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7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东走了一百余海里,已是深夜时分,忽然一艘庞大的战船自一座海礁后面杀了出来,后面引领着两百余艘大小不一,由楼船、斗舰、艨艟等战舰组成的船队,向撤退的唐军发起了突然袭击。

    李舜臣虽然早有准备,但郑和宝船的体积委实庞大,称之为冷兵器时代的航空母舰也不为过。尽管二十艘唐军龟船列队阻挡,依旧被宝船大发神威,撞沉了六艘龟甲船,其他大小不一的船只三十余艘。

    “舜臣将军,回国之后你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拿出克制这艘巨舰的策略!”

    眼看着掳掠回来的物资绝大部分沉入大海,此外还折损了七八千将士的性命,李世民在帅船上咬牙怒目,恶狠狠的向李舜臣下达了命令。

    “砰……”的一声巨响,一艘山寨版的郑和宝船从侧面猛撞李世民的帅船,犹如地动山摇,直让甲板上的唐军左摇右晃,站立不稳。许多站在船舷上的唐军弓箭手失足坠入海底,迅即被大船卷起的波浪淹没。

    也亏着这艘仿造的宝船威力只有郑和宝船的五分之一,否则的话李世民的帅船此刻只怕已经被撞裂了甲板,甚至是侧翻沉没也不无可能。

    “放箭!”

    刘仁轨站在山寨宝船的甲板上,亲自弯弓搭箭,居高临下的朝李世民的帅船射击。

    “射杀李世民!”

    一百余名汉军弓箭手拉得弓弦如满月,朝着脚下的唐军帅船一阵猛射,箭如飞蝗一般密集。

    李世民挥舞着佩剑拨打雕翎,身边的李舜臣指挥着唐军盾牌手保护皇帝,并下令唐军弓箭手还射,同时催促舵手加快航行速度,尽快脱离战场,甩开汉军的船只。

    密集的箭雨向李世民集火,尽管唐军全力遮挡,肩头依旧中了一箭,直疼的李世民弯腰痛呼:“郑成功,这一箭之仇,我大唐迟早要报!总有一日,我们大唐的水师要称霸海上!”

    在李舜臣的指挥下,五只龟船迅速靠拢了过来,缠住了刘仁轨指挥的山寨宝船。李世民乘坐的帅船趁机摆脱了纠缠,在夜幕之中狼狈不堪的向东逃窜。

    夜色苍茫,唯恐李舜臣在前方设下埋伏,郑成功不敢恋战,传令鸣金收兵,调头向西撤退。

    李唐的这场跨海偷袭战就此落下帷幕,汉军损失了陆文龙,唐军折损了李存勖,汉军累计伤亡兵力三万左右,损失最惨重的战役自然是陆文龙守卫黄县的两万人马被全歼。

    靠着郑成功水师的出色表现,汉军扳回一城,在黄海水域先后撞沉唐军战船近百艘,溺毙唐军一万五千余人,再加上陆战折损的兵马,唐军损失的兵力也达到了两万五千人,并没有占到太多便宜。

    李世民退兵之后,李绩率李元霸、王伯当、李嗣业等人从章武撤退,迅速退回了幽州境内,据守雍奴、泉州等地,并没有如曹操之愿继续向南推进。

    这让曹操感到郁闷,庆幸的是被囚禁了一年左右的陈子云决定向曹操投降:“蒙魏王不杀之恩,子云愿为大王效力!”

    “哈哈……陈子云胸有谋略,熟谙李唐地理环境,能够得到你的辅佐,他日剑指唐都不在话下!”曹操手抚胡须,重赏了弃暗投明的陈子云,并授予偏将军之职,留在身边参赞军事。

    在汉中地区,朱元璋率领李广、吕布、陈宫、高顺、杨大眼等人联合驻守上庸的魏文通、韩遂猛攻关羽军团。汉军屡战不利,陈平建议弃守房陵,后退到襄阳附近与宛城南北呼应,引诱西汉军深入境内。关羽独木难支,便采纳了陈平的策略,并派人联络岳飞,请求增援。

    见关羽军主动撤出荆州西部,老成稳重的朱元璋并没有轻敌冒进,而是兵分三路,分别屯兵房陵、昌魏、绥阳三县,静观汉军下一步的动作,再做计较。

    在云南方面,由于道路崎岖,山谷连绵,瘴气丛生,因此救援刘备的诸葛亮兵团行军速度缓慢,每天只能赶四十里左右的路程。离开苍梧已经半月有余,目前才刚刚走到兴古郡,距离成都还有两千里左右的路程。

    相比之下,西征贵霜的吴起、苏烈两个兵团的进度倒是快了许多,挟带全歼蒙恬的余威,半月之内扫平了越南全境,并把战线推进到了刘辩穿越前的柬埔寨境内。面对着弱小的诸侯,一路横扫,席卷各地。

    陆逊已经率部从夷洲出征,驻扎在夷洲东北部五百里的一座大型岛屿上,然后派人联络戚继光、赵括等两路人马,约定同时登陆倭岛,三路进攻织田信长。

    就在这时,陆康辞世的消息由金陵飞鸽传来,陆逊写了祭文,派遣被植入成了陆文龙兄弟的陆抗乘坐艨艟向西直抵大陆,由会稽郡的海岸登陆,快马加鞭向金陵返程。并在陆康死后的第九天回到了陆家,面对着祖父陆康的遗躯嚎啕大哭。

    乾阳宫,麟德殿。

    刚刚看完了各地战报的刘辩亲手点燃一支提神醒脑的盘香,伸手轻揉脑门两侧的穴位,双目微闭询问郑和:“三宝,明日就是陆司徒的下葬之期,到底都有哪些官员回来参加陆康的葬礼了?”

