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1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羽一刀劈了高思继,不怒自威,大声朝朱棣的残兵败卒道:“贼将高思继已经授首,尔等残兵剩卒何不早降?如今已是穷途末路,再负隅顽抗还有何意义?”

    看到勇冠三军的高思继落得这般凄惨下场,朱棣麾下的将士更是魂飞魄散,纷纷跪地投降:“我等愿降,只求君侯不杀之恩!”

    关羽父子一边收编降卒,一边在乱军中寻找朱棣、李文忠二人,杀了高思继固然振奋军心,但把朱棣与李文忠抓住来才算完美。

    朱棣在远处看到高思继被关羽一刀劈于马下,不由得心惊胆裂,自知这些残兵败卒已经无法带走,只能舍弃了麾下的将士,只带了百十名随从惶惶如丧家之犬般向杜阳方向逃窜,准备从新平郡过境北上并州投奔曹操。

    李文忠与朱棣相隔太远,被关羽率领的骑兵杀的阵脚大乱,而徐晃、张飞率领的队伍也接踵而至,漫山遍野的席卷而来。李文忠知道大势已去,遂决定舍弃了队伍去大夏投奔项羽。

    “李将军,西去大夏千里迢迢,为何不去并州投奔曹操?”一直跟随在李文忠身边的杜如晦气喘吁吁的苦谏,“如果不带士兵,轻骑急行,还是去并州把握更大!”

    李文忠蹙眉道:“东汉大军数十万,孙武、徐晃、关羽三大兵团遍地皆是,怕是早就在北上并州的道路上预设了伏兵。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最危险的地方,去并州怕是没有去安息把握大,我意已决,休要再劝!杜先生若是愿意随我西去,便一路随行,若是不愿意去大夏,便就此分道扬镳!”

    杜如晦叹息一声,在马上拱手道:“既然如此,那李将军请自便,杜某手无缚鸡之力怕是到不了西域。”

    李文忠也不勉强,策马扬鞭,只带了三百余骑随从撇下身后的将士,顺着小道朝西北方向的榆麋逃窜,准备走凉州前往大夏。

    杜如晦跳下战马,躲进草丛之中把早就准备好的樵夫衣衫穿在身上,顺着灌木丛朝不远处的一座村庄全力逃命,一路上小心翼翼,天黑的时候竟然从战场中逃了出来,心中连道侥幸。

    杜如晦稍作休息,继续连夜向长安方向逃窜,一夜下来徒步狂奔了五十多里路程,腹中饥肠辘辘,便在一座小镇的早点摊上吃几根油条,喝一碗豆浆充饥。

    吃饱喝足之后,杜如晦便伸手在袖子里摸索,却是空空如也,提前准备好的钱袋子早就不知所踪。估计是昨夜逃命太急,不知何时丢失了!

    “掌柜的,昨夜在山上遇见强贼,逃命太急丢了钱袋,可否暂时赊欠?该日定然双倍奉还!”杜如晦双手抱拳,试着和卖油条的夫妻交涉。

    这卖油条的夫妻却并不好说话,婆娘抓了杜如晦的衣襟嚷嚷道:“到处兵荒马乱,哪个赚钱容易?你这厮竟然跑来吃白食,看我不把你拉去见官!”

    “不就是一顿油条么,你这婆娘说话实在忒难听!”

    一个相貌黝黑,五大三粗的彪形大汉拍案而起,从怀里掏出几枚钱币丢进了油腻腻的钱箱中,“我来替这位兄弟结账,你们夫妻日后切记人有落难时,得饶人处且饶人!”

    杜如晦感激涕零,上前一步抱拳致谢:“多谢这位……”

    话未说完,杜如晦大惊失色,一时间就连嘴巴也无法合拢,站在面前的这个黑大汉不是给关羽扛刀的周仓又是何人?

    “嘿……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这不是撺掇着刘寄奴造反的杜如晦么?”周仓大叫一声,伸手抓住了杜如晦的双肩。

    杜如晦在关羽麾下做了三年的参军,而周仓又给关羽扛了多年的刀,因此两人知根知底,不说化成灰都认识,但当面寒暄却是瞒不过周仓,被一眼就认了出来。

    杜如晦力气远远不及周仓,被抓住双肩之后再也挣脱不得,只能苦笑一声:“杜某猜到了开始却没猜到结局,看来我杜如晦命该如此啊,罢了,罢了!”

    周仓解开杜如晦的腰带把他双手反绑了,仰天大笑道:“我正打算去陈仓投奔君侯,给他重新牵马扛刀,正愁没有礼物献上,没想到竟然在这里撞上你这个叛徒,真是上天送来的厚礼!”

