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马王爷-第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个弥补的手段。虽然来得晚、但是心意是一样的,而且时间上的晚、不正好说明了自己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当然,要是皇帝从这件事情上再联想些什么好事,那就不是他高审行所关心的了。

    他认为这件事虽然自做了主张,但是,他是为着小辈们甚至是高府的前途着想,全不似他们只是为着玩、为着卿卿我我,因而就更没什么大不了的。

    接下来,高审行更为投入地做他份内的那些事情,有时他想起了高峻的雅州之行,听说也是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是老于事故的高长史还是体会到了:这次与以往不同。

    以往高峻每一次自作主张的行为,往往是所有的人都不大看好,但是皇帝嘉奖提拔他的诏令几乎是随后就到。

    而这次似乎不大一样了,是皇帝让高峻去的雅州、事也办成了,但是长安却很安静,高峻没有得到只言片字的表彰。

    就像以往高峻每一次的胡闹、高审行都猜不透他是什么心思一样,这一次他连猜都懒得猜。但是他认为,送琴之举简直就是自己的神来之笔,也许会给高府、甚至是给自己带来极其意想不到的荣耀。

    送琴的牧子回到牧场村,先去高大人的府上报了平安。高总牧监千叮咛万嘱咐要送给五夫人的蝴蝶琴让他弄丢的事情,牧子对五夫人崔嫣连提都没敢提。

    柳玉如、樊莺、思晴、崔嫣、李婉清这些日子是最平静的,家里少了五个人,这让她们更有时间打发初春时短暂而无聊的日子。

    每天晚上姐妹五人说会儿话,早上时天色很晚才起床,然后或是两三人、或是一二人,去旧村看望一下苏氏,再到谢家大嫂、二嫂家串个门,回来吃过了午饭再歇个晌,天就又黑了。

    现在,她们这些人不再像以前那样,对高峻跑到外边抱有什么过分的担心,她们受到的惊吓已经不少了。

    更主要的是,事实征明她们坐卧不安的表现只是在折磨自己。哪一次高峻都不出意外地大胜而归,有时候担心也没用,她们只要打理好自己,就是对高峻最大的支持了。

    柳玉如也感觉到了,这一次剑南道之行,高峻没有升职,虽然不合惯例,不过她理解——郭叔叔春秋鼎盛,他还能升到哪个层面去?

    长安,大内。

    皇帝这些日子一直郁郁寡欢,剑南道乱象的圆满解决,让他感到十分的高兴。有高峻在那里出现,长期以来,剑南道的所作所为在皇帝心中积蓄的不满得到了释放。但是新的抑郁却是让他一直无法排遣。

    就是为着他儿子承乾的去世。

    妻娇子抱啊!长孙皇后是皇帝一生中最爱的女人,而李承乾是他与她第一个儿子。皇帝即位后就把李承乾立为皇太子,那年他才八岁,极其聪敏。

    贞观九年太上皇去世,皇帝守孝期间,李承乾第一次掌管朝政,表现非常好,大臣们有口皆碑。从此以后,凡是皇帝离开长安,都让太子监国。

    只是后来承乾有了足疾,太医们会诊后向皇帝报告说,可能是痛风或隐形畸足。但是皇帝私下里听说,是他郊游时翻墙去偷民户家的牛,才摔坏了腿。他宁愿相信人们的私传。

    皇帝承认,这时候自己对与长孙皇帝所生的又一个儿子李泰过分宠爱,这件事也可能使李泰萌生了夺取东宫之心。

    但是,对于李承乾接下来的自保计划,还是让皇帝极为痛心。贞观十七年他与汉王李元昌、侯君集、李安俨、杜如晦之子杜荷、长广公主之子赵节密谋攻取大内,但还未实行就被纥干承基告发。

    皇帝有时想,不论是承乾后来的放浪、还是他们兄弟相争,都是自己在无意间促成的。在贞观十年自己的妻子长孙皇后去世前,他的家庭是多么的和谐呵!

    不管怎么说,李承乾的离世对皇帝的打击太大了。这是一个承载着过去许多欢乐岁月的一个爱子——因为他曾得到了妻子一生中第一次慈母之爱。

    “小妇不梳妆,莺语弄雏儿。”

    皇帝只能想起来两句,便问底下的侍者,“故太子妃……有消息吗?”

 第596章 见诏赴任

    有人答道,“回陛下,上次陛下吩咐过后,已有专人去过黔州打听故太子妃的下落,黔州刺史府也不掌握她确切的去向……不过……”

    “不过什么?”皇帝问。/全本小说网/https://。/

    “在承乾殿下去世前一个月,曾经有个人去黔州看望过他们夫妇。”

    皇帝问,“是谁?”

