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1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陆逊帅旗所在之处到白起的帅帐相隔不过四十多里,使者快马加鞭一个时辰便到,见了白起道明来意:“俘虏太多,粮食紧张,陆将军特地差小人过来问问公孙将军军中可是宽裕?”

    白起闻言大笑:“哈哈……陆伯言真是仁慈啊,竟然打算借粮养活倭寇?有劳使者回去告知陆伯言,就说我军中粮食颇多,可派人把俘虏押解过来,本将自会妥善安置。”

    陆逊得到使者的回报,不由得喜出望外,立即派遣陆抗率部押解着三万多俘虏向北移动,花了大半天的时间送到了白起军中。

    交割完毕,陆抗辞别白起返回陆逊阵营报告,白起立即派偏将李梁率领三千人看押,不要被这些俘虏趁乱逃脱。又召唤部将公孙冶率领五千人去旷野中寻找土壤肥沃的地方挖坑。

    “不知将军派末将挖坑做什么?”公孙冶一脸迷惑的拱手询问。

    白起冷哼一声:“埋人,把这些俘虏全部活埋了!”

    公孙冶大吃一惊:“啊……毕竟是三四万人口啊,就这样埋了是不是太血腥了?”

    “善不理财,慈不掌兵!”白起手抚胡须,说得斩钉截铁,“如今倭寇虽然陷入包围之中,然则人数庞大,多达四十余万。倘若这些俘虏先降后叛,与织田信长里应外合,对我军来说便是灭顶之灾。”

    公孙冶及其他部将俱都低头沉吟:“将军所言虽然有理,只是就怕朝中文官弹劾你,当初常遇春就是这样被逼的走上了反叛之路……”

    白起微微一笑:“非常之时期当用霹雳手段,常遇春率领着七万兵马屠杀四千俘虏,乃是为了杀人而屠。而如今倭寇人多势众,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所以不得不屠。尔等直管执行,若朝廷怪罪下来,由本将一力承担,与尔等无关!”

    既然白起说得斩钉截铁,而且又有足够的理由,李梁与公孙冶等部将只能各自领命。李梁率领三千人看押俘虏,公孙冶则率领五千人去旷野中挖坑,从傍晚一直到次日凌晨,方才全部埋葬完毕,当真是老幼不留,一个不剩,好似这帮人根本就没有存在一般。

    就在白起坑杀三万俘虏的同时,织田信长在距离白鹿坡二十里的地方召集了伊达政宗、明智光秀,以及从卑弥呼麾下投降的安倍下流,共商突围之策。

    伊达政宗一副慨然赴死的表情,拱手道:“关白大人,请允许我今夜从全军中挑选三万精锐死士,待明日凌晨率先冲锋。若是冲破了豁口,请关白大人随后赶上,留下老弱病残断后,能逃多少算多少!”

    “政宗所言极是,汉军势大,要想把几十万人全部带出去根本不可能。只要能率领旧部突围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这些老弱病残就拖在后面当炮灰阻挡汉军的追袭吧!”织田信长手抚胡须,对伊达政宗的提议表示赞成。

    一直沉默寡言的明智光秀霍然起身,抱拳施礼道:“启禀关白大人,末将有个好消息禀报。”

    “哦……快说来听听?”织田信长闻言精神一振,满脸期待。

    明智光秀肃声道:“末将屯兵的地方叫做野王町,町中竟然有一条长达十余里的秘密地道穿过山崖,直抵信浓川河流。顺着河床一路向北,可以走出汉军的包围圈,进入群马县境内。”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四百零一 宿命难逃

    这个时期的日本虽然不像战国时期遍地诸侯,但各町都拥有自己的地方武装,挖掘个地道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因此织田信长并不见疑。

    听了明智光秀的话,满脸喜悦的抚须大笑:“看来天无绝人之路啊,马上带我去查看。只要能把我们的旧部带出包围圈,就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织田信长恨不得肋生双翼飞出这片丘陵地带,说起来也是倒霉,从江户到歧阜东西绵延四百多里路程,大部分都是海拔几十米的平原,只有山梨县东北部是百米左右的丘陵,四十多万日军偏偏就被包围在这片地区。

    如果被包围的地点再向南移动五十里,或者再向北移动五十里,脚下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织田信长可以带着手下的精锐狼奔豕突,随心所欲的逃命。别说十五万汉军围不住他们,就是五十万也未必能够围住,因为遍地都是道路。

    可该死的汉军却不偏不倚的把自己麾下的“大军”围困在了这片丘陵地带,将所有的道路与山隘全部堵死,并居高临下的占据了周遭山岭,将四十多万日军牢牢困死。

    当然,换个角度来看,这更加说明了汉将的牛逼之处,简直是算无遗策,三个兵团密切配合,恰到好处的把日军围困在了这片丘陵之中。

    织田信长相信,四十多万日军被围困于此,绝不是偶然,也不是巧合,而是公孙齐与陆逊、戚继光等人精心算计之后才出现的局面,可以说从一开始自己就被汉将在牵着鼻子走。

    想到这里,织田信长心中弥漫着一股难以描述的悲哀,与如此强大的对手作战,注定了自己没有胜算,失败只是迟早的事情。

    而现在明智光秀竟然在野王町发现了秘密地道,对于织田信长简直就是即将溺亡之前的一根救命稻草,怎能不让他欣喜若狂?

