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14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仔细琢磨一番,韩信所言绝非危言耸听,何太后的丧期已满,而且天气日渐凉爽,想来厉兵秣马许久的汉军不日即将渡过黄河猛攻河北,而且必然是五路齐头并进的局面;以目前唐军与魏军的实力绝难抗衡,到那时唐魏所承受的压力将会空前强大,随时都有国破家亡,灰飞烟灭的危险。

    而且三十多万魏军之中有十余万是今年新春前后招募的新兵,在去年都还是扛着锄头的农夫,或者挥舞斧头的樵夫,根本没有经历过沙场的生死拼搏,只怕战斗力根本无法与横扫天下的大汉雄师相提并论。

    如果采取分头阻挡的战略,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各个击破,最终被汉军一举平定河北,继而北上幽州,剑指辽东。在这样险恶的局势之下,只有韩信说的这一种战略才有可能挽狂澜于既倒,在百万汉军压境的情况下绝境求生。

    沉吟片刻之后李牧最终颔首赞许:“韩将军说的这个战略,我李牧表示赞成。但李靖过河之后十有八九会选择北上攻掠幽州,继而直捣辽东,你只给我五万兵马,怕是挡不住李靖的攻势吧?”

    韩信莞尔一笑,肃声道:“这个自然,李靖乃是刘辩麾下头号大将,纵横十余年未尝一败。莫说凭李牧将军手中的五万兵马无法抗衡李靖麾下的二十五万人马,就算我们手中现在所有的兵马退守南皮,怕是也无法取胜,只能稍微阻挡一下李靖北上的速度而已。”

    李牧手抚胡须注视着韩信,默默的听这个平步青云,短短一年时间就从无名之辈夺走了自己兵权的家伙究竟有何见解?

    “李将军啊,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进攻,我计划联合魏军先猛攻徐晃军团,等予以重创之后再反攻长安、洛阳,使用围魏救赵的策略。如此一来李靖势必不敢北上,继而回兵救援,那么辽东也就化险为夷了。如果我军撤退之后李靖当真北上的话,只需要李兄在南皮阻挡其半月左右即可。”韩信向李牧抱拳施礼,说的言辞恳切。

    李牧闻言耸然动容,还礼道:“韩将军啊,你年纪虽轻,但谋略与见识却远在我李牧之上,今日所言让我李牧不能不服啊,看来大魏皇帝信任你并非心血来潮。你放心,给我五万兵马,凭借南皮城池,至少能够阻挡李靖二十天!”

    韩信急忙向李牧施礼拜谢:“韩信在这里谢过李兄了,如今唐魏岌岌可危,我等必须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方能化险为夷,渡过难关!”

    两人商议完毕便分道扬镳,李牧率五万人马星夜北上南皮,堵死汉军继续北上的道路,而韩信则率十万将士星夜兼程向西进军,准备前往邺城会合魏军,以徐晃军团为目标打开突破口。

    大军动身之际,韩信下令留下寨栅与旗帜,作为疑兵之计拖延李靖军过河的速度,让汉军有所顾忌,不至于快速追了上来。

    随着韩信一声令下,唐军连夜行动,人缄口,马摘铃,星夜摸黑舍弃了乐陵大营,一路向北,一路向南。

    次日晌午,黄忠、鱼俱罗、尉迟恭三人率领的先锋部队渡过黄河,小心翼翼的逼近唐军寨栅,一路上没有遇到抵抗,心中很是疑惑。

    唯恐唐军使诈,三人迟迟不敢靠近,一边派出小股队伍试探,一边派斥候飞报李靖,直到傍晚时分才确定了唐军弃营而走,留下的只是一座空营,这才一拥而入查看,只见哪里还有一兵一卒?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五百八十二 古今恶来

    就在五路汉军先后接到刘辩圣旨,准备渡河强攻曹魏之际,曹操也在邺城皇宫召集了麾下文武共商对策。为了避开汉军锋芒,曹操接受范增的提议,准备从邺城迁都。

    贾诩建议迁都巨鹿,理由是巨鹿地处冀州中心,便与发布命令,指挥各军团协同作战。况且巨鹿距离黄河前线还有五百多里路程,距邺城也有三百多里的路程,战略纵深可以得到保证,短时间内应该无虞。

    范增则建议迁都并州晋阳,理由是晋阳南有壶关要塞,西有太行天险,况且徐晃兵团的实力要远逊于李靖军团和诸葛亮军团,所以晋阳的安全性要远远高于巨鹿,但在发布命令的便捷、快速方面却是不及巨鹿方便。

    范蠡、程昱支持范增的建议,而刘馥以及从徐州逃回来的曹刿则支持贾诩的建议,两派各持己见,争执不下,最后齐刷刷的把目光投向才曹操,请大魏皇帝定夺。

    曹操的偏头痛最近又开始犯了,捂着脑门扫了众文武一眼,沉声道:“两位爱卿说的都有道理,晋阳有雄关天险,易守难攻,但位置偏颇,不利于调度全局。巨鹿虽然地处冀州中心,发布命令快捷迅速,但一马平川,易攻难守,若汉军直逼城下,则朝野震动。”

    众文武一起低着头洗耳恭听,静等曹操的抉择,大殿上鸦雀无声,静寂的仿佛能听见心跳的声音。

    曹操清了清嗓子,加重了声音:“朕思前想后,决定把朝廷迁徙到晋阳。当然,朝廷中枢虽然搬走了,但朕却不能走,朕要学习刘辩天子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精神,留下来继续坐镇邺城,总揽全局,与汉军一决胜负。”

    曹操的决定完美解决了贾诩和范增的分歧,众文武在一致赞成的同时纷纷躬身表示忠心:“陛下不走,臣等便不走,誓与陛下共存亡!”

