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马王爷-第4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审行就不回西州去了,他更急于去黔州。他走后,高岷更不能去长安了,但是他说,等柳玉如她们返回时,最好把她们的大嫂一同接来。

    高峪知道后,决定带了邓玉珑一起回去,毕竟她还没有见过家里的长辈。而旧村中的一应事务,他都交给大哥高岷和高白照料。

    大事已定,院外忽然吵吵嚷嚷地涌进来十几名年轻的牧子,里面有个人,被其他人揪了脖领子、推推搡搡地进来,一边走一边不停地挣扎。

    高岷问,“你们是什么大事,不知道王爷和少卿大人在商量正事?”

    这些年轻的牧子们真像是有什么正事,纷纷在厅外站定,“高大人,你给评评理。”原来,高峻从龟兹送回来的十名女仆,被赶马的回来的这位牧子说,已经分派出去了九个,而最后第十个也被这小子说成是高大人给他的。

    其他人不信,“九个给了仍在龟兹的护牧队,人家有品级,你凭什么!”但牧子信誓旦旦,就是这么一口咬定。不但被其他人狠捶了一顿,还被揪到高别驾家里来。

    高岷道,“我当是什么事,这几天我只看到十头骆驼,想着再开一座骆驼分牧,还埋怨我兄弟为什么不多要些骆驼来。”他问那名牧子,“高别驾是怎么说的?”

    此时牧子不好再信口开河,如实道,“最后一名女仆,高总牧监曾说是他自己留着要的。”那边与汪、李两位王妃一起说话的高别驾的夫人们道,“你再敢胡说!”

    牧子机灵,知道又犯了众怒,改口道,“我还未说完……高大人说了,崔夫人要随长史大人高任黔州,而菊儿小姐已经成了高管家夫人,多半不会去,这是高总牧监给崔夫人留的。”

    崔氏笑着对高审行道,“那我就要谢谢别驾大人了!”牧子们一哄而散。

    所有的事情都办完了,宗正少卿樊伯山决定立刻回长安复命。柳玉如等人、高峪家两人一同打点着,要与樊大人同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只有雅州郡王李道珏心里对此行不大如意:舅子没见着,舅子的夫人们也都走了,高审行也要走,高岷立刻要去西州接任长史。雅州也不可多日无主,李道珏只和夫人们在牧场村呆了一夜,也打道回府。

    高岷临去西州,把柳中牧的所有事情交待给副牧监刘武大人,并且着重地对他说:苏夫人身份不同一般,眼下主要人都不在,她一定不要有什么闪失。日常可派护牧队轮班在故太子妃的院前左右守卫,听听长安的信。刘武一一答应。

    整个牧场新旧两村,一下子肃静下来。

    高白既未去长安,也没有随高审行去黔州,不知不觉间他已经从长安高府的家丁,变为了高别驾的管家了。

    这些人都走后,白天时菊儿和雪莲两个人一起同苏氏去蚕事房中做事,晚上时两人轮流着去苏氏的院中陪宿,另一人在家陪高白。新村高大人的家中只剩下了婆子和瘸腿老汉带着小孙子看家。

    时间正式进入贞观十九年三月。壬辰日,长孙无忌摄侍中,吏部尚书杨师道摄中书令,幽州犒赏军士。这是朝中要有大事的架势,难道讨伐高丽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了?

    但是皇帝随后摆驾骊山汤泉宫去泡温泉、射虎于骊山北麓、下诏赠比干太师、谥忠烈。又赐所过州县古稀、鳏寡以米粟和锦帛。这完全是优哉游哉,让大臣们看不清皇帝下一步的打算。

    但是有消息从幽州传来: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令岑文本,在幽州负责筹措军中辎重,积劳成疾、不治病故。他才五十岁啊。

    长孙无忌听到这个消息沉默了许久。贞观十七年李承乾事发被废之后,岑文本曾经也参与到了李治和李泰争夺太子一事上来,岑文本支持的是李泰。

 第614章 掌拍两储

    现在李泰早已被罢黜了爵位、撵出了京城。(全本小说网,https://。)

    贞观十七年李承乾失势之后,所有有能力与太子李治一较高低的皇子都已经被打压下去。那么随着岑文本的离世,李泰的支持者又少了一位。

    长孙无忌之前一直都没有表明自己在太子人选方面的立场。长孙皇后是长孙无忌的亲妹妹,她的三个儿子李承乾、李泰、李治。不论谁做了太子,也不大会对他这位舅舅没有好感。

    可以说,他在初期的态度是十公明确的——不明确地表示支持哪一个人,因为会得罪了另两个,而且他支持的那个也不一定取得最后的胜利。

    同样的,皇帝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很犹豫的态度,他确实认为李承乾不够好,但是并不热切希望废掉他,而更多是希望某一天李承乾能改邪归正,所以他不停派大臣规劝和约束李承乾。

    李承乾失败后,让长孙无忌最后下决心支持李治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朝中的元老魏征、褚遂良等人开始表示出了对李泰的不满。先是魏征上书说李泰折辱贵臣;接着褚遂良也上书说李泰太奢糜。

