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马王爷-第3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释珍道,“两位夫人只是恰巧在有人报案、我们到达之前出现在那里罢了,而且谁都看得出她们与那老妪的关系不错。我的人去时,这位小夫人还提了新买的白鱼,要送给她。”

    “可是,院子里的那些白鱼是有毒的,”县令说。

    释珍笑道,“大人你可听说过一个人会如此下毒吗?”他见县令有些动摇,便进一步说,“卑职以为,可以让两位夫人详尽地写清楚她们与老妪见面后的经过以备后查,然后她们可以先回西州。一则我以为她们所写的充其量也只能是个佐证,二则即使以后仍有需要两位夫人的地方,大人以为在西州高总牧监的家里面会找不到她们吗?”

    县令的眉头有些舒展,“那么,好吧,有关这个经过要尽量写得清楚一点,尽量把每一点都写上,尽量不要让我们在后边不得不再去西州麻烦两位夫人。这件事情就你去办吧。”

    释珍如释重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让柳玉如和樊莺这两个一直紧紧盯了二人的女子由衷地感激。

    释珍临出来时问,“大人,两位夫人走时,还要不要你亲自送一送?”

    县令道,“不必了,再说都头送与我送是一样的。”

 第380章 牢狱之灾

    事情就这样说定了,她们知道能有这样的结果是谁在中间使了力气。(全本小说网,https://。)回到甲等监后,柳玉如和樊莺仍不住地对释珍都头表示着谢意。

    释珍忙着叫手下取来了纸笔,让柳玉如把发现老妪遇害的情形从头写下来。

    柳玉如提笔回想,认为要从一见到老婆婆的那一刻开始写起,包括老婆婆怎么背着那捆柴、艰难地将柴捆拽到院子里面去,怎样吃力地晾晒那些囟过的白鱼,都要写一写。

    释珍就在一边上看着她写,中间还赞了她好看的字。但是他对柳玉如说,“前边这些都有些多余了,毕竟这些都与她的遇害没有什么牵扯,依我看就不写了。”

    柳玉如认为释珍都头说得对,因而将那张纸团成一团丢掉,再从头写起。柳玉如写了她们是怎么与老婆婆搭讪上的,又如何在夜里与她聊天。

    柳玉如把老婆婆在聊天时所讲的故事也大概地写了出来。她认为,既然县令和都头这样替她们姐妹着想,那么她就不能在这件事情上给人家留下什么不明之处,给他们以后的查案带来什么影响。

    再说,老婆婆到死也没有说出来那几个人的准确姓名,写出来也没什么,就只当是个故事。而她根据老婆婆临死时手中抓握的东西进行的猜测就不写了。她认为这只是个猜测而已,猜得对与不对,她都有不写出来的理由,这并不是欺骗官府。

    但是释珍看她写得差不多了,又建议道,“夫人,其实你们两位和老婆婆夜里是怎么聊的也大可不必写,这不是自己往身上揽事儿吗?恐怕这样一写,你们就走不了了。”

    柳玉如问,“都头,那要怎样写呢?”她抬起眼来看着释珍,美丽的眼睛里充满疑惑。回家见高大人的念头一旦涌现,那么就一时比一时地强烈起来。

    释珍道,“当然是越简单越好,无关的枝杈越少越好。你这样写,一般人都可能把老妪的死与你们夜里的聊天联系起来。再说,你们为什么聊到半夜又离开,然后天一亮再回来呢?这不是让人猜疑?”

    樊莺道,“是呀,都头你都想到了这么多,为什么不好好问问我们呢?还不让我柳姐姐写。”

    释珍道,“其实我这也是替我们考虑,不要被无关的东西干扰。在下知道两位夫人敢写出来,就一定与此案无关。但你写出来我们就得查,不查便是渎职……”

    “那么依着都头,我要怎么写呢?”柳玉如说着,再把那张纸团成一团丢掉,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让都头见笑了!”

    “没什么,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也许在下以后还有用到高总牧监的地方,到时还请两位夫人在高大人面前多多美言呢!”

    在释珍都头的帮助下,柳玉如终于写好了,第三遍写完后才有短短的几句话。大意是:她们向老婆婆打听有关那匹马的事情,虽然老婆婆连个完整的人名都没说清,但是她们仍打算买些白鱼向老婆婆表示谢意,去时发现老婆婆遇害了。

    释珍让柳玉如签名、按了手印后满意地将那页纸收起来。看看天色已近中午,便建议道,“两位夫人到当阳县来,想不到多一半的时间却是在监房里度过的。在下十分的过意不去,今天就在这里表示下歉意……”说罢,“啪啪”鼓了两下掌。

    立刻有两名狱卒将酒、菜端了进来。樊莺说道,“为什么不到外面去吃?”