    “回陛下,是新任西州别驾、天山牧总牧监、丝路督监高峻。黔州别驾沈洪还提供了一个情况:高峻是受东阳公主所托去看望的承乾殿下,去时给承乾殿下留下了银两、命人修缮了殿下的宅院、惩治了入宅滋事的坊内屠夫和坊正。”

    这倒大出皇帝的意料,从时间上看,这一定是高峻由鄂州去雅州途中做过的事。这让皇帝大为感动,皇帝对于一个废太子的一般境遇是知道的——猜都猜的到。高峻能去看看他,这也是一般的人做不到的,更不要说赠送银两、修宅、替他们打抱不平了。

    黔州刺史府就没有做到。

    要是他们对承乾照顾的好,哪里等的到高峻经过时,才给他们修宅子,他们小夫妻的宅院要破到了什么程度!生活要拮据到什么程度!还有一个什么小小的坊正、屠夫也敢入院使横!真是岂有此理!

    皇帝不屑于因为这件事情追究坊正和屠夫的责任,但是不代表他对黔州刺史顿生不快。他想起了高峻,心中对他的好感再次浓厚了几分。

    剑南道因为造船、输绢一事所出的乱象,曾经让皇帝产生过放任一下的想法。那里羁縻州府过半,族类与风俗多杂,又紧接了吐蕃、诸羌、六诏。长安对剑南道一直以来都是采取怀柔的策略,也不曾在什么大事上压过他们,但是不代表这种情况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输绢一事便是块试金石,高峻处置得法、得其时,既让该暴露的人、事都暴露出来,又没有动用大唐的一兵一卒,又让皇帝看到了剑南一道的问题所在:那些普通的民众并非生事的根源,而是那里庞大而低效的军、政机构、尸位素餐的将领和官员。

    皇帝曾经担心过,把一位西州年轻的别驾放在那里处置剑南一道的事情,是不是压的担子过重了,万一事情压不住的话,对这么一棵好苗子来说就可惜了。

    可是事情的处理结果正合皇帝之意,高峻撤并冗员冗役,增加丁税,并县撤镇,减少军政费用等等一系列的举措,都是受到百姓们拥护的。

    皇帝甚至从高峻对此事的处置上得到了启发。

    贞观皇帝即位时,国家的行政组织已失去平衡。高祖在世时曾经大封皇室和许多外戚、以及那些曾支持他获得政权的人们。他还新设许多州县,让那些曾帮助创建王朝的人们去治理,到武德九年他逊位时,贵族数目激增,州县数已是隋朝的两倍多。他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怎么样有条不紊地限制这个官僚机器急速膨胀的形势。

    他从高峻剑南道平乱的事实当中,再一次看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和希望,民心才是根本。这也应了他常说的那句话,顺应民心者万世亨昌!

    皇帝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这个未曾谋面而被自己飞速提拔起来的年轻人,到底是个什么模样、什么秉性,他简直太合自己的意了。

    剑南之事一了,皇帝只是将李道珏晋为了郡王,因为承乾过世之事让他在好长的时间里都凝聚不起精神。至于高峻,他认为一定要好好斟酌一下,总不能亏待了有大功的人。

    让他迟迟没有下诏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西州郭孝恪和高峻的组合让皇帝拆分起来有些不舍。让这两个身居一、二位的官员替他经略西州,简直再合适不过了。二是西州已经升为上州,在任地内提职已经不可行。

    今天皇帝听到的有关李承乾的消息,以及由此产生的对黔州刺史的不满,让皇帝的头脑里灵光一闪,如果让高峻去黔州主政会怎么样?

    黔州联络剑南、江南两道,地位不可小视,而那里的政务一直以来并没什么起色,只是一个充军、流放的待选之地。这样的话,高峻就有可能在目前的品级上再进一步了,大不了把黔州也升格就是了。

    随即,连日来影响他决定的第一个原因又跳了出来:丝路事关经济与大唐对西域的影响、帝国的马政涉关大唐军力……以及西部的安宁,与黔州比起来到底谁重谁轻……

    他不能决定,或者说再次放弃了刚才的想法。他只是决定了明日早朝时与长孙无忌、高俭再商量一下。兼听则明,皇帝要听听他们的意见。

    “陛下,关于故太子妃的寻找……”

    “不要放弃就是了……总之一定要找到她,一个女子……无依无靠……朕记得她今年该二十七岁……更不能让她再受什么委屈,”皇帝问,“去台州她的娘家问过没有?台州刺史苏亶可是她父亲。”

    “陛下,还没有,我这就去安排。”

    也许高峻接了这个找人的差事会有些办法,至少高峻不会等着自己来出主意。皇帝摇摇头,去休息了。

    早朝时,皇帝想把这件事情当众提起来,还未开口,高阁老先奏了一件事,他呈上来一封信,是阁老的五子审行从西州写来的。皇帝接过来看,洋洋数千言。

    皇帝看过后说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为着晚辈的一件小莽撞,这么久还念念不忘,朕意甚慰……高峻在长安强买琵琶一事我早忘了,不过他为讨得心上人的欢心、而不计其他,足见情意忠纯,甚合我意。”

    随后,高俭又呈上了那把蝴蝶琴,皇帝在高审行的信中已经知道它的名字,他心情很好,吩咐道,“命太乐署拿下去,叫琵琶国手进行研摩,下次我就想听一听。”

    随后,皇帝几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