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13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已至此,王叔请稍安勿躁。这穆宪也不是大奸大恶之徒,应该不会伤害嫦娥妹妹,再说他要想逃出唐国也不是易事,王叔还是出榜拿人吧?”长孙无垢唯恐气急败坏的李隆基反悔不再与自己合作,一脸无奈的提出了建议。

    李隆基捶胸顿足,懊悔不已:“唉……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没想到最后竟然便宜了一个下三滥。”

    李隆基除了破口大骂一通,也别无他法,立即召来总捕头金垒,命他带画匠来按照长孙无垢的描述临摹画像,出榜缉拿穆宪与嫦娥,就说这两人牵涉了赵王府被灭门的答案。若有人提供线索,必有重赏。

    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嫦娥不知所踪,兵权握在丘神机与孙尚武手中,要想发动政变取代李世民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李隆基只好暂时把长孙无垢秘密藏在家中,一边派出大量的门客刺探其他大臣的动静,伺机而动。

    青州,北海国,唐军大营。

    随着天气方的转暖,汉军与唐军之间已经爆发了十余场大小不一的战役,双方互有伤亡,战事呈献胶着状态。

    让李世民感到焦虑的是迟迟无法搞定长孙无垢,不能把李元霸召回青州助战,这让唐军的战力至少被削弱了三分之一左右。李世民为此不止一次大发雷霆,陆续派出多名心腹返回朝鲜半岛勒令柳青山火速解决长孙无垢,争取早日召回李元霸。

    李鸿章的书信八百里加急,一路漂洋过海,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李世民的手中。告知李世民长孙无垢已经遇刺身亡,但李元霸却因为悲伤过度不肯离开京城前往青州。请陛下暂时耐心等待,微臣自会与其他诸位大人劝说赵王尽快前往青州助战。

    “好啊,总算除掉这个妖女了!”李世民看完书信之后长叹一声,既有如释重负的感慨,又有一丝愧疚,“唉……长孙无垢啊长孙无垢,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你也不要怪朕冷血无情!”

    在议事厅里不停地来回踱步,李世民忽然又产生了疑问:“既然柳青山成功的把赵王府满门诛杀,为何没有活着回来?他可是唐国绿林中屈指可数的顶尖高手,能够杀掉他的人怕是凤毛麟角,李鸿章在书信中对他的死因竟然只字未提,这究竟是何缘故?”

    想到这里,李世民刚刚平静下来的心又烦躁了起来,在心中暗自沉吟:“这赵王府的灭门案疑点重重啊,柳青山究竟被何人所杀?长孙无垢是真死了还是另有蹊跷?为何李隆基把元霸带到了他的府上暂住?这里面怕是藏了许多秘密,必须再派人返回京城秘密调查。”

    一念及此,李世民烦躁的心突然就冷静了下来,猛然意识到现在已经不是能否把李元霸召回青州助战的问题,而是在自己的大本营有股潜流暗涌,甚至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掌控。

    “白啸川?”想到这里,李世民扭头召唤一声。

    白啸川是由柳青山向李世民举荐的江湖游侠,除了棍棒了得,拳脚无双之外,还有一身攀岩走壁的轻身功夫,因此颇受李世民器重,一直留在帐下统领斥候,负责谍报、暗杀、刺探等任务,其职位与刘辩手下的李元芳、展昭大体相当。

    “臣在!”白啸川答应一声,上前抱拳领命。

    李世民肃声道:“这次的赵王府灭门案疑点重重,柳青山所带领的杀手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面对着一些普通的家丁侍卫,为何全军覆没?你马上带人返回京城,暗中调查这里面究竟有何玄机?”

    白啸川拱手领命:“小臣谨遵陛下圣谕,这次回国一定查个水落石出。”

    李世民颔首:“去吧,多带些人手,行踪尽量保密,尤其重点调查李隆基。”

    白啸川答应一声,立刻转身而去,从李世民身边的侍卫中挑选了二十余名精锐,悄悄离开北海国,快马加鞭向东奔胶东半岛而去。

    白啸川前脚刚走,大将渊盖苏文飞马来报:“启奏陛下,韩信将军前来见驾,此刻正在门外等候召唤。”

    “哦……”李世民双眉微蹙,沉声道,“朕已经多日没有接到韩信的情报,斥候也没有刺探到他麾下兵马的行踪,朕正打算加派人手打探他究竟率部去了哪里?现在总算回来了,马上带来见朕。”

    片刻之后,一身戎装,身高七尺八寸,相貌堂堂,一身儒帅打扮,腰悬佩剑的韩信跟在渊盖苏文后面,昂首阔步走进了议事厅,抱拳施礼道:“微臣韩信见过陛下!”

    在帅案后面正襟端坐的李世民缓缓抬头,露出一脸怒容,叱喝道:“韩信,你可知罪?”

    韩信微微一笑:“陛下说得是联络不到臣率领的兵马之事吧?”

    李世民一脸恼怒的道:“亏你还有脸说,朕待你如何?”

    “陛下将臣从一介布衣擢升为独掌五万兵马的大将,如此隆恩,古今罕见。韩信虽肝脑涂地,不能报答陛下的大恩!”韩信长揖到地,感激涕零。

    李世民压着怒火道:“那你为何不将行踪告知于朕?让朕派出的斥候在朱虚、营陵、安丘一带寻找了多日,迟迟联络不上,朕还以为你率部投敌,变节叛国了呢!”