    曹操挥手道:“众卿不必意气用事,你们该走的朕一定不会留,该留的朕一定不让走。”

    商议一番之后曹操做出最终决定,由范增、刘馥、任峻等人带领文武公卿簇拥着太子曹植,以及众嫔妃克日离开邺城,迁都晋阳。曹操则带领范蠡、贾诩、程昱、典韦、许褚、曹彰、史建瑭、杜嶨等悍将率领十四万人马等候韩信的到来,再决定下一步的战略。

    因为就在昨天傍晚,曹操接到韩信使者送来的书信,说是韩信已经主动放弃乐陵阵地,正率领十万人马向邺城移动,请曹操点起兵马静候自己的到来。

    百万汉军压境,曹操与麾下的文武也明白曹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所以必须仰仗韩信、李牧率领的十五万唐军,方有希望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曹操的命令下达之后邺城里面人喊马嘶,鸡飞狗跳,一片嘈杂之声。

    邺城在去年被李靖攻克之后元气大损,实力早就不复存在,粮仓里的粮食、国库里的金银财宝、库府里的甲胄兵器大部分已经迁徙到了晋阳,即便邺城失而复得,曹操也没有把这些物资迁回来,而是一直留在了并州晋阳。

    为了对抗汉军,曹操派曹仁率领司马懿、司马错、曹参、巨毋霸、赵普、夏侯尚、夏侯真等人率领十万人马驻守河内,抵挡徐晃、徐达对邺城的威胁。

    之后又派杨素率领荆布、张绣、胡车儿等人提兵八万屯驻黎阳,与黄河对岸的诸葛亮军团隔河对峙,拱卫邺城的门户。

    而并州的安全曹操则交给了族人曹彬,命他率领满宠、王凌、朱灵等人率四万兵马扼守壶关,保卫上党与太原,提防徐晃军团入侵并州。

    以上各路兵马,总计三十六万人,其中十一万是冀州刺史程昱、并州刺史荀攸这半年来从冀并两州招募的新军,虽然经过了许褚、典韦、曹彰等人的高强度操练,但装备落后,经验匮乏,战斗力让人担忧。

    得知曹魏朝廷决定迁都晋阳,一些忠于曹操的士族唯恐汉军破城后会秋后算账,纷纷裹挟了家产跟着范增、曹植踏上了西去并州的旅途,在晌午时分浩浩荡荡的出了邺城西门,直奔太行山方向而去。

    曹操亲自带着范蠡、贾诩、典韦、许褚等文武送到邺城西门,并登上城墙目送浩浩荡荡的队伍西行,一个个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范增等人前脚刚走,就有斥候快马来报:“启奏陛下,羌王彻里吉接受了陛下的馈赠,集结了七万羌兵,命越吉元帅为先锋,目前已经进入上党境内,不日便可抵达壶关。”

    曹操闻言喜出望外,当即命毛玠、郭奕前往上党迎接彻里吉,好酒好肉的招待羌人,让他们吃饱喝足了之后好替魏国卖命,应付即将爆发的汉魏大战。对于捉襟见肘,兵力不足的曹魏来说,彻里吉的七万羌兵简直是雪中送炭。

    曹军大营扎在邺城西门外,濒临漳河,取水方便,周围鹿角遍布,营内旌旗招展。此刻数万新军正在曹彰、史建瑭、杜嶨等武将的指挥下在校场上操练,其中一个大汉身高近丈,生的膀大腰圆,在人群中好似鹤立鸡群,格外惹人注目。

    “哦……这大汉是何许人也?生的如此雄壮,朕为何却不认识呢?”曹操紧盯这个彪形大汉,蹙眉询问身边的文武。

    典韦跨前一步,拱手禀报道:“回陛下的话,此人乃是微臣前些日子亲自招募的勇士,冀州巨鹿君人士,姓鄂名来,双臂膂力过人,武艺娴熟,不在微臣之下,所以微臣便提拔他做了校尉。”

    曹操闻言不由得兴致盎然,抚须道:“朕时常夸赞你是古之恶来,没想到现在我军又多了一个叫做鄂来的猛士。既然你如此夸赞他,必有过人之处,你亲自下去唤他到城墙上来见朕,若有真材实料,朕一定不吝封赏!”

    “臣遵旨!”

    典韦答应一声,兴冲冲的下了城墙,翻身上马出了城门直奔校场上找到恶来,便带着他入城拜见曹操。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五百八十三 韩信的突破口

    恶来跟随着典韦来到城墙之上,对着曹操纳头便拜:“小人巨鹿郡鄂来,拜见陛下!”

    曹操仔细打量这鄂来,只见他生的身高近丈,虎背熊腰,浓眉大眼,虬髯倒竖,即便披盔挂甲也掩盖不住健硕的胸肌,搭眼一瞧便知道是个膂力过人的骁将。更何况就连素来不服人的典韦都对他大加赞赏,那就更说明这鄂来有过人之处。

    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更何况现在的曹魏正是用人之际,曹操立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