    当下周仓把杜如晦横放在马鞍前,翻身上马离开了小镇,奔陈仓方向寻找关羽大军去了。

    朱棣带着数百随从向北狂奔了一夜,逐渐进入杜阳境内,在生火做饭的时候忽然想起一桩事情来:“对了,我的行囊中有一个父亲赠送的小箱子,说到了危急关头可以保命,之前一直没有打开过,现在已经是穷途末路,此刻不打开看看,更待何时?”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二百八十九 宿命轮回

    北风呼啸,天寒地冻。

    朱棣率领着百十名随从快马加鞭,趁着麾下残兵败卒挡住关羽追路之际,一个个使出吃奶的力气,策马扬鞭朝杜阳方向逃窜,准备由新平郡北上并州投奔曹操。

    一天两夜的鏖战与逃命下来,朱棣及麾下的将士俱都疲惫不堪,但不知东汉军什么时候就会追上来,因此也不敢长时间停留,只是在一个靠近小溪的土丘背面暂时停下了逃跑的步伐,稍事休息。

    有士卒提着刀枪来到溪边凿开冰层,让疲惫不堪的马匹喝几口冰冷的溪水,吃点覆盖着霜雪的枯草充饥。虽然天寒地冻,但这些战马实在过于饥困疲倦,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拥挤到小溪边喝水吃草。

    朱棣在突围之前做了准备,该带的东西基本都带上了,因此倒是不缺食物,腌制的肉干、咸菜、馒头一应俱全,只是牛角壶里的热水早就被冻得梆梆响,只能找来树枝枯草,点燃篝火把牛角壶放在一旁烘烤。

    朱棣喝了半壶热水,又喝了两觥浊酒,吃了半斤肉干之后,精神才好转了许多,望着跳动的火苗,突然想起父亲朱元璋几年前曾经留给自己一个盒子,告诉自己到了危急关头可以用来保命。这些年自己一直带在身边,这次逃亡的时候也没有丢掉,在这走投无路之际,是时候打开看个究竟了!

    一念及此,朱棣亲自起身走到正在吃草的坐骑旁边,把挂在马鞍上的一口大箱子解下来,掀开之后又从里面拿出了一个方方正正,不大不小的木盒,轻轻旋转机括,盒子戛然打开。

    只见里面赫然叠放着一身淡蓝色的僧袍,一件金黄色的袈裟,还有僧帽僧鞋各一双。甚至还有一把剃刀,以及僧人的度牒三张,黄金十两,除此外再无其他。

    “呃……莫非父亲早就料到我有这一天?”

    望着盒子里的物品,朱棣目瞪口呆,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遥望星辰寂寥的东方,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否还健在人世?

    几十个心腹围在身边,七嘴八舌的议论纷纷:“看来还是老主公有远见啊,数十万大军围困潼关多时,只怕孙吴、徐晃等人早就料到我等会去并州投奔曹操,要想走出雍州绝非易事。”

    “确实如此,要想走出雍州,需要向北穿过杜阳县城不说,还得穿越漆县、新平、北地等郡县,十有八九会遇上东汉的伏兵。但有了这些僧侣的东西,就可以瞒天过海了!”

    朱棣一脸为难的望着众心腹:“可这僧袍只有一身,要走也只能走脱一人,朱棣又怎能把诸位将士带出去?”

    众人纷纷单膝跪地:“我等深受主公大恩,愿意继续向北吸引汉军的注意,请主公火速剃度换上僧袍,向东奔长安出关。只要能够逃得性命,说不定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朱棣朝面前的亲兵长揖到地,泪流满面的道:“朱棣果真没有看错诸位兄弟,只要朱棣不死,一定不会忘记诸位兄弟今夜的情义!”

    当下朱棣盘膝在地,由一名亲兵拿着剃刀给他刮了一个锃亮的光头,再穿上僧袍,外面罩上袈裟,活脱脱的一个游方僧人,与之前的模样大相径庭。

    朱棣将重要的东西装进一个行囊之中背在身上,向众将士拱手作别,也不骑马,顶着呼啸的北风连夜向东奔长安方向而去。这天大地大,总有自己容身之处!

    朱棣走后,有一个身材与相貌与他有几分酷似的亲兵穿戴上朱棣的甲胄与官服,骑上朱棣的马匹,带着百十名亲兵继续向北进军。

    呼啸的北风迎面而来,吹得众人衣袂猎猎作响,颇有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士为知己者死便是如此。

    这些人抱定了必死之心,不再躲藏隐蔽,而是大摇大摆的顺着驿道向北策马徐行,希望能够吸引东汉伏兵的注意,为朱棣的逃亡创造条件。

    汉军斥候很快就发现了“朱棣”的行踪,飞马向埋伏的张辽做了禀报。张辽得报后立刻与徐宁、张宪率骑兵前来围剿,一场混战下来,朱棣的亲兵宁死不降,大部分当场战死,只有十余骑遭到生擒活捉。

    “朱棣也算是一个人才,把他带过来让本将劝劝,看看能否说服他归顺朝廷?”张辽大手一挥,下令把多处负伤,奄奄一息的“朱棣”带上来。

    张辽当年在吕布麾下效力之时与朱棣也算得上熟识,因此才动了恻隐之心,打算劝说朱棣归顺东汉。只是当这个“朱棣”被拉到面前之时,张辽才发现竟然是个冒牌货,登时怒不可遏,拔剑在手逼问道:“你小子竟敢冒充朱棣?敢问他本尊去了哪里?”

    这“朱棣”也不答话,一副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的样子,反正自己已经身负重伤,横竖都是一个死,任凭处置好了!

    张辽急忙召来医匠救治,只可惜这个朱棣负伤太重,终因流血过多不治身亡。其他被捕的十几名朱棣亲兵俱都一言不发,任凭百般逼问,就是不肯开口。

    张辽又是一个耿直的汉子,不肯使用歹毒的手段逼问,只好暂时把这些俘虏收押起来,然后与徐宁、张宪兵分三路,沿途搜寻朱棣的踪影。只是苦苦搜索不得,无奈之下只能收兵返回陈仓与主力大军会合。

    比起朱棣来,李文忠就没有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