    郑和怀抱拂尘,小心翼翼的道:“除了所有在京的文武官员之外,来自其他各地的武将有秦琼、高长恭、冯胜、武松、卫疆、董袭、霍峻、杨继业、卢俊义、柴荣、蔡瑁、周鲂等诸位将军!”

    “呵呵……荆州大兵压境,从宛城跑回来了七八个大将吊唁陆康,陆家的影响力当真不小啊!”刘辩双目半闭半睁,手抚胡须沉吟了一声,“文官呢,有哪些?”

    郑和答道:“从各地前来参加陆司徒葬礼的包括扬州刺史张纮、豫州刺史长孙无忌两位地方大员,其他的郡守级别的官员有李严、许靖、华歆、虞翻、王朗、袁涣、袁胤、周昂、陈珪、娄圭等诸位大人!”

    “瞧瞧,这陆家的影响力还真是大啊!”刘辩霍然睁开眼睛,意味深长的沉吟了一句。这一刻,忽然觉得打压陆氏的做法非常正确。

    “三宝,你去打听打听,追授给陆康的广陵公爵位,准备由陆康的哪个儿子来承袭?”刘辩挥挥手,给郑和下达了一道圣谕。

    大半个时辰之后,郑和风风火火的返回了麟德殿,躬身作揖道:“回陛下的话,奴婢已经调查清楚了,陆康临终之前留下遗言,准备把追授的爵位传给次子陆绩。”

    “怀橘的陆郎么?”刘辩沉吟一声,拂袖道:“长幼有序,岂能废长立幼?传朕圣谕,把陆康的广陵公爵位赏赐给长子陆儁,次子陆绩无权承袭。念陆司徒之功,命陆绩到吏部出任主事,钦此!”

    郑和面色一凛,肃声接旨:“奴婢遵命,这就去陆家下达圣旨!”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八百四十八 旁门左道

    陆府之内,一片缟素,哀乐回旋,愁云惨淡。

    来自各地的宾朋亲友络绎不绝的前来吊唁祭奠,陆儁、陆绩两兄弟披麻戴孝,率领着数百名身着缟素的族人,从灵堂一直跪到院子里,向前来祭拜的宾朋答礼。

    “圣旨到,陆氏族人接旨!”随着一声尖锐而高亢的声音,乾阳宫首席大太监郑和亲自前来陆家宣旨。

    “陆家阖族恭迎圣旨!”

    陆儁急忙率领族人跪地接旨,密密麻麻的跪倒了一大片,整个院子里一片白茫茫的缟素。

    郑和颇有气势的展开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司徒陆康赤胆忠诚,可昭日月,不幸辞世,天地同悲。念其功绩,追封为广陵郡公,由其长子陆儁承袭,世袭罔替,不得更改,钦此!”

    听郑和宣读完圣旨,陆儁几乎笑的合不拢嘴巴,傻傻的跪在地上失去了反应。

    幸亏身后的儿子陆抗推了一把,这才反应过来,急忙以头撞地,磕的“咣咣”作响:“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年方弱冠的陆绩听完不由得呆若木鸡,几乎一跤跌倒。他深知这个广陵郡公对自己何等重要,若是能够承袭爵位,哪怕自己不出仕,也能让朝廷大员对以礼相待。没想到父亲尸骨未寒,属于自己的爵位就被兄长夺走了。

    “陆儁,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一定是你派人进宫活动去了。否则已经过去了八九天,为何天子突然干涉继承爵位之事?你这么做对得住父亲的在天之灵么?”陆绩在陆儁背后投去怨恨的目光,恨不能抓住他的衣襟,拉着这个自私的兄长到父亲的灵柩面前质问。

    其他的陆氏族人反应各不相同,陆儁的妻妾儿女,一妻五妾,十一个儿子,八个女儿,这段时间背地里没少骂了陆康,此刻听到天上突然掉下来了大馅饼,而且还是可以祖祖辈辈一直吃下去的大馅饼,就差大声欢呼,弹冠相庆了。

    当即纷纷跟着陆康稽首顿拜,磕头如捣蒜:“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陆绩尚且年轻,还没有成家立业,支持者自然不像陆儁这样拖家带口。与他交好的人只能为之惋惜,暗暗叹息,圣旨煌煌,谁也无法改变,这一刻陆绩已经与郡公失之交臂。

    武如意正在灵堂中给陆康守灵,听完圣旨,不由得眉头蹙起,待郑和走后派人把陆儁、陆绩兄弟,以及陆骏、陆舒等几个陆家的重要人物召集到了书房谈话。

    “叔祖父去世,陆家犹如断了脊梁,此刻正是风雨飘摇之际,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等着我们陆家倒下。陛下突然降旨干涉爵位继承之事,说不定是有人进献谗言,意图离间我们陆家。这个时候,诸位叔伯更应该团结起来,众志成城的共度难关,而不是勾心斗角。”武如意一脸担忧的说道。

    “娘娘说的极是,日后我一定会好好提携公纪与诸位兄弟。”

    陆儁拱手允诺,得了便宜顺道卖乖。反正自己继承爵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圣旨煌煌,金口玉言,武如意还能从自己头上夺走,转给陆绩不成?

    陆绩一肚子郁闷,干脆连腔也没搭,看谁也不顺眼,感觉世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