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5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只要皇帝喜欢就好!”反正自己说的话儿子也不听,何太后很识趣的没有唱反调。

    薛灵芸早有准备,拿出了提前做好的丝绸长裙献给何太后:“这是灵芸亲手缝制的衣衫,请太后笑纳。”

    何太后搭眼一瞧,就被薛灵芸献上的长裙征服了,拿在手里赞不绝口:“哀家在皇宫里待了十几年,还从来没穿过这样精漂亮的衣衫,真是个心灵手巧的奇女子!将来定然是贤妻良母,哀家有赏!”

    就在刘辩参拜何太后的时候,后/宫里的众嫔妃在皇后唐婉,贤妃穆桂英、德妃武如意的率领下一起来到寿安殿拜见远征归来的天子。

    “臣妾等拜见陛下!”众嫔妃施礼参拜了太后,接着一起向刘辩肃拜施礼。

    看到挺着大肚子的唐后以及陈圆圆俱都面色红润,刘辩悬着的一颗心这才落地,询问过后方才得知经过御医的诊脉,预计陈圆圆将在十天之内生产,而唐后可能在半个月之后才会临盆。

    “嗯,那就好,皇后与爱姬可要好好保重身体!”对于两个有了身孕的女人,刘辩优先安抚。

    又对郑和道:“派遣锦衣卫寻找华佗回来,并让李时珍去一趟襄阳,替回孙思邈与张仲景,以防皇后生产之时有不测!”

    看到皇帝对自己如此关心,唐后一脸温柔的道:“陛下你多虑了,臣妾这段时间并无不适,你征战四方定然身心俱疲,这几日还是好好修养,放松下自己,莫要牵挂臣妾。”

    “之前孙思邈与稳婆都说过皇后身体不宜再生产,还是小心为妙!”

    刘辩安抚了皇后一句,然后辞别众嫔妃,直奔前宫紫微殿与群臣共筵去了,留下薛灵芸、张出尘在后。宫里面与众嫔妃叙话。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六百二十八 议立太子

    紫微殿上众文武一起举杯为天子接风洗尘,觥筹交错,美人歌舞,其乐融融。

    酒过三巡,左丞相荀彧起身禀奏:“陛下,你常年四处征战,可太子之位一直悬而未决,而现在随着吴王千岁日渐成长,臣认为是时候确立储君了。”

    听了荀彧的话,刘辩微微颔首。

    之前一直拖着未册立太子,一来因为诸子年幼,还没有哪个大臣强烈要求册立储君。二来因为刘辩还想扩大一下遴选范围,毕竟前些年只有长子刘齐、次子刘恪,以及三子刘裕作为候选。而随着武如意生下渤海王刘治,冯蘅生下二胎河涧王刘泽之后,刘辩的儿子已经达到了五个。

    五个儿子之中,除刘治与刘泽年幼尚未检测之外,吴王刘齐的四维比较平均,分别为——武力82,统率86,智力89,政治93。放在全史之中,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但单独摘出来放在一个时代也算是非常全面的继承人,综合能力不在孙权、曹丕之下,或许开疆能力不足,但保持国家稳定发展却是绰绰有余。

    “唉……继承人的能力不够出类拔萃,朕有些不甘心呢!”刘辩举起杯中的酒轻轻抿了一口,在心里暗自叹息。

    直到荀彧提及立嗣之事,刘辩才发现自己心中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之外,其实还暗藏着一个心结,就是自己对于刘齐的能力不太满意,所以册立太子的大事一直悬而未决。

    除了长子刘齐之外,次子北海王刘恪的各项能力为——武力68,统率78,智力95,政治84。智力非常优秀,若是担任谋士,基本上算是全史一流水准,可政治能力太差,怕是连一州刺史都担任不了,顶多是太守之才。

    这样的数据结合在一个潜在的王位继承人身上,十有八九会滋生野心,工于心计,玩弄手段陷害兄弟。而且即便猎取了帝位之后,怕是也会刚愎自用,自恃聪明,将一个国家引入歧途,将祖宗的基业毁于一旦。

    三子庐江王刘御武力过人,未来的武力巅峰竟然能够达到人类极限的105,比肩李存孝,直逼李元霸,这是刘辩万万没想到的。可其他能力就逊色多了,统率95,智力86,政治80;这样的数据结合在一个人身上,注定是勇猛的元帅类型,也不足以胜任一国之君。

    如果要在历史上给刘御找一个模板人物,差不多就是冉闵、项羽这种类型,勇猛盖世,统率也是能够独挡一面,项羽更是闪电战的天才,但在智力与政治方面则要差强人意,两人最终都以悲剧收场,项羽自刎乌江,冉闵被慕容恪擒杀于辽东。

    当然,比起冉闵与项羽,刘御的智力与政治都超过了80,比起项、冉二人要优秀的多,若是被推举为君主,或许会避免英雄末路的悲剧。这样把三个人比较一番,最适合接班的人依然是吴王刘齐。

    “唉……若是能把刘齐的政治,刘恪的智力,刘御的统率、武力结合在一起那就好了!”刘辩在心底暗自叹息一声,“也不知道刘治与刘泽的潜力如何,出征了这半年,差不多也该满周岁了,回头就检测一下这两个儿子的能力,看看能不能带来惊喜?”