    释珍道,“两位有所不知,你们所经历的叫做牢狱之灾,不在牢中摆酒,会把晦气带到外边去,今天这顿酒是一定要在这里喝的。”

    “那意思意思就行了,我家高大人可能已经从阿拉山口那边回来了,看不到柳姐姐他肯定会问的。”樊莺和柳玉如商量,两人略略在这里喝两口就回山阳镇去,在那里住上一宿,然后起早回西州。

    释珍举杯,问高总牧监去阿拉山口那边做什么。柳玉如说了白杨牧被骚扰的经过,释珍道,“那可有些危险,不过,就让我以这杯酒祝高大人旗开得胜!”柳玉如和樊莺一同举杯。

    高峻在乙毗咄陆那里得胜归来,第一件事就是得知自己天山牧总牧监的官职被拿掉了。这个消息让他十分意外,但还没有意外到大惊失色、乱了分寸。

    官职没就没了,但总归得有个象样的理由。他知道郭都督不会是这件事情的发起者,最大的可能是出自皇帝那里。

    一个正五品的天山牧总牧监让人一抹到底,不是谁都有这个能力的。

    他当时就决定要到辽东去一趟,一为送信,二为问一问为什么。而送戟只不过是他随口说出来的一个理由。

    高峻对此行并不抱多大的期望,皇帝的那盘棋下得有多大,他一个小小的牧监是想不明白的。

    他只知道尽力将马匹养多、养肥、驯得它们能够为军前所用,这就是他的全部职责。谁妨害了他这样做,他就要谁好看。如果这样做也错了,那么这个牧监不做也可以。

    因为有柳玉如和樊莺在外边,高峻从辽东回来后还要去丹凤镇去找她们,因而在时间上并不充裕。他带着手下三百名护牧队不走官道,而是从北边的茫茫大漠里穿过去,就是少了沿途察验过所的繁琐过程,这样路上的速度就大大地加快了。

    一路上,这支小小的马队风餐露宿,昼夜兼程,七、八天里就跑出来近四千里路。高峻放弃关内、走关外的做法让他节省了大把的时间。这些人除了必要的时间里停下,来煮一把牦牛肉丝、稍稍休息两三个时辰之外,其余的时间就是赶路。

    人们都晓得高峻心里的不服气,如果有机会和皇帝说句话,他们也一定会将高大人的委屈向皇帝讲出来。

    他们跟着高大人转战乙毗咄陆部,在巴尔喀什湖沿岸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获两千匹马、灭近五千人,换来了阿史那欲谷诚心诚意的悔悟,丝路重新变得通畅,这都是力量所决定的。

    因而在路上,这些人并未因为高峻不再是天山牧的总牧监,就对他有丝毫的怠慢。不但如此,人们更是自觉地尊从高大人的号令,一路上风驰电掣一般,在许多大漠部落的目瞪口呆中像狂风一样地刮过去。

    皇帝此次征高丽动用的是幽州和营州的兵力,幽州抽走了马步兵各两万,因而防务就有些空虚。

    这一天的正午,在崇山峻岭中有些残破的长城隘口之上,留守的幽州人马往北方的远处眺望,被山谷间突然涌动起来的烟尘惊到了。

    有人报告守将,“将军!在阴山东部的山区发现一股不明马队!”

 第381章 高丽其国

    这可以算得上一件大事情,按理说这里是不该有什么人马出现的。(全本小说网,https://。)由此往东,北边就是奚部,南面是营州。

    这奚、营这两部都是抽调兵马随驾出征的。在这里、这个时候出现的任何动静,都因为是在征辽唐军的身后,而不能有一丝的轻视。

    如果对方来意不明,那么,就算幽州守军再没力量,也要迟滞对方一下,给征伐高丽的唐军争取一些主动应对的时间。

    守将连忙爬上隘口,手搭凉棚极目眺望,他只看到这支出没于山中的马队打着一面白底的大旗,旗上边的字因为离得远,有多半看不清楚。但是前边“大唐”两字却是能够辩认的。

    他马上吩咐,“他们是往东去的……速去一人、骑快马、往营州送信,就说有一支不足千人的马队往他们那里去了!表面看是大唐的,但要让他们注意辨别,不要被敌所误!哎!兄弟,怎么还不快点儿!人都跑过去了,你想赶个马后屁吗?!”

    营州这次也抽调了马步兵各三万人,因为此地是唐军军需、粮草的必经之地。营州东部狭窄但平坦的大路可以通行大批的车辆,因而需要有大批精干兵马驻守在此,以确保粮道畅通。

    要知道,唐军幽、营两州兵马近十万,再加上奚、契丹两部的兵马,总兵力在十五万以上。如果大军的粮道有个闪失,那么也不要伐高丽了,自己就乱了。

    因而,当营州守将发现,在自己眼前地面上出现了这支行动迅速的马队之后,他没有一点的犹豫,立即亲自率领人数相当的一支骑兵出动拦截。

    这支马队开始时便在奔驰中摆出了防御的姿态,不停地对着营州出来拦截的骑兵、挥舞着天山牧的大旗表明身份。

    但是事情并非这样简单,不然在战场上也就没有诳敌之计了!营州骑兵常年在本地驻扎,哪条山谷通向哪里比谁不清楚?

    他们开始时被天山牧的马队甩在后边,但是不久就在他们正前方的谷口里闪出来,摆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