    韩信面色从容,作揖禀报道:“陛下请暂息雷霆之怒,听臣慢慢解释。数日前,臣正率部向诸县移动,打算偷袭泰山郡,包抄李靖的后路。忽有倾盆大雨而至,更有狂风大作,吹断旌旗,由此心生一计……”

    李世民脸色稍稍好转了一些,抚须问道:“你说的是三日前那场狂风暴雨?这场暴风雨的确非常恶劣,北海城墙上的旗帜同样被吹断了许多,野外许多大树被连根拔起。不过,这和你麾下的兵马失去联系有何关系,难不成大风还把你们吹进了海里?直到今天才爬出来见朕?”

    韩信笑道:“自然不是,而是臣由这场暴风雨突然想出了一条计策,一条围点打援,诱敌深入,合围歼敌的计划。臣唯恐贻误军机,亦怕走漏风声,因此臣并没有急于向陛下禀报,而是自作主张,在高密境内做好了军事部署。”

    “到底什么计划,仔细与朕道来。”李世民端起面前的茶碗呷了一口,不耐烦的叱喝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四百一十九 神来之笔

    听了李世民的质问,韩信一脸淡定从容,不慌不忙的起身走到挂在墙壁上的巨幅地图前,拱手道:“陛下请到这边来,容微臣将这个战略慢慢道来。”

    李世民霍然起身,昂首阔步走到地图前,肃声道:“朕倒要看看你能不能说出一个子丑寅卯,如果不能,两罪并罚。”

    “陛下所言极是,五万军队无缘无故的失去联络,简直是目无军纪。如果不能拿出一个说法来,恐怕难以让将士们心服口服。”

    自曹操败走中原后,无所事事的李密便从冀州返回了北海唐军大营,一直留在李世民身边出谋划策。对于李世民擢升韩信独掌一军之事忿忿不平,此刻有了落井下石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而另外一员大将渊盖苏文的心理与李密如出一辙,同样对刚刚出仕就被提拔为军团主将的韩信嫉妒万分,只是自己出仕的时间尚短,资历尚浅,因此敢怒不敢言。此刻见到韩信自己作死惹怒了李世民,自然是幸灾乐祸。

    韩信在巨幅地图面前站的笔直,手中镀金的“地图杆”缓缓落在高密县境内的一座山上:“此山叫做断舌山,因为从远处看形似人舌,而山坡中央又有一条巨大的断裂截面,因此得名断舌山。”

    “这和你率领兵马消失有什么关系?”李密双手拢在小腹前面,语气尖刻的问道。

    韩信笑笑:“辩者,靠唇舌之利,凭铁齿铜牙,而断舌则意味着不能辩也。恰好刘辩的名字中含有一个辩字,断舌岂不是意味着刘辩葬身之处?”

    李世民脸色铁青,冷哼一声:“韩信啊韩信,我的韩大将军,朕让你从一介布衣平步青云变成了统率五万兵马的大将,你就是靠这些小儿把戏来糊弄朕么?你是不是还要给朕来个指鹿为马?”

    渊盖苏文也跟着嘲笑:“呵呵……或许韩将军以为凭空口白牙就能咒死刘辩吧?既然这样,将士们也不用浴血沙场了!”

    韩信也不急于辩解,面带微笑的听李世民训斥完毕,方才拱手道:“陛下想必知道刘辩于半月前离开金陵,扬帆入海,准备前来青州坐镇的消息吧?”

    “刘辩带了两千左右的兵马乘坐大船顺江而下,声势浩大,自然瞒不过我军斥候。”李世民抚须沉吟,“怎么,你的意思打算在断舌山伏击刘辩?胶州湾海岸辽阔,你又怎能确定刘辩从何处登陆?”

    李密跟着符合道:“陛下所言极是,且不说大海茫茫,幅员辽阔,天知道刘辩会从哪里登陆?说不定乘船入海只是刘辩虚晃一枪,他此刻已经由陆路抵达了青州也不一定。”

    韩信伸手抚摸着下巴,微微一笑:“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徐州又被曹军控制,刘辩要想从陆路抵达青州,必须走淮南绕道汝南、陈留、东郡一带。天气寒冷,路途遥远,相比之下乘船入海则安逸了许多,刘辩已经走惯了水路,想必这次也不会例外。”

    李密争辩道:“说不定刘辩不敢冒险进入青州,而是有可能去中原坐镇也不一定。若是那样走淮南再合适不过,走水路反而绕远了。兵不厌诈,韩将军又怎能确定刘辩一定要来青州,而不是虚张声势?”

    “想必李玄邃也知道前些日子在金陵发生的汉太子遭殴一案吧?”韩信面色从容,不疾不徐的反问李密。

    李密沉声道:“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天下皆知。薛仁贵还因为此事诈降,将魏军诱入圈套,在许昌斩杀了夏侯渊,并乘胜追击,歼灭十余万曹军,将曹魏一举逐出中原。这么大的动静,我怎么会不知道?”

    韩信鼓掌:“李大人说得好,汉人将计就计,利用机会设套的能力实在让人叹为观止。如果当初我们站在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