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14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眼间天气变凉,何太后一月丧期已满,国内的各路汉军开始强渡黄河,围攻苟延残喘的曹魏,而卫青也与白起决定发起总攻王俭城的命令。

    一山不容二虎,一军不能有两个主将,因此刘辩权衡利弊之后任命卫青为主将,白起与陆逊为副将。局势已经到了收尾阶段,无论是让卫青还是白起做主将都已经没有多大区别,在目前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以这两人的统帅能力,任何一个都不会出现闪失。刘辩权衡一番,最终还是选择了资历更胜一筹的卫青担任主将,让白起和陆逊充当副将协助卫青灭唐。

    半月之前,李绩率领的十万唐军经过长途跋涉从辽东抵达了王俭城外,遭到了卫青大军的抵挡,只能在城北安营扎寨,静观其变。

    这日清晨,卫青召集众将下达了强攻王俭城,围歼城内李元霸、李舜臣的决定:“诸位将士,李元霸不仅仅是唐国的皇帝,更是唐国的军魂,他一个人足以抵得上数万雄师,可以鼓舞唐军的斗志,让唐人保持着获胜的幻想。只要击破王俭城,斩杀了李元霸,唐军的士气必然土崩瓦解,我军自然可以摧枯拉朽,一举平定唐国!”

    白起手抚佩剑,坐在帅案左侧,附和着卫青鼓舞士气:“王俭城里的唐军只有五万,来援的李绩兵团也不过十万人,而我军接近四十万,故此务必一举攻克王俭。咱们一定要抢先国内一步灭了唐国,让世人刮目相看,知道我们并非偏师!”

    被卫青与公孙齐骑在头顶,这让陆逊的情绪有些低落,淡淡的补充了一句:“嗯……两位元帅都说了,我就不再赘言,望将士们齐心协力,誓灭唐国。”

    除了白起与卫青两位副帅之外,庐江王刘御也获得了偏座的待遇,等三大元帅训话完毕之后攥拳道:“本王一直在等待这一天,此战誓要亲手斩杀李元霸为凌公绩报仇雪恨!”

    其他众武将分立帅案两侧,左面以李存孝领衔,向下依次有周泰、太史慈、俞大猷、羊侃、飞卫、纪昌、关银屏等人,右面则以宇文成都领衔,下列的则是狄青、邓羌、丁奉、施琅、前田庆次、陆抗、贺齐等一帮灭倭武将。

    “吾等谨遵三位元帅吩咐,虽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此战誓灭唐国!”在李存孝的带领下众将一起抱拳宣誓,众志成城。

    卫青微微颔首,肃容道:“若是没有李绩的增援,以我军将近四十万之众,纵然城内有李元霸坐镇,要破城也是易如反掌。但现在北面来了李绩的十万援兵,必须分兵抵挡,才能毫无后顾之忧的攻城。”

    白起拱手道:“请卫帅拨给我一支兵马,定让李绩寸步难行,保证让主力大军毫无后顾之忧的攻城。”

    卫青抚须道:“若城内的守军看到我军发起总攻,十有八九会选择突围弃城。李元霸身负万夫不当之勇,我必须把存孝、成都两位将军与庐江王留下抵挡李元霸,其他的众位将军就由公孙将军随便挑选好了!”

    “呵呵……唐国除了李元霸之外再无大将,随便给我几个人就行。”白起随手一指,吩咐周泰、俞大猷、狄青、贺齐四人道,“这四人足矣!”

    商议停当,汉军大营吹响决战的号角,近四十万大军兵分两路,白起率领十万人向北阻挡李绩对王俭城的救援,而卫青则与陆逊率领其他众将提兵三十万,兵分四路猛攻王俭城四门。

    天地间秋风萧瑟,树木凋零,呜咽的号角划破长空,陡增一股悲凉之意,将近四十万大军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向唐军发起攻势,踩踏的尘土飞扬,遮天蔽日。

    卫青与陆逊选择了一块高地竖起帅旗督战,命令太史慈、羊侃各率三万人攻东门,命飞卫、纪昌各率三万人攻西门,命前田庆次、丁奉各率三万人攻南门,邓羌、施琅各率三万人攻北门,剩下的兵马则由关银屏、陆抗率领,随时待命。

    至于刘无忌、李存孝、宇文成都三人则在城下来回驰骋,随时准备寻找李元霸决战,只要一人看到李元霸的踪迹,便吹响号角招呼其他人过来协同作战,利用人数优势围杀李元霸,毕其功于一役。

    一时间杀声震天,颦鼓动地,王俭城内外弩箭纷飞,人喊马嘶声直冲云霄。

    看到汉军向王俭城发起了强攻,李绩不由得心急如焚,对众将道:“李舜臣真是恋战啊,依我之见应该早早放弃城池,率领将士们躲到穷乡僻壤的山坡与汉军打游击,而不是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李嗣业双臂抱在胸前,沉吟道:“也许并非李舜臣将军不想突围,只是面对着四十万汉军铜墙铁壁般的防守,无法突围吧?”

    “绝不可能!”李绩一口否决了李嗣业的推测,“凭陛下手中的一双大锤,莫说只有区区四十万汉军,纵有百万也阻挡不住!”

    李嗣业双手一摊:“既然如此,那为何舜臣将军不与陛下突围呢?”