    长孙无忌知道,李泰奢不奢糜其实责任是在皇帝。按着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该去封地,而不得长驻京畿。

    但因皇帝偏爱李泰,特许他可以“不必出京做官”。李泰爱好文学,皇帝就让他在府邸设置文学馆,任他引召学士,一大批年轻的官员聚集在他的周围,李泰日常的开支用度也超过了当时的太子李承乾。

    但是长孙无忌知道,被大臣们反对的李泰、被一群年轻而没有资历的官员们拥戴的李泰要想成功是很难的。

    让他转而明确支持李治的另一个原因,是当皇帝表示出要立李泰为皇太子的意思之后,中书令岑文本、左庶子刘洎,率先上书请求立李泰为皇太子。

    李泰、李治,都是妹妹的儿子,但在他们的支持者中,长孙无忌绝对不愿意排在岑文本和刘洎这两个人的后边。事情就这么简单,就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他考虑了自己将来的地位、以及他们的成功率。

    因而,长孙大人一掌把自已的亲外甥李泰拍倒了。有褚遂良和房玄龄的支持,再加上起决定作用的长孙无忌,当时皇帝虽然认为晋王李治有些仁弱,还是在贞观十七年四月立他为太子。

    不久,就是李治被立为太子的同一年年末,皇帝又表示出了对另一皇子吴王李恪的赞赏。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

    李恪像他的父亲一样的英武,善于骑射,皇帝自然被他吸引。但长孙无忌再度干涉,他直接批评皇帝反复无常,并坚持李治会成为一个卓越的继任者。

    就算是换上已经倒下的李泰与李恪争夺皇储,长孙无忌也同样会反对李恪,因为李恪不是妹妹长孙皇后的孩子。

    当时皇帝被长孙无忌执拗而坚决的态度气到了,他曾经气呼呼地对长孙无忌说,“李恪不是你的外甥,但他英武的品质却像我。只是立了他,某位希望以舅舅的身份、被后君保护的人,可能就失望了!”

    这对君臣不论是从长孙皇后、还是两人的私交来说都极好,当然一位皇帝不大可能当着文武百官这么对自己的舅子说话。

    当时是在内殿,很私秘的场合。长孙无忌也被皇帝近乎直白的挖苦惹得很不高兴,他面红耳赤地反驳了两句,是与长孙皇后有关的。

    侍立于两侧、专门负责记录皇帝日常一言一行的两位史官——中书省起居舍人,也称为左右史,一字不差地把长孙大人的这句话记录在案。

    事后,皇帝认为长孙无忌说的这两句话是涉关皇后和他的家事的,而且会牵连出皇帝戎马生涯中一段很不露脸的事情,因而命令他们把这段话改了,换上了两句不论谁看了都不会多想的话:

    无忌曰,“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

    就这样,无忌大人又一掌把吴王李恪拍倒了。按着他最希望的结果,晋王李治终于成为了皇太子。

    现在,岑文本累倒下了,所有有力量的官员大多站在自己这边,可以确保他在李治羽翼丰满以前再保护他一段,直至他顺利上位——连举足轻重的房玄龄都站到自己这边来了——他的次子房遗爱是支持李泰的。

    唯一中规中矩的是高阁老,他以谨慎著称,从来不对谁做太子发表意见,甚至高俭与朝中大臣们的结交也是无可挑剔的。不过,现在高府已经越来越显露出不能轻视的力量。

    在不到一年多的时间里,远在天边的西州,有一位高府的子弟日益引起了长孙无忌的注意。他就是新任西州别驾、天山牧总牧监、大唐的丝路都监——高峻。

    他认为,高峻与高府其他的两辈子弟都不同,那些人更多地继承了高阁老的特质——满足于清贵的位置,以抹平事和不惹事闻名,而不是做事。

    高峻与这些人不同,他一直在做事、在做。而且每件事都做到皇帝刚刚伸出手、或是想要伸手去做的时候。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就做到了正四品上阶的西州别驾,又兼任着天山牧总牧监、大唐的丝路都监,这件事的本身就够让人害怕的了。

    高府的态度难道就是一直是模楞两可?

    右领军卫大将军柴绍堂,前些日子还来找长孙大人诉苦:剑南道原本四座归他管辖的拍冲军府,一下子让高峻裁去了两个、合并了一个。

    “他到底想干什么?!”柴绍堂是长孙无忌的嫡系,说起西州别驾时一点都不避讳。

    现在无忌大人绝不想与这位如日中天的西州别驾为难,更不要说他的身后还站着一个稳扎稳打的高阁老了。

    另外,皇帝对西州别驾在剑南道所做的事情是十分满意的,高峻又搔到了皇帝陛下最想挠的地方。妹妹已经不在了,无忌大人不能无休止地总打这张牌。

    他现在更愿意摸摸高府的态度,毕竟打倒一个并没有表示出敌意的、强悍的对手,总不如拉住一个强悍的帮手来的实惠。

    他对柴绍堂说,“他只是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