杨广做出僭越称帝的大逆不道之举。

    因为西汉局面每况愈下,忧心忡忡的杨彪身患重病,就连半夜的紧急会议也没有去参加,忽然听闻杨广聚集大批心腹将校与门客在齐王府闹事,便产生了不祥之感,于是拖着病躯前来查看,竟然听到杨广的部将要簇拥他做皇帝,登时急火攻心,破口大骂。

    “杨广,你这个不肖子孙,如果还是弘农杨氏的后人,我绝对不允许你做出这种大逆不道之举!”杨彪冲开人群,拄着拐杖颤巍巍的走到了杨广面前,指着鼻尖破口大骂。

    杨广陪笑道:“叔祖父请勿动怒,孙儿岂敢产生非分之想,只是将士们非要拥戴我做皇帝,我能有什么办法?”

    “谁敢推举杨广做皇帝,先来砍下老夫的头颅!”杨彪手持拐杖,颤抖着花白的胡须,扫了众将校一眼。

    杨广拱手赔罪:“叔祖父请勿动怒,书房中有先帝辞世之时留给父王的遗诏,说是危急关头可以废帝立我们杨氏族人为帝,以求力挽狂澜!”

    “不可能,我怎么不知道?”杨彪挥舞着袍袖,口沫横飞。

    杨广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叔祖父若是不信,请随我来看!”

    当下杨广在前引路,杨彪拄着拐杖随后,祖孙二人一前一后进了杨广的书房。

    “遗诏何在?拿出来给老夫瞧瞧!”杨彪一脸愤怒的质问杨广。

    杨广从书架上捧了一卷白绫,悄悄靠近杨彪:“先帝的遗诏在此,请叔祖父查看!”

    杨彪还没伸手,杨广却已经暴起用白绫缠住了杨彪的颈部,一连绕了好几圈,死死缠住,使出吃奶的力气狠狠勒紧,“你这老不死的家伙,竟敢阻挠我做皇帝?我看你是老寿星吃砒霜,活的不耐烦了!”

    杨彪已经是风烛残年,杨广年轻力大,不消片刻功夫便把杨彪勒死。

    扔掉手中白绫之后自言自语道:“这老家伙倒是逼的我想起了一个好办法,我就按照适才所言伪造一封刘掣留下的诏书!”

    当年陈宫刺杀刘彻之时把传国玉玺摔得粉碎,杨坚又命工匠刻了一枚,为了便于处理国家大事,一直留在杨坚的齐王府书房之中。当下杨广挥毫泼墨,以刘彻的名义写了一封遗诏,又在上面加盖了玉玺,然后拿着走出了书房。

    “将士们,这是先帝的遗诏,白纸黑字写着若是国家危急,我杨氏一族可以废除刘陵,另立皇帝。叔祖父已经验证完毕,此乃先帝的真迹!”杨广高举墨渍未干的书信,大声蛊惑军心,反正黑灯瞎火的也看不清楚。

    众心腹将校更是趁机起哄:“既然先帝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