    李绩捏着下巴,心烦意乱的道:“要么是李舜臣没有看清局势,要么认为大势已去,抱定了与王俭城玉石俱焚的决心,因此才负隅顽抗,迟迟不肯突围。”

    “朝廷已经搬迁到了襄平,王俭城陷落还不打紧,若是陛下战死了,对我大唐的军心必然是致命的打击啊!”白衣神箭王伯当背负双手,满脸愁云。

    李绩拍案道:“事到如今,必须派遣一员大将入城训斥李舜臣,让他与陛下率军突围。王俭城丢了不可惜,但陛下绝不能有个闪失!”

    王伯当抱拳请缨:“请元帅修书一封,末将愿冲到王俭城下送信!”

    李绩目光扫向罗通:“请贤侄陪着伯当将军一块冲阵,突破汉军的层层包围,把我的书信射到城墙上,要求李舜臣与陛下弃城突围!”

    罗通一脸心不甘情不愿:“为什么是我?汉军可是将近四十万啊,我去冲阵岂不是自投罗网?”

    李绩面色如霜,以不容抗拒的口吻道:“贤侄认了长孙皇后做义母,陛下就是你的义父,父亲有难,做儿子的岂能见死不救?况且我军之中你的武艺最高,这送信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你的肩上了!”

    李嗣业对李通不请示自己主动认长孙无垢为母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此刻恨不得让这个养子吃点苦头,当下面如寒霜的道:“食君之禄当报君恩,更何况陛下是你的义父,冲阵送信,叱令李舜臣弃城突围的事情通儿你责无旁贷。人家伯当将军都没说什么,你更没有理由打退堂鼓!”

    罗通一脸郁闷,只能抱拳道:“好吧,既然你们一致希望我去送死,那我就去试试!”

    “贤侄这是说的什么话?你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我唐国仅次于陛下,为何说这般丧气的话?”

    李绩一边给罗通鼓气,一边亲自手书一封,加盖了元帅大印,交给罗通:“本将拨给贤侄五百精锐骑兵,望你与伯当将军杀到城下,把书信射上城墙,务必勒令李舜臣护着陛下弃城突围,我在北面率将士们接应陛下出城!”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六百零八 射手难免箭下亡

    尽管罗通心不甘情不愿,但还是与王伯当率领五百骑兵离开大营,犹如利箭一般扑向汉军方阵。

    马蹄隆隆,烟尘滚滚,罗通催促胯下乌龙靠山雪,手提皇天苍龙刀当先开路,王伯当手挽强弓,紧随其后,率领着五百死士义无反顾的冲向汉军。

    李绩与李嗣业率领十万唐军紧随罗通之后,以矩形方阵向前推进,直到与白起军相隔百余丈之时这才乱箭齐发,射住阵脚。既不向前与汉军厮杀,也不肯撤兵,而是做好接应李元霸突围的准备。

    “敌军这是准备接应李元霸突围啊?”白起一眼就洞穿了李绩的意图,大声下达命令,“不过有李存孝、文成都以及庐江王三大顶尖猛将压阵,李元霸插翅难飞!将士们不必急于厮杀,先挡住敌军,等主力大军攻破王俭城之后再来合围李绩。”

    既然唐军不急于进攻,汉军便按兵不动,两军隔着百余丈相互谩骂,并开弓互射。只是隔得太远,雷声大雨点小,中箭者寥寥无几。

    罗通引领着五百将士避开白起军的中路,杀向相对薄弱的右翼,伴随着马蹄轰隆隆的疾驰,很快就与汉军短兵相接。

    罗通出刀如风,马蹄踏处所向披靡,虽然跟在身后的骑兵坠马者无数,但死在罗通刀下的汉兵却也是不可计数,一路直杀的人头滚滚,尸横遍地,转眼间就阵斩了百余人。

    “小贼休要猖狂,看我来将你斩于马下!”右翼主将俞大猷见罗通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心中不忿,当即催马舞刀前来拦截。

    “无名之辈安能挡得住我?”罗通连声冷哼,大刀如风,奔着俞大猷横劈竖砍,犹如狂风骤雨。

    “叮咚……罗通‘克短’属性发动,手中武器超过俞大猷双刀一丈二,武力+4,基础武力101,坐骑乌龙靠山雪+1,武器皇天苍龙刀+1,当前武力上升至107!”

    两马相交,不过一合,罗通手中大刀卖个破绽,闪电般劈中俞大猷左臂,登时将一条臂膀齐肩卸了下来,鲜血自伤口喷涌而出,瞬间染红了俞大猷的战袍。

    “痛煞我也!”俞大猷忍着剧痛伏在马背,策马狂奔,斜刺里将士纷纷挺着刀枪上来救援。

    “小爷是来送信并非来冲阵的,今日姑且放你一马!”

    身陷数十万汉军的围困之中,罗通无心恋战,并没有追赶身负重伤的俞大猷,而是继续催马向前冲锋,目标直指王俭城北门。

    在罗通的开路之下,这支唐军骑兵付出了四百余骑的代价,终于突破了白起军的方阵。但要想靠近王俭城,还需要突破邓羌、施琅兵团的封锁,才能抵达王俭城下送信。

    罗通杀的有些眼红,跃马挥刀,奋力砍杀:“小爷乃是唐国头号猛将李通,挡我者死!”

    旁边有汉军大声反驳:“呸……你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竟敢自称唐国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