    刘辩收了思绪,放下手里的酒杯,扫了司徒陆康、司空孔融,兵部尚书刘基一眼:“几位爱卿以为文若的提议如何?是否该册立太子了?若是该册立太子,又该立何人为储君?”

    陆康拱手道:“陛下少年英雄,犹如朝阳初升,立太子之事不必急于一时。当然,陛下若是有中意人选,也并非不可。总之,一切由陛下抉择,老臣在这方面唯陛下之命是从!”

    刘辩面无表情,对陆康的话未置可否。猜测陆康之所以不积极响应荀彧的提议,十有八九是为了给武如意的儿子刘治留一个机会,只要太子之位一天悬而未决,刘治就有机会登上储君之位。到时候江东陆氏的权力想必更加权倾朝野。

    孔融拱手道:“吴王殿下今年已经五岁,敏锐好学,性格笃厚,尊重百官,体恤宫娥。而且是皇后膝下的嫡长子,臣窃以为荀文若所言极是,是时候该确立吴王储君之位了。”

    “刘卿呢?”刘辩目光扫向刘伯温,问道。

    刘伯温拱手道:“基以为荀丞相与孔司空所言极是,册立储君可安民心,让天下的臣子更加同仇敌忾,利于国家安定团结。”

    “其他众位卿家呢?”刘辩又把目光扫向其他文武。

    “臣等认为荀丞相所言极是,此刻正是扶正东宫,册立储君之时!”吏部尚书鲁肃、刑部尚书狄仁杰、农部尚书徐光启、金陵府府尹包拯一致赞同册立太子的提议。

    而户部尚书糜竺、工部尚书何⑹鹄硪讲可惺椴芥铩⑿氯窝Р可惺楣擞涸虺致娇狄谎奶龋衔实巯衷谡蔷ν⒅剩崃⑻拥氖虑榭闪⒖刹涣ⅲ顾悴簧掀仍诿冀蓿磺杏苫实圩约鹤鲋鳌

    只有翰林院院丞李白跳出来唱反调:“臣认为陛下不应该册立太子,不仅此时不能册立,将来也不要册立。而是应该留下密旨,交给几个重臣担任顾命大臣,待陛下将来殡天之时打开密旨,由顾命大臣辅佐新君继位。如此可避免众王子勾心斗角,避免朝臣们拉帮结派!”

    “嘿……李太白不愧是诗仙,这脑洞真够大,意识真够超前,你说的这个传位方式可是满清皇帝发明的,但在这个时代拿出来只怕格格不入啊!而且你说的话朕也不敢苟同,不册立储君,众王子俱都觊觎帝王,私底下怕是斗的更狠,拉帮结派的现象或许更加严重,怎么可能会一团和睦?”刘辩在心里暗自思忖。

    果然,刘辩还未置可否,李白的提议就遭到了一片抨击,尤以刚刚来到金陵的魏徵最为猛烈。

    “诸位大人,魏徵不才,官卑职微,当着陛下与列位重臣的面,本来没有魏徵讲话的资格。但这李院丞的话实在令人愤慨,册立储君天经地义,可安天下黎民之心,鼓舞三军士气。此乃祖宗律法,亘古有之,而李院丞却大放厥词,妄议朝政,实在是空谈误国!”魏徵嗓门比较大,朝满堂文武百官施了一圈礼,就朝李白猛喷。

    听了魏徵的话,荀彧、孔融、狄仁杰等重臣俱都颔首赞成:“这位大人所言极是,李太白这提议太儿戏了,简直是有辱社稷!”

    而陆康、糜竺则一言不发静观其变,何γ忻械陌淹匪踅弊永锟慈饶郑腥颂隼窗丫质聘慊欤苹盗塑鲝奶嵋椋映俨崃⒋⒕彩且患淮淼氖虑椤

    “书生误国,翰林院的人就应该写诗作画,不要参与朝政了!”

    看到李白当了出头鸟遭到一片抨击,与他一向不对付的学部侍郎陈琳趁机带动着一班侍郎、郎中举拳附和,一致声讨李白的提议,简直拿着国事当儿戏,一个整天喝的醉醺醺的家伙有何资格立于朝堂之上?

    李白摇头叹息:“唉……一群凡夫俗子,不知道大破大立,只能墨守成规,如何才能铸就空前绝后的盛世?众人皆醉我独醒也,只恨曲高和寡,无人赞同,可恨,可恨啊!”

    李白摇头嘟囔了几句,起身向天子道:“陛下,臣不胜酒力,想要提前退席,不知可否?”

    刘辩也知道李白的品性,挥挥手:“退下吧!”

    “遵旨!”

    李白答应一声,转身就走,走了几步,回头摸起了自己桌案边的酒壶,憨笑一声:“这酒好喝,臣拿回家品尝!”

    话音落下,李白大步流星的出了紫微殿,惹得身后一片声讨。而李白却丝毫不在乎,一边走下台阶,一边摇头晃脑的吟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的插曲就此落下,刘辩又询问军方的意见:“孟珙、戚继光、尉迟恭、周泰、廖化,诸位将军意下如何?认为是否该册立太子?”

    众武将在孟珙的带领下一起站起来拱手作揖:“臣等唯陛下圣谕是从,一切全凭陛下做主!不管陛下何时册立储君,立何人为储君,吾等定然誓死辅佐!”

    军方都是聪明人,立储之事那是文官需要考虑的事情,只要自己手握兵权,不管谁做太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