    “快点带路,如果这条密道可以通行,天黑之后我们就率领旧部秘密逃离,把老弱病残留下吸引汉军。”织田信长霍然起身,从亲兵手里接过马缰,就要翻身上马。

    相比亢奋的织田信长,年轻的伊达政宗更加冷静,手抚佩剑询问明智光秀:“各町有地道与箭楼也不是奇怪的事情,但让我纳闷的是野王町的地道为何长达十余里,而一般的地道只有三五里左右?”

    明智光秀露出不耐烦之色,冷哼一声:“这地道斑驳陆离,青苔丛生,看上去至少已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能不能走通还不一定。你问我我却又去问谁,只能说建造这座地道的人料事如神,深谋远虑。”

    织田信长急忙阻止了伊达政宗:“先人的智慧并不输给我们,或许前辈们早就看穿了这片地方是整个关东平原最适合埋伏的场所,所以才修建了这条逃生密道,以备不时之需。也有可能是天照大神在冥冥之中保佑我们,指给了光秀一条逃生的道路也不一定!”

    织田信长嘴里所说的“天照大神”是传说中日本天皇的始祖,传说是他建立了日本,其地位与中国历史上的黄帝相当。日本人对天照大神的尊敬几乎等同于基督教徒对耶稣的崇拜,伊斯兰教徒对穆罕默德的崇拜,在日本百姓心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威望。

    既然织田信长此刻都把“天照大神”搬了出来,伊达政宗也只好打消自己的疑虑,提醒信长道:“末将现在就开始挑选精锐,吃饱喝足只等天黑。如果关白大人去看看地道走不通,请马上归来,末将就算拼死也要冲开一条血路掩护关白大人突围!”

    “政宗在这里约束将士们等我的好消息吧!”织田信长翻身上马,带了两百多名亲兵,在明智光秀的引领下朝野王町疾驰而去。

    在日本国内,“町”就是乡镇的聚集地,一般都在方圆四五里左右,人口从一两千到三五千不等。而明智光秀所说的“野王町”是个中型乡镇,距离织田信长主力大军屯驻的地点大约十五里左右的样子。

    四十多万日本人被压缩在方圆数十里的范围之内,遍地密密麻麻的全都是人头,呼儿唤女,扶老携幼者随处可见,根本不用汉军发起进攻就已经乱作一团。

    这让奉命前来担任队长、都尉的日兵感到无可奈何,军纪在这里根本不起作用,法不责众,自己拿军法来处置谁?无奈之下也只能混在人群中自暴自弃,能多活一刻算一刻。

    织田信长在亲兵的簇拥下策马狂奔,穿越熙熙攘攘的人群,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巨大的错误,用这样的“军队”来对抗东汉的虎狼之师,简直就是白送人头,白白给公孙齐积累军功。

    远处的山岭上依稀能够看到飘扬的汉军旗帜,蚁群一般的汉军弓弩手正在山岭上蓄势以待,想要靠着这些老弱病残突围,何异于痴人说梦?

    二百多匹战马雷鸣般飞奔,卷起一片尘土,吓得刚刚招募了不久的士兵纷纷逃窜,慌忙不迭的给关白大人让路。等织田信长过去之后不免有人在背后戳着脊梁骨大骂,算是被这个无谋之辈害死了,但愿老天让他不得好死。

    小半个时辰之后,织田信长带着两百多名亲兵来到明智光秀屯兵的“野王町”,只见新招募的老弱病残都聚集在外围,而明智光秀的部曲则占据了町里面的街道以及民居,此刻正在养精蓄锐,更有许多人如临大敌。

    织田信长勒马带缰打量了一下这个“野王町”,有山有水,丘陵起伏,河道蜿蜒,的确是个用兵的好地方,的确是个修建军事地道的好地方。

    “吁……”织田信长勒马带缰,吩咐明智光秀道,“速速带我去查看地道。”

    明智光秀朝街道中央的一座大宅院指了一指:“那座宅院是野王町町长的府邸,地道入口就在里面,关白大人请随我来。”

    在明智光秀的带领下,织田信长一行来到宅院门前驻马,只见府邸内外聚集着近千名长枪兵,一个个手握长枪,如临大敌。

    织田信长与明智光秀也不下马,径直策马进了这座宅院,在明智光秀的引领下直奔后花园,寻找地道的入口。

    来到一座带有洞窟,仅仅只能够容纳一人通行的假山面前,明智光秀用手向里一指:“关白大人,这地道的入口就在里面,但只能容纳一人通行。你在前面,末将在后面举着火把给你照明。”

    这座假山面积不小,人造的洞窟至少有近百米的长度,地道的入口自然藏在隐蔽之处,因此织田信长也不多疑,大步流星的钻进了狭窄逼仄的洞窟,寻找明智光秀所说的地道。

    “光秀啊,如果你能把本